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共15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共15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9 22:2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五四运动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人物简介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
本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郭沫若,中国现代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生于四川乐山沙湾。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郭沫若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槃》《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1921年6月,与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
代表作《凤凰涅槃》《女神》《屈原》等。
写作背景
1919年9、10月间郭沫若从日本回国,当轮船行驶在日本横滨海面时,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他胸中激情奔涌写下来这首《在地球边上放号》。
五四运动广义上包含“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因此统称“五四新文化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始于1919年5月4日,北
京3000余名学生因对巴黎和会上
中国外交的失败而不满,齐聚天
安门抗议。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1915年陈独秀和钱玄同的《新青年》创刊。
这是一场“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文学革命运动。
白话文运动
(新文化运动
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早可追溯到晚清裘廷梁主张的“我手写我口”,主张突破诗歌的文言形式,推动诗歌的口语化与大众化。
·中国现代诗歌,以胡适作为开端,不断进行诗歌语言与形式方面的探索。
新诗发展史
中国第一首白话诗:《蝴蝶》
两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是为什么,一只忽飞回。
剩下另一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郭沫若的《女神》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真正的思想内容的艺术形式上全面显示出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的白话自由体新诗集。
思想上,它表现出一种与旧世界彻底决裂的反叛意识,充溢着一种热情的创造精神和更新意识,还竭力歌颂了富有叛逆精神的自我形象。表现了与宇宙万物相结合的自我力量。
艺术上,《女神》显示出一种火山爆发式的激情和狂飙突进的气概,整个诗集贯穿着一种蔑视一切与创造一切的磅礴气势和力度。
外在形式上,真正实现了“诗体大解放”。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题 解
主体形象:
跨越两大洋的巨人
诗人的自我形象
”作者站在地球边上,俯瞰地球,吹响了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
对于力的赞歌,是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诵读全文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到。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吕律哟!
朗诵欣赏
整体阅读
意 象
“白云、北冰洋、太平洋、我、洪涛、力”
宏大、阔远、雄奇、气势磅礴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到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文本分析
画面:
描绘了一幅海涛汹涌、海天之上白云怒涌的宏伟而壮丽的画面。
过 渡 句
由 景 入 情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文本分析
对力的讴歌和赞美
排比
排比
排比的作用:
增强语言的气势美,可以构建形式的整齐美,可以打造文章的旋律美。
想象奇特。诗人把自己想象成站立在地球边上的一个巨人,北冰洋、太平洋的景色也就尽收眼底了,由此诗人才可以自由地调用这些本来宏大的意象。
强烈的抒彩。全诗直抒胸臆,运用了四组“啊啊”、六个“哟”宣泄诗人热烈奔放、雄壮豪迈的情感。
语言形象生动。诗人将描写对象人格化,写白云在“怒涌”,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滚滚的洪涛在“毁坏”“创造”“努力”,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
诗歌写作特点
主 旨
这首诗一方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真实反映,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和壮丽的景色;另一方面,自然形象成为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的鲜明反映,是五四时期那种时代狂飙的象征,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作者借这首诗想要告诉人们:科学的文明,人民的觉醒,终将彻底推翻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这首诗意境壮阔,充斥着浪漫主义色彩,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谢 谢
观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