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县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县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9 22:3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叶县县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三单元《短歌行》。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成书于九世纪中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集画史、画论、画家小传于一体,承前启后,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历代公私书目皆有著录,包括《崇文总目》《新唐书》《宋史》等。《历代名画记》对后代画史撰述影响甚大,包括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南宋邓椿《画继》、元代夏文彦《图绘宝鉴》等都以续写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为荣。
张彦远收集整理晚唐之前画论史传,别出机杼,分章别奥,考察绘画相关诸多问题,为中国绘画史写作立下规范。《历代名画记》共有十卷,前三卷为品学专论文章。后七卷皆为画家小传,记载许多画家的生平及其评价。张彦远的画学成就及原因可以作如下的概括:“(张彦远)高祖以下入则为相,出则历典名郡,搜藏历代书画极富,因战乱丧失殆尽。至彦远时,虽所余无几,但因其精于鉴赏,烂热历代文献典故,故能成此规模空前、亦史亦论的函学专著。”正因为张彦远的家学渊源和个人学养,促成了这部史论俱佳的画学专著。
到目前为止,《历代名画记》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整理校注和绘画思想研究上,大都未涉及其中蕴含的文学价值。《历代名画记》的文学价值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历代名西记》卷四至十画家小传中,许多画家兼及诗人的身份。尽管唐之前画家小传多采自前人所著画传史书,但唐代画家小传多出张彦远自己之手,对唐代具备绘画才能的诗人生平考订多有裨益,有些文本和逸事甚至仅存于《历代名画记》中。且由于张彦远出自“三相张家”,门第崇高,见闻既广,又熟诗文,众多文学史料赖其保存。故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的禹家小传有助于唐代诗人生平的考订,载录的诗文有助于文学史料的保存,更可以通过画家小传的记载考察唐代绘画、文人和唐代社会的互动关系。
第二,《历代名画记》中的《论画六法》和《论顾陆张吴用笔》多有论及张彦远的绘画思想。张彦远在谢赫“六法”的基础上,对“气韵生动”和“骨法用笔”并重,提炼出自身重“骨气”的绘画理论。这既是对六朝画论的总结,又与唐代文论中重视骨气的风气相通,二者体现着共同的审美品格。张彦远又提出“意存笔先”和“画尽愈在”这两个命题,注重绘画的“意”的阐述,这不仅与中晚唐的意境理论相关,还影响了宋代以后写意画的传统。因此,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绘画理论在画史上有承上启下的意义,还与唐代当时的文学理论密切相关,二者的关系十分值得挖掘。
第三,《历代名画记》的《论画山水树石》专章记录了山水画的发展情况,在画家小传中载录了众多山水画家的史料,呈现出山水画形成和发展初期的详尽资料。山水诗与山水画周时产生于晋宋之际,二者在发展过程中,既存在着会通之处,又有着显著的差异,故通过《历代名画记》可以考察山水诗画的关系。《历代名画记》收录的唐代山水画家的史料更是有助于重新考察苏轼提出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个概念。毕竟这个概念的提出是针对王维山水诗和山水画二者关系而来,欲考察这个概念亦必须回到唐代的山水诗画这个环境中。《历代名画记》保存的山水画的史料为重新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提供了坚实的论证材料。
(摘编自蒋金珅《〈历代名画记〉文学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内容丰富,影响深远,对后世的画史撰述影响最大。
B.张彦远能够完成这部史论俱佳的画学专著,与他的家学和个人学养有关系。
C.《历代名画记》卷四至十为画家小传,这说明张彦远与这些画家关系密切。
D.张彦远的绘画理论完全继承谢赫“六法”思想,并对六朝的画论进行总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文以《历代名画记》为研究对象,着重阐述其中的文学价值,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B.作为学术论文,文章引用一些表述,如引用“三相张家”指出了张彦远的显赫家世。
C.文章的结构清晰,主体部分从三个不同层面展开论述,横向并列,最后对全文总结。
D.作者认为通过《历代名画记》可以研究山水诗与山水画之间的关系,研究视角独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成果显著,其绘画理论在画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B.张彦远不仅擅长对绘画作品鉴赏,还研究绘画理论,熟知诗文,了解许多文学史料。
C.当今的学者可以通过《历代名画记》研究唐代一些具有绘画才能的诗人的生平事迹。
D.依据《历代名画记》的山水画的史料,作者否定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理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关于汉服的大数据
材料二:
汉服为何如此火爆?
