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10 07:14: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不容侵犯!
中日之争仅此一岛吗?不,128年前,中日已有一战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
瓜分中国狂潮
学习目标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2.了解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史实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3. 比较《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马关条约》的影响
列强
洋务运动
明治维新
19世纪中叶
海防
VS
相同的危机,中日两国不约而同进行改革
明治维新
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进行了一场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包括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政策。这次改革使日本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两场改革——战争背景
大 陆 政 策
日本
中国台湾
朝鲜
中国东北蒙古
中国
亚洲
世界
日本政府制定的“大陆政策”:
欲先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朝鲜,然后以朝鲜为跳板进而征服中国。
导火索—东学党起义
大清国
日本国
朝 鲜
朝鲜—东学党起义
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应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也乘机出兵朝鲜。东学党起义平息后,日本继续增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1894年3月,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
战争爆发
1894年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主要战役 战 况 民族英雄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辽东战役
威海卫战役
中日两国正式宣战
平壤失守
战火至华
丧失黄海制海权
占旅、大
旅顺大屠杀
北洋舰队
全军覆没
左宝贵
邓世昌
丁汝昌
清军进军路线
清军撤退路线
日军进军路线
威海卫战役
辽东战役
黄海海战
平壤战役
丰岛海战
战争爆发
战败结束
左宝贵
邓世昌
丁汝昌
丰岛海战
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
平壤战役
1894年9月,日军分多路围攻平壤。中国守军奋起反击,清军将领左宝贵中炮牺牲。统帅叶志超弃城逃跑,平壤陷落,清政府希望列强能够出面调停。
左宝贵
(1837—1894)
叶志超
(1838—1901)
甲午战争爆发后,左宝贵奉命率部进援朝鲜。在朝鲜战役打响后,负责防守城北玄武门一线,带兵登城指挥。当部下劝他摘下红缨帽,脱掉黄马褂,以免引起敌人注意时,他却坚定地说“我之所以穿朝服,就是想让士卒们知道我还在,这样他们就会同敌人血战到底!”最后却中炮牺牲,血洒玄武门城头。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此日:
有公:
海军:
1894年9月17日
——黄海大战
清朝近代海军主力
—北洋舰队
致远舰管带—
邓世昌
“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
黄海海战
时间:
作战双方:
结果:
1894年9月
北洋舰队VS日本联合舰队
中方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日本取得黄海海域制海权。
1894年10月下旬,清军除聂士成部外大部溃逃,日军占 领九连城、大连、旅顺。
旅顺全城两万余人,仅为日军清理尸体的36人幸免。美国报纸评论说:『日本国为蒙文明皮肤具野蛮筋骨之怪兽。』
辽东战役
曾经浸泡在冰冷血水中的旅顺城早已恢复了原本的平静,然而,黄土下埋葬着近两万被日军屠杀的无辜冤魂,却在永远地拷问日本军国主义者的良知和人类公理......
1895年初,日本陆海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舰队陷入绝境。丁汝昌拒绝劝降,援兵无望的情况下,丁汝昌自杀殉国。2月2日,威海卫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激战威海卫
威海卫战役
材料: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李鸿章
我之造船本无驰骋域外之意,不过以守僵土,保和局而已。
——李鸿章
(1894年清廷有人反对挪用军费为慈禧贺寿)今日令吾不乐者,吾亦令彼终身不欢。
——慈禧太后
材料:鸦片战争虽为外国之事,但足为我国之戒。
——水野忠邦
鉴于清国战争情况,急应公布天下,推迟日光参拜,以日光参拜经费为武备之用。
——德川齐昭
牢不可破的国基者在于人,而期望人才千载相继无穷者,为真正在于教育而已。
——木户孝允(明治维新三杰之一)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日本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僵化的专制体制;
相较于日本,清军武器装备落后,军队战斗力低;
清朝战略战术落后,丧失了制海权;
日本蓄谋已久,重视海军建设,战事准备充分。
李鸿章
伊藤博文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全权大臣李鸿章与日本政府全权代表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春帆楼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空前屈辱的不平等条约。
《马关条约》的签订
项目 内容 影响和危害
割三地
赔二亿
增口岸
允设厂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失去更多领土,进一步破坏领土主权,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
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这场战争使日本获得战争赔款库白银两亿两,加上日本掠夺的大量舰船、武器、物资,折合日元5.1亿元,相当于日本全国一年财政收入的4.5倍。借这笔巨款,日本进一步发展工业,扩军备战,其中85%被日本政府充作军费,日本迅速成为世界级的强国。
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 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内容比较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的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割香港岛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东南沿海5个口岸
协定关税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赔款二亿两白银
开放长江流域4个口岸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三国干涉还辽
法国
德国
俄国
企图独霸中国东北
俄国的盟国
希望扩大在远东侵略势力
缓和与俄在欧洲的矛盾
策划
干涉
支持
干涉
支持
干涉
日 本
三、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主要表现:
(1)抢夺利权;
(2)强租海港;
(3)划分“势力范围”;
(4)美国提出“门户开放”;
清政府
俄国
日本
法国
德国
美国
英国
列强在华强租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情况表
“门户开放”政策(1899年)
目的:
内容:
实质:
为了维护美国在华利益
①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
②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与列强组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反映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进 攻
日 本
清 政 府
仓促应战
丰岛之战1
平壤之战2
黄海海战3
辽东半岛之战4
威海卫战役5
日本发动侵略战争中日双方正式宣战
左宝贵牺牲,叶志超弃城逃跑
邓世昌等牺牲,双方损失相当
旅顺、大连失陷,日军屠杀中国居民
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中国惨败,签订《马关条约》
希望调停
避战自保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课堂小结
1、北洋舰队是中国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朝建立的近代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直接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
A.平壤战役 B.黄海海战 C.辽东战役 D.威海卫战役
2、中日《马关条约》是继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来,对中国造成最严重危害的不平等条约之一。前者内容与后者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允许列强在中国( )
A.开埠通商 B.索取赔款 C. 开办工厂 D.割占土地
D
C
课堂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