广东省广州市2021年中考生物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广州市2021年中考生物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9-09 18:00:22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广东省广州市2021年中考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1.(2021·广州)如图,随着秋冬季节的来临,广州公园里落羽杉叶片颜色常出现由绿变红的现象。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叙述合理的是(  )
A.主要与水分有关 B.主要与温度有关
C.主要与土壤有关 D.主要与空气有关
2.(2021·广州)为防治红树林虫害,有人在红树林周边堤岸种植多种草本植物,为害虫的天敌提供必要的栖息环境。下列关于该生态系统发展趋势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食物网更复杂 B.生物种类增加
C.生物多样性增加 D.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下降
3.(2021·广州)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同一黄瓜表层果肉细胞临时装片,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的镜头组合是 (  )
序号 目镜 物镜
① 5x 10x
② 5x 40x
③ 10x 10x
④ 10x 40x
A.① B.② C.③ D.④
4.(2021·广州)下图是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到的两种细胞。下列结构中,甲和乙都具有的是(  )
A.细胞壁 B.叶绿体 C.液泡 D.细胞核
5.(2021·广州)木棉花是广州市的市花,画眉是广州市的市鸟。与画眉相比较,木棉植株不具有的结构层次是(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6.(2021·广州)根尖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最主要部位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2021·广州)下图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的一个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小烧杯盛酒精,大烧杯盛清水 B.小烧杯盛酒精,大烧杯盛酒精
C.小烧杯盛清水,大烧杯盛酒精 D.小烧杯盛清水,大烧杯盛清水
8.(2021·广州)下图是女性生殖系统示意图。卵细胞与精子结合的场所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2021·广州)图是人血永久涂片的局部放大图像。图中体积最大的细胞是(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小板、红细胞
10.(2021·广州)下图是某患者检验报告单的部分内容。根据检验结果,下列科室中,该患者应该就诊的科室是(  )
A.皮肤科 B.内分泌科 C.消化科 D.泌尿科
11.(2022七下·广州期末)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下列各项中,不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是(  )
A.多开车,少骑车 B.节约用纸
C.随手关灯 D.少用一次性制品
12.(2021·广州)下列植物中,共同特征最多的一组植物是(  )
A.向日葵和玉米 B.玉米和肾蕨
C.肾蕨和葫芦藓 D.向日葵和葫芦藓
13.(2021·广州)制作面包时经常会用到干酵母,其主要成分是酵母菌。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使面包膨大和松软(  )
B.制作酸奶也必须用到干酵母
C.酵母菌是一种真菌
D.酵母菌细胞具有细胞壁
14.(2021·广州)“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是唐代诗人罗隐描写蜜蜂辛勤采蜜的诗句。下列关于蜜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蜜蜂属于脊椎动物
B.蜜蜂一般有1对翅,4对足
C.蜜蜂的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D.蜜蜂的发育过程经过卵、若虫和成虫三个时期
15.(2021·广州)一对夫妇生育了两个男孩。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夫妇如果再生一个孩子,生女孩的机会更大
B.两男孩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组成均为XX
C.两男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都是23条
D.两男孩体细胞中的X染色体都来自于母亲
16.(2021·广州)科学家将A羊乳腺细胞的细胞核注入B羊的无核卵细胞中,卵细胞分裂形成胚胎,再将胚胎移入C羊的子宫内。一段时间后,C羊生出一只小羊。这种繁殖动物的技术是(  )
A.转基因技术 B.发酵技术
C.杂交育种技术 D.克隆技术
17.(2021·广州)家庭小药箱在关键时候可以发挥作用。下列关于小药箱中药物配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以配备治疗腹泻等常见疾病的药物
B.可以备有某些家庭成员特殊需要的药物
C.可以配备碘伏、创可贴、体温计等
D.为避免浪费,过期药品可以继续使用
二、综合题
18.(2021·广州)“稻鸭共育”是一种生态种养模式,即在栽种水稻秧苗后,将幼鸭全天放养在稻田中,直至水稻抽穗。鸭子在稻田中吃杂草、田螺和昆虫,鸭粪肥田促进水稻生长。
(1)该稻田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由   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2)下列正确表示该系统中一条食物链的是(  )。
A.杂草→昆虫→鸭
B.杂草←鸭
C.水→水稻→昆虫→鸭
(3)杂草与水稻之间是   关系。鸭取食杂草,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4)水稻、杂草都属于生产者,它们通过   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其中,杂草固定的能量可以通过食物链流动,进入   体内(填写题目中一种生物的名称)。
19.(2021·广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简称新冠肺炎。目前我国研制的新冠病毒疫苗已经获得批准上市。截至2021年6月27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185787万剂次(数据来源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
(1)新冠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病毒由   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它   (选填“有”或“没有”)细胞结构。
(2)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新冠肺炎患者属于   。
(3)下列防治新冠肺炎的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是(  )。
A.将新冠肺炎患者隔离治疗
B.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C.对新冠肺炎患者接触过的环境进行消毒处理
(4)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属于   (选填“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
20.(2021·广州)足球比赛的胜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之间的配合。这种配合离不开信息的传递,这要求运动员要集中精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1)运动员通过   和耳等感觉器官及时获得来自同伴、对手、裁判和足球的信息,并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从反射弧结构的角度分析,这些信息通过   神经传送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加工后,再通过传出神经将指令发送到   ,作出相应的反应。
(2)比赛中,球迷看到自己喜欢的球队进球时,会欢呼雀跃,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这是因为此时球迷大脑皮层兴奋,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   调节的影响。
(3)比赛中,运动员排汗增多。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少量的尿素和无机盐等物质,这些物质通过汗腺排出体外的过程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排泄。
三、实验探究题
21.(2021·广州)为探究水的温度对鱼呼吸频率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并完成了一个探究实验。相关数据记录如下:
温度与鱼鳃盖运动的关系记录表
实验人:第3小组 2021年3月3日
统计 水温 每分钟鳃盖运动次数(次)
第1次 第1次 第1次 平均值
1号鱼 2号鱼 3号鱼 1号鱼 2号鱼 3号鱼 1号鱼 2号鱼 3号鱼
15℃ 33 32 31 34 31 32 34 30 33 32
20℃ 76 45 63 65 53 62 69 47 61 60
25℃ 132 112 109 122 110 107 127 109 111 115
30℃ 198 187 190 192 185 179 197 183 172 187
(1)鱼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据此可作出假设:   对鱼的呼吸频率有影响。
(2)在实验中,该兴趣小组选用的1号、2号和3号鱼的品种和大小须   (选填“相同”或“不同”)。
(3)鱼是用   呼吸的。实验中,该兴趣小组通过记录鱼每分钟   运动的次数来观察鱼的呼吸频率。
(4)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水的温度对鱼的呼吸频率有影响,水的温度越高,鱼的呼吸频率越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随着秋冬季节的来临,气温下降,广州公园里落羽杉叶片中的叶绿素被分解,使叶呈现出黄色、红色的色素显现出来。所以,落羽杉的叶子纷纷由绿色变成红色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故答案为:B。
【分析】非生物因素影响动植物的分布:
非生物因素 影响 典型例子
光 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动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理活动。 海洋中植物的垂直分布;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光影响鼠妇的生活,在夜间涌动,绝大多数动物在白天活动。
温度 影响生物的分布,也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南北植物的分布,不同海拔高度植物的分布;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一定的限度时,生物就可能受到伤害,甚至死亡。
水分 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 沙漠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植物和人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需要水。
空气 空气影响动植物的生活 动物、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一氧化碳。
2.【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结合分析可知,为防治红树林虫害,有人在红树林周边堤岸种植多种草本植物,为害虫的天敌提供必要的栖息环境。这样以来,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生物所形成的食物链、食物网会更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大,稳定性越高。
故答案为:D。
【分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3.【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因此,要想看到细胞的数目最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应是最大。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5×10=50(倍);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5×40=200(倍);③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10=100(倍);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40=400(倍)。所以,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最大,细胞数目最少。
故答案为:D。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物镜,所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大,细胞的数目越少,视野越暗;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小,细胞的数目越多,视野越亮。
4.【答案】D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解析】【解答】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相同点是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所以,题图中,甲是动物细胞,乙是植物细胞,甲和乙都具有的是选项中的“细胞核”。
故答案为:D。
【分析】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相同点 都有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
不同点 有细胞壁和液泡,绿色部分的细胞内有叶绿体 没有细胞壁和液泡,也没有叶绿体
5.【答案】D
【知识点】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解析】【解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所以,与画眉相比较,木棉植株不具有的结构层次是系统。
故答案为:D。
【分析】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
6.【答案】A
【知识点】根尖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根冠位于根尖的顶端,因此④是根冠;丛根冠往上是③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分生区上面是②伸长区在伸长区的上部,是①成熟区;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毛的存在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根毛能分泌多种物质,如有机酸等,使土壤中难于溶解的盐类溶解,成为容易被植物吸收的养分。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故答案为:A。
【分析】根尖的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④根冠,根尖最先端的帽状结构,罩在分生区的外面,有保护根尖幼嫩的分生组织,根冠由多层松散排列的薄壁细胞组成,细胞排列较不规则,外层细胞常粘液化,使之免受土壤磨损的功能。
③分生区,也叫生长点,是具有强烈分裂能力的、典型的顶端分生组织个体小、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较大、拥有密度大的细胞质(没有液泡),外观不透明。
②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稍后的部分.一般长约2~5毫米,是根部向前推进的主要区域,其外观透明,洁白而光滑.细胞明显伸长且没有根毛.,生长最快的部分是伸长区。
①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 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根毛细胞的体积大,细胞质少,液泡大有利于水的吸收,细胞向外突起 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7.【答案】A
【知识点】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所以,酒精脱色后,大烧杯内的清水不变色,小烧杯内酒精因溶解了叶绿素而呈绿色。
故答案为:A。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
①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消耗彻底,防止影响实验);
②部分遮光:将一片叶子的一部分的上下两面用黑纸片遮盖(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③脱色:光照数小时后,摘下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使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隔水加热(需要“隔水”的原因是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④清水漂洗;
⑤染色:滴加碘液染色(检测有无淀粉生成,淀粉是光合作用产物,遇碘变蓝色); 观察现象之前,用清水冲掉碘液的目的是碘液本身有颜色,防止影响观察效果;
⑥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遮光部分不变蓝色,见光部分变蓝色; 说明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
8.【答案】A
【知识点】女性生殖系统
【解析】【解答】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可见①输卵管是受精的场所。
