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章末检测试题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章末检测试题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9-10 06:00: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章末检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细胞内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酸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相同
B.核酸的合成需要相应蛋白质的参与
C.蛋白质的分解都需要核酸的直接参与
D.高温会破坏蛋白质和核酸分子中的肽键
2、鸡胸肉、面包、鸡蛋、生菜等可用制作成“汉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面包中含有的淀粉不能作为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
B.生菜中含有的纤维素能够被人类直接吸收利用
C.鸡胸肉中含有的糖原是贮存在肌细胞中的多糖
D.核酸中的糖在鸡肉细胞中是重要能源物质
3、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碳元素是最基本元素,构成细胞的所有化合物中都有碳元素
B.1g脂肪中的氧的含量低于1g糖类中的氧的含量
C.构成细胞的任何一种元素都能在无机自然界中找到
D.几丁质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外骨骼中的多糖
4、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糖尿病患者的尿液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可产生砖红色沉淀
B.RNA与DNA的分子结构相似,分別由四种核苷酸组成
C.DNA分子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D.维生素D可以促进人体对Ca和P的吸收
5、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以下关于DNA与RNA特点的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胞内存在的主要部位相同 B.构成的五碳糖不同
C.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 D.构成的碱基相同
6、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能够独立生存
B.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
C.病毒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D.病毒无细胞结构,一-般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
7、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部分有机物的含量变化如图所示。将不同成熟阶段的种子匀浆后检测,结果正确的是( )
选项 取样时间 检测试剂 检测结果
A 第10天 斐林试剂 不显色
B 第20天 双缩脲试剂 不显色
C 第30天 苏丹Ⅲ染液 橘黄色
D 第40天 碘液 蓝色
A.A B.B C.C D.D
8、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虽少,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可通过下面哪些实例得到证明( )
A.Mg2+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
B.缺N会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C.哺乳动物血液中Ca2+的含量太低会出现抽搐
D.油菜缺少硼,会只开花不结果
9、下列关于细胞中无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由水是生化反应的介质,不直接参与生化反应
B.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主要存在于液泡中
C.无机盐参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不参与有机物的合成
D.无机盐多以离子形式存在,对维持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10、科研人员将杨树叶片、小鼠肝脏、SARS病毒三种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以下分析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含有水、DNA、RNA、糖原、蛋白质等成分的样品一定是小鼠肝脏
B.含有蛋白质和RNA成分的样品一定是SARS病毒
C.含有水、DNA、RNA、叶绿素、纤维素等成分的样品一定是杨树叶片
D.不含脱氧核糖、磷脂等成分的样品一定是SARS病毒
11、汉堡包是现代西式快餐中的主要食物,已经成为畅销世界的方便食物之一,制作的原料有鸡胸肉、面包、鸡蛋、生菜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面包中含有的淀粉不能作为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
B.生菜中含有的纤维素能够被人体吸收利用
C.鸡胸肉中含有的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
D.鸡蛋中含有的蛋白质可直接承担人体的生命活动
12、下列有关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认识,正确的是( )
A.脂类物质都会使人发胖,最好不要摄入
B.精瘦肉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应该多吃为人体补充蛋白质
C.无糖八宝粥不添加蔗糖,添加木糖醇,所以不含糖类,糖尿病人可以多吃
D.人体每天需要量最多的是糖类,所以主食应该是粮食制品
