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1张PPT)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第四章第三节
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
千差万别?
水墨重庆
01 地球形状与气候
02 地球运动与气候
03 海陆分布与气候
04 地形地势与气候
05 人类活动与气候
目录
01 地球形状与气候
如下图,将两个温度计分别插入甲、乙两个盒子中的沙土,同时在阳光照射20分钟后,两个温度计的显示的温度会一样吗?为什么?
不会一样。
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左图阳光直射沙土,获得光热多,温度高;
右图阳光斜射,温度低。
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称为太阳高度;
读右图,如果地球表面不是一个球面,而是一个平面,A、B、C三地的太阳高度会有不同吗?
A、B、C三地的太阳高度是相同的。
A
B
C
太阳光线
大 气 层
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影响了各地的太阳高度角
1 太阳高度角大,
太阳辐射强;
2 太阳高度角小,
太阳辐射弱;
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1)读右图,A、B两处中哪一处的太阳高度大?哪一处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光热多?
(2)在希腊语中,“气候”一词原义为倾斜,指的是由于太阳对在地面的投射角度不同而造成各地冷暖的差异。议一议,夏季温度高,冬季温度低,这与太阳高度有什么关系?
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
A处太阳高度大,A处获得的太阳光热多。
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由于地球是个球体,太阳高度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递减,使太阳辐射强度也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递减,从而导致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逐渐降低。
太 阳 光 线
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02 地球运动与气候
一天中,从早晨到中午到晚上,由于太阳高度的变化,我们感受到的气温也随之变化,想一想,一天之中太阳高度为什么会变化呢?
一年中,由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夏高冬低),我们感受到的气温也随之变化,想一想,一年之中正午太阳高度为什么会变化呢?
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地球运动有几种形式?
自转 公转
转动中心
方向
周期
地轴
自西向东
一天
太阳
一年
自西向东
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此时会出现昼夜更替的现象吗
地球自转产生了 的现象
一、自转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如果地球是静止的,地球表面向着太阳的一面和背对太阳的一面分别会出现什么现象?
昼夜更替
夜
昼
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早晨上学时,小明穿着外套;中午时只穿体恤衫也不觉得冷;但是到了傍晚回家时,还是需要穿上外套才感觉不冷。
早晨
中午
傍晚
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直射:照射面积 →光束集中,
太阳辐射 →地面获得热量 。
斜射:照射面积 →光束分散,
太阳辐射 →地面获得热量 ;
小
多
强
大
少
弱
太阳高度角变化对气温高低产生什么影响?
太阳高度增大时,太阳辐射增强,
地面的气温 ;
太阳高度变小时,太阳辐射减弱,
地面的气温 。
变低
变高
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早晨上学时,小明穿着外套;中午时只穿体恤衫也不觉得冷;但是到了傍晚回家时,还是需要穿上外套才感觉不冷。
早晨
中午
傍晚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使得阳光照射地面的角度产生变化,影响到一天当中的 变化。
气温
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二、公转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由于地球公转,地轴 。
2.导致了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有规律的移动。
倾斜
南北回归线
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交角
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66.5°
23.5°
这两个数值具有什么特点?
思考:当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交角变小,会出现什么情况?
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节气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日期)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根据左图,填写表格
23.5°N
23.5°S
0°
春分
秋分
夏至
冬至
春分
3.21
6.22
9.23
12.22
1.读图4-21,说出太阳光线分别直射在赤道、南北回归线上的日期。P81
动
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1.过了今日,重庆的太阳直射点向哪条纬线移动?
2.太阳高度角大小如何变化?
3.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气温将如何变化?
4.最近即使晴天,重庆气温仍较低,为什么?
一天温度的多少,不仅和太阳高度角相关,还和昼夜长短相关。
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二、公转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由于地球公转,地轴 。
2.导致了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有规律的移动。
倾斜
南北回归线
正午太阳高度
昼夜长短变化
四季变化
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节气 (日期) 春分 3.21 夏至 6.22 秋分 9.23 冬至
12.22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昼夜长短
正午太阳高度
最小
昼短夜长
适中
昼夜等长
适中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根据左图,填写表格
昼长夜短
昼夜等长
最大
(以北半球为例)
一天24小时,
昼长夜短即昼长>夜长
昼短夜长即昼长<夜长
昼夜等长即昼长=夜长=12h
思考:赤道上昼夜长短情况如何?
新加坡(约1°N)几点日出?几点日落?
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极昼现象:极地地区出现一天之中太阳总在地平面以上的现象。
极夜现象:极地地区出现一天之中总是看不到太阳的现象。
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根据左图,思考下列问题
1.哪一节气出现了极昼现象?
(以北半球为例)
请画出极昼出现的范围。
2.哪一节气出现了极夜现象?
请画出极夜出现的范围。
3.当北半球出现极昼,南半球出现了什么现象?
2.哪一天北极圈内全部出现极昼现象?3.在你所居住的地区,每年5月1日、10月1日的昼夜长短情况如何?
