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内阅读
第七单元
一、课内阅读。
出 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1.诗中的“胡马”指代什么?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下面对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秦时明月汉时关”应理解为“秦代的明月和汉代的边塞”。
B.“万里长征人未还”写出了秦汉以来世世代代征夫的共同悲剧。
C.第三、四句道出了世世代代人们共同的愿望。
D.全诗的情调悲壮高昂。
二、阅读理解。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1.判断《凉州词》是一首边塞词是否正确( )。
2.请为下面的断句选择正确的选项( )。
A.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B.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3.关于下列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欲:欲望 B.沙场:战场 C .君:皇帝
4.古时描写战争的著名诗句很多,如( )朝( )写过: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
A.宋、岳飞 B.元、戚继光
5.这首写战争的诗,不写( )而写( ),表现了边塞战士在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下,过着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 )
A.激烈的战争场景、将士们开怀痛饮
B.悠扬的民族音乐、优美的大漠风景
6.古代为国杀敌的将领你还知道谁?请写出两个。
7.假如你当时就在即将出征前的现场,你会有什么感慨?
三、古诗阅读理解。
夏日绝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朝女词人_________。这首诗引用了_______________的典故。
3.用“/”在第二行诗中标出朗读时的停顿。
4.这首诗的作者借赞美_______来鞭挞宋朝统治者,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_____。
四、课内片段阅读。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1.“为之一振”的意思是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所以魏校长“为之一振”。
2.“有志者当效此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3.“如此的抱负和胸怀”是指( )。
A.周恩来为国效力的理想。
B.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一个富强民主的新中国。
4.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少年时要努力读书,长大后振兴中华!
B.周恩来要为祖国的兴盛和民族的振兴而发奋学习。
C.不光要为家父、为光耀门楣而读书,还要为中华兴起而读书。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因为战乱,梅兰芳被迫滞留在香港达四年之久。在日军围攻香港期间,日本人仍然别有用心地邀请他。只要梅兰芳答应登台演戏,一切奢华的生活都唾手可得。然而,他对这些不屑一顾。他不愿也不可能为侵略者粉饰太平。他宁愿每顿只有一碗饭、一点点罐头食品或者一小块咸鱼,宁愿时刻提心吊胆地面对头顶上呼啸而过的炸弹,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正直的中国人所应当具备的民族气节。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1.梅兰芳避居香港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本人“别有用心地邀请他”,日本人的用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梅兰芳的选择表现出他作为_________________。
4.对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梅兰芳视艺术为生命。
B.梅兰芳爱中华民族,更爱戏曲艺术。
C.梅兰芳视民族存亡、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六、课内阅读。
像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昔日的春光;
像茁壮成长的小树,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追寻你,延河丁冬的流水,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一排排高楼大厦象雨后春笋,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秘,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但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啊!延安,我把你追寻,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
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1.《延安,我把你追寻》主要写什么?
2.《延安,我把你追寻》写到了哪几个地方?
3.《延安,我把你追寻》是围绕延安精神写的,题干已经用 “||”在原文将这首诗分成了三个部分,请你概括每个部分的内容。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1.【答案】诗中的“胡马”指代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词释义的理解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需要结合相关诗句语境判断字词释义即可。“胡马”出自“不教胡马度阴山”诗句,意思是: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诗中的“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2.【答案】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起用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美好心愿。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的思想感情的分析体会,分析时要结合时代背景资料,和诗词表达的含义,结合已有的知识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结合学过的知识可知,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只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从中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愿望。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分析时要结合诗歌具体内容,总体把握,细细揣摩,慢慢体会。A “秦时明月汉时关”诗句意思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不是“秦代的明月和汉代的边塞”。这里是互文的写法。由此可知本题赏析有误。B “万里长征人未还”中的“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世世代代征夫的悲剧,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由此可知由此可知本题赏析正确。C 第三、四句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两句诗意思是说:只要有卫青李广这样英勇善战、忠心为国的统帅来镇守边庭,外敌就不敢轻举妄动。这两句,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抒发戌边战士巩固边防的共同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由此可知由此可知本题赏析正确。D 通过朗读诗歌可知,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气呵成。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故在朗读本诗时要用悲壮高昂的语气去朗诵。由此可知由此可知本题赏析正确。
