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图版必修1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单元检测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读“西藏主要城镇分布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城镇主要分布在( )。
A.宽阔的平原地区
B.深切的河谷地带
C.平坦的高原面
D.凉爽的高山地区
2.影响图中城镇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与水源
B.植被与土壤
C.气温与降水
D.日照与海拔
青藏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在修建铁路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攻克许多技术难题,同时还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结合“青藏铁路沿线剖面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青藏铁路二期工程沿途穿越了许多高大山脉,图中代表唐古拉山脉的序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青藏铁路约150千米的路段实施了“以桥代路”工程,主要原因是( )。
①铁路沿线沟壑纵横 ②避免风沙掩埋铁路 ③铁路沿线有多年冻土 ④为动物留出生态通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完成第5~6题。
5.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 )。
A.地壳活动加剧
B.日地距离缩短
C.黄赤交角增大
D.全球气候变暖
6.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
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
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
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
下图示意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读图,完成第7~8题。
7.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 )。
A.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没
B.火山、地震频发
C.荒漠化日趋严重
D.臭氧层空洞扩大
8.使图示“环境变迁”可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冰川融化
B.全球变暖
C.海水膨胀
D.地面沉降
澳大利亚的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生物体,长达2 000余千米,面积达20.7万平方千米,美丽的珊瑚吸引了世界大量的游客。但近年来,这个世界最大的珊瑚礁区面临着渔业资源大量枯竭、大量珊瑚濒临死亡以及沿海水域受到严重污染的局面。科学家估计,如果继续下去,将有44%的珊瑚礁在今后的30年内死亡消失。据此完成第9~11题。
9.导致大堡礁珊瑚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
A.水体富营养化
B.海洋污染
C.全球变暖
D.海水温度上升
10.大堡礁许多岛屿已是千疮百孔,原因是( )。
A.海浪机械侵蚀
B.海浪化学侵蚀
C.物理风化
D.风力侵蚀
11.从全球范围看,人类应采取______措施保护大堡礁( )。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②保护森林 ③使经济开发与珊瑚生态相协调 ④防止和治理各种污染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今日风止天晴,气温骤降,田地里的塑料大棚上覆盖了一层厚厚的尘土,有的塑料大棚被撕裂,有的塑料大棚被吹塌。夜间,在附近刚刚返青的麦田里,不少农民正在燃烧一堆堆的柴草,浓烟遮盖了田野……”据此完成第12~14题。
12.从材料中看,这里可能刚刚经历了( )。
①沙尘暴天气 ②冷锋过境 ③台风过境 ④寒潮侵袭 ⑤气旋过境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④
13.农民燃烧柴草以产生浓烟的主要作用是( )。
A.增强地面辐射,防霜冻
B.增强大气逆辐射,防霜冻
C.减弱紫外线对农作物的伤害
D.增加CO2含量,促进小麦生长
14.该地区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 )。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成都平原
D.太湖平原
下面的四幅天气图反映了一次寒潮的天气过程。结合图文材料,完成第15~16题。
15.按照此次寒潮天气发生的过程,四幅天气图由先到后的排序应为( )。
A.a→c→b→d
B.b→c→d→a
C.c→b→d→a
D.d→a→c→b
16.据图中的四幅天气图判断,下列城市的天气状况接近实际的是( )。
A.a—武汉地区晴朗温暖
B.b—天津地区大风降温
C.c—北京地区雷雨交加
D. d—杭州地区阴雨连绵
水足迹是指生产商品与服务所耗费的水资源数量,其中本国生产给本国消费的部分为内部水足迹,他国生产给本国消费的部分为外部水足迹。下表是Y国1999年的可更新水资源和水足迹情况。完成第17~18题。
可更新水资源
(109 米3/年)
内部水足迹
(109 米3/年)
外部水足迹
(109 米3/年)
1.7
2.2
6.4
17.根据表中数据可知Y国( )。
A.水资源总量丰富
B.属于发展中国家
C.水资源严重匮乏
D.水资源利用率低
18.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减少内部水足迹的是( )。
①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②进口水资源密集型产品 ③出口水资源密集型产品 ④修建大型水利工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地处渤海之滨的河北沧州市,水资源供应十分紧缺,经济发展受到限制。为解决供水问题,不得不超采地下水,成为我国“成长”最快的地下水漏斗群之一。沧州市中心地面整体沉降已达1.68米。据此完成第19~20题。
19.河北沧州的地下水漏斗群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
A.引起地面沉降,危及建筑物安全
B.导致地下水污染并引发构造地震
C.导致当地经济崩溃
D.导致当地年降水量大幅度减少
20.为防止地下水漏斗群的进一步增大,应该采取的积极措施是( )。
A.适当限制发展需水量大的工业
B.旱季时把地表水回灌到地下漏斗区
C.缺水时向地下灌入海水,以提高地下水位
D.将水泥浆灌入地下漏斗区,防止地面进一步沉降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21.(12分)读“福建山河分布与铁路交通示意图”及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鹰厦铁路是福建省第一条出省铁路,正在兴建的温福线、福厦线、厦深线等高速铁路是我国东南沿海铁路快速通道的组成部分,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福建省铁路网。
(1)说出图中现有铁路布局主要受哪些自然因素影响,并简要分析其如何受这些因素的影响。
(2)简述我国东南沿海铁路快速通道形成后的社会经济意义。
22.(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2007年7月4日发布《10年农业展望报告》称未来十年内农产品价格不断走高。
材料二:乙醇汽油是一种由粮食及各种植物纤维加工成的燃料乙醇和普通汽油按一定比例配制形成的新型替代能源。它可以有效改善油品的性能和质量,降低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
材料三:2006年12月9日,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冠”在蓝天的映衬下清晰可见。而2008年11月11日航拍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峰顶,由冰川和积雪组成的白色雪冠已经所剩无几。
(1)影响乞力马扎罗山雪线高低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其所在的地形区是________,该地形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形成原因是________。
(2)使乞力马扎罗山“雪冠”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其对全球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的重大影响及其解决对策分别有哪些?