P81
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地球上的五带
春分(3月21日)
夏至(6月22日)
秋分(9月23日)
冬至(12月22日)
春分(3月21日)
划分的标准
1.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2.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
3.极昼极夜现象
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4.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地球上的五带”图,填写。
五带名称 范围 太阳直射情况 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 南、北回归线之间 无极昼极夜
南、北温带 无太阳直射
南、北寒带
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5.将地球上的五带与其气候特征用直线连接起来。
6.在地球上的五带中,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哪一个带?欧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哪一个带?在七大洲中,绝大部分位于南寒带的是哪一个洲?
7.在地球上的五带中,你居住的地区属于哪一个带?那里有太阳直射现象吗?每年哪个时间段昼长夜短?
热带
北温带和南温带
北寒带和南寒带
气候的四季变化明显
气候终年炎热
气候终年寒冷
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1.因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 )。
A.白天和黑夜 B.昼夜交替
C.四季的变化 D.各地热量的差异
2.因地球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 )。
A.白天和黑夜 B.昼夜交替
C.四季的变化 D.各地热量的差异
3.下面个地区有阳光直射的地区是( )
A.热带 B.北寒带 C.南寒带 D.北温带
4.我国科学家去南极进行科学考察时,我国正处在四季中( )
A.冬季 B.秋季 C.夏季 D.春季
B
C
A
A
小试牛刀
5 .当太阳直射23.5°N时,我们学校正处于( )。
A.夏季 B.秋季 C.冬季 D.春季
6. 10月1日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接近的地方是( )。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南回归线 D.北极圈
7. 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的地方位于( )。
A.回归线上 B.赤道上 C.极圈上 D.本初子午线上
8.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是( )。
A.南回归线 B.北回归线 C.南极圈 D.北极圈
9. 下列四个点中,位于热带的是( )。
A.上海(约31°N) B.北京(约40°N)
C.海口(约20°N) D.厦门(约24°N)
A
C
B
B
C
小试牛刀
03 海陆分布与气候
水
如图,两个玻璃容器中分别盛入等体积的水和沙土,各插入一支温度计。把它们同时置于太阳下照射2小时。你认为哪支温度计的读数高?
把两个容器同时移入室内,2小时后,读出两支温度计的数值,你认为哪支温度计的读数高?
海陆分布与气候
合作探究
沙土
海洋
陆地
升温慢、降温慢
升温快、降温快
合作探究
海洋气温偏低
陆地气温偏高
水
沙土
升温慢、降温慢
升温快、降温快
夏季
海洋
陆地
冬季
陆地气温偏低
海洋气温偏高
北半球中纬度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陆地
海洋
7月
1月
8月
2月
海陆分布与气候
濒临海洋的地方:水汽丰富
降水较多
马尔代夫
海陆分布与气候
深居内际的地方:水汽稀少
降水较少
新疆达克拉玛干沙漠
非洲撒哈拉沙漠
海陆分布与气候
澳大利亚西海岸宾悦沙漠
一般来说,濒临海洋的地方气候湿润,但也有的地方好像不是这样的。如非洲撒哈拉西海岸、澳大利亚西海岸……。这是为什么呢?
秘鲁寒流
本格拉寒流
西澳大利亚寒流
加利福尼亚寒流
加那利寒流
这些地区虽然靠近海洋,但当地的盛行风是从大陆吹向海洋,海洋水汽很少进入陆地,且当地有寒流影响,降水少。
东北信风带
东南信风带
海陆分布与气候
我的发现: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分析: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陆分布与气候
04 地形地势与气候
1. 地形的影响
地形地势与气候
阴坡
阳坡
地形地势与气候
2. 地势的影响
气温随地势的增高而降低
地形地势与气候
A
B
1.如图,山麓B处与山顶A处的相对高度为5 000米。如果B处的气温为20℃,那么A处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2.分析下表各种气候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填入相应的表格中。
气候现象 影响因素
天津的年降水量比乌鲁木齐多
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终年冰雪覆盖
海陆位置
地形地势
地球形状
纬度位置
-10℃
地形地势与气候
05 人类活动与气候
1. 改变地表状况。
人工造林
1. 改变地表状况。
修建水库
1. 改变地表状况。
灌溉工程
都江堰灌溉工程
1. 改变地表状况。
地面硬化
2. 造成城市的“热岛效应”。
3. 排放二氧化碳和氯氟化合物。
3. 排放二氧化碳和氯氟化合物。
全球变暖
3. 排放二氧化碳和氯氟化合物。
臭氧层空洞
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两分两至位置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表示春分日时地
球位置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当地球位于③位置时,
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 )
A.冬季 B.春季
C.夏季 D.秋季
D
A
小试牛刀
3.读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及降水差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A、B两地逐月降水量示意图,归纳两地的降水量差异。
A地降水量丰富,B地降水量小
小试牛刀
3.读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及降水差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读左图,分析A、B两地降水量存在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
A地为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B地为背风坡降水少
小试牛刀
3.读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及降水差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3)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推测,A地和B地的植被有何差异?
A地多温带森林植被,B地多草原或荒漠植被
小试牛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