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知识点测量平均速度
1.图1为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关于小车通过上、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和平均速度的关系,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
图1
A.tAB<tBC B.tAB=tBC
C.vAB>vBC D.vAB<vBC
2.一辆雪橇沿直线从山坡滑下,第1 s内通过3 m,第2 s内通过6 m,第3 s内通过9 m,则( )
A.雪橇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是3 m/s
B.雪橇做变速直线运动,但每秒内的平均速度都是3 m/s
C.雪橇前2 s的平均速度是4.5 m/s
D.雪橇的平均速度是4.5 m/s
3.某同学从甲地到乙地,前300 m以1.5 m/s的速度步行,后3 000 m以5 m/s的速度骑车,则该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3 m/s B.3.25 m/s
C.4.125 m/s D.5 m/s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全段s1=1 m t1=10 s v1= m/s
上半段s2=0.5 m t2=7.1 s v2=0.07 m/s
下半段s3=0.5 m t3= s v3= m/s
4.如图2所示是“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图。小明利用刻度尺、斜面、小车、金属片、停表完成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图2
(1)实验中,应用 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s,用 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t,通过公式
求出平均速度。
(2)表格中空白处的数据:v1= m/s,t3= s,v3= m/s。
(3)比较分析表中实验数据:通过相等路程时,所用时间不等, (选填“s2”或“s3”)段速度更快。该小车全程在做 (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
5.为测自己的跑步速度,小明在一段长200 m的平直道路起点开始计时,跑到终点停止计时,停表示数如图3所示,则小明跑完此段路程用时 s,平均速度为 m/s。
图3
6.实验小组做“测量平均速度”实验的情形如图4所示,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cm/s。
图4
7.小明在探究速度的变化时,拍摄了两个小球A、B运动过程中的频闪照片,如图5所示,闪光时间间隔为1 s,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小球 ;小球B的运动的时间为 s;小球A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m/s。
图5
8.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 m时,用了2 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
A.1.5 m/s B.2 m/s C.1 m/s D.2.5 m/s
9.小明参加学校田径队进行短跑训练,王老师为了帮他进一步提高成绩,对他的百米成绩进行了分析测试。在跑道上每隔20 m处安排了一个计时员,各计时员在发令员鸣枪时开始计时,小明经过时停止计时,他们的停表读数分别是2.9 s、5.5 s、7.9 s、10.7 s、12.8 s。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知:
(1)小明跑100 m的平均速度是 m/s。
(2)小明在第 个20 m跑得最快,平均速度是 m/s。(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10.小明同学用如图6-甲所示的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他将小车从A处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处滑到C处的时间t1=2.5 s;再次将小车从A处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处滑到中点B处的时间t2=1.8 s。
图6
(1)通过小明测量的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全程的平均速度。
(2)小明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 (选填“A”或“B”)处由静止释放。
(3)实验时,发现速度太快、计时误差太大,改进应进行的操作是 。(写出1条)
(4)利用如图6-乙所示的位置传感器测出不同时刻小车与它的距离,可以测出小车的速度,并通过计算机显示。屏幕上出现的图象如图6-丙所示,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通过图象可以看出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时是 (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运动的;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 m/s。
参考答案
1.D 2.C 3.C
4.(1)刻度尺 停表 v=
(2)0.1 2.9 0.17
(3)s3 变速直线
5.40 5 6.0.75
7.A 7 0.9 8.C
9.(1)7.8 (2)5 9.5
10.(1)小于 (2)A (3)减小斜面的坡度 (4)加速 0.8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