13、下列有关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脂质中的磷脂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B.维生素D和性激素不属于固醇类物质
C.脂肪比相同质量的多糖彻底氧化产能少
D.脂质在核糖体、内质网及高尔基体上合成
14、温度过高会使唾液淀粉酶永久失活,主要原因是高温破坏了该酶的( )
A.肽键的数量 B.氨基酸的种类 C.氨基酸的数目 D.空间结构
二、读图填空题
15、如图分别表示生物体内某些物质的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三种物质都是由许多单糖连接而成的,其中属于动物细胞中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其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这三种物质中,纤维素是____________的主要组成成分
(2)若图乙所示化合物为RNA,其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__,可用图中字母____________表示,各基本单位之间是通过____________(填“①”、“②”或“③”)连接起来的。
(3)图丙所示化合物的名称是____________,是由____________种氨基酸经____________过程形成的,该化合物中有____________个羧基。图中含有肽键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16、以下是生物体内4种有机物的组成与功能关系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甲代表的化学元素是_____________,乙代表的化学元素是___________;人体内物质H彻底水解后,产生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
(2)物质C的不同取决于_______________的不同;现有C若干个,在合成含有3条链的G过程中,共产生200个水分子,则C的数目为________________个。
(3)人体细胞中,物质E是指_______________,细胞内的染色体主要是由图中的__________(填序号)构成。
(4)相同质量的E和F彻底氧化分解,产生能量较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5)物质F除了图中所示的功能外,还具有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甲、乙两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__,判断的主要依据为__________。
(2)甲、乙两细胞相似之处为__________。由此看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具有__________性。
(3)下图一是在使用目镜为10×,物镜也为10×的显微镜下观察蛙的皮肤上皮细胞时的视野,下图二是更换物镜后的视野,则更换的物镜应为__________(放大倍数)。
(4)细胞内的细胞质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流动着,且多数呈环形流动。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个细胞的细胞质沿逆时针方向流动,则实际的流动方向应为__________。
18、神经肽Y是由36个氨基酸分子组成的一条多肽,其与动物的摄食行为和血压调节具有密切关系。如图是人体中神经肽Y的部分氨基酸组成(各氨基酸残基用3个字母缩写表示)和谷氨酸(Glu)的结构简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连接Tyr和Pro的化学键称为_________,这样的化学键在神经肽Y中有_________个。
(2)组成神经肽Y的氨基酸中含有2个Glu,则神经肽Y含有的游离羧基至少有_________个。
(3)若组成鱼和人的神经肽Y的氨基酸种类和数目相同,但两者的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别,那么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4)从鱼体内提纯神经肽Y并喂养小鼠后,小鼠的摄食行为和血压没有发生变化,原因是_________。
三、实验题
19、某同学分别按下表进行实验:
组别 材料 实验试剂及条件 观察内容
A 浸泡过的花生种子 清水、苏丹Ⅲ染液、酒精 细胞中着色的小颗粒
B 苹果匀浆 斐林试剂、50~65℃水浴加热 组织样液颜色变化
C 豆浆 ? 组织样液颜色变化
D 淀粉溶液 ? 组织样液颜色变化
将上述各组实验材料按表中实验条件进行相关处理后,将A组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分析回答:
(1)进行A组实验时,使用酒精的作用是________,其中,实验所观察到的被苏丹Ⅲ染液着色的小颗粒是________(物质),小颗粒的颜色是________。
(2)B组实验中,组织样液中出现________沉淀,实验中使用斐林试剂时应注意NaOH与CuSO4溶液要________使用,现用现配。若将苹果匀浆换成蔗糖溶液,并按正确操作做上述B组实验,结果是溶液呈现________色。
(3)C组实验中,豆浆中富含蛋白质,检测蛋白质的试剂是_______,是否需要水浴加热 _______填(“是”或“否”),结果是溶液呈现_______色。
(4)D组实验用的试剂是_______。
20、为探究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一些有机物含量的变化,研究小组利用下列供选材料用具进行了实验。材料用具:玉米籽粒;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碘液,缓冲液,淀粉,淀粉酶等;研钵,水浴锅,天平,试管,滴管,量筒,容量瓶,显微镜,玻片,酒精灯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蛋白质(肽类)含量变化,在不同发芽阶段玉米提取液中,分别加入___________试剂,比较颜色变化。该实验需要选用的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试管 ②滴管 ③量筒 ④酒精灯 ⑤显微镜
