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8单元学习活动三 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8单元学习活动三 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 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8.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2 11:03: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习活动三 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必备知识.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必备知识.TIF" \* MERGEFORMAT
一、辨析词义的角度
由于语素的不同,词语在词义上会出现差异。辨析词语差异可以从词语的适用对象、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和词语的搭配等角度入手。
1.词语的适用对象
有些词语虽然词义相近,但适用对象却截然不同。如“学习”只适用于好的方面;而“借鉴”既可以用于经验也可以用于教训。“鱼龙混杂”只适用于人,“鱼目混珠”只适用于物。考生在做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辨析词语的适用对象,以免误用。
2.词义的侧重点
词义的侧重点是指词语在语义上的侧重。有些词语虽然表达的概念、含义大致相同,但由于组成词语的语素不同,在词义的侧重上就会存在差异。如“简洁”侧重说话行文简明扼要,不啰唆;“简捷”侧重简便、快捷,直截了当。“另眼相看”侧重横向上与其他事物比较;“刮目相看”侧重纵向上与过去比较。实际表达中究竟哪个更贴切,则需要考生结合具体语境来选择。
3.词义的轻重
词义的轻重指的是词语在表达的程度上有轻重之别。有些词语虽然意思相近,但却在程度轻重上存在差别。如“妄自菲薄”指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程度较轻;“自暴自弃”指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程度较重。
4.词语的搭配
词语的搭配是指词语由于本身含义存在差异及人们的使用习惯不同,有的词语经常与某些词语搭配使用,有的则不能与某些词语搭配使用,从而形成了比较固定的用法。
词是句子中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体。准确运用词语的前提是准确辨析词义。
二、词语的感彩
1.定义:指词义中所反映的主体对客观对象的情感倾向、态度、评价等内容。
2.分类
3.词语感彩的变化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为了起到讽刺或幽默的效果,可以采用“说反话”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用褒义词表示的是贬义,用贬义词则表示的是褒义。例如:“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我的老师》)“狡猾”一词本是贬义词,意为诡计多端,不可信任。此处则贬词褒用,既表现了顽皮而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深刻理解和爱戴,又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诚挚的爱,可谓一举两得。
三、词语的语体色彩
1.定义:指词义中所反映的词的语体倾向、特征、烙印。它是由词经常出现的语体久而久之赋予的。语体色彩是指某个领域里使用的语言的特点。
2.分类
例如:“小气”和“吝啬”都指过分看重自己的财物,但“小气”是口头语,“吝啬”是书面语。
3.正确选择语体的方法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活动任务.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活动任务.TIF" \* MERGEFORMAT
任务1:从接触过的词语中分类整理一组同义词语或成语,填写下表,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分类 同义词 举例
