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6—解三角形(3)—与三角恒等变换综合问题-近8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23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16—解三角形(3)—与三角恒等变换综合问题-近8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23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9-14 08:46: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16—解三角形(3)—与三角恒等变换综合问题
考试说明:1、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
形度量问题。
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有关的实际问题
高频考点:1、边角的求解;
2、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求与面积、范围有关的问题;
解决平面几何图形问题;
解决实际问题。
高考中,利用正弦、余弦定理解三角形问题是必考的,题型较多,有基础题,比如直接利用定理解三角形,也有难题,比如求范围的问题,出题比较灵活,一些同学总是掌握的不是很好,下面就近几年高考题,给大家分类整理各种题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典例分析
题型三:与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综合的问题
1.(2017 新课标Ⅰ)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则  
A. B. C. D.
2.(2019 浙江)在中,,,,点在线段上,若,则  ,  .
3.(2016 新课标Ⅱ)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若,,,则  .
4.(2013 辽宁)在,内角,,所对的边长分别为,,.,且,则  
A. B. C. D.
5.(2013 新课标Ⅰ)已知锐角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则  
A.10 B.9 C.8 D.5
6.(2013 山东)的内角、、的对边分别是、、,若,,,则  
A. B.2 C. D.1
7.(2013 浙江)中,,是的中点,若,则  .
8.(2021 上海)已知、、为的三个内角,、、是其三条边,,.
(1)若,求、;
(2)若,求.
9.(2020 新课标Ⅱ)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
(1)求;
(2)若,证明:是直角三角形.
10.(2016 浙江)在中,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已知.
(1)证明:;
(2)若,求的值.
二、真题集训
1.(2015 四川)已知、、为的内角,,是关于方程两个实根.
(Ⅰ)求的大小
(Ⅱ)若,,求的值.
2.(2015 湖南)设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
(Ⅰ)证明:;
(Ⅱ)若,且为钝角,求,,.
3.(2014 浙江)在中,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已知,,.
(1)求角的大小;
(2)若,求的面积.
4.(2014 湖南)如图,在平面四边形中,,,.
(Ⅰ)求的值;
(Ⅱ)若,,求的长.
5.(2013 重庆)在中,内角,,的对边分别是,,,且.
(1)求;
(2)设,,求的值.
典例分析答案
题型三:与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综合的问题
1.(2017 新课标Ⅰ)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则  
A. B. C. D.
分析:根据诱导公式和两角和的正弦公式以及正弦定理计算即可
解答:解:,



,,,
,,由正弦定理可得,
,,,



故选:.
点评:本题考查了诱导公式和两角和的正弦公式以及正弦定理,属于基础题
2.(2019 浙江)在中,,,,点在线段上,若,则  ,  .
分析:解直角三角形,可得,,在三角形中,运用正弦定理可得;再由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和两角和差公式,计算可得所求值.
解答:解:在直角三角形中,,,,,
在中,可得,可得;
,,
即有,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的正弦定理和解直角三角形,考查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化简整理的运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3.(2016 新课标Ⅱ)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若,,,则  .
分析:运用同角的平方关系可得,,再由诱导公式和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可得,运用正弦定理可得,代入计算即可得到所求值.
解答:解:由,,可得



由正弦定理可得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正弦定理的运用,同时考查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和诱导公式,以及同角的平方关系的运用,考查运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4.(2013 辽宁)在,内角,,所对的边长分别为,,.,且,则  
A. B. C. D.
分析:利用正弦定理化简已知的等式,根据不为0,两边除以,再利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函数公式化简求出的值,即可确定出的度数.
【解答】解:利用正弦定理化简已知等式得:,
,,
,,即为锐角,
则.
故选:.
点评:此题考查了正弦定理,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函数公式,以及诱导公式,熟练掌握正弦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
5.(2013 新课标Ⅰ)已知锐角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则  
A.10 B.9 C.8 D.5
分析:利用二倍角的余弦函数公式化简已知的等式,求出的值,再由与的值,利用余弦定理即可求出的值.
解答:解:,即,为锐角,

