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现代文阅读强化训练(三)(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现代文阅读强化训练(三)(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0 09:43: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现代文阅读强化训练(三)(试题)-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
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
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放入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1984年,英国科学家设计出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到了80年代末,细菌发电有了重大突破,英国科学家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分子,释放电子向阳极运动,从而产生电能。操作时还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液,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子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往电池里不断地充入空气,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合物。据计算,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效率,且能持续数月之久。即使这样,还有10%的潜力可挖掘。
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泉电站。计算表明,一个功率为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仅需要1000立方米的细菌培养液,每小时消耗200千克糖即可维持其运转发电。这是一种不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而且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秸秆、落叶等废有机物的水解物来代替糖液。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
现在,各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美国设计出一种综合细菌电池,里面的单细胞藻类可以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然后再让细菌利用这些糖来发电。日本科学家同时将两种细菌放入电池的特种糖液中,让其中的一种细菌吞噬糖浆缠上醋酸和有机酸,而让另一种细菌将这些进入磷酸燃料电池发电。
人们还惊奇地发现,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学家们利用它们制造出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能细菌电池,结果证明是可以用嗜盐性细菌来发电的,用盐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由此可见,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
1.给上面的短文选择一个恰当的题目应是( )。
A.细菌发电 B.细菌的用途 C.细菌发电的广阔前景 D.可爱的细菌
2.第二自然段中的着重号“这样”指的是什么?
3.第四自然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课内阅读我最棒。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4.选文开始的问句的作用是:_____。
5.时间的匆匆体现在生活中的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6.“我掩面叹息”,“叹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明知时间易逝,而自己却毫无办法来阻止。
B.这一天来,又毫无所获。
C.时间都浪费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上,自己没有做出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来。
D.自己碌碌无为的一生。
7.“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中的“闪”字用得好,体现在哪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选文的内容和俗语(  )意思相近。(填序号)
A.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B.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C.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延伸阅读。
女娲补天(节选)
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9.把词语补充完整。
金( )四( ) ( )( )星星
10.请你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把女娲补天的过程写清楚。
( )五彩石→( )五彩石→( )五彩石液体
11.文中加点文字突出说明了什么?从中可以看出女娲的什么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留守儿童近半因父母外出打工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精神上和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某校团委开展了“走近留守儿童”的主题活动,通过同学之间结对子的形式,帮助留守生走出心灵阴影,健康快乐成长。请你参加本次活动,并完成下列任务。
12.下面是学生拟写的活动主题词,作为主持人,你选用哪一个更贴切?请简要说明理由。
①让世界充满爱 ②明天更美好 ③手拉手,心连心
选项:______(只填序号)
理由:______________。
13.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某高校研究机构对我省留守儿童的情况调查表,请你从中提炼两则信息。
① 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
14.为了开展好这次活动,请你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示例:给留守生集体过生日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圆明园中,有( )的殿堂,也有( )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因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 的安澜园、 的狮子林、 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5.在选段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16.在第一自然段的横线上填上表示地点的词。
17.第一自然段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二自然段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用“ ”画出选段中承上启下的句子。
19.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要写辉煌的过去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面是不同译者笔下《爱丽丝漫游奇境》中的一段译文,读一读完成练习。
【文段一】 【文段二】 【文段三】
小鳄鱼, 尼罗河上晒尾巴。 片片金光鳞, 撒点清水吧。 笑眯眯, 爪子摆的开又开。 一口温和气, 欢迎小鱼儿来。 小鳄鱼怎样 保养它闪亮的尾巴? 它用尼罗河水冲洗 每片金色的鳞甲! 它咧开嘴巴欢乐开心, 它伸开手指多么优雅, 脸上挂着慈祥的微笑, 迎接小鱼游进嘴巴。 小鳄鱼,尾巴亮, 怎样使它亮又亮, 尼罗河水哗哗响, 冲得鳞甲闪金光。 咧开嘴,笑得欢, 伸开爪,多灵巧, 张开两颚眯眯笑, 欢迎小鱼往里跳。
赵元任 译文 贾文浩 贾文渊 译文 陈复庵 译文
20.【提取信息】(1)读完三段译文,给这一部分内容选一个题目,最恰当的是( )
A.小鳄鱼 B.尼罗河故事 C.小鳄鱼怎样……
(2)从三段译文中,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小鳄鱼?( )
