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知识巩固
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河姆渡人
半坡居民
夏朝建立
商朝建立
西周建立
东周建立
距
今
约
170
万
年
距
今
约
70
万
年
距
今
约
20
万
年
距
今
约
3
万
年
距
今
约
7000
年
距
今
约
6000
年
公
元
前
2070
年
公
元
前
1600
年
公
元
前
1046
年
公
元
前
770
年
历史时序
社会制度变化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生产力发展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青铜器时代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6课
动荡的 时期
春秋
春秋时期,指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
春秋
孔子
2、通过春秋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
学习目标
1、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
核心素养
1、唯物史观:认识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分封制的瓦解,诸侯争霸、兼并,国家走向统一、民族融合等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时空观念:通过春秋争霸形势图了解春秋时期争夺霸主的史事。
3、史料实证:通过实物——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认识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通过实物春秋护头铜胄、勾践剑与夫差矛认识春秋时期冶炼技术的高超;通过山东临淄春秋殉马坑了解春秋时期齐国的富强。
4、历史解释:通过春秋经济的发展、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等的叙述,春秋时期的社会、政治特征。
5、家国情怀:通过春秋诸侯争霸认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使学生更加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从而更加热爱伟大的党。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在农业发展的同时,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随着产品的增加,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阅读资料,说出春秋时期经济发展表现 在哪些方面?
答:表现在:
① 农业上,
② 手工业上,
深耕细作,开发山林、扩大耕地;
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活动活跃,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和金属货币。
③ 商业上,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2、结合右图,说出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牛 耕
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答:
3、阅读P29“相关史事”,说出春秋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答:
春秋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标志是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铁农具的出现是生产工具的发展
牛耕的出现是生产技术的革新
作出从北京人到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并标明使用时代。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骨耜
温故知新
北京人
河姆渡人,半坡居民
夏商西周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青铜器
铁器、牛耕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青铜器时代
铁器时代
原 始 社 会
奴 隶 社 会
封 建 社 会
镐京
洛邑
晋
燕
齐
鲁
宋
楚
吴
越
渤海
黄
海
西 周 形 势图
东 周 形 势图
东周
西周
比较图中西周和东周王室直接管辖的地区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什么?
① 周王室管辖的地区变小。
② 周王室衰微。
答:
二、 王室衰微
答: ① 表现:
统治力大减,管辖地区减小,无力控制诸侯,财政陷入困境;诸侯各自为政,不向天子纳贡,不听从王命。
② 后果:
诸侯争霸
1、阅读P30“王室衰微”内容回答以下问题:王室衰微表现在哪些地方?带来什么后果?衰微的原因是什么?
③ 衰微的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和分封制逐步瓦解。
材料研读(P30)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材料中的“方伯”指一方诸侯之长。想一想: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得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使得整个国家处于诸侯各自为政,相互攻伐,国家分裂的割据状态。
答:
三、诸侯争霸
河
水
渤
海
黄
海
东
海
江 水
淮 水
渭 水
汉
水
燕
齐
鲁
卫
晋
秦
宋
吴
越
楚
城濮
临淄
1、阅读P30“诸侯争霸”内容回答以下问题:诸侯争霸的原因、借口(旗号)、目的各是什么?
答:
⑴ 争霸原因:
① 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展开争斗。
② 民族间的矛盾发展。
⑵ 借口(旗号):
“尊王攘夷”
⑶ 目的:
争夺霸主的地位
尊奉周王为中原之主,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以及南方楚蛮的入侵。
三、诸侯争霸
河
水
渤
海
黄
海
东
海
江 水
淮 水
渭 水
汉
水
燕
齐
鲁
卫
晋
秦
宋
吴
越
楚
城濮
临淄
2、阅读P30“诸侯争霸”的内容,说出春秋时期先后称霸的有哪些?春秋末期争霸是哪两个国家?最后谁成为霸主?
答:①春秋时期的霸主:
齐桓公
3、阅左图,说出第一个称霸的是谁?
答:第一个称霸的是:
齐桓公。
晋文公
齐桓公
秦穆公
楚庄王
②春秋末期争霸是
夫差
吴国夫差
越国勾践
、楚庄王。
、秦穆公
、晋文公
吴国和越国。
争霸
③最后成为霸主是:
越王勾践
三、诸侯争霸
河
水
渤
海
黄
海
东
海
江 水
淮 水
渭 水
汉
水
燕
齐
鲁
卫
晋
秦
宋
吴
越
楚
城濮
临淄
4、阅读P31“相关史事”回答:齐桓公为了称霸,采取哪些措施?成效如何?