(2)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淀粉含量变化,将不同发芽阶段的玉米籽粒纵切,滴加___________,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胚乳呈蓝色块状,且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蓝色块状物变小。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上述蓝色块状物变小是淀粉酶作用的结果,设计了如下实验:在1~4号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应的提取液和溶液(如图所示),40℃温育30min后,分别加入斐林试剂并60℃水浴加热,观察试管内颜色变化。请继续以下分析:
①设置试管1作为对照,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
②试管2中应加入的X是______________的提取液。
③预测试管3中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若试管4未出现预期结果(其他试管中结果符合预期),则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若淀粉酶已失活,则试管4_______(填“会”或“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21、某地区经常出现苹果小叶病,有人认为是土壤中缺锌引起的,有人认为是土壤中缺镁引起的。现有如下材料,请你完成下列实验,探究上面的猜测哪个正确。
材料用具:三株长势相同的苹果幼苗、蒸馏水、含有植物必需元素的各种化合物。
实验原理:任何一种必需元素在植物体内都有一定的作用,一旦缺乏,就会表现出相应的症状;根据全素培养和相应的缺锌、缺镁培养对苹果幼苗生长发育的比较,判断小叶病的病因。
方法步骤:
(1)首先配制全素培养液、相应的缺锌培养液和______________培养液,分别放入三个培养缸并编号为A、B、C。
(2)将三株长势相同的苹果幼苗分别栽培在上述A、 B、C三个培养缸中。
(3)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苹果幼苗的______________。
(4)结果预测和分析:__________________缸内的苹果幼苗正常生长。
①若B缸内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而C缸不表现出小叶病,则说明______________。
②若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苹果小叶病是由缺镁引起的。
③若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苹果小叶病既与缺镁有关,又与缺锌有关。
④若则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苹果小叶病与缺镁、缺锌都无关。
22、某油料作物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子干重的70%。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含量的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查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 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_____________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_____________色的脂肪颗粒。
(2)实验过程中,导致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______________(填“C”“N”或“O”)。
(3)实验第11 d后,如果要使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主要是C、H、O、N,有的还含有S、Fe等,两者不完全相同,A错误;核酸的合成需要酶的催化,如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等,这些酶的本质为蛋白质,B正确;细胞内蛋白质的分解需要酶的催化,这些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即蛋白质的分解不都需要核酸的直接参与,C错误;高温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但不破坏肽键,高温破坏核酸分子中的氢键,D错误。
2、答案:C
解析:淀粉属于多糖,是植物细胞内重要的储能物质,A错误;纤维素是植物多糖,但人体消化道内没有纤维素酶,因此纤维素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利用,B错误;糖原是动物细胞重要的储能物质,在肌肉中以肌糖原形式存在,C正确;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其中含有的糖不能作为能源物质,D错误。
3、答案:A
解析:细胞中某些无机物不含有碳元素,如水、氯化钠,A错误;同等质量的脂肪和糖类,脂肪中氧的含量低于糖类,而脂肪中氢的含量高于糖类,B正确;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细胞特有的,C正确;几丁质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外骨骼中的多糖,D正确。
4、答案:A
解析: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用斐林试剂检测可产生砖红色沉淀,A错误;RNA和DNA的空间结构虽不同,但它们的分子结构相似,均由四种核苷酸组成,B正确;DNA分子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构成了 DNA分子的特异性,C正确;维生素D属于固醇,可以促进人体对Ca和P的吸收,D正确。
5、答案:B
解析: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而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A错误;构成DNA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构成RNA的五碳糖是核糖,B正确;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都是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C错误;构成DNA和RNA的碱基不完全相同,前者是A、C、G、T,后者是A、C、G、U,D错误。
