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变的小手套》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本课旨在激发学生运用身边常见的材料进行有趣的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以常见的手套为艺术再创造的原材料,使学生对手套形象联想的基础上,通过思维的发散性获得新的形象。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适形造物手法。
2.能大胆地创作,通行简单的添加创作出某种新形。
3.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适形造物的方法,发散学生维,创作出较生动的形象。
教学难点
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形状、图案。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手套、针线、胶水、扣子、课件、教材。
学生准备:各式各样闲置不用的手套、剪刀、彩色纸、丝线或丝带等装饰用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同学们冬天手冷的时候会想出来什么办法啊?
那我们生活中的手套都有些什么类别啊?
2.出示课题《会变的小手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看看我们的小手套会变成什么样子?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准备工具,让学生将自己带来的手套拿出来,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
二、探究结构启发构思
1.欣赏教材中的作品。
2.小组讨论:
这些小东西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怎样能把手套变换成这样的形状呢?
3.教师出示几件手套包扎的小玩具,问小玩具里包着什么?
变魔术般打开手套口,露出废纸团,让学生吃惊。
总结:废旧的东西经过包扎修饰变成了有趣的艺术品。
4.包扎材料的选择:纸团、泥团、各种形状的鹅卵石等。
5.构思包扎:
一头扎,两头扎,长扎,短扎,留穗扎,圆头扎,多节扎等。
6.添加装饰。
方法:剪贴与描绘。
原则:包扎后的原形特点,突出事物形象特征,去掉不必要的环节,做到画龙点睛。
小组同学互相看看各自摆出的小手套,看看像什么?
如何使变好的形象更加生动?(添加)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材料装饰手套的方法,发散学生思维,创作出生动的形象。
三、艺术实践
1.先用手套创造出新形象,再根据形象以小组为单位编排表演小故事。
2.根据故事用手套创造形象并进行表演。
【设计意图】感受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学会装饰方法,通过编排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和灵感。
四、欣赏点评
请每个小组上台展示自己的故事,让学生选出最精彩的一组。
教师根据每组的优缺点进行及时点评。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力和初步评价能力,锻炼学生在讲台上大胆表现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