①2017年国务院宣布要全面复兴传统文化,近几年,国家也在不断加大传统文化推行力度。无论是汉服热还是国学热,都承载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汉民族的复兴。
②现代汉服经过改良,有大量适用于日常生活的款式,如上衣下裤,可以做到与现代常服同样清爽、简便又不失传统韵味,更加满足现代人的审美及需求。
③随着古装热播剧、古风网游的盛行,穿汉服在年轻人中渐成风潮。不少网红穿着汉服拍短视频、直播,在抖音、B站等平台的推动下,汉服这个“小众爱好”正急速膨胀,吸引追求个性化的年轻群体跟风模仿。
④网络上,汉服爱好者互称“同袍”或者“袍子”。“同袍”一词,意为挚友,来自《诗经·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他们大都喜欢传统文化,并且主张用汉服来作为他们最为重要的群体认同的符号。他们还展开了各类具体实践,如“汉服文化节”“带着汉服去旅行”等活动,促使汉服文化日益形成不容忽视的影响力。
⑤随着汉服越来越受人们欢迎和喜爱,汉服制衣业及周边产业链也在近几年内迅速崛起,带来了不少商机。预计2021年中国汉服市场销售规模将突破百亿元。
材料三:
2021年3月7日报道全国人大代表、湘绣非遗传承人成新湘提交《关于设立国家“汉服日”的建议》议案,成新湘认为,中国的汉服作为中国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因它引起的“汉服文化复兴运动”是当代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汉族的文化溯源之旅,最终目的是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为此,成新湘建议:拟定每年三月初三定为中国汉服日,农历三月初三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诞辰,也是古代节目上巳。
(摘自《中国新闻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超过一半的中国汉服消费者认为汉服的设计应保留基本的形制。
B.社交媒体和影视作品是推动汉服走向大众化的重要途径。
C.完全排斥现代服饰理念和元素,将不利于汉服产业的长期发展。
D.汉服制衣业及周边产业链的发展是汉服火爆的主要原因。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原先作为“小众爱好”的汉服正急速膨胀,这与不少网红穿着汉服拍短视频、直播有一定关系。
B.为复兴中国传统文化,湘绣非遗传承人成新湘提交了《关于设立国家“汉服日”的建议》的议案。
C.目前,汉服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促使许多汉服爱好者举办“带着汉服去旅行”等活动。
D.国家不断加大传统文化推行力度有利于汉服产业的发展,相关的从业人员不应该错过机遇。
6.有人认为设立“汉服日”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有人持反对意见。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给母亲洗澡
乔叶
“水小点儿,多费。”母亲说。
我调整着花洒,让水流变小。
“这城里水责的,能赶上早些年的油价钱。”
“瞧您说的。油都比水贵。”
“那是。油不比水贵,那还能叫油?昨儿才买啥瓜子油,恁小一瓶,都花了一百多哩。”
“是葵花籽油。”
“就你会洋气。葵花籽不是瓜子?”
“是,是。”
自从母亲中风后,我就不怎么顶撞她了;她的脾气也被我惯得没了边儿,动不动就指责我训斥我。
“油跟水,不是一物,就不能比。人整天得喝水,谁整天喝油哩。油得炼,水用炼?天上下而下雪那都是下水哩,啥时候见过天上下油?叫我说,水就不该叫人掏钱买。水跟土一样,都是老天爷赏人的。”
中风一点儿都没有影响母亲的嘴皮子,利落得很,甚至更利落了。直到花洒冲洗发水的泡沫时,她才闭上了嘴。
已经有五六年了吧,每年入冬之后,母亲都要来郑州住两个月。暖气开通一个月后来,在腊八之前一定回去。
地原是不大愿意来的,每次来都要我和弟弟软磨硬劝,她才会勉强答应。泥蛋儿出生之后,她就很情愿过来了。她跟我说,过来住一住,对谁都好。大儿子一家能好好松快一段时日,闺女和小儿子也能好好尽尽孝。谁的心里都得劲儿,谁的面子上都光鲜。
“别以为我没看出来,你就是想多看看你这小孙子。”
“那可是。”她慨然道。
“大孙子不亲?”