二、1.【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的题材。《凉州词》是一首有名的边塞诗,不是词。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的节奏。我们在读古诗时,要结合注释,知道古诗的意思和句型(主+谓语动词+宾语(地点,时间))画节奏。要注意押韵,读到不顺口或不押韵的时候就停顿。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字词解释。欲:正打算,正要。君:你。
4.【答案】A
【解析】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掌握,“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出自宋朝岳飞的《满江红·写怀》。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这首古诗的译文是: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根据译文即可解答。
6.【答案】辛弃疾、霍去病、卫青
【解析】本题考查课外积累。平时要多积累。我们耳熟能详的有: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精忠报国,还我河山——岳飞;壮志未酬 死不瞑目——辛弃疾等等。
7.【答案】表现出豪放、开朗、兴奋的情形,有一点视死如归的样子。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人物性格的解析。这首古诗写了战士们即将奔赴战场之前,开怀畅饮的情景。表现了战士们视死如归样子。
三、1.【答案】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默写。“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2.【答案】宋 李清照 项羽乌江自刎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作者和古诗理解。这首诗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所描写的是汉朝时期的事,歌颂的是项羽,她认为是项羽就是人杰,便是天下最大的英雄,当年项羽战败后,一行人逃到乌江,后下建议他过江,只要保存了实力,将来还可以东山再起,但是他拒绝了,拔出佩带的宝剑自刎。
3.【答案】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的节奏停顿。表示时间和方位的词之后也应该稍作停顿,可画作: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答案】项羽 爱国主义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理解。这首诗歌颂的是项羽,表达了作者的一种为国不屈的价值观,通过讽刺的手法表达想为国捐躯的爱国主义情怀。
四、1.【答案】因此而振奋起来 没想到这么小小年纪的孩子,竟然有这么高远宏大的志向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为之一振”意思是因此而振奋起来。结合原文可知这是魏校长听到周恩来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的表现,因为魏校长想不到周恩来居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为自己而读书,而是为了不让同胞受欺凌,要挽救民族危亡而努力。
2.【答案】有志向的人就应该向周恩来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解析】考查句子的理解。“有志者”的意思是指有志向的人,“效”是效仿、学习的意思,“此生”指的是周恩来,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志向的人就应该向周恩来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答案】C
【解析】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前文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可知“如此的抱负和胸怀”是指周恩来小小年纪就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4.【答案】B
【解析】考查理解句子的的能力。这里的崛起指的是中华民族的强大兴盛。这句话就是说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兴盛,像巨人一样挺立在世界而读书学习。表明了幼时的周恩来读书的决心,和为祖国的强大的抱负。
五、1.【答案】拒绝给日本人登台演戏。
【解析】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文段选自课文《梅兰芳蓄须》,通过前文内容“当然,梅兰芳也意识到,只要他留在上海一天,日本人对他的骚扰就一天不会停止。深思熟虑之后,梅兰芳离开了上海,来到了香港。”可知梅兰芳避居香港是为了拒绝给日本人登台演戏。
2.【答案】想利用梅兰芳的影响,美化侵略者的丑恶行径。
【解析】通过课文《梅兰芳蓄须》中的内容“虽然并没有明说播音的内容,但梅兰芳心里明白,他们是想利用自己的影响,美化侵略者的丑恶行径。于是,他便以去香港演出为由拒绝了。”可知日本人的狡诈用心。
3.【答案】一个正直的中国人,一名正直的艺术家的良知和高风亮节。
【解析】通过结合内容“他宁愿每顿只有一碗饭、一点点罐头食品或者一小块咸鱼,宁愿时刻提心吊胆地面对头顶上呼啸而过的炸弹,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正直的中国人所应当具备的民族气节。”可知梅兰芳的选择表现出他作为一个正直的中国人,一名正直的艺术家的良知和高风亮节。
4.【答案】C
【解析】考查理解句子含义,梅兰芳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
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表现了梅兰芳视民族存亡、国家利益高于一切。选项C正确。
六、1.【答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继承、发扬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延安,我把你追寻》的第一、二两节写对延安精神的追寻,第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第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该诗表达了作者对延安精神的赞扬和对人们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发扬延安精神的希望。
2.【答案】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
【解析】本题考查信息提取概括能力,学生需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到关键信息。结合“延河丁冬的流水”“枣园梨花的清香”“南泥湾开荒的镢头”和“杨家岭讲话的会场”可知,这首诗歌写到了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几个地方。
3.【答案】追求延安精神的急切心理;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继承、发扬延安精神的重大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结合诗歌内容可知,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