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竹节人
第二课时
童年,一段满载欢声笑语的美好时光,一阵拂过脸庞的春风,我们一天天地长大,童年离我们渐渐远去了。再回首,一切都淡了,那些难忘的童年趣事,也许就藏在这些传统玩具中吧?
你认识这些传统玩具吗?
竹节人
这是什么?
作者简介
范锡林,笔名雪凌。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曾担任中学语文教师。已发表小说、童话、散文300多万字,并有若干作品翻译介绍到日本。其作品《睁开吧,长长睫毛的眼睛》获《少年文艺》好作品奖,中篇小说《秘道》获上海市首届巨人优秀作品奖。
范锡林的武侠小说也独树一帜,十分有新意。如:《忘情丸》《分身奇妙功》《避邪铜钱》《秘道》《小巷三杰》《血经》等20多部及《范锡林少年大传奇》(五卷)。
读一读
学习提示
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如果给你以下任务,你会怎么读《竹节人》这篇文章?
◇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想一想:怎样带着不同的阅读任务来读文?
说一说
什么是“有目的地阅读”呢?
“有目的地阅读”首先要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材料,减少无关材料和不重要的材料对阅读的干扰。确定阅读内容后,还要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展开阅读活动,达到自己的阅读目的。
阅读任务
1.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说一说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述“我们”当时全都迷上了竹节人。
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主要描述了制作竹节人的过程,表现了“我们”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与热情,也能体现出“我们”对可以用简单材料制作出这一成果的自得与满意。
第三部分(第8~19自然段):主要写斗竹节人的乐趣,体现“我们”对此深深着迷。
第四部分(第20~29自然段):主要写“我们”上课时玩竹节人被老师发现了,老师没收了“我们”的玩具,下课后却在自己的办公桌上痴迷地玩起来。一方面说明了老师童心未泯,另一方面从侧面说明了竹节人的吸引力。
课文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做竹节人、玩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竹节人的情景,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儿童的喜悦与满足,同时也写出了老师童心未泯的一面。
主要内容
说一说
(1)写竹节人如何制作,并教会别人怎么玩。
(2)体会玩竹节人的乐趣。
(3)讲一讲老师和竹节人的故事。
阅读任务一: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方法探究
快速读全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读。
怎样制作竹节人
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当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锯
身躯
钻
手臂
四肢
穿
脑袋
锯
说一说
任务一阅读策略
(1)先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读。
(2)写制作指南时,关注相关段落,找到制作材料、使用工具、制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3)教别人玩这种玩具时,先找到相关段落,然后重点关注几种玩法和连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