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内阅读
第二单元
一、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真的,它现在要开花了!”这个母亲慢慢开始相信,她的孩子会好起来。她记起最近这孩子讲话时,要比以前愉快得多,而且最近几天她也能自己爬起来,直直地坐在床上,用兴奋的眼光望着这一粒豌豆所形成的小花园。一星期以后,小女孩第一次能够坐一整个钟头。她快乐地坐在温暖的太阳光里。窗子打开了,她面前是一朵盛开的、粉红色的豌豆花。小姑娘低下头来,轻轻地吻了一下它柔嫩的叶子。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1.选文的作者是______(国家)的__________。
2.“它现在要开花了”,这让母亲慢慢开始相信_________句子中的“它”指的是__________。
3.作者列举了三个事例说明了小女孩慢慢地好起来,请用简洁的语句概括这三个事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画“ ”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什么?( )
A.小女孩从前很不喜欢运动。
B.小女孩不喜欢讲话,也不喜欢笑。
C.小豌豆让小女孩变得健康和快乐起来。
5.为什么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
A.节日里有许多鲜花,豌豆花开了,所以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B.节日总是让人感到快乐,小女孩这一天很高兴,所以“简直像一个节日”。
C.小女孩受到小豌豆生命力的鼓舞,终于能坐起来,并快乐地生活,所以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6.请针对选段内容提出一个自己的问题。
二、课内阅读。
《蝙蝠和雷达》节选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1.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什么?请用“ ”在文中画出来。
2.读了片段,我知道雷达的天线、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雷达的荧光屏分别对应蝙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同学提出了“‘蝙蝠探路’还可以用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的问题,这是从( )角度提出的。
A.联系生活实际 B.针对课文内容 C.课文写法
4.文中“终于”一词说明________________
5.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发明了雷达,这是仿生学。我还知道人们从___________得到启示,发明了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完成练习。
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纪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八十多年后,这段话依然适用。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是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1.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秘密( ) 舒服( )
2.读短文,按要求画出句子。
(1)20世纪之前的上百万年间,人类社会是怎么样的?请用“﹏﹏﹏”画下来。
(2)第五自然段说“现在,这句话依然适用。”这句话是什么?请用“ ”画下来。
3.读短文并联系生活实际,回答问题。
(1)第三自然段说“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今天,人类的美好愿望早已实现:“千里眼”让我想到了___________;“顺风耳”让我想到了__________;乘坐_________和________让我们感觉自己就像腾云驾雾的神仙。
(2)第四自然中说“……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写出对这句话的理解
4.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面的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写下来。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不但……而且…… 即使……也……
(1)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 (2)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5.读短文,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在( )里画“√”或者“×”。
(1)“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这里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 )
(2)文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20世纪的成就,说明在短短100年时间里,人类社会涌现出了太多太多的发明和发现,20世纪真实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
(3)短文第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中能感受到人类的生活在20世纪100年时间里有了很大改观。( )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蝴蝶的家(节选)
我常想,下大雨的时候,青鸟、麻雀这些鸟都需要躲避起来,蝴蝶怎么办呢?天是那样低沉,云是那样黑,雷、电、雨、风,吼叫着,震撼着,雨点密集地喧嚷着,风将银色的雨幕斜挂起来,世界几乎都被冲洗遍了,就连树林里也黑压压的、水淋淋的,到处都是湿的。这不是难为蝴蝶吗?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躲避——( ) 喧嚷——( )
2.读这段文字,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填写。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看到了__________,听到了___________,由此想到了___________。
3.读一读选义,从不同角度提两个思考题。
①内容理解:_____________
②表达方法:_____________
4.品读文段中带点的词语,赏析这几个词语的表达效果。
密集:___________斜挂:____________
冲洗遍了: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1.【答案】丹麦 安徒生
【解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作者的识记,如果记不清,学生需要在日常学习中加强复习巩固。选文的作者是丹麦的安徒生。
2.【答案】她的孩子会好起来 豌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中具体句子含义的理解。解答时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义。语段第二句话“这个母亲慢慢开始相信,她的孩子会好起来。”找到答案,“它现在要开花了”了的“它”指阳台的豌豆。
3小女孩讲话时要比以前愉快。 自己爬起来,坐在床上。 第一次能够坐一整个钟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中重要信息的提取的能力。找到文中描述小女孩慢慢好起来的语句,然后进行缩写。(1)“她记起最近这孩子讲话时,要比以前愉快得多”,这句话缩写为小女孩讲话比以前愉快得多。(2)“而且最近几天她也能自己爬起来,直直地坐在床上,用兴奋的眼光望着这一粒豌豆所形成的小花园。”这句话缩写为小女孩自己爬起来,坐在床上。(3)“一星期以后,小女孩第一次能够坐一整个钟头。”这句话缩写为小女孩第一次能够坐一整个钟头。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愉快、自己爬起来、直直地”这几个词语都在说明小女孩心情很好身体也越来越健康。C正确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联系上下文可知豌豆开花的精神鼓舞了小女孩,让小女孩变得乐观积极的面对生活,有战胜病魔的勇气。
6.【答案】母亲为什么慢慢开始相信她的孩子会好起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文章并能提出问题的能力。可以针对母亲提问,母亲为什么慢慢开始相信她的孩子会好起来?
