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8单元学习活动二 把握古今义的联系与区别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8单元学习活动二 把握古今义的联系与区别 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6.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2 11:02: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习活动二 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必备知识.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必备知识.TIF" \* MERGEFORMAT
一、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具有几个互相关联的意义。在古今汉语中都有,文言文中,由于单音词多,这种现象更普遍,这是学习文言文的一大难题。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
1.词的本义是指词的本来意义
如“引”:《说文》解释“开弓也”,本义是拉开弓。成语“引而不发”的“引”,就用“引”的本义,其他意义如“延长、引申、引导、引退”等,都是从“开弓”这个意义派生出来的。
2.词的引申义
在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引申义和本义密切相关,本义是引申义的根据,引申义是本义的发展,本义只有一个,而引申义可以有一个、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这些意义都是跟本义有着意义上的联系,一词多义的现象就是由此产生的。引申义有远近之分,离本义近的叫作近引申,离本义远的叫作远引申。远引申一般是由近引申义再引申的,所以也称为间接引申,近引申也叫直接引申。
3.词的比喻义
比喻义是用一个词的本义比喻另一事物,由两者之间的相似点相沟通而产生的新义。如用“手足”比喻“兄弟”,用“虎口”比喻“危险境地”。
二、古今异义
古今词义演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词义扩大
文言文中,某些词的原有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了发展,应用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如“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指黄河,而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
2.词义缩小
词义的缩小,是指词的古义,随着时代的变化词义范围逐渐变小的现象。如“金就砺则利”(《劝学》)中的“金”,原来泛指一切金属,而在现代汉语中多指黄金。
3.词义弱化
词义的弱化,是指词义程度的减弱。比如大家熟悉的“饥饿”中的“饿”字,古义是指严重的饥饿,已达到受死亡威胁的程度,如“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即用“饿”的古义,而现代汉语中“饿”是指一般的肚子饿。