“你个挑事儿精。大孙子也亲,可那是老大家的。弟兄们再好,一门是一门的根儿。要算细账的话,我平日里亲大的多,还亏了这小的呢。”
水流中,母亲脸上的皱纹更明显了。她的左眼角有一个月牙形的小疤。听她讲过很多遍,那是“大跃进”的时候,我姥姥在村外和社员们大炼钢铁,她和小伙伴们偷偷跑去看,你推我搡的,根本不知道害怕,越看离炉子越近,忽然间,炉子里爆出来那么一团火星子,直朝她飞过来,把她的一大片头发都烧焦了。
还好没破相。每次她都会这么感慨。以往我都会回敬她“那是您有福气”之类的,这次我决定改个说法。
“要是破了相,可怎么嫁进我们老李家哩。”
“你个龟孙,花销起你老娘来了,”她骂。笑盈盈骂人的母亲,那个神采突突的模样,好像根本不曾中过什么风。
母亲中风大概是在十年前。那一年春天,我们家最靠北的那块地被上面“规划”了,说是要修一条高速公路。上面赔了一笔钱,说是收了当季麦子就不许再种庄稼,不定啥时候就会动工,到时候会毁庄稼。有的人家就让地荒着,也有的人家不舍得让地荒着。在母亲的唠叨下,大哥大嫂就在那块地上种了玉米。进了农历八月,玉米穗眼看着一天天结实了起来,突然有一天就被工程队全部铲倒了。第二天,母亲就催着大哥大嫂和她去地里捡玉米。正值秋老虎的天气,一大片地里有好几个人中了暑,母亲则是中了风。
中风后,母亲的后遗症并不怎么严重。我闻讯赶回家时,她都下了床在厨房门口择菜了。只听她自顾自地唠叨:“也不知道那些货们是咋想哩,恁造孽,不可惜庄稼。就不能跟咱们早说个一两天,容咱们收收?”
母亲很快就开始了貌似正常的一切举止。其实那时她的右肢已经没有了韧劲儿,可她但凡在村里行走,就会格外注意保持平衡。她说不能让人看出来,不能让人笑话,也不能让人可怜。
水汽氤氲中,母亲微闭着眼睛。这可以让我从客地看她。她在郑州期间,我的主要任务,一是给她一次全面体检,根据体检情况开药调理——只要不是大问题,母亲就绝不住院。她抗拒医院。她的口头禅是:那是啥好地方?不管身上有病没病,到了那个地方,心里就先病上了!二呢,就是常来看她,除了周末两天必陪,周三下班后也会抽空来一趟,通点儿吃喝穿戴,再给她洗洗头发,简单擦擦身子。痛快洗澡的日子都是在这样的周六晚上,周五我还要上一天班,太过紧张。周六到弟弟家,给母亲洗晒一下床单衣物,然后早早吃过晚饭,细细致致地给她洗这个澡,顺便好好说说话。
这两个月间,在我的反复恳请下,她也会光临一次我家,但绝不过夜,晚上必定要回到弟弟家。
“没听说过‘七十不留住、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万一出了啥岔子,我可不能在别人家丢了最后那口气。”她说。
“我这里又不是别人家。”
“还就是别人家。”她叹口气,“闺女再好,也是门亲戚。”
最初听到这话,免不了要跟她辩几句。后来就不辩了,随她。
“唉,这日子多不经过,你老娘我可是都七十五啦。”母亲突然说。她总是这样,会突然强调一下自己的年龄,语气里有骄傲,也有感伤,似乎还有一种释然。
“不算大。加把劲儿,再活个七十五!”我说。
“油嘴滑舌。”母亲翘着嘴角,微微笑了。
这是我的母亲。她总是自称老娘。有时我也这么叫她:老娘。娘老了,就是老娘。老了的娘,就是老烺。虽然没有了老爹,但我是个有老娘的人,这就不错。即使她中过风,也不错。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画线部分运用比喻、反问等修辞,表现出母亲口齿伶俐;句式上,多为短句,语言口语化。
B.洗澡时,母亲要“水小点儿”;不顾及酷暑天气,去地里捡玉米,这些都表现出母亲淳朴节俭。
C.小说运用了一部分方言词汇,比如“恁”“龟孙”“挑事儿精”等,呈现出较为鲜明的地域特色。
D.母亲热爱生活,对生老病死较为达观,但她对医院、女儿的看法,则体现出其传统守旧的一面。
8.文中写母亲“她的左眼角有一个月牙形的小疤”,有何用意?(6分)
9.探究文末“这就不错”“也不错”的意蕴。(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公子①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行过夷门,见侯生②,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候生。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遥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晋鄙兵符与公子。
(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注】①公子:战国时期魏国的信陵君,名魏无忌。②侯生:信陵君门客,名侯嬴。
10.对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B.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C.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D.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与“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句中的“曾”字含义不同。