故答案为:A。
【分析】图中:①输卵管,②卵巢,③子宫,④阴道。
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
卵巢 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主要生殖器官)
输卵管 输送卵细胞和受精的场所
子宫 胚胎、胎儿发育的场所
阴道 精子进入,婴儿产出和流出月经的地方.
9.【答案】B
【知识点】观察人血的永久装片
【解析】【解答】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浆的水分有调节体温的作用;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也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是数量最少的血细胞,有细胞核,但比红细胞大,能吞噬病菌,有防御保护功能。血小板是体积最小的血细胞,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所以,题图中体积最大的细胞是白细胞。
故答案为:B。
【分析】血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种类 形态特点 正常值 功能
红细胞 数量最多。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 男子平均值:5.0×1012个/升 女子平均值:4.2×1012个/升 富含血红蛋白,运输氧气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白细胞 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 4.0×109-10×109个/升 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功能和保护作用
血小板 个体较小,形态不规则,无细胞核 1×1011-3×1011个/升 止血和加速凝血
10.【答案】C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结合题干“医院检验报告单”中出现的“胃”可知,该患者应该就诊的科室是消化科。
故答案为:C。
【分析】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肝门。其中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部分,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主要是储存食物、软化和初步消化蛋白质,也能吸收少量的水和无机盐、酒精.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部分。消化道中只是过道而没有什么吸收功能的是口腔、咽、食道。
11.【答案】A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结合分析可知:“ 少用一次性制品”、“节约用纸”、“随手关灯”都 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而“ 多开车,少骑车”会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不利于碳达峰的实现。
故答案为:A。
【分析】低碳生活就是指在生活中要尽力减少所消耗的能量,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低碳,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如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减少生活作息中所耗用的能量(如节约水电、出行时不坐私家车改乘公交车、步行、骑自行车等);植树造林等,可以大大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有利于减轻温室效应。
12.【答案】A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单位
【解析】【解答】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图中,向日葵和玉米都是被子植物,肾蕨是蕨类植物,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所以,共同特征最多的一组植物是向日葵和玉米。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等级可了解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最近。
13.【答案】B
【知识点】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做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面包暄软多孔,A不符合题意。
B.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具有甜酸风味,B符合题意。
C.结合分析可知,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C不符合题意。
D.酵母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药品等的制作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制馒头、做面包、酿酒等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等。
14.【答案】C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节肢动物;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
【解析】【解答】A.蜜蜂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A不符合题意。
B.蜜蜂一般有1对翅,3对足,B不符合题意。
CD.蜜蜂的生殖和发育经过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完全变态发育,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昆虫的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①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
②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
15.【答案】D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解答】A.若这对夫妇生第三个孩子,生女孩的概率是50%,A不符合题意
B.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因此两男孩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组成均为XY,B不符合题意。
C.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因此两男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都是46条,C不符合题意。
D.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两男孩体细胞中的X染色体都来自于母亲,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决定着人的性别.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女性的卵细胞只有一种类型: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X精子和Y精子,X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女孩,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男孩。
16.【答案】D
【知识点】克隆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A不符合题意。
B.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B不符合题意。
C.利用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使基因重组,产生稳定的、可以遗传的、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属于杂交育种,C不符合题意。
D.克隆技术本身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的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所以,题干所述繁殖该小羊的技术是克隆技术,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克隆技术即无性繁殖技术,因为它不需要雌雄交配,不需要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只需从动物身上提取一个单细胞,用人工的方法将其培养成胚胎,再将胚胎植入雌性动物体内,就可孕育出新的个体。
17.【答案】D
【知识点】安全用药
【解析】【解答】ABC.“配备治疗腹泻等常见疾病的药物”、“备有某些家庭成员特殊需要的药物”、“配备碘伏、创可贴、体温计等”都是关于小药箱的正确叙述,ABC不符合题意。