4.词义转移
古汉语中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表示的对象,转移到表示另外一种对象,古今之间的差别较大,没有明显的联系,这就叫作词义的转移。文言词汇中这种现象较为常见。如“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中的“走”,古义是“跑,逃跑”,今天是“一步步地向前移动”的意思。
5.感彩变化
古今词义在演变进程中,褒贬意义相互转化的现象,叫作词义的感彩变化。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谤”是“公开批评、指责”之意,而今天的“谤”却是“恶意中伤”之意,已由中性词转变为贬义词。还有大家熟悉的“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活动任务.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活动任务.TIF" \* MERGEFORMAT
任务1: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或者借助网络,探究以下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
①素:﹍﹍﹍﹍﹍﹍﹍﹍﹍﹍﹍﹍﹍﹍﹍﹍﹍﹍﹍﹍﹍﹍﹍﹍﹍﹍﹍﹍﹍
﹍﹍﹍﹍﹍﹍﹍﹍﹍﹍﹍﹍﹍﹍﹍﹍﹍﹍﹍﹍﹍﹍﹍﹍﹍﹍﹍﹍﹍﹍﹍﹍﹍
②兵:﹍﹍﹍﹍﹍﹍﹍﹍﹍﹍﹍﹍﹍﹍﹍﹍﹍﹍﹍﹍﹍﹍﹍﹍﹍﹍﹍﹍﹍﹍﹍﹍﹍﹍﹍﹍﹍﹍﹍﹍﹍﹍﹍﹍﹍﹍﹍﹍﹍﹍﹍﹍﹍﹍﹍﹍﹍﹍﹍﹍﹍﹍﹍﹍﹍
答案 ①“素”,本义是未染色的丝织品,这种织品柔软光洁,色白。如《孟子·滕文公上》:“冠素。”冠素,就是戴着用未染色的丝布做的帽子。
从丝织品的颜色引申出“白色”的意义。《诗经·召南·羔羊》中的“素丝五紽”就是指“白色丝五条”。
把丝织品的颜色用在抽象意义上,引申出“白白”“空”的意义。如《诗经·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不素餐”就是“不白吃闲饭”的意思。
“素”未着色,体现了丝织品的本色,所以引申出“朴素”的意义。如《淮南子·本经训》:“其事素而不饰。”
②“兵”,小篆字形是双手持斧,本义是兵器。如《说文》:“兵,械也。”《楚辞·九歌·国殇》:“车错毂兮短兵接。”成语“厉兵秣马”。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这些句子中的“兵”都是本义兵器。
以本义为中心,直接引申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如《资治通鉴·吴纪》:“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苏洵《六国论》:“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以本义为中心,直接引申出与兵器有关的事——“军事”“战争”。如《孙子兵法·计篇》:“兵者,国之大事。”《左传·隐公四年》:“夫兵,犹火也。”
任务2:解释下列词语的本义,并举例说明其比喻义。
①鸿沟:﹍﹍﹍﹍﹍﹍﹍﹍﹍﹍﹍﹍﹍﹍﹍﹍﹍﹍﹍﹍﹍﹍﹍﹍﹍﹍﹍﹍﹍﹍﹍﹍﹍﹍﹍﹍﹍﹍﹍﹍﹍﹍﹍﹍﹍﹍﹍﹍﹍﹍﹍﹍﹍﹍﹍﹍﹍﹍﹍﹍﹍﹍﹍﹍
②荆棘:﹍﹍﹍﹍﹍﹍﹍﹍﹍﹍﹍﹍﹍﹍﹍﹍﹍﹍﹍﹍﹍﹍﹍﹍﹍﹍﹍﹍﹍﹍﹍﹍﹍﹍﹍﹍﹍﹍﹍﹍﹍﹍﹍﹍﹍﹍﹍﹍﹍﹍﹍﹍﹍﹍﹍﹍﹍﹍﹍﹍﹍﹍﹍﹍