A.狡猾 B.凶恶 C.可爱 D.贪吃
21.【品读语言】品读三段译文,下面的评价说的是哪一种译文,请你连线。
【文段一】 朗朗上口,欢快有趣,有儿歌的韵味。         
【文段二】 句式长短错落,简洁明快,表现出小鳄鱼的有趣形象。  
【文段三】 较为直接的翻译,句子稍长,欠缺了一点情趣。    
22.【思考交流】说说你更喜欢哪一个的版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①总的说来,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②现在,我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一点儿焉知非福的想法,我不再远眺大海,一心想看到船的踪影了。我着手调整我的生活方式,尽我可能把一切安排得舒舒服服。
23.文段选自长篇小说《____________》,作者是英国作家________。
24.说说文段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焉知非福:____________________
25.关于第①段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苦难深重的处境中,想到曾经美好的事物,以安慰自己失落的心。
B.在苦难深重的处境中,坏事更能磨炼人的意志,更能使人坚强。
C.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使自己能理智地面对现实,从绝望中看到希望的火花,从而得到内心的安慰,获得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26.从第②段中可以看出鲁滨逊具有怎样的生活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 ① 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 ② ,或 ③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④ 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27.片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
28.片段横线上按课文内容填空。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29.解释文中加点字。
固: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
30.用“﹏﹏﹏”划出片段的中心句。
31.片段的写作结构是( )
A.总—分—总 B.总—分 C.分—总 D.首尾呼应
32.自古以来心系人民和国家的诗人写过下许多表达爱国之情的诗词,请你写出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指利用细菌电池效率高达40%,并且能持续数月之久。 3.现在,各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分析】试题分析:
1.短文的题目要能反映短文的主要内容,文中“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这一总结性的语句指出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细菌发电的广阔前景。
2.“这样”是指示代词,从文中看,它指代的内容是上一句话。
3.第四自然段的首句是段首中心句,接下来举美、日两个发达国家的例子来说明“现在,各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可见本段的说明对象就是这个中心句。
4.引起下文对时间匆匆的叙述 5. 洗手 吃饭 沉默 睡觉 6.D 7.“闪”字恰当地写出了时间流逝之快,让人猝不及防。 8.C
【解析】略
9. 光 射 零 零 10. 寻找 冶炼 泼 11.突出说明了女娲补天时寻找五彩石和冶炼五彩石的艰难。从中可以看出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困难、甘愿奉献的精神。
【分析】9.本题考查补全词语。要仔细阅读文章,从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作答即可。从第一自然段“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这句话中可找到词语“零零星星”。从第二自然段“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这句话中可找到词语“金光四射”。
10.本题考查信息提取能力。要认真审题,在原文中找到大致的答题范围,再细读范围内的内容,提取作答所需的关键信息即可。根据第一自然段中“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及第二自然段中“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可知,本题应依次填写寻找、冶炼、泼。
11.本题可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及人物形象分析。“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这句话中是“忙了几天几夜”及“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这句话中的“炼了五天五夜”说明了女娲寻找五彩石和冶炼五彩石补天时的艰难。从中可以看出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困难、甘愿奉献的精神。
12. ③ 因为它扣紧主题,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此次活动的内容 13. 很多的留守儿童有抑郁情绪; 解决抑郁情绪的主要方式是对同学说。 14. 举办“我与留守生心连心”演讲比赛; 开设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课;
【解析】略
15.金碧辉煌 玲珑剔透 16.海宁 苏州 杭州西湖 17. 圆明园的建筑风格 圆明园收藏文物的珍贵 18.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19.用反衬手法写是为了通过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来让读者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读者的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解析】略
20. A C 21. 22.我喜欢文段三,读起来有节奏,有韵味,还有趣味。
【解析】略
23. 鲁滨逊漂流记 笛福 24.虽然一时受到损失,但也许反而能得到好处。 25.C 26.鲁滨逊具有“知足安命”的乐观的生活态度。
【解析】略
27. 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 28. 司马迁 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 张思德 29. 原本、本来 有的人 30.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31.B 32.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解析】27.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的演讲稿。张思德同志在陕西烧炭时,因炭窑倒塌而牺牲。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28.本题考查现代文默写。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29.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意思:人本来就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
固:原本、本来。或:有的人。
30.本题考查找中心句。
中心句位置及作用(1)文章或自然段的开头,又称总起句(作用:总括全文、揭示中心);(2)文章或自然段的结尾,又称总结句(作用:点明主旨,总结全文或全段);(3)文章或自然段的中间(作用:承上启下)(4)中心句在文章或自然段的开头和结尾反复出现,起着强调和增强印象的作用。
仔细阅读选文,可知开头句子“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可知是中心句,总结了全文,揭示了中心。
3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内容“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可知是中心句,所以文章结构是总分。
32.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
如: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