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七律、长征》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七律、长征》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1 00:00: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 《七律·长征》阅读理解题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丰碑(节选)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等待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突然警卫员喊道:“……前面……冻死了个人……”
将军愣了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边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迷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带纸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风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的子,样子十分可怕。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听见没有?警卫员!快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大幅度地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就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脸上,融化成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缓线地举起了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1.短文以“丰碑”为题,文中的“丰碑”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2.警卫员说:“……前面……冻死了一个人……”这里连用了三个省略号,它的表达效果是( )
A.表现警卫员的急促和不安。
B.暗示警卫员此时身体也很虚弱。
C.说明风大,话音断断续续。
3.“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这句话中的“他”指的是谁?“他”愤怒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将军后来眼睛湿润了,并向那位军需处长敬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诗词曲鉴赏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5.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______________ 逶迤:_______________
磅礴:______________ 云崖:_______________
6.照样子,补全诗中描写的红军长征途中的五件事
红军:过五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翻岷山
7.在诗句“五岭逶迤腾新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诗人采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_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_________的精神。
8.读下面的资料,回答问题。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域。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430余人,他们平均年龄不到30岁。红军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根据资料可知,本诗是写的这五件事,仅仅是长征中的五个“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诗句)的描述才是整个“面”。这种写法叫作:“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军需处长的高尚品德与舍己为人的精神。 2.A 3.“他”指的是将军。“他”愤怒的原因是看到有战士冻死时感到很愤怒,表现了将军对战士的关心,也为后来将军得知真相之后的巨大变化作铺垫。 4.将军被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所深深感动,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军需处长的怀念与不舍之情,为了表达他深深的敬意所以为军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题目的含义。原指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课文中指军需处长的高尚品德与舍己为人的精神。
2.本题考查省略号的表达效果。这是警卫员看到前面冻死人时说的话,结合他当时的心理变化,我们可以体会他的不安和急促。
3.考查理解课文内容。这是将军看到冻僵的老战士时愤怒的神态,从侧面反映了将军对战士的关心。
4.考查课文内容理解。将军知道冻僵得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时,被他舍己为人的精神感动了,同时也为失去一位好战士而感到不舍和难过。
5. 平常 弯弯曲曲,绵延起伏 气势雄伟的样子 高耸入云的山崖 6. 越乌蒙 渡金沙 抢大渡 7. 比喻 夸张 不怕困难 8.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点面结合
【解析】5.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万水千山只等闲。意思: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五岭逶迤腾细浪。意思:五岭山脉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乌蒙磅礴走泥丸。意思: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金沙水拍云崖暖。意思:金沙江浊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山崖,溅起阵阵雾水,像是冒出蒸汽一样。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1)腾越五岭(越五岭)(2)疾跨乌蒙(跨乌蒙:突破乌江天险)(3)巧渡金沙江(渡金沙)(4)飞夺泸定桥(抢大渡)(5)喜踏岷山雪(翻岷山:爬雪山)
7.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和修辞手法。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由于有“不怕远征难”的精神,绵亘于江西、湖南、广西等之间“逶迤”的、峰峦起伏的五岭,在红军的脚下,只不过像河里泛起的细浪;气势“磅礴”,广大无边的乌蒙山,在红军的脚下,只不过像滚动着小小的“泥丸”。采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一联是写山,却将其戏称为“泥丸”这也是写红军万里远征,勇敢无畏的革命精神,也是毛主席常用的豪气拟物的手法。
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诗词歌赋默写。
仔细阅读材料内容,可知红军进行了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域。
点面结合,是写作方法,指的就是详写和略写的相结合。所谓“点”,指的是对某个事物或多个事物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多个事物的概括描写。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