6、答案:D
解析: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A错误;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B错误; 病毒无细胞器,C错误;病毒无细胞结构,一般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D正确。
7、答案:C
解析:第10天有可溶性糖,不排除有还原糖的可能,故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可能出现砖红色沉淀,A错误;种子中一定有蛋白质,加入双缩脲试剂后会出现紫色反应,B错误;第30天种子中有脂肪,被苏丹Ⅲ染液染色后,呈现橘黄色,C正确;第40天种子中无淀粉,加入碘液后不会呈现蓝色,D错误。
8、答案:D
解析:硼在细胞中含量很少,是组成细胞的微量元索.当植物缺硼时,影响花粉管的萌发,出现只开花不结果的现象,D正确
9、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和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及功能。自由水是生化反应的介质,也能直接参与生化反应,如参与光合作用,A错误;结合水主要存在于某些化合物中,液泡中主要是自由水,B错误;无机盐可参与有机物的合成,如Fe2+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C错误;无机盐在细胞中大多以离子形式存在,对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D正确。
10、答案:B
解析:A、由分析可知,题干中的几种生物,只有小鼠含有糖原,小白鼠也含有水、DNA、RNA、蛋白质等,A正确;B、小鼠肝脏和杨树叶片均含有蛋白质和RNA成分,B错误;C、由分析可知,题干中的四种生物只有杨树叶片含有纤维素,杨树叶片也含有水、DNA、RNA、蛋白质,C正确;D、杨树叶片、小鼠肝脏均含有DNA和细胞膜、具膜细胞器,均含有脱氧核糖、磷脂,SARS是RNA病毒,含有蛋白质和RNA两种物质,不含脱氧核糖、磷脂等成分,D正确。故选:B。
11、答案:C
解析: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多糖,是储能物质,A错误;纤维素属于多糖,人体内没有水解纤维素的酶,纤维素一般不能被人体利用,B错误;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多糖是储能物质,C正确;鸡蛋中的蛋白质被人体摄入后会被消化,再以氨基酸的形式被吸收,而并非原来的蛋白质,D错误。
12、答案:D
解析:脂类物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其功能不同,并不是脂类物质都能使人发胖,脂类物质对人体有重要作用,不能不摄入,A错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精瘦肉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也是水,B错误;八宝粥中的小麦、各种豆类等种子中含有淀粉,淀粉属于糖类,C错误;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人体每天需要量最多的有机物是糖类,所以主食应该是粮食制品,D正确。
13、答案:A
解析: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即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同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维生素D和性激素;脂肪比相同质量的多糖彻底氧化,产能多;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车间。
14、答案:D
解析:高温不会改变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及肽键数目,也不会破坏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高温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导致蛋白质永久变性失活。
15、答案:(1)糖原;葡萄糖;植物细胞壁
(2)核糖核苷酸;b;②
(3)四肽;3;脱水缩合;2;③⑤⑦
解析:(1)淀粉、纤维素、糖原都是由葡萄糖单体聚合形成的多聚体,其中属于动物细胞中的物质是糖原;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纤维素。
(2)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1分子核糖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含氦碱基和1分子核糖组成,即图中的b,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特定的化学键连接,即图中的②。
(3)图丙所示化合物是由4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的四肽;4个氨基酸的R基只有3种,因此,氨基酸的种类是3种;该化合物有2个羧基,在②和⑨处;图中含有肽键的是③⑤⑦。
16、答案:(1)N;N、P;脱氧核糖、磷酸、含氮碱基
(2)R基;203
(3)糖原;G、H
(4)F
(5)是很好的绝热体,起保温作用;具有缓冲和减压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
解析:(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因此甲是N元素; DNA的组成元素是C、H、O、N、P,因此乙是N、P元素;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1分子脱氧核糖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含氮碱基和1分子脱氧核糖组成,因此DNA彻底水解的产物是脱氧核糖、磷酸、含氮碱基。
(2)氨基酸的种类不同是由氨基酸的R基不同决定的;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形成的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等于氨基酸的个数减去肽链数,因此合成含有3条肽链的G过程中共产生200个水分子,该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分子数是200+3=203个。
