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诗三首》阅读理解题(含答案+详细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古诗三首》阅读理解题(含答案+详细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1 20:3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古诗三首》阅读理解题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诗词曲鉴赏
山行
,自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
1.请把古诗补充完整。
2.我会选。
(1)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的( )
A.宋 B.唐 C.杜甫 D.杜牧
(2)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
A.春 B.夏 C.秋 D.冬
我是从诗中“_________________”句看出来的。
3.下列诗句描写的季节与这首诗描写的季节相同的是( )
A.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D.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二、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4.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季节)诗人的所见所想。
5.借助注释,我知道“夜书所见”中的“书”的意思是_________,诗中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品读前两句,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然后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面对于古诗内容的理解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古诗前两句中的一“送”一“动”,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意绪,似乎把读者带进了一种风送寒凉、情动秋江的意境之中。
B.后两句由深秋夜晚的灯火想到的生活场景,描绘了一幅欢快而有趣的生活图片,孩子的天真幸福烘托出诗人此时的愉悦之情。
C.诗中的“寒”字一语双关,既有秋风袭来寒凉逼人之感,更有诗人漂泊天涯心神凄凉孤独的意思。
D.动词“挑”字用得很精妙,它生动地表现出儿童们屏息观察、精挑细翻,以及发现蟋蟀时的惊喜兴奋之情。
三、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
8.将古诗《赠刘景文》补充完整。
9.“______”、“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_______”与“_______”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景象,含蓄地赞扬了______________。
10.诗中写了______、菊花两种花,写了_________、_________两种水果。
11.诗中的“擎雨盖”指的是_________。“君”指的是_________。
四、延伸阅读
山 中
[唐]王 维
荆溪①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②无雨,空翠③湿人衣。
【注】①荆溪:水名。②元:本来,原来。③空翠:指山间青色的湿润的雾气。
12.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季节)的景色,从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
13.山路上原本是没有下雨的,为何人们的衣服却湿了呢?(  )
A.因为走在小溪边,被溅湿了衣裳。
B.因为行走在山中,山间的雾气沾湿了衣裳。
C.因为快要下雨了。
14.作者在山中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远上寒山石径斜
霜叶红于二月花 2. B D C 霜叶红于二月花 3.D
【解析】1.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唐代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2.(1)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绘秋日山行所见的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霜叶红于二月花。意思: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枫叶红的季节是秋季。
3.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
A.清代袁枚的《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因为蝉是在夏天叫的,所以是夏季。
B.宋代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
C.宋代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是冬季。
D.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4.秋天 5. 写 梧叶 秋风 儿童 6.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7.B
【分析】4.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的理解。
这首诗,写秋夜所见之景,抒发羁旅思乡之情。一句写梧叶,“送寒声”,微妙地写出了夏去秋来之时,旅人的敏锐感觉。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是秋天的突出景象。诗词中常以具有物候特征的“梧叶”,置放在风雨之夜的典型环境中,表现秋的萧索。
5.本题考查字词以及古诗内容的概括。
“夜书所见”的意思是夜里书写自己所见到的景致。“书”的意思是写。
诗中主要描写了梧叶、秋风、儿童等事物。一句写梧叶,“送寒声”,微妙地写出了夏去秋来之时,旅人的敏锐感觉。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是秋天的突出景象。二句接以“江上秋风”四字,既点明秋风的起处,又进一步烘托出了寒凉的气氛。秋风已至,而人客居他乡未归,因此触动了思乡之念。一个“送”字和一个“动”字,都用得十分传神,前者写“惊”秋之意,,后者抒“悲”秋之情。三、四句写儿童挑促织,表面上看似乎与“客情”无关,实际上是用儿童的快乐——无忧无虑,来反衬自己旅居的孤独和愁思。
6.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与分析。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意思是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7.本题考查古诗的鉴赏。
B项理解错误。后两句“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意思是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由深秋夜晚的灯火想到的生活场景,这勾起了诗人对家乡的追忆、留恋,更显客居他乡孤寂无奈。并没有烘托出诗人此时的愉悦之情。
8.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9. 荷尽 已无 犹有 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10. 荷花 橙子 橘子 11. 荷叶 刘景文
【分析】8.本题考查古诗默写。
北宋苏轼的《赠刘景文》,原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9.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的积累与理解。
完成此类题目不难,做此题要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意思是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本句中作者抓住“荷尽”“菊残”两处景物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荷花已残,菊花仍在开放,“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10.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由第一句“荷尽已无擎雨盖”可知是荷花。根据“最是橙黄橘绿时”可知是:橙子、橘子。
11.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荷尽已无擎雨盖”的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由此可知“擎雨盖”指的是荷叶。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因此“君”指的是刘景文。
12. 初冬 天寒红叶稀 13.B 14. 溪流 白石 红叶 初冬山中景色的优美
【分析】1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这首小诗描绘初冬时节山中景色,从“天寒红叶稀”可以看出。
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山路穿行在无边的浓翠之中。山色的空翠,浓得几乎可以溢出翠色的水分,人行空翠之中,就象被笼罩在一片翠雾之中,整个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润,而微微感觉到一种细雨湿衣似的凉意。“湿”是幻觉和错觉,抒写了浓翠的山色给人的诗意感受。
14.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分析时要结合时代背景资料,和诗词表达的含义,结合已有的知识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
这首小诗以诗人山行时所见所感,描绘了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首句写山中溪水、白石。次句写山中红叶。绚烂的霜叶红树,本是秋山的特点。如果说前两句所描绘的是山中景色的某一两个局部,那么后两句所展示的却是它的全貌。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斓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的情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