答: ⑴ 措施:
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为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打下基础。
齐
桓
公
管
仲
② 重用人才:
任用管仲为相,执掌国政;
训练军队。
改革内政;
④经济上,
③政治上,
发展生产;
⑤军事上,
⑵ 成效:
葵丘
葵丘之盟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召集诸侯会盟,到场的有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的国君。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并对齐桓公大力表彰。
① 策略得当:
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号今储候。
河
水
渤
海
黄
海
东
海
江 水
淮 水
渭 水
汉
水
燕
齐
鲁
卫
晋
秦
宋
吴
越
楚
城濮
临淄
Ⅹ
城濮之战,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国在卫国城濮地区进行的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大战 。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子玉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楚军大败。
晋文公称霸
公元前632年4月,晋文公亲率晋军运用联齐、 秦,和曹、卫的外交策略及避敌锋芒、诱其深入的后发制人战略,在城濮决战中重创楚军。五月,晋文公召集齐、宋、鲁、蔡、郑、卫、莒(jǔ)、陈等国之君在郑国践土邑举行盟会。周襄王册封晋文公为侯伯,统御诸侯。
晋
文
公
退避三舍
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逃出晋国,来到楚国。楚成王待重耳如上宾。一天,两人饮洒,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说:若真有那一天,晋楚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后来,重耳回国当了国君,楚晋在作战时,重耳实现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马上追击。结果晋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退避三舍: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秦
秦
秦穆公称霸
秦穆公是春秋时秦国国君。他非常重视人才,获得了百里奚、蹇[jiǎn] 叔、不豹、公孙支等贤臣的辅佐,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君位。周襄王时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被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
秦穆公称霸
秦穆公
楚
春秋时期楚国疆域变化图
春秋初期
春秋后期
楚
庄
王
问鼎中原
楚庄王称霸
楚国庄王统治时,重用人才,善于纳谏,
重视农业生产,发展经济,充实国力。前
611年灭庸;前606年伐陆浑之戎,饮马黄
河,观兵周疆,问鼎中原;前605年,平定若敖氏叛乱;前598年灭陈,后六伐郑,使郑臣服;前597年,楚与晋决战而大胜,立威定霸;前595年,围宋,霸业达到顶峰。实现了称霸愿望。
问鼎中原
“问鼎中原”
楚庄王借口讨伐入侵者把楚国的军队开到了东周洛阳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周定王感到非常不安,派遣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重量。目的要与周天子比权量力。王孙满说:“一个国家的兴亡在于道德的有无,不在鼎的大小轻重。当初夏禹有德,各地的诸侯都拥戴他,随之进贡许多的铜材,夏朝才能铸成九鼎,用九鼎来观察万物。夏桀昏庸,鼎也随之传给了商。商纣暴虐,鼎又传给了周。如果天子有德,鼎虽然小但是不能轻易移动,但是如果天子无德,鼎再大也会被移动。”楚庄王听了无话可说。
“问鼎中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河
水
渤
海
黄
海
东
海
江 水
淮 水
渭 水
汉
水
燕
齐
鲁
卫
晋
秦
宋
吴
越
楚
城濮
临淄
洛邑
吴越争霸
吴越两国南北相邻,春秋后期,两国崛起,开始争霸。前496年,吴国阖闾在檇【zuì】李战败病死,夫差继位。前494年,夫差进攻越国,战胜越军,越王勾践求和。勾践归国后,不忘前耻,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国力大增。前482年,夫差在黄池与晋国争做盟主时,越王勾践乘虚而入,大败吴国。前473年,勾践灭吴,夫差自杀。越王勾践平定吴国,北上,成为春秋最后一个霸主。
卧薪尝胆
卧薪尝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吴越争霸形势图
吴国进军路线
越国进军路线
春秋护头铜胄
勾践剑
夫差矛
越
蜀
蜀
越
终
孤
春秋初期的诸侯国
春秋初期的诸侯国
春秋末期的诸侯国
巴
巴
5、对比春秋初期与春秋末期诸侯国图和课本P31第一段,说出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出现什么状况?