(3)气候、石油、粮食等是近年来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写出甲、乙方框所代表的内容。
甲________,乙________。
23.(14分)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8年1月份南方大范围、高强度的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一直持续到了2月初。
材料二:湖南区域气象中心评估,2008年1月下旬发生在我国的大雪和冻雨天气灾害为50年一遇的一级灾害。
材料三:北京时间2008年1月30日2时地面天气图。
(1)此时下列城市中风速最快的是( )。
A.乌鲁木齐
B.武汉
C.兰州
D.上海
(2)图中陆上的高压中心A的名称是________,主要成因是什么?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此次我国南方地区雪灾产生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4)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我国湖南、江西、浙江等省未来几天天气状况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B 2.A 解析: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不适宜聚落的发展,深切的河谷地带,地势低,气候温暖,水源充足,适宜聚落的发展。
3.B 4.C 解析:第3题,青藏铁路二期工程自北向南穿越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第4题,青藏铁路“以桥代路”的主要原因是避开多年冻土层和为动物迁徙留出生态通道。
5.D 6.A 解析:第5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两极地区冰川部分融化,所以位于北极地区的格陵兰岛冰原面积不断缩小。第6题,全球冰川大量融化,且海水受热膨胀,会使海平面上升。随着冰川融化和退缩,原被冰川覆盖的大陆部分会受到海水的侵蚀,故海岸侵蚀加剧。
7.A 8.B 解析:第7题,题干说明图示为某种“环境变迁”,结合图中发生“环境变迁”的各地区的共同特征,即全部位于沿海地势低洼地区,故该“环境变迁”最可能的是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没。第8题,全球变暖是导致该“环境变迁”的根本原因。
9.C 10.B 11.D 解析:由于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增多,再加上毁林,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明显上升,产生温室效应,造成全球变暖,从而导致珊瑚大量死亡。
12.D 13.B 14.A 解析:第12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该地经历了大风、降温天气。第13题,CO2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第14题,该地应位于北方,且种植冬小麦,因而应为华北地区。
15.C 16.B 解析:第15题,寒潮天气是由冷锋引起的,冷锋由北向南移动。第16题, a图中武汉位于冷锋锋后,为阴雨天气;b图中天津位于冷锋附近,为大风、降温、雨雪天气;c图中北京和d图中杭州均为晴朗天气。
17.C 18.A 解析:第17题,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国可更新水资源数量小,水足迹的数量远远高于可更新水资源数量,说明该国水资源严重匮乏;内部水足迹高于可更新水资源数量说明水资源利用率高。第18题,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进口水资源密集型产品有利于减少该国内部水足迹。
19.A 20.A 解析:第19题,沿海平原地区过度抽取地下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引起地面下沉,危及建筑物安全,还会引起海水入侵,使地下水水质下降。第20题,防止漏斗区的扩大,应采取雨季回灌。
21. 解析:第(1)题,比较两幅图可知,现有铁路布局大体沿河谷分布,主要是因为福建省多低山丘陵,多河流、河谷及地势相对较低、地面较平缓地区有利于铁路的建设。第(2)题,我国东南沿海铁路快速通道形成后的社会经济意义主要是完善交通运输网,缩短运输距离和时间,加强区际联系,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答案:(1)地形、河流。福建省多低山丘陵,多河流,铁路大体沿河谷及地势相对较低、地面较平缓的地区分布。
(2)完善交通运输网;缩短运输距离和时间;加强区际联系;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22. 解析:第(1)题,乞力马扎罗山地势高故而形成了与之相对应的区域特征。第(2)题,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雪线上升,对各类动植物资源的生存环境造成威胁,并会对农业、工业等产生影响。第(3)题,理清图中各环节的关系是解题关键。甲导致全球变暖,所以甲为CO2大量排放,乙醇汽油的大量生产是由于石油资源的短缺。
答案:(1)气温 降水量 东非高原 热带草原 地势高
(2)全球气候变暖 影响:①全球气候变暖会使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岛屿和低地,会使排污系统失效;海水倒灌会引起土地盐碱化等。②全球气候变暖将造成全球大气环流调整和暖热气候向极地扩展,引起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使世界各国改变农牧业结构。③全球气候变暖会使中低纬海区台风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还会加剧传染病的流行。对策:改变能源消费结构,采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植树造林;加强国际合作。
(3)CO2大量排放 石油资源的短缺
23. 解析:第(1)题,四个城市比较,兰州附近的等压线最密集,所以风速也最快。第(2)题,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为冬季世界上最强的冷高压,与太阳辐射、地形、海陆分布关系密切。第(3)题,回答时应该从“天灾、人祸”两个方面着手分析。第(4)题,注意图中有一准静止锋存在。
答案:(1)C
(2)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成因:①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北半球温度较低;②冬季大陆上冷却速度快,十分寒冷,空气下沉,成为高压;③有大面积物理性质相同的大气下垫面;④此处纬度较高。
(3)直接原因是大气环流异常。①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比往年强大;②今年入冬以来冷空气比较频繁,暖湿气流活跃;③我国南方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一般在0 ℃以上,人们对低温准备不足,对此次灾害性天气的巨大破坏力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4)未来几天这些省的雨雪天气将持续,是由于大气环流稳定,冷暖气流势均力敌,在长江以南地区形成了准静止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