(3)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多糖;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4)与糖类相比,脂肪中H元素含量较多,因此脂肪彻底氧化分解产生能量较多。
(5)脂肪的功能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是很好的绝热体,起保温作用,具有缓冲和减压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
17、答案:(1)甲;甲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2)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DNA分子;统一
(3)40×
(4)逆时针
解析:(1)由图可知中,甲无核膜包被细胞核,故为原核细胞,乙为真核细胞。
(2)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相似之处,都用细胞膜和细胞质核糖体和DNA分子,体现它们之间的统一性。
(3)更换物镜后,观察到的横向的细胞数目变为原来的1/4,即放大倍数为原来的4倍,故应将物镜从10×更换为40×;放大的倍数指的是放大观察对象的长度或宽度。
(4)显微镜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颠倒的物象,相当于将原有物象旋转180°,因此若观察到的细胞质沿逆时针方向流动,实际的流动方向应为逆时针。
18、答案:(1)肽键;35
(2)3
(3)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
(4)神经肽Y被小鼠体内的消化酶分解成氨基酸,从而失去原有的功能
解析:(1)连接Leu和Ala的化学键为肽键,神经肽Y是由36个氨基酸分子组成的一条多肽,其中含有的肽键的数目为36-1=35(个)。
(2)在多肽链中游离羧基的位置在肽链的一端和氨基酸的R基中,Glu的R基中有1个羧基,则神经肽Y含有的游离羧基数目至少为2+1=3(个)。
(3)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若组成鱼和人的神经肽Y的氨基酸种类和数目相同,但两者的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别,那么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可能是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
(4)从鱼体内提纯神经肽Y并喂养小鼠后,小鼠的摄食行为和血压没有发生变化,原因是神经肽Y被小鼠消化道内的消化酶分解成氨基酸而失去了其原有的功能。
19、(1)答案:洗去浮色;脂肪;橘黄色
解析: A组实验中,花生富含脂肪,脂肪检测时使用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苏丹Ⅲ染液会将脂肪颗粒染成橘黄色。
(2)答案:砖红色;等量混合均匀后;蓝
解析: B组实验中,苹果匀浆富含还原糖,会与斐林试剂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使用斐林试剂时应注意NaOH与CuSO4溶液要等量混合均匀后使用,现用现配。蔗糖不是还原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化学反应,溶液呈现的是斐林试剂的蓝色。
(3)答案:双缩脲试剂;否;紫
解析:检测蛋白质的试剂是双缩脲试剂,不需要进行水浴加热,反应后溶液呈现紫色。
(4)答案:碘液
解析:D组实验中检测淀粉的试剂是碘液。
20、答案:(1)双缩脲;①②③
(2)碘液;玉米发芽过程中胚乳中的淀粉逐渐减少
(3)①排除用于实验的淀粉溶液中含有还原糖;②发芽前玉米;③蓝色→砖红色;淀粉酶已失活;④不会
解析:(1)常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的存在,紫色深浅的变化可代表蛋白质(肽类)含量的变化。检测组织中的蛋白质时,先向含有组织样液的试管内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后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3~4滴,因此要用到试管、滴管和量筒,不需要酒精灯加热,也不需要借助显微镜观察。
(2)淀粉遇碘变蓝色,常用碘液检测生物组织中淀粉的存在。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蓝色块状物变小,说明玉米萌发过程中会不断消耗胚乳中储存的淀粉,使胚乳中的淀粉逐渐减少。
(3)在验证蓝色块状物变小是淀粉酶作用的结果的实验设计中,要严格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设置1号试管的主要目的是排除用于实验的淀粉溶液中含有还原糖,试管2中应加入发芽前玉米提取液。试管3与试管4对照,预期二者的颜色变化都是蓝色→砖红色,说明发芽玉米提取液中含有淀粉酶并催化淀粉水解成还原糖;如果试管4没有出现砖红色沉淀,最可能的原因是淀粉酶失活。
21、答案:(1)缺镁
(3)生长发育状况
(4)A;苹果小叶病是由缺锌引起的;C缸内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而B缸不表现出小叶病;B、C两缸内苹果幼苗都表现出小叶病;B、C两缸内苹果幼苗都不表现出小叶病(实验结果必须描述B、C两缸苹果幼苗的生长发育状况,不可只描述B缸或C缸一种)
解析:实验的自变量是锌、镁的有无,因变量是植物的生长状况。对照组应用全素培养液培养,实验组分别用缺锌培养液和缺镁培养液培养,根据植物的生长状况判断小叶病与镁和锌的关系。
22、答案:(1)苏丹Ⅲ(或苏丹Ⅳ);橘黄(或红)
(2)O
(3)适宜的光照;所需的矿质元素离子
解析:(1)种子的胚乳储存营养物质,如果要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橘黄色或红色的脂肪颗粒。
(2)种子萌发时首先进行大分子有机物的水解,需要种子吸收大量的水分,故导致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氧。
(3)如果要使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增加,幼苗必须进行光合作用,需要提供的条件是适宜的光照、所需的矿质元素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