B. “侯生乃屏人间语”与“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两句中的“间”字含义相同。
C. “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与“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两句中的“诚”字含义不同。
D.《史记》,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著,曾被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写侯嬴料知公子必返,表现了他胸有韬略,遇事冷静,破秦救赵的计谋已成竹在胸。
B.侯生对如姬的情况了如指掌,断定如果公子开口,如姬必能报答公子。
C.魏公子当初下定决心,领门客前往,欲与秦军决一死战,但后又返回,表明公子做事优柔寡断,不能坚持到底。
D.侯嬴为魏公子运筹帷幄,精心谋划,进献计策,最终,魏公子听从了侯嬴的计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还也。”
(2)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水龙吟
叶梦得
八月十日,与强少逸游道场山,放舟中流,命工吹笛舟尾,迎月归作。
舵楼横笛孤吹,暮云散尽天如水。人间底事,忽惊飞堕,冰壶千里。玉树风清,漫披遥卷。与空无际。斜嫦娥此夜,殷勤偏照,知人在、千山里。
常恨孤光易转,仗多情使君料理。一杯起舞,曲终须寄,狂歌重倚。为问飘流,几逢清影,有谁同记。但尊中有酒,长追旧事,拚年年醉。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词的小序中交代了时间、人物、地点和事件,内容较为丰富。
B.上片紧承小序,既描写了月光之下的美好景物,也隐含着词人情怀。
C.下片以“恨”字统领,通过描写人的活动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D.这首词上片着力抒情,下片叙事、写景,三者相互交融,浑然一体。
15.请赏析“料嫦娥此夜,殷勤偏照,知人在、千山里”一句的妙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美丽壮观的湘江秋景,不禁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
(2)《沁园春·长沙》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赞扬了“同学少年”敢于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的革命精神。
(3)《短歌行》中,曹操巧妙引用《诗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自己渴望得到贤才的心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
天边草原乌拉盖河畔经过千万年的风吹雨打,这片美丽富饶、得天独厚、水草肥美的草原随着历史的长河顺延着。漫山遍野的山丹花开得火红耀眼,飘香万里。五十多年前,在这片草原上留下了许多兵团知青火热的战斗生活印记,至今①。
清澈见底的乌拉盖河水似一根银色的飘带流向远方;河水两岸火红的山丹花尽情绽放。走进草原深处,奇妙无比的布林泉水日夜不停地流淌着,那么恬静,那么欢畅,似一双明亮的眸子看着美丽富饶的草原喜人的变化。每年的端午节,当地牧民男女老少②,迎着鲜红的太阳,来到清澈见底的布林泉水旁洗脸、洗眼,泉水好像也为牧民带来③,美满幸福。布林泉成为祖国各地南来北往的游客游览观赏和洗脸洗眼美容明眸的幸福泉。布林泉的灵性,源于自然。走在泉水边,那种恬淡悠闲的感觉便走进我的心里了。我不想说话,只想静静地坐在清澈明净的泉水边,尽情地设想近千年前,发生在这泉边美丽的传说故事,倍感亲切和熟悉,也似乎得到了真善美心灵的洗礼。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森林是“制造”氧气的“天然工厂”。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要吸收4000亿吨二氧化碳,释放2000亿吨氧气,这绝大部分就是森林的“功劳”。①,都需要靠绿色植物制造的氧气来生存。除此之外,森林还是天然的吸尘器,1亩森林一年能吸附24吨粉尘。森林中有许多树木可以吸收有害气体,杀死空气中的病菌,从而净化大气环境。
