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内阅读
第八单元
一、请你阅读课文《少年闰土》片段。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
“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乌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鹑鸪,蓝背……”
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闰土又对我说:
“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检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1.第2自然段中的“扫、支、撒、拉”这四个表示___________的词语写出了__________的过程。
2.“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主要写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这两件事。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这件事写得比较详细。
4.从文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二、阅读《好的故事》节选,回答问题。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刺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我就要凝视他们……。
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资料]①此文写于1925年,当时的中国极其混乱,深受帝国主义侵害,广大劳动人民生活艰苦。在这种情况下,作者鲁迅同劳苦大众一样,期望美好的未来尽快来到,故作此文寄以希望。②“《好的故事》这篇散文诗,在很短的篇幅中却表现了鲁迅对于人生的现实的与哲学的深沉思考。而且,文字的精美,联想的新颖,构思的独特,都是此前的作品中所少见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孙玉石)
1.作者所说的“好的故事”究竟是什么?( )
A.是一件难忘的事 B.是作者所要批判的一种社会现象
C.是一个美好的梦 D.《初学记》中一篇优美的散文诗
2.从以下哪一句可以看出“好的故事”并没有真实存在过?( )
A.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
B.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
C.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
D.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3.孙玉石教授评价文章除了“文字的精美”,还有“联想的新颖”,请结合选文第2自然段,体会作者联想到了怎样的故事?故事是美丽、幽雅还是有趣的?
4.文章结尾写到:“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可结合资料①回答。
三、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选段,完成后面练习。
就在伯父去世那一年的正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随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晩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1.请在片段的方框内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写“我”读书态度不好和读书方法不对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写“我”因读书态度和方法不对造成后果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
3.概括出这个片段的小标题:______________
4.“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中的“这句话”指的是_______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
5.伯父的话有没有让“我”受到教育呢?你从哪个句子看出来?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读后的体会。
四、课文理解。
有的人活着 有的人
他已经死了;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死了 有的人
他还活着。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1.第一节诗中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各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2.体会“骑在人民头上”和“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中“骑”和“俯”字的妙处。
3.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点出“有的人”是谁,读者也知道指的是谁?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1.【答案】动作 捕鸟
【解析】本题考查字词的作用。“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乌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鹑鸪,蓝背……”这句话中用“扫、支、撒、拉”这四个表示动作的词语,具体的描写了闰土捕鸟的过程。
2.【答案】“我”希望下雪后能跟闰土去捕鸟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文段前面写了闰土在下雪天捕鸟的过程,由“须大雪下了才好”可知,捕鸟要在下雪天才好,所以“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是因为“我”希望下雪后能跟闰土去捕鸟。
3.【答案】雪地捕鸟 海边拾贝 雪地捕鸟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文段前面具体写了闰土捕鸟的过程。文段后面写了闰土跟“我”说,夏天来他们这里,“我们”可以到海边去捡贝壳这件事。
4.【答案】见多识广 聪明伶俐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从闰土讲“雪地捕鸟、海边拾贝”,可以体会到给“我”讲新鲜事时的闰土是一个聪明能干、知识丰富、机智勇敢的少年。
二、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从文中提取信息。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原文内容,学会从文中提取信息。我们可以从“作者鲁迅同劳苦大众一样,期望美好的未来尽快来到,故作此文寄以希望。”得到答案。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从文中提取信息。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原文内容,学会从文中提取信息。我们可以从“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得到答案。
3.【答案】鲁迅先生用了许多意象来描绘这个梦:两岸边的乌柏,新禾,野花,鸡,狗,从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安宁静谧的画面。
故事是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归纳总结。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原文内容,学会归纳总结。我们可以从选文第2自然段,通过归纳总结得到答案。
4.【答案】这不仅仅是一篇描写梦境的文章,这个“好的故事”表现了鲁迅先生对黑暗现实的愤慨,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对理想生活的热烈憧憬。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理解句子含义。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原文内容,学会归纳总结。我们可以结合资料①得到答案。此文写于1925年,当时的中国极其混乱,深受帝国主义侵害,广大劳动人民生活艰苦。在这种情况下,作者鲁迅同劳苦大众一样,期望美好的未来尽快来到,故作此文寄以希望。因此,作者借“好的故事”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愤慨,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对理想生活的热烈憧憬之情。
三、1.【答案】, 。 , , :“ ! 。”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伯父问我的时候”与“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句子中间一般性停顿,使用逗号,句子陈述语气结束,使用句号。“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句子中间一般性停顿,使用逗号。“说”后面是伯父说的话语,后面使用冒号加双引号。“哈哈”是伯父自豪的语气,使用感叹号,“还是我的记性好”句子陈述语气完结,使用句号加双引号。
2.【答案】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写“我”读书态度不好和读书方法不对的成语是“囫囵吞枣”,意思是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经消化理解,笼统接受。在文中指“我”没有仔细看《水浒传》。写“我”因读书态度和方法不对造成后果的成语是“张冠李戴”,意思是比喻认错了对象或者弄错了事实。在文中指“我”将《水浒传》中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
3.【答案】谈读《水浒传》
【解析】本题考查片段内容的概括与取小标题。文段写了“我”到伯父家里,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说,还是他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可围绕“读《水浒传》”取一个小标题。
4.【答案】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鲁迅表面是夸自己记性好,其实是委婉地批评“我”读书不认真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与分析。由“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可知,“这句话”指的是伯父说的话: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它的意思是伯父鲁迅表面是夸自己记性好,其实是委婉地批评“我”读书不认真。
5.【答案】有。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伯父鲁迅先生含蓄幽默的批评让“我”认识并彻底改掉了读书马虎的坏习惯。我以后也要认认真真地读书、学习。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由“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可知,伯父的话使“我”受到了教育,伯父鲁迅先生含蓄幽默的批评让“我”认识并彻底改掉了读书马虎的坏习惯。将自己的体会写出来即可,如:我以后也要认认真真地读书、学习。
四、1.【答案】“活”指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他们只有躯壳活着,但生命毫无价值;“死”指一生为人民,甘愿做牛马的人,生命虽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用字的赏析。结合文中“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分析可知,第一节诗中“活”指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他们只有躯壳活着,但生命毫无价值;“死”指一生为人民,甘愿做牛马的人,生命虽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
2.【答案】“骑”加上“我多伟大”非常形象地揭露了反动派的残暴无耻;“俯”这个典型动作加上“给人民当牛马”这个贴切比喻,准确生动的刻画了鲁迅鞠躬尽瘁为人民服务的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用字的赏析。结合文中“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及“啊,我多伟大!”“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分析可知,“骑”加上“我多伟大”非常形象地揭露了反动派的残暴无耻;“俯”这个典型动作加上“给人民当牛马”这个贴切比喻,准确生动的刻画了鲁迅鞠躬尽瘁为人民服务的形象。
3.【答案】因为题目已表明;诗中多次“意引”了鲁迅的话;诗中后一种人的形象切合鲁迅的实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本文中的题目“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已经点明了文中的“有的人”是谁,且阅读诗作内容可知,诗中多次“意引”了鲁迅的话;诗中后一种人的形象切合鲁迅的实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