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内阅读(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内阅读(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0 23:30: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内阅读
第七单元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解释文中画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并写出句子的意思。
鼓:_______________ 以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想象仿写:志在__________,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
我可以用_________等词语来形容伯牙的高超琴技。
3.与短文有关的成语是________,比喻_________________。
我知道描写友情的名言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①好书画__________ ②今乃掉尾而斗___________
③谬矣___________ ④处士笑而然之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充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
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B.(戴嵩)尤所爱
C.(牧童)拊掌大笑 D.(这个道理)不可改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
4.说说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阅读与理解。
月光曲(节选)
①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②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 )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老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 )的大海。
1.按原文填空。
2.文中画“ ”的句子属于( )(场面描写 环境描写),这样的描写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到海上明月升起时的三幅奇丽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盲姑娘突然眼睛好了,看到了自己从未见到过的景象。
B.盲姑娘虽然看不见,但是她懂音乐,理解贝多芬弹奏的内容,她听得入神了,也衬托出贝多芬的创作十分成功。
C.哥哥从妹妹专注的神情中得知盲姑娘来到了大海边,看到了壮美的景色。
四、课文理解。
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京剧同时还有一种虚拟的道具,但一样可感觉可使用。比如《拾玉镯》中小姑娘的绱鞋底,鞋底是实的,针却是虚的,但在演员手里,“无”远远胜过了“有”。
再比如宴席上的酒壶酒杯。主人一声吩咐“酒宴摆下——”,仆人立刻把酒壶酒杯端上舞台。主人和客人举杯喝酒,一杯又一杯,但就是不见吃饭吃菜,可客人也一样“饱”了。京剧一般是不把饭碗端上舞台的,一旦真用,那就得“狠狠做戏”,比如《金玉奴》中有一个细节,小生演员用饭碗喝完豆汁,又用嘴去舔筷子,如果没有这一“舔”,那饭碗也就完全不必拿上舞台。
1.京剧不仅有( )的道具,还有( )的道具。这两种道具的共同点是( )。
2.第一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说“‘无’远远胜过了‘有’”?
3.为什么小生演员用饭碗喝完豆汁,又用嘴去舔筷子?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1.【答案】弹 认为 锺子期患病死了,伯牙摔破了琴剪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了,他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的理解。解答此题时要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和平时积累的字、词、句,进行分析得出答案。终身不复鼓琴:终生不再弹琴。鼓:弹。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以为:认为。翻译句子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诗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锺子期患病死了,伯牙摔破了琴剪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了,他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2.【答案】清风 徐徐乎若清风 余音绕梁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意思是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写出了伯牙心里所想与对锺子期对伯牙琴声的评价,体现了锺子期非常了解伯牙的琴声,能知道伯牙心中所想。仿写的句子将伯牙心里所想与锺子期对伯牙琴声的评价写出来即可。形容伯牙的高超琴技的词语有余音绕梁、天籁之音等。
3.【答案】高山流水 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短文有关的成语是“高山流水”意思是比喻知音或知己。也用以比喻乐曲的高雅精妙。描写友情的名言诗句有很多,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译文: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二、1.【答案】喜欢 摆动,摇 错误 认为他说得对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字词解释。好(hào):喜欢,爱好。掉尾:摇尾。掉,摇。谬(miù)矣:错了。谬,错误,差错。然之: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
2.【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A正确。B错误。尤所爱:尤其珍爱。联系前文“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可知这里的省略成分是杜处士。C正确,D正确。
3.【答案】一天他把书画拿去晒,一个牧童看见了,拍手大笑。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译文: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注释:曝(pù):晒。拊(fǔ)掌:拍掌,嘲笑时的体态语。
4.【答案】本文告诉我们:艺术家也要向经验丰富的人请教。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此文开篇一句点明了杜处士的喜爱及书画收藏的丰富,接着特意点出“戴嵩《牛》一轴”是杜处士特别珍爱的精品,并以“锦囊玉轴”四个字简洁形象地写出了这幅画在杜处士心目中的地位。然后才转入正题,写杜处士晾画时,一个牧童面对这样一幅珍品“拊掌大笑”,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画的错误“掉尾而斗”。以牧童特有的天真和对生活的熟悉,一方面说明错误的理由“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另一方面则通过“此画斗牛耶?”一问和“谬矣”这一肯定的结论,在嘲讽中表现了全文的主题思想,让杜处士不得不“笑而然之”。最后引用古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进一步揭示了实践出真知的真理。全文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牧童的天真未凿、处士的豁达冲和均跃然纸上,简洁生动,意趣盎然。此文通过一个牧童指出大画家戴嵩画牛的错误之处,清楚地说明了实践出真知的真理,深入浅出,耐人寻味;同时运用了寓言的手法,在一个看似平常的故事当中,寄寓了“实践出真知”的真理,发人深思。
翻译: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杜处士)尤其珍爱。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画的是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三、1.【答案】水天相接 微波粼粼 一缕一缕轻纱似的 波涛汹涌
【解析】本题考查课文的识记。对于文章中优美词句要背诵记忆。
2.【答案】环境描写 写出了月色的优美,也推动情节发展,正是这样的月色激发了贝多芬的创作灵感
【解析】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的理解运用。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结合文中的“月光、茅屋的清幽”可以明确是环境描写。境描写是服务于文章的主题并侧面推进对于人物的刻画。这么优美的环境下,贝多芬的创作灵感迸发。
3.【答案】月亮升起,海面微波粼粼 月亮升高,穿过微云 海面波涛汹涌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本题要结合第2自然段的内容来回答 。从“他好像面对着大海”这句可以道接下来就是对皮鞋匠听琴声而想象到的画面的描绘。到省略号处一共有三句话。每一句就是一个画面,用较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即可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的解能力。文中的 姑娘是个盲人,这里的“看见”并不是眼睛所看到的内容。结合文中贝多芬按起琴键,音乐声环绕在耳边。“看见”的是音乐在脑中形成的画面感,是音乐的内容表现。
四、1.【答案】实在 虚拟 可感觉可使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从开篇第一句话可以知道,京剧有像马鞭这样可感觉可使用的实在的道具,也有虚拟的可感觉可使用的道具,两者相比共同点是都可感觉可使用。
2.【答案】这段话主要讲的是京剧的道具。因为没有道具,演员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表演呈现给观众,增加了趣味性。
【解析】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阅读可知,第1段主要介绍了京剧的道具:实在的道具和虚拟的道具,“无远远胜过了有”是说没有道具,给演员很大的发挥空间,让他们不必局限于道具的发挥,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表演呈现给观众,增加其趣味性。
3.【答案】因为如果不用嘴去舔筷子,那么饭碗和筷子就没有必要拿上舞台。
【解析】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在文中对“小生演员用饭碗喝完豆汁,又用嘴去舔筷子”的行为做出了回答,这样做是很必要的,因为如果不用嘴去舔筷子,那么饭碗和筷子就没有必要拿上舞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