相比森林来说,湿地似乎离我们比较远,它对生态环境的贡献,在过去更是受到较少的关注。所谓湿地,是指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由于长期被水淹没或有大片水区域,从而形成了②。别小看湿地,它可是和森林、海洋并列的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这是因为湿地各种各样的污染物具有很强的分解和净化作用,在地球生态系统中表现着巨大的“解毒”功能。在湿地上生长着茂密的植物,伴生其中的有各种水生动物以及肉眼不可见却数量大的微生物群体。流入湿地的各种污染物,或直接被土壤阻截,或被湿地动植物利用,或被湿地微生物分解。整体上看,湿地就像③。
19.请简述“天然工厂”的含义并分析它得名的缘由。(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当我们将目光聚集于那些时代楷模时,敬意会油然而生。张桂梅值得致敬,她扎根边疆教育,用40余年的无私奉献,为许多女孩带去改变生活的希望;袁隆平值得致敬,他的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诠释了什么叫大爱无疆;陈红军等戍边英雄值得致敬,他们用生命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完整……每一位英雄人物都值得致敬,还有许多平凡的人物也值得致敬。
请以“致敬”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A项“对后世的画史撰述影响最大”曲解文意,C项“张彦远与这些画家关系密切”表述有误,有些画家和张彦远不是一个时代。D项“完全继承谢赫‘六法’思想”表述有误,原文是“在谢赫‘六法’的基础上……提炼出自身重‘骨气’的绘画理论”。)
2.C(最后没有总结全文。)
3.D(“作者否定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理论”曲解文意,原文是“……更是有助于重新考察苏轼提出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个概念”)
4.D(“主要原因”于文无据。)
5.C(由原文“他们还展开了各类具体实践,如“汉服文化节”“带着汉服去旅行”等活动,促使汉服文化日益形成不容忽视的影响力”可知,是举办各种相关的活动促使“汉服文化日益形成不容忽视的影响力”。)
6.示例一:设立“汉服日”,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推广汉服,有助于激发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喜爱,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提升国民的文化自信。(3分)通过穿着民族服装来提升个人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和对自身身份的认同,这无疑是一件好事。 (3分)
示例二:没有必要设立“汉服日”,一方面,效果有限。国家设置“汉服日”,本质上是想让人们通过穿着汉服增强对汉服的认同,对传统文化的认可,但是接受穿着汉服的群体大多是年轻人,受众较少就会导致宣传效果不佳。(3分)另一方面,宣传方式单一,其实弘扬传统文化的宣传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3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7.A(没有比喻修辞。)
8.①引发母女间对话,表现母女亲情;②引出下文伤疤的来历和中风等情节;③插叙,宕开一笔来写,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摇曳多姿;④更全面地表现母亲的人物形象。(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9.①“这就不错”强调拥有母亲的幸福感,表明“我”虽失去了父亲,仍因拥有母亲感到幸福与安慰。②“也不错”进一步强调拥有母亲的幸福感,表明虽然母亲身体不好,也有缺点,但“我”对母亲始终有深沉的爱。③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我”对亲情的珍视,对生活的知足,④表现生活中普通人的朴实、自足,具有普遍意义。(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10.A(参考标点: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11.B(两句中的“间”字含义不同。)
12.C(“表明公子做事优柔寡断,不能坚持到底”表述有误。)
13.(1)侯先生笑着说:“我本来就知道公子会回来的。”(“固”“还”各1分,句意3分。)
(2)就像把肉扔给饥饿的老虎,有什么作用呢?(“譬若”“馁”“何功之有”各1分,句意2分。)