D.过期药品有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故不能继续使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18.【答案】(1)生物
(2)A
(3)竞争
(4)光合;田螺或者昆虫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该稻田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2)A.“杂草→昆虫→鸭”符合食物链的书写要求,A正确。
B.“杂草←鸭”中,箭头应该指向消费者“鸭”,B错误。
C.“水→水稻→昆虫→鸭”中,不应该有非生物的水,C错误。
故答案为:A。
(3)竞争是指由于争夺同一食物、栖息地等两物种之间的争斗关系。所以,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竞争关系。
(4)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所以,水稻、杂草都属于生产者,它们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田螺、昆虫能够捕食杂草,故杂草固定的能量可以通过食物链流动,进入田螺、昆虫体内。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19.【答案】(1)蛋白质;没有
(2)传染源
(3)B
(4)特异性免疫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传染病及其病因;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结合分析可知,新冠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它没有细胞结构。
(2)传染源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所以,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新冠肺炎患者属于传染源。
(3)A.将新冠肺炎患者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A错误。
B.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B正确。
C.对新冠肺炎患者接触过的环境进行消毒处理属于切断传播途径,C错误。
故答案为:B。
(4)接种用的疫苗是由减毒的、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从免疫角度分析,新冠肺炎疫苗属于抗原。将新冠疫苗注射到人体后,能刺激人体产生抵抗该病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叫抗体。该抗体只能消灭新冠病毒,对其它病原体无效,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
【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20.【答案】(1)眼(或眼睛);传入;效应器
(2)激素
(3)属于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眼球的结构及功能;反射及其结构基础;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解析】【解答】(1)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所以,从反射弧结构的角度分析,运动员可通过眼(或眼睛)和耳等感觉器官获得的来自同伴、对手、裁判和足球的信息,会通过传入神经传送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加工后,再通过传出神经将指令发送到效应器,作出相应的反应。
(2)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可以增加神经系统或者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使人体反应灵敏。所以,球迷看到自己喜欢的球队进球时,会欢呼雀跃,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这是因为此时球迷大脑皮层兴奋,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3)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排泄的途径有三条:皮肤排出汗液;泌尿系统排出尿液;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水、少量的尿素和无机盐等物质通过汗腺排出体外的过程属于排泄。
【分析】(1)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2)人体之所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同时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人体也有调节作用;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调节方式,必须靠体液来运输,它的作用途径自然是体液的传送,二者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自我调节.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它具有作用时间短,快速准确的特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使人体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
(3)人体将代谢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通过肺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
21.【答案】(1)水的温度(或“温度”、“环境温度”、“水温”)
(2)相同
(3)鳃;鳃盖
(4)快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1)本实验是为了探究水的温度对鱼呼吸频率的影响,由于鱼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可作出假设:水的温度(或“温度”、“环境温度”、“水温”)对鱼的呼吸频率有影响。
(2)对照实验设计原则是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和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所以,在实验中,变量是水的温度,而1号、2号和3号鱼的品种和大小须相同。
(3)鱼类用鳃呼吸,鳃是由鳃丝鳃弓和鳃耙组成的,主要的结构是鳃丝,鳃丝呈鲜红色,因为内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当水由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里的二氧化碳浸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鱼的口和鳃盖后缘有交替闭合的现象,这是鱼在呼吸。所以,鱼是用鳃呼吸的。实验中,该兴趣小组通过记录鱼每分钟鳃盖运动的次数来观察鱼的呼吸频率。
(4)分析表格中的数据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水的温度对鱼的呼吸频率有影响,水的温度越高,鱼的呼吸频率越快。
【分析】(1)探究过程一般先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2)鱼用鳃呼吸,鳃上有许多鳃丝,鳃丝里密布毛细血管,当水由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里的二氧化碳浸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广东省广州市2021年中考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1.(2021·广州)如图,随着秋冬季节的来临,广州公园里落羽杉叶片颜色常出现由绿变红的现象。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叙述合理的是(  )
A.主要与水分有关 B.主要与温度有关
C.主要与土壤有关 D.主要与空气有关
【答案】B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随着秋冬季节的来临,气温下降,广州公园里落羽杉叶片中的叶绿素被分解,使叶呈现出黄色、红色的色素显现出来。所以,落羽杉的叶子纷纷由绿色变成红色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故答案为:B。
【分析】非生物因素影响动植物的分布:
非生物因素 影响 典型例子
光 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动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理活动。 海洋中植物的垂直分布;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光影响鼠妇的生活,在夜间涌动,绝大多数动物在白天活动。
温度 影响生物的分布,也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南北植物的分布,不同海拔高度植物的分布;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一定的限度时,生物就可能受到伤害,甚至死亡。
