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内阅读(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内阅读(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26 09:5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内阅读
第四单元
一、课内阅读。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1.“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句中的“呻吟”本来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是用______的修辞手法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下文描写__________________埋下伏笔。
2.“老汉吼道”中的“吼”字表现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丈夫”是指____________,“儿子”是指____________。
4.文章如此结尾有什么作用?
二、课内阅读。
睡觉还早。桑娜站起身来,把一块很厚的围巾包在头上,提着马灯走出门去。她想看看灯塔上的灯是不是亮着,丈夫的小船能不能望见。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风掀起她的围巾,卷(juǎn juàn)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敲打着邻居小屋的门。桑娜想起了傍晚就想去(探望 看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桑娜一边想一边敲了敲门。她侧(zé cè)着耳朵听,没有人答应(yīng yìng)。
“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桑娜站在门口想,孩子( )不算多——只有两个,( )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进去看看吧!
桑娜一次又一次地敲门,仍旧没有人答应。
喂 西蒙 桑娜喊了一声 心想 莫不是出什么事了 她猛地推开门
1.这段选文摘自______________,是俄国作家______________写的。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划去括号内错误的读音和词语。
4.请给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5.用“______________”画出一处选文中表示心理描写的句子。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重复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②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在柏林》节选)
1.“身体虚弱而多病”可以用一个成语___________来表达。
2.概括第①段的内容。
3.画线句属于_____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奇特的举动”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说)。
5.第①段和第②段都写了“静”,说说你对这两次“静”的理解。
6.第①段最后一句“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说说此刻老兵的心理活动。
四、课文再现。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这个片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文中的“你”指的是____________。
2.作者通过对渔夫的______________、动作、语言的描写,让我们体会出渔夫是个_______________的人,文中一个“_______”字最能见证。
3.文中画线的部分,应该读出( )的语气。
A.慌乱 B.坚定 C.犹豫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1.【答案】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拟人 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下发出的响声 木桥的轰然倒塌
【解析】考查通过用词、修辞、作用的角度赏析句子。词语“呻吟”的本义要注意平时积累,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这个词语是用来形容“人”的,通过这个关键词,可以判断出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因为作者用“呻吟”来形容木桥,赋予了木桥人的特点,突出了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下发出的响声,生动形象。而此句的作用则需要联系下文内容。木桥已经在洪水的冲击下发出响声,说明木桥要断了,而后文“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则是结果,所以“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这句话为下文“木桥的轰然倒塌”埋下了伏笔。
2.【答案】老汉的坚决与果断
【解析】考查通过关键词分析人物形象。“吼”本义有发怒或情绪激动时大声叫喊。结合语境,在危机关头,“当小伙推老汉一把”的时候,是想让老汉先走,而老汉却“吼”了小伙子,让他“快走”,体现了老汉的坚决与果断。把自己放在在了最后一位。
3.【答案】老汉 小伙子
【解析】考查文章内容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文章内容,故事中介绍了两位被洪水吞没的人,一个是老汉,一个是小伙子。而老太太来祭奠的两个人,一个是她的丈夫,一个是她的儿子,在这里揭示了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父子。
4.【答案】文章如此结尾,给人以出乎意料的感觉,但又在情理之中,十分震撼人心,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解析】考查对语段作用的了解。通过文章结尾,作者揭示了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父子。这样的安排让人感到在“意料之外”,但联系前文仔细想想,又觉得在“情理之中”,这样安排结构,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加强了故事的悲壮色彩,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二、1.【答案】《穷人》 列夫·托尔斯泰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出处和分析,结合原文的内容可以得出本段文字摘自《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
2.【答案】虽然 可是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在文段中填入合适的关联词,根据前后句的关系可以得出前后句之间是转折关系,用虽然但是连接。
3.【答案】juàn 看望 zé yīng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字音的辨析以及选词填空,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以及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探望:意思是张望或看望(多指远道)看望:意思是观看,指到长辈或亲友处问候。
4.【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填入合适的标点符号,注意分析前后文的语境进行分析。说的话应该用冒号引号,一句话没说完用逗号,接着是感叹语气,用感叹号,一句话结束用后引号。然后一句话没说完用逗号,接着疑问语气用问号,最后陈述句结尾用句号。
5.【答案】“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桑娜站在门口想,孩子虽然不算多……进去看看吧!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找出文段中的心理描写,注意心理描写是对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想”等的字眼的时候表明是心理描写。原文中的心理描写是“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桑娜站在门口想,孩子虽然不算多……进去看看吧!
三、1.【答案】体弱多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掌握。体弱多病指身体很虚弱,而且经常容易生病。因此“身体虚弱而多病”可以用一个成语体弱多病来表达。
2.【答案】老兵和体弱多病的老妇人乘火车,老妇人的表现遭到小姑娘们的嗤笑,一个老头用眼光狠狠地扫了她们一眼,车厢里平静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自然段内容的掌握。解答本题首先要熟读文章,了解其内容,抓住关键词句概括其主要内容。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了:老兵和体弱多病的老妇人乘火车,老妇人的表现遭到小姑娘们的嗤笑,一个老头用眼光狠狠地扫了她们一眼,车厢里平静了。
3.【答案】外貌 凸显了老兵的年龄大以及老妇人的体弱多病,有利于体现人物性格特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描写方法的掌握。在“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一句中,从“头发灰白”等次可以看出这是外貌描写,凸显了老兵的年龄大以及老妇人的体弱多病,有利于体现人物性格特征。
4.【答案】体弱多病的老妇人重复地数着“一二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从“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可知,文中“奇特的举动”指的是体弱多病的老妇人重复地数着“一二三”。
5.【答案】第一次“静”只是基于老人眼光的威慑力是外在的。第二次“静”是深入人心的震惊和悲痛,是内心的流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可知,第一次“静”只是基于老人眼光的威慑力是外在的,迫于老人眼光的威慑力,老人制止住了人们的嘲笑。从“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再联系课文内容可知,第二次“静”是深入人心的震惊和悲痛,是内心的流血。因为人们内心受到了震撼,心情极为沉重。
6.【答案】你们不应该这样嘲笑别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从“两个小姑娘看到这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可知,老人此时心里想的是:你们不应该这样嘲笑别人。回答时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四、1.【答案】穷人 桑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出处及指示代词的理解。阅读所给语段可知,这段话出自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选段中是渔夫对自己的妻子桑娜说的话。“你”指的是桑娜。
2.【答案】神态 乐于助人、善良 熬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选段的理解。阅读“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分析可知,作者对渔夫的神态、动作、语言进行了描写,从文中一个“熬”字可以看出,渔夫即使自己困难也要帮助别人,他是个乐于助人、善良的人。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画线句子的理解。“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这句话是渔夫决定要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后,对妻子说的话,意在告诉妻子日子总能熬出来,应该读出坚定的语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