二、1.【答案】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信息的筛选能力。由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
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我们可知答案。
2.【答案】嘴巴 发出的超声波 耳朵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文章片段的理解。由句子: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以及句子: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综合分析,我们可知答案。
3.【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文章角度的探析,由题干:一同学提出了“‘蝙蝠探路’还可以用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我们可知,这是联系生活实际提出的问题。
4.【答案】科学家的研究是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的,研究成果来之不易。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理解,那么首先我们要联系词语本来的含义:“终于”指的是表示下文是最终出现的情况,联系句子: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可知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家的研究是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的,研究成果来之不易。
5.【答案】蜻蜓 飞机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知识拓展,我们由课外知识积累所知,人们从蜻蜓得到启示,发明了飞机。蜻蜓通过翅膀振动可产生不同于周围大气的局部不稳定气流,并利用气流产生的涡流来使自己上升。蜻蜓能在很小的推力下翱翔,不但可向前飞行,还能向后和左右两侧飞行,其向前飞行速度可达72公里/小时。科学家据此结构基础研制成功了直升飞机。飞机在高速飞行时,常会引起剧烈振动,甚至有时会折断机翼而引起飞机失事。蜻蜓依靠加重的翅膀在高速飞行时安然无恙,于是人们效仿蜻蜓在飞机的两翼加上了平衡重锤,解决了因高速飞行而引起振动这个令人棘手的问题。
三、1.【答案】奥秘 舒适
【解析】此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能力,学生需要先了解所给词语的基本含义
然后在文中去找到意思相近的词语即可。秘密:指隐蔽不让人知道的事情。舒服:指身心安恬称意,生命的自然状态及心理上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后的感觉。
2.【答案】(1)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2)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解析】此题考查关键句子的查找。(1)根据题干要求,从关键词“20世纪之前的上百万年间”定位到第三自然段“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后面“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就是当时人类社会的状况。(2)根据题干要求,从关键词句“现在,这句话依然适用。”第五自然段,然后结合上下文可知这句话是“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3.【答案】望远镜 收音机 高速火车 民航飞机 现代科学技术把人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解析】短文第三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分别讲了人类在20世纪之前的上万年间的社会和20世纪后的人类社会,之前的社会“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在今天“千里眼”就象征着电视、因特网、望远镜等,“顺风耳”象征着手机、电话等,腾云驾雾就像乘坐民航飞机和高速火车。根据句子定位到第四自然段,此段主要讲述20世纪后的人类改变生活,让世界联系得更加紧密了,就像住在一个村子一样,所以用“地球村”这样一个词语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现代科学技术把人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4.【答案】科学不但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在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解析】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这两个句子属于递进关系,选用“不但……而且……”。
5.【答案】× √ √
【解析】此题考查文章和句子修辞手法的理解。(1)句子“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属于一问一答,这是设问修辞手法所具有的特点。
四、1.【答案】躲藏 喧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掌握,首先要了解词语含义,然后找出近义词即可。躲避:故意离开或隐蔽起来,使人看不见。喧嚷:(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
2.【答案】下雨的景象 风的吼叫,雨的喧嚷 蝴蝶会怎么躲雨。
【解析】考查信息提取能力。第一个填空,从文中“我常想,下大雨的时候,青鸟、麻雀这些鸟都需要躲避起来,蝴蝶怎么办呢?”概括出作者看到下大雨的景象,引发的思考。第二个填空,从文中“雨点密集地喧嚷着,风将银色的雨幕
斜挂起来”可知作者听到了风的吼叫,雨的喧嚷。第三个填空,从文中“这不是难为蝴蝶吗?”可知作者由此想到蝴蝶会怎么躲雨。
3.【答案】读了这段文字,你觉得蝴蝶受得了这样的风雨吗? “雨点密集地喧嚷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解析】本题答案不唯一,能从内容和表达方法的角度提出问题即可,但要注意所提出问题要有价值性。
4.【答案】写出了雨很大。 生动地描写了风吹雨暮的样子。 写出了暴风雨扫荡天地的情景。
【解析】考查对词语的辨析,可以结合词语的含义和语境进行分析。密集:1.数量很多地聚集在一处:人们~在广场上。2.稠密。在本文中突出了雨很大。斜挂:倾斜地悬挂着,在这里写出了暴风雨扫荡天地的情景,形象生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