水分 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 沙漠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植物和人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需要水。
空气 空气影响动植物的生活 动物、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一氧化碳。
2.(2021·广州)为防治红树林虫害,有人在红树林周边堤岸种植多种草本植物,为害虫的天敌提供必要的栖息环境。下列关于该生态系统发展趋势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食物网更复杂 B.生物种类增加
C.生物多样性增加 D.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下降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结合分析可知,为防治红树林虫害,有人在红树林周边堤岸种植多种草本植物,为害虫的天敌提供必要的栖息环境。这样以来,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生物所形成的食物链、食物网会更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大,稳定性越高。
故答案为:D。
【分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3.(2021·广州)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同一黄瓜表层果肉细胞临时装片,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的镜头组合是 (  )
序号 目镜 物镜
① 5x 10x
② 5x 40x
③ 10x 10x
④ 10x 40x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因此,要想看到细胞的数目最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应是最大。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5×10=50(倍);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5×40=200(倍);③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10=100(倍);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40=400(倍)。所以,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最大,细胞数目最少。
故答案为:D。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物镜,所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大,细胞的数目越少,视野越暗;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小,细胞的数目越多,视野越亮。
4.(2021·广州)下图是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到的两种细胞。下列结构中,甲和乙都具有的是(  )
A.细胞壁 B.叶绿体 C.液泡 D.细胞核
【答案】D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解析】【解答】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相同点是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所以,题图中,甲是动物细胞,乙是植物细胞,甲和乙都具有的是选项中的“细胞核”。
故答案为:D。
【分析】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相同点 都有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
不同点 有细胞壁和液泡,绿色部分的细胞内有叶绿体 没有细胞壁和液泡,也没有叶绿体
5.(2021·广州)木棉花是广州市的市花,画眉是广州市的市鸟。与画眉相比较,木棉植株不具有的结构层次是(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答案】D
【知识点】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解析】【解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所以,与画眉相比较,木棉植株不具有的结构层次是系统。
故答案为:D。
【分析】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
6.(2021·广州)根尖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最主要部位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知识点】根尖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根冠位于根尖的顶端,因此④是根冠;丛根冠往上是③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分生区上面是②伸长区在伸长区的上部,是①成熟区;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毛的存在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根毛能分泌多种物质,如有机酸等,使土壤中难于溶解的盐类溶解,成为容易被植物吸收的养分。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故答案为:A。
【分析】根尖的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④根冠,根尖最先端的帽状结构,罩在分生区的外面,有保护根尖幼嫩的分生组织,根冠由多层松散排列的薄壁细胞组成,细胞排列较不规则,外层细胞常粘液化,使之免受土壤磨损的功能。
③分生区,也叫生长点,是具有强烈分裂能力的、典型的顶端分生组织个体小、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较大、拥有密度大的细胞质(没有液泡),外观不透明。
②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稍后的部分.一般长约2~5毫米,是根部向前推进的主要区域,其外观透明,洁白而光滑.细胞明显伸长且没有根毛.,生长最快的部分是伸长区。
①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 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根毛细胞的体积大,细胞质少,液泡大有利于水的吸收,细胞向外突起 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7.(2021·广州)下图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的一个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小烧杯盛酒精,大烧杯盛清水 B.小烧杯盛酒精,大烧杯盛酒精
C.小烧杯盛清水,大烧杯盛酒精 D.小烧杯盛清水,大烧杯盛清水
【答案】A
【知识点】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所以,酒精脱色后,大烧杯内的清水不变色,小烧杯内酒精因溶解了叶绿素而呈绿色。
故答案为:A。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
①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消耗彻底,防止影响实验);
②部分遮光:将一片叶子的一部分的上下两面用黑纸片遮盖(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③脱色:光照数小时后,摘下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使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隔水加热(需要“隔水”的原因是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④清水漂洗;
⑤染色:滴加碘液染色(检测有无淀粉生成,淀粉是光合作用产物,遇碘变蓝色); 观察现象之前,用清水冲掉碘液的目的是碘液本身有颜色,防止影响观察效果;
⑥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遮光部分不变蓝色,见光部分变蓝色; 说明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
8.(2021·广州)下图是女性生殖系统示意图。卵细胞与精子结合的场所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知识点】女性生殖系统
【解析】【解答】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可见①输卵管是受精的场所。
故答案为:A。
【分析】图中:①输卵管,②卵巢,③子宫,④阴道。
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
卵巢 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主要生殖器官)
输卵管 输送卵细胞和受精的场所
子宫 胚胎、胎儿发育的场所
阴道 精子进入,婴儿产出和流出月经的地方.