答:
① 一些诸侯国被灭掉,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
② 各民族之间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6、问题思考: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何利弊?
①加快了统一的步伐。为全国统一奠 定 基础。
②促进了民族融合。
③加速了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
弊:使社会生产遭到破坏,给人民带来灾难
答:利:
春秋以前战车
知识拓展P32
步兵逐渐成为军队主体
春秋以前,军队的编制主要是根据战车作战的需要来组织的,以车兵为主,随车而行的“徒兵”即步兵是配合车兵作战的。到了春秋时期,战争的规模和范围扩大,为了适应山地作战的需要,各诸侯国不断扩大步兵数量,使步兵逐渐成为独立的作战兵种。与车兵相比,步兵活动范围大,受战场地理条件的制约要小得多,进而成为各国军队的主体。步兵作为一个独立兵种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一个重要变化。
春秋步兵
阅读知识拓展,说出春秋以前和春秋军队的编制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有什么意义?
答:
① 春秋以前是“徒兵”,春
秋时期是步兵。
春秋时期,战争的规模和范围扩大,为了适应山地作战的需要。
步兵作为一个独立兵种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一个重要变化。
② 原因:
③ 意义:
动脑筋
2、春秋时期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争霸战争?
答:① 春秋时期的社会特点:
经济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② 最主要的特点是:
争霸战争。
1、通过动荡的春秋时期的学习,你认为春秋时期社会有什么特点?在这些特点中谁是最主要的?
答:因为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铁制农具、牛耕
出现和使用而引发的。
课堂
小结
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动
荡
的
春
秋
时间:
经济
发展
原因:
表现:
出现铁质农具和牛耕;
农业:
山林开发、耕地扩大
手工业:
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商业:
商业活动渐活跃,出现金属货币
王室
衰微
原因:
社会动荡,制度遭到破坏,分封制瓦解。
表现:
周王室势力大减,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国不再听从王命;
结果:
诸侯争霸
诸侯
争霸
原因: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民族矛盾发展。
霸主: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越王勾践;
影响:
消极影响:
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痛苦
积极影响:
①加快了全国统一的步伐 ②促进了民族交融
特征:
经济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思维导图
二、右上图中殉马坑在哪里出土的?是何时殉葬的?这反映什么?
诸侯国国都
周王城
齐、楚、晋进军路线
吴国进军路线
越国进军路线
齐
楚
晋
秦
燕
卫
鲁
宋
吴(苏州)
越
(绍兴)
江 水
淮 水
渭 水
济 水
水 河
汉 水
城濮
临淄
海
海
洛阳
周
春秋争霸形势图
(曲阜)
(淄博)
(商丘)
(北京)
(荆州)
(宝鸡)
(翼城)
Ⅹ
课堂练习
一、填图:在图中填上春秋五霸,并指出首霸是谁?退避三舍来自哪场战争?
齐桓公
晋文公
秦穆公
楚庄王
越王勾践
答:②首霸 :
齐桓公
③退避三舍来自 :
城濮之战
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力强盛
殉马坑图
答:①出土地方:
山东临淄
②殉葬时间 :
春秋时期
殉马坑图
全部陶马600多匹,实际出土陶马334匹。
③反映 :
课堂练习
1.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
A. 水利工程的修建
B.农业技术的进步
C.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D.农业产量的提高
C
三、选择题
课堂练习
2.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国家众多、分裂趋势加剧
B.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C.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D.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
课堂练习
3.右图是春秋铁质空首布(一种货币),从这枚货币上我们能够获取的信息有( )
①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使用的是统一的货币
②春秋时期已经掌握了冶铁技术
③春秋时期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④春秋时期商品交换比较活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D
空首布
课堂练习
4.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C.周王室衰微
D.天子势力强于诸侯
C
课堂练习
5.春秋时期,诸侯之间展开长期的争霸战争,其目的主要是( )
①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
②维护周天子的利益
③左右天下,号令诸侯
④保障分封制度
A.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D
四、课后活动P32
1.按照西周时的规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诸侯竞相仿效。想一想:这种情况反映出了什么问题?
课堂练习
周王室的衰微、诸侯势力的崛起;西周礼乐制度被破坏。
答:反映:
课后作业
1、作出从北京人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图并标明使用时代。
2、说出春秋五霸。
3、预习第7课。
谢谢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