又,,
根据余弦定理得:,即,
解得:或(舍去),
则.
故选:.
点评:此题考查了余弦定理,二倍角的余弦函数公式,熟练掌握余弦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
6.(2013 山东)的内角、、的对边分别是、、,若,,,则  
A. B.2 C. D.1
分析:利用正弦定理列出关系式,将,,的值代入,利用二倍角的正弦函数公式化简,整理求出的值,再由,及的值,利用余弦定理即可求出的值.
解答:解:,,,
由正弦定理得:,

由余弦定理得:,即,
解得:或(经检验不合题意,舍去),
则.
故选:.
点评:此题考查了正弦、余弦定理,二倍角的正弦函数公式,熟练掌握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
7.(2013 浙江)中,,是的中点,若,则  .
分析:作出图象,设出未知量,在中,由正弦定理可得,进而可得,在中,还可得,建立等式后可得,再由勾股定理可得,而,代入化简可得答案.
解答:解:如图
设,,,,
在中,由正弦定理可得,
代入数据可得,解得,
故,
而在中,,
故可得,化简可得,
解之可得,再由勾股定理可得,联立可得,
故在中,,
另解:设为,为,正弦定理得
又有,
联立消去,得,
拆开,将1化成,
构造二次齐次式,同除,
可得,
若,则,

解得,
易得.
另解:作交于,设,,,,,
用和相似解得,
则,
易得.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正弦定理的应用,涉及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属难题.
8.(2021 上海)已知、、为的三个内角,、、是其三条边,,.
(1)若,求、;
(2)若,求.
分析:(1)由已知利用正弦定理即可求解的值;利用余弦定理即可求解的值.
(2)根据已知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可求得,,的值,进而根据正弦定理可得的值.
解答:解:(1)因为,可得,
又,可得,
由于,可得.
(2)因为,
可得,
又,
可解得,,或,,
因为,可得,,可得为钝角,
若,,可得,可得,
可得为钝角,这与为钝角矛盾,舍去,
所以,由正弦定理,可得.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考查了计算能力和转化思想,属于中档题.
9.(2020 新课标Ⅱ)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
(1)求;
(2)若,证明:是直角三角形.
分析:(1)由已知利用诱导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化简已知等式可得,解方程得,结合范围,可求的值;
(2)由已知利用正弦定理,三角函数恒等变换的应用可求,结合范围,,可求,即可得证.
解答:解:(1),
,解得,


(2)证明:,,
由正弦定理可得,

,,,
,可得,可得是直角三角形,得证.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正弦定理,三角函数恒等变换的应用,考查了计算能力和转化思想,考查了方程思想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10.(2016 浙江)在中,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已知.
(1)证明:;
(2)若,求的值.
分析:(1)由,利用正弦定理可得:,而,代入化简可得:,由,,可得,即可证明.
,可得.,.利用即可得出.
解答:(1)证明:,


,由,,
,,或,化为,或(舍去).

解:,.
,.

点评:本题考查了正弦定理、和差公式、倍角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诱导公式,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真题集训答案
1.(2015 四川)已知、、为的内角,,是关于方程两个实根.
(Ⅰ)求的大小
(Ⅱ)若,,求的值.
解:(Ⅰ)由已知,方程的判别式:△,
所以,或.
由韦达定理,有,.
所以,,
从而.
所以,
所以.
(Ⅱ)由正弦定理,可得,
解得,或(舍去).
于是,.
则.
所以.
2.(2015 湖南)设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
(Ⅰ)证明:;
(Ⅱ)若,且为钝角,求,,.
解:(Ⅰ)证明:.

由正弦定理:,又,


.得证.
(Ⅱ),
,由(1),



为钝角,

又,


综上,,.
3.(2014 浙江)在中,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已知,,.
(1)求角的大小;
(2)若,求的面积.
解:(1)由题意得,,

化为,
由得,,又,
得,即,

(2)由,利用正弦定理可得,得,
由,得,从而,故,

4.(2014 湖南)如图,在平面四边形中,,,.
(Ⅰ)求的值;
(Ⅱ)若,,求的长.
解:(Ⅰ).
(Ⅱ),



由正弦定理知,
5.(2013 重庆)在中,内角,,的对边分别是,,,且.
(1)求;
(2)设,,求的值.
解:(1),即,
由余弦定理得:,
又为三角形的内角,
则;
(2)由题意,

即,
,,,
,,即,
,即,
解得: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