9.(2021·广州)图是人血永久涂片的局部放大图像。图中体积最大的细胞是(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小板、红细胞
【答案】B
【知识点】观察人血的永久装片
【解析】【解答】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浆的水分有调节体温的作用;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也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是数量最少的血细胞,有细胞核,但比红细胞大,能吞噬病菌,有防御保护功能。血小板是体积最小的血细胞,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所以,题图中体积最大的细胞是白细胞。
故答案为:B。
【分析】血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种类 形态特点 正常值 功能
红细胞 数量最多。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 男子平均值:5.0×1012个/升 女子平均值:4.2×1012个/升 富含血红蛋白,运输氧气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白细胞 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 4.0×109-10×109个/升 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功能和保护作用
血小板 个体较小,形态不规则,无细胞核 1×1011-3×1011个/升 止血和加速凝血
10.(2021·广州)下图是某患者检验报告单的部分内容。根据检验结果,下列科室中,该患者应该就诊的科室是(  )
A.皮肤科 B.内分泌科 C.消化科 D.泌尿科
【答案】C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结合题干“医院检验报告单”中出现的“胃”可知,该患者应该就诊的科室是消化科。
故答案为:C。
【分析】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肝门。其中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部分,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主要是储存食物、软化和初步消化蛋白质,也能吸收少量的水和无机盐、酒精.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部分。消化道中只是过道而没有什么吸收功能的是口腔、咽、食道。
11.(2022七下·广州期末)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下列各项中,不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是(  )
A.多开车,少骑车 B.节约用纸
C.随手关灯 D.少用一次性制品
【答案】A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结合分析可知:“ 少用一次性制品”、“节约用纸”、“随手关灯”都 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而“ 多开车,少骑车”会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不利于碳达峰的实现。
故答案为:A。
【分析】低碳生活就是指在生活中要尽力减少所消耗的能量,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低碳,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如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减少生活作息中所耗用的能量(如节约水电、出行时不坐私家车改乘公交车、步行、骑自行车等);植树造林等,可以大大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有利于减轻温室效应。
12.(2021·广州)下列植物中,共同特征最多的一组植物是(  )
A.向日葵和玉米 B.玉米和肾蕨
C.肾蕨和葫芦藓 D.向日葵和葫芦藓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单位
【解析】【解答】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图中,向日葵和玉米都是被子植物,肾蕨是蕨类植物,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所以,共同特征最多的一组植物是向日葵和玉米。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等级可了解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最近。
13.(2021·广州)制作面包时经常会用到干酵母,其主要成分是酵母菌。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使面包膨大和松软(  )
B.制作酸奶也必须用到干酵母
C.酵母菌是一种真菌
D.酵母菌细胞具有细胞壁
【答案】B
【知识点】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做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面包暄软多孔,A不符合题意。
B.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具有甜酸风味,B符合题意。
C.结合分析可知,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C不符合题意。
D.酵母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药品等的制作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制馒头、做面包、酿酒等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等。
14.(2021·广州)“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是唐代诗人罗隐描写蜜蜂辛勤采蜜的诗句。下列关于蜜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蜜蜂属于脊椎动物
B.蜜蜂一般有1对翅,4对足
C.蜜蜂的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D.蜜蜂的发育过程经过卵、若虫和成虫三个时期
【答案】C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节肢动物;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
【解析】【解答】A.蜜蜂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A不符合题意。
B.蜜蜂一般有1对翅,3对足,B不符合题意。
CD.蜜蜂的生殖和发育经过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完全变态发育,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昆虫的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①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
②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
15.(2021·广州)一对夫妇生育了两个男孩。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夫妇如果再生一个孩子,生女孩的机会更大
B.两男孩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组成均为XX
C.两男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都是23条
D.两男孩体细胞中的X染色体都来自于母亲