③曙光:﹍﹍﹍﹍﹍﹍﹍﹍﹍﹍﹍﹍﹍﹍﹍﹍﹍﹍﹍﹍﹍﹍﹍﹍﹍﹍﹍﹍﹍﹍﹍﹍﹍﹍﹍﹍﹍﹍﹍﹍﹍﹍﹍﹍﹍﹍﹍﹍﹍﹍﹍﹍﹍﹍﹍﹍﹍﹍﹍﹍﹍﹍﹍﹍
④冰霜:﹍﹍﹍﹍﹍﹍﹍﹍﹍﹍﹍﹍﹍﹍﹍﹍﹍﹍﹍﹍﹍﹍﹍﹍﹍﹍﹍﹍﹍﹍﹍﹍﹍﹍﹍﹍﹍﹍﹍﹍﹍﹍﹍﹍﹍﹍﹍﹍﹍﹍﹍﹍﹍﹍﹍﹍﹍﹍﹍﹍﹍﹍﹍﹍
⑤顶梁柱:﹍﹍﹍﹍﹍﹍﹍﹍﹍﹍﹍﹍﹍﹍﹍﹍﹍﹍﹍﹍﹍﹍﹍﹍﹍﹍﹍﹍﹍﹍﹍﹍﹍﹍﹍﹍﹍﹍﹍﹍﹍﹍﹍﹍﹍﹍﹍﹍﹍﹍﹍﹍﹍﹍﹍﹍﹍﹍﹍﹍﹍﹍﹍
⑥传声筒:﹍﹍﹍﹍﹍﹍﹍﹍﹍﹍﹍﹍﹍﹍﹍﹍﹍﹍﹍﹍﹍﹍﹍﹍﹍﹍﹍﹍﹍﹍﹍﹍﹍﹍﹍﹍﹍﹍﹍﹍﹍﹍﹍﹍﹍﹍﹍﹍﹍﹍﹍﹍﹍﹍﹍﹍﹍﹍﹍﹍﹍﹍﹍
答案 ①“鸿沟”本义为:古运河名。比喻义为:事物间明显的界线。如:从此之后,中国文坛新旧的界线,判若鸿沟。
②“荆棘”本义为:山野丛生的带刺小灌木。比喻义为:艰险境地。如鲁迅《华盖集·北京通信》:“我不妨大步走去,向着我自以为可以走去的路,即使前面是深渊、荆棘、狭谷、火坑。”
③“曙光”本义为:清晨的日光。比喻义为:已经在望的幸福。如:经过十四年的浴血奋战,中国老百姓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④“冰霜”本义为:冰和霜。比喻义为:神色严肃。如:他不苟言笑,神情冷漠,凛若冰霜,谁都不敢接近他。
⑤“顶梁柱”本义为:建筑结构中起支撑房梁作用的柱子。比喻义为:起主要作用的骨干力量。如: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顶梁柱”。
⑥“传声筒”本义为:话筒。比喻义为:照着人家的话说,自己毫无主见的人。如:他不过是传声筒,制造谣言的不是他。
任务3:请查阅资料,分析下列词语古今词义的不同,并分别举出实例。
①交通:﹍﹍﹍﹍﹍﹍﹍﹍﹍﹍﹍﹍﹍﹍﹍﹍﹍﹍﹍﹍﹍﹍﹍﹍﹍﹍﹍﹍﹍﹍﹍﹍﹍﹍﹍﹍﹍﹍﹍﹍﹍﹍﹍﹍﹍﹍﹍﹍﹍﹍﹍﹍﹍﹍﹍﹍﹍﹍﹍﹍﹍﹍﹍﹍
②爪牙:﹍﹍﹍﹍﹍﹍﹍﹍﹍﹍﹍﹍﹍﹍﹍﹍﹍﹍﹍﹍﹍﹍﹍﹍﹍﹍﹍﹍﹍﹍﹍﹍﹍﹍﹍﹍﹍﹍﹍﹍﹍﹍﹍﹍﹍﹍﹍﹍﹍﹍﹍﹍﹍﹍﹍﹍﹍﹍﹍﹍﹍﹍﹍﹍
③锻炼:﹍﹍﹍﹍﹍﹍﹍﹍﹍﹍﹍﹍﹍﹍﹍﹍﹍﹍﹍﹍﹍﹍﹍﹍﹍﹍﹍﹍﹍﹍﹍﹍﹍﹍﹍﹍﹍﹍﹍﹍﹍﹍﹍﹍﹍﹍﹍﹍﹍﹍﹍﹍﹍﹍﹍﹍﹍﹍﹍﹍﹍﹍﹍﹍
④牺牲:﹍﹍﹍﹍﹍﹍﹍﹍﹍﹍﹍﹍﹍﹍﹍﹍﹍﹍﹍﹍﹍﹍﹍﹍﹍﹍﹍﹍﹍﹍﹍﹍﹍﹍﹍﹍﹍﹍﹍﹍﹍﹍﹍﹍﹍﹍﹍﹍﹍﹍﹍﹍﹍﹍﹍﹍﹍﹍﹍﹍﹍﹍﹍﹍
答案 ①古义是勾结。如《汉书·江充传》:“(赵太子丹)交通郡国豪猾,攻剽为奸,吏不能禁。”今义是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现仅指运输事业。如:交通发达的城市。
②古义是国家的猛将、帝王在军事上的勇猛助手,褒义词。如:《汉书·李广传》:“将军者,国之爪牙也。”今义是坏人的帮凶、走狗,贬义词。如:他其实也不过是乱世权贵的爪牙。
③古义除“冶金”外,还有玩弄法律、罗织罪名、对人进行诬陷的意思,贬义词。如:《后汉书·韦彪传》:“忠孝之人,持心近厚;锻炼之吏,持心近薄。”今义是通过体育运动来强健体魄,或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来提高觉悟、增强能力。如:锻炼身体。
④古义是牛、羊、豕等祭品。如:《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今义是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如:为国家牺牲的英烈。
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