14.D(这首词上片着力写景,下片叙事、抒情。)
15.①运用想象,写嫦娥充满情谊,热情周到地将月光洒遍人间,增强了感染力;②间接地突出了此夜月光的皎洁、明亮、柔和;③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此时陶醉在月光之中的愉悦之情。(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16.(1)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2)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3)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17.①历历在目 ②成群结队 ③风调雨顺(每处1分,意思对符合语境即可,答案不唯一)
18.这句话重在表现乌拉盖草原的美丽富饶,环境优美,景色宜人。(2分)首先运用比喻,将乌拉盖河水比喻为银色的飘带,形象地表现出其又白又长的特点。(1分)接着运用拟人,“尽情绽放”将山丹花人格化,河两岸火红的盛开的山丹花,与绿色的草原、银色的飘带,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冲击。(1分)
19.①含义:在自然环境下,不经过加工而形成的货物(氧气)制造场所;②得名缘由:森林在大自然中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大量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供人类和生物所需要的氧气,故名之,(每点2分)
20.这是因为湿地对各种各样的污染物具有很强的净化和分解作用,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发挥着巨大的“解毒”功能,(3分)(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分解和净化”的语序不当,对照下文“水流入湿地的各种污染物,或直接被土壤阻截,或被湿地动植物利用,或被湿地微生物分解”,应是先“净化”后“分解”;二是介词缺失,应在“各种各样”前加上介词“对”;三是“表现……的功能”搭配不当,应将“表现”改为“发挥”。)
21.①人类和绝大多数生物 ②独特的土壤系统 ③一个巨大的天然净水器(每点2分)
22.【写作指导】以“致敬”为题作文,选材角度非常多,我们可以选择那些值得致敬的普通人,如同学、朋友、亲人、老师、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医护人员、军人等作为写作对象,当然致敬的对象也可以是自己,也可以如导语中所写到的各类时代楷模。
可以写成记叙文,记录致敬对象的故事,彰显人物身上某种可贵的品质,写出自己内心的感动与崇敬;也可以写成议论文,探讨当下社会中什么样的精神品质,什么样的人值得我们致敬。
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公子估计终究不能征得魏王同意出兵了,就决计不能自己活着而让赵国灭亡,于是请来宾客,准备了一百多辆战车,打算带着宾客赶到战场上去同秦军决一死战,与赵国人一起死难。
公子带着车队走过东门时,去见侯先生,把打算同秦军拼一死命的情况全都告诉了侯先生,然后向侯先生诀别准备上路,行前侯先生说:“公子努力干吧,老臣我不能随行。”公子走了几里路,心里不痛快,自语道:“我用来对待侯先生的方法算是周到的,天下无人不晓,如今我将要赴死可是侯先生竟没有一言半语来送我,难道我有什么过错吗?”于是又赶着车子返回来,想问问侯先生。侯先生笑着说:“我本来就知道公子会回来的。”又接着说:“公子好客爱士,闻名天下,如今有了危难,没有其他办法,却想要去到秦的军队(同他作战)就像把肉扔给饥饿的老虎,有什么作用呢?如果这样的话,还用我们这些宾客干什么呢?公子待我情深意厚,公子前往可是我不送行,因此知道公子对我感到遗憾会返回来的。”公子连着两次向侯先生拜礼,进而问对策,侯先生就让旁人离开,同公子秘密交谈,说:“我听说魏王经常将兵符放在卧室内,在妻妾中如姬最受宠爱,她出入魏王的卧室很随便,只要尽力是能偷出兵符来的。我还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死,如姬报仇雪恨的心志积蓄了三年之久,从魏王以下的群臣左右都想为如姬报仇,但没能如愿。为此,如姬曾对公子哭诉,公子派门客斩了那个仇人的头,恭敬地献给如姬。如姬要为公子效命而死,是在所不辞的,只是没有行动的机会罢了,公子如果一开口请求如姬帮忙,如姬必定答应,那么就能得到虎符而夺了晋鄙的军权,北边可救赵国,西边能击退秦国,这是春秋五霸的功业啊。”公子听从了侯嬴的计策,请求如姬帮忙。如姬果然盗出晋鄙的兵符交给了公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