【答案】D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解答】A.若这对夫妇生第三个孩子,生女孩的概率是50%,A不符合题意
B.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因此两男孩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组成均为XY,B不符合题意。
C.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因此两男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都是46条,C不符合题意。
D.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两男孩体细胞中的X染色体都来自于母亲,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决定着人的性别.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女性的卵细胞只有一种类型: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X精子和Y精子,X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女孩,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男孩。
16.(2021·广州)科学家将A羊乳腺细胞的细胞核注入B羊的无核卵细胞中,卵细胞分裂形成胚胎,再将胚胎移入C羊的子宫内。一段时间后,C羊生出一只小羊。这种繁殖动物的技术是(  )
A.转基因技术 B.发酵技术
C.杂交育种技术 D.克隆技术
【答案】D
【知识点】克隆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A不符合题意。
B.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B不符合题意。
C.利用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使基因重组,产生稳定的、可以遗传的、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属于杂交育种,C不符合题意。
D.克隆技术本身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的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所以,题干所述繁殖该小羊的技术是克隆技术,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克隆技术即无性繁殖技术,因为它不需要雌雄交配,不需要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只需从动物身上提取一个单细胞,用人工的方法将其培养成胚胎,再将胚胎植入雌性动物体内,就可孕育出新的个体。
17.(2021·广州)家庭小药箱在关键时候可以发挥作用。下列关于小药箱中药物配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以配备治疗腹泻等常见疾病的药物
B.可以备有某些家庭成员特殊需要的药物
C.可以配备碘伏、创可贴、体温计等
D.为避免浪费,过期药品可以继续使用
【答案】D
【知识点】安全用药
【解析】【解答】ABC.“配备治疗腹泻等常见疾病的药物”、“备有某些家庭成员特殊需要的药物”、“配备碘伏、创可贴、体温计等”都是关于小药箱的正确叙述,ABC不符合题意。
D.过期药品有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故不能继续使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二、综合题
18.(2021·广州)“稻鸭共育”是一种生态种养模式,即在栽种水稻秧苗后,将幼鸭全天放养在稻田中,直至水稻抽穗。鸭子在稻田中吃杂草、田螺和昆虫,鸭粪肥田促进水稻生长。
(1)该稻田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由   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2)下列正确表示该系统中一条食物链的是(  )。
A.杂草→昆虫→鸭
B.杂草←鸭
C.水→水稻→昆虫→鸭
(3)杂草与水稻之间是   关系。鸭取食杂草,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4)水稻、杂草都属于生产者,它们通过   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其中,杂草固定的能量可以通过食物链流动,进入   体内(填写题目中一种生物的名称)。
【答案】(1)生物
(2)A
(3)竞争
(4)光合;田螺或者昆虫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该稻田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2)A.“杂草→昆虫→鸭”符合食物链的书写要求,A正确。
B.“杂草←鸭”中,箭头应该指向消费者“鸭”,B错误。
C.“水→水稻→昆虫→鸭”中,不应该有非生物的水,C错误。
故答案为:A。
(3)竞争是指由于争夺同一食物、栖息地等两物种之间的争斗关系。所以,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竞争关系。
(4)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所以,水稻、杂草都属于生产者,它们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田螺、昆虫能够捕食杂草,故杂草固定的能量可以通过食物链流动,进入田螺、昆虫体内。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19.(2021·广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简称新冠肺炎。目前我国研制的新冠病毒疫苗已经获得批准上市。截至2021年6月27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185787万剂次(数据来源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
(1)新冠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病毒由   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它   (选填“有”或“没有”)细胞结构。
(2)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新冠肺炎患者属于   。
(3)下列防治新冠肺炎的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是(  )。
A.将新冠肺炎患者隔离治疗
B.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C.对新冠肺炎患者接触过的环境进行消毒处理
(4)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属于   (选填“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1)蛋白质;没有
(2)传染源
(3)B
(4)特异性免疫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传染病及其病因;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结合分析可知,新冠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它没有细胞结构。
(2)传染源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所以,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新冠肺炎患者属于传染源。
(3)A.将新冠肺炎患者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A错误。
B.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B正确。