适用对象
词义侧重点
词义轻重
词语搭配
答案 (示例)
分类 同义词 举例
适用对象 爱戴——爱护(“爱戴”用于下对上,“爱护”用于上对下) ①周总理以崇高的品格受到全国人民以及国际上的尊敬和爱戴。②开学第一课:爱护学生,家庭作业该怎么留?
词义侧重点 精准——精确(“精准”侧重于很符合、没差错;“精确”侧重于精细、确切,如“精确到小数点后多少位”) ①76集团军某旅建立“动态台账”助力精准脱贫。②全省三级医院6月底前预约诊疗时段精确到1小时以内。
词义轻重 称道——称奇(“称道”语义轻;“称奇”语义重) ①地处秦巴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奉节县,正在实施老百姓交口称道的全面医疗救助。②在青藏高原的雪山中也有着热带风光,也长着香蕉和菠萝,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啧啧称奇的事。
词语搭配 交换——交流(“交换”往往和具体的物品或意见搭配。“交流”只能和抽象事物搭配,如经验、思想、文化等) ①习近平和金正恩就加强中朝传统友谊等共同关心的话题亲切交换意见。②企业更应该乘全球化的东风,走出去,交流思想,碰撞观点。
任务2:下列两组句子中的加点词含义一样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第一组
①从那女人的面貌上,仍旧能够隐隐约约地看出来她年轻时候的鲜亮,甚至于标致。
②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鲁迅《藤野先生》)
第二组
①春节假期,不少市民走出家门,游泳、打球,放松身心,享受假日悠闲时光。
②国民党当局对作家格外“优待”,几乎每个作家都有个特务“保护”着。一来二去,作家就被“护送”到监狱或集中营去,“享受”毒刑和杀戮。(老舍《十年百花荣》)
答:﹍﹍﹍﹍﹍﹍﹍﹍﹍﹍﹍﹍﹍﹍﹍﹍﹍﹍﹍﹍﹍﹍﹍﹍﹍﹍﹍﹍﹍﹍﹍﹍﹍﹍﹍﹍﹍﹍﹍﹍﹍﹍﹍﹍﹍﹍﹍﹍﹍﹍﹍﹍﹍﹍﹍﹍﹍﹍﹍﹍﹍﹍﹍﹍﹍﹍
答案 第一组:不一样。①句用的是本义,指相貌、姿态美丽。②句是反语,实是“难看、丑陋”,表达了作者对这类“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之情。
第二组:不一样。①句用的是本义,指物质或精神上得到满足。②句是反语,揭露了国民党当局对进步作家的残酷暴行,表达了作者对这一暴行的强烈谴责。
任务3:指出下列句子语体色彩运用是否恰当,并做出修改。
①(某杂志社在征文通知中写道:)凡参加此次征文活动者,我社新出版的诗集《沃土》就任你挑上一本了。
修改意见:﹍﹍﹍﹍﹍﹍﹍﹍﹍﹍﹍﹍﹍﹍﹍﹍﹍﹍﹍﹍﹍﹍﹍﹍﹍﹍﹍﹍﹍﹍﹍﹍﹍﹍﹍﹍﹍﹍﹍﹍﹍﹍﹍﹍﹍﹍﹍﹍﹍﹍﹍﹍﹍﹍﹍﹍﹍﹍﹍﹍﹍﹍﹍
②“我写的这申请书行不行?”李老汉着急地说,“你给雅正一下,大叔请你喝酒。”
修改意见:﹍﹍﹍﹍﹍﹍﹍﹍﹍﹍﹍﹍﹍﹍﹍﹍﹍﹍﹍﹍﹍﹍﹍﹍﹍﹍﹍﹍﹍﹍﹍﹍﹍﹍﹍﹍﹍﹍﹍﹍﹍﹍﹍﹍﹍﹍﹍﹍﹍﹍﹍﹍﹍﹍﹍﹍﹍﹍﹍﹍﹍﹍﹍
③小赵指着李大爷菜摊上的黄瓜问:“大爷,您那黄瓜多少人民币1千克?”
修改意见:﹍﹍﹍﹍﹍﹍﹍﹍﹍﹍﹍﹍﹍﹍﹍﹍﹍﹍﹍﹍﹍﹍﹍﹍﹍﹍﹍﹍﹍﹍﹍﹍﹍﹍﹍﹍﹍﹍﹍﹍﹍﹍﹍﹍﹍﹍﹍﹍﹍﹍﹍﹍﹍﹍﹍﹍﹍﹍﹍﹍﹍﹍
④老大爷远远看见我,遂放下赶鸭的竿子,拉起敞开的衣襟擦了擦额上的汗,笑眯眯地向我走来。
修改意见:﹍﹍﹍﹍﹍﹍﹍﹍﹍﹍﹍﹍﹍﹍﹍﹍﹍﹍﹍﹍﹍﹍﹍﹍﹍﹍﹍﹍﹍﹍﹍﹍﹍﹍﹍﹍﹍﹍﹍﹍﹍﹍﹍﹍﹍﹍﹍﹍﹍﹍﹍﹍﹍﹍﹍﹍﹍﹍﹍﹍﹍﹍﹍
⑤“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中国政府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解决地区间矛盾问题时表达自己的意见。
修改意见:﹍﹍﹍﹍﹍﹍﹍﹍﹍﹍﹍﹍﹍﹍﹍﹍﹍﹍﹍﹍﹍﹍﹍﹍﹍﹍﹍﹍﹍﹍﹍﹍﹍﹍﹍﹍﹍﹍﹍﹍﹍﹍﹍﹍﹍﹍﹍﹍﹍﹍﹍﹍﹍﹍﹍﹍﹍﹍﹍﹍﹍﹍﹍
答案 ①不恰当,口语和书面语混杂,可改为“凡参加此次征文活动者,可获赠我社新出版的诗集《沃土》一本”。
②不恰当,“雅正”语体不当,应改为“修改”。
③不恰当,对菜农应用口语,“多少人民币1千克”改为“多少钱1斤”。
④不恰当,“遂”属于文言词汇,用于此处语体色彩不当,应改为“就”。
⑤语体色彩不得体,“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是口语化的表达,不适合用于新闻发布会这种正式场合,可改为“不要一言不合,就刀枪相向”。
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