C.对新冠肺炎患者接触过的环境进行消毒处理属于切断传播途径,C错误。
故答案为:B。
(4)接种用的疫苗是由减毒的、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从免疫角度分析,新冠肺炎疫苗属于抗原。将新冠疫苗注射到人体后,能刺激人体产生抵抗该病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叫抗体。该抗体只能消灭新冠病毒,对其它病原体无效,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
【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20.(2021·广州)足球比赛的胜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之间的配合。这种配合离不开信息的传递,这要求运动员要集中精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1)运动员通过   和耳等感觉器官及时获得来自同伴、对手、裁判和足球的信息,并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从反射弧结构的角度分析,这些信息通过   神经传送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加工后,再通过传出神经将指令发送到   ,作出相应的反应。
(2)比赛中,球迷看到自己喜欢的球队进球时,会欢呼雀跃,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这是因为此时球迷大脑皮层兴奋,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   调节的影响。
(3)比赛中,运动员排汗增多。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少量的尿素和无机盐等物质,这些物质通过汗腺排出体外的过程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排泄。
【答案】(1)眼(或眼睛);传入;效应器
(2)激素
(3)属于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眼球的结构及功能;反射及其结构基础;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解析】【解答】(1)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所以,从反射弧结构的角度分析,运动员可通过眼(或眼睛)和耳等感觉器官获得的来自同伴、对手、裁判和足球的信息,会通过传入神经传送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加工后,再通过传出神经将指令发送到效应器,作出相应的反应。
(2)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可以增加神经系统或者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使人体反应灵敏。所以,球迷看到自己喜欢的球队进球时,会欢呼雀跃,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这是因为此时球迷大脑皮层兴奋,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3)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排泄的途径有三条:皮肤排出汗液;泌尿系统排出尿液;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水、少量的尿素和无机盐等物质通过汗腺排出体外的过程属于排泄。
【分析】(1)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2)人体之所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同时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人体也有调节作用;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调节方式,必须靠体液来运输,它的作用途径自然是体液的传送,二者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自我调节.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它具有作用时间短,快速准确的特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使人体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
(3)人体将代谢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通过肺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
三、实验探究题
21.(2021·广州)为探究水的温度对鱼呼吸频率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并完成了一个探究实验。相关数据记录如下:
温度与鱼鳃盖运动的关系记录表
实验人:第3小组 2021年3月3日
统计 水温 每分钟鳃盖运动次数(次)
第1次 第1次 第1次 平均值
1号鱼 2号鱼 3号鱼 1号鱼 2号鱼 3号鱼 1号鱼 2号鱼 3号鱼
15℃ 33 32 31 34 31 32 34 30 33 32
20℃ 76 45 63 65 53 62 69 47 61 60
25℃ 132 112 109 122 110 107 127 109 111 115
30℃ 198 187 190 192 185 179 197 183 172 187
(1)鱼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据此可作出假设:   对鱼的呼吸频率有影响。
(2)在实验中,该兴趣小组选用的1号、2号和3号鱼的品种和大小须   (选填“相同”或“不同”)。
(3)鱼是用   呼吸的。实验中,该兴趣小组通过记录鱼每分钟   运动的次数来观察鱼的呼吸频率。
(4)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水的温度对鱼的呼吸频率有影响,水的温度越高,鱼的呼吸频率越   。
【答案】(1)水的温度(或“温度”、“环境温度”、“水温”)
(2)相同
(3)鳃;鳃盖
(4)快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1)本实验是为了探究水的温度对鱼呼吸频率的影响,由于鱼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可作出假设:水的温度(或“温度”、“环境温度”、“水温”)对鱼的呼吸频率有影响。
(2)对照实验设计原则是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和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所以,在实验中,变量是水的温度,而1号、2号和3号鱼的品种和大小须相同。
(3)鱼类用鳃呼吸,鳃是由鳃丝鳃弓和鳃耙组成的,主要的结构是鳃丝,鳃丝呈鲜红色,因为内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当水由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里的二氧化碳浸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鱼的口和鳃盖后缘有交替闭合的现象,这是鱼在呼吸。所以,鱼是用鳃呼吸的。实验中,该兴趣小组通过记录鱼每分钟鳃盖运动的次数来观察鱼的呼吸频率。
(4)分析表格中的数据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水的温度对鱼的呼吸频率有影响,水的温度越高,鱼的呼吸频率越快。
【分析】(1)探究过程一般先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2)鱼用鳃呼吸,鳃上有许多鳃丝,鳃丝里密布毛细血管,当水由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里的二氧化碳浸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