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51.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2 11:06: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专题图.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专题图.TIF" \* MERGEFORMAT 梦游天姥吟留别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预习任务.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预习任务.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作者简介.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作者简介.TIF" \* MERGEFORMAT
生平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于西域,幼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在二十五六岁时离蜀东游。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李白秉性耿直,对黑暗势力不能阿谀奉承,因而遭受谗言诋毁,在长安前后不满两年,即被赐金放还。天宝三年(744),李白在洛阳与杜甫相识,结成好友。61岁时,因病去世。
作品 《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评价 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继屈原之后,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背景解读.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背景解读.TIF" \* MERGEFORMAT
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第二年写的。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奉召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然而实际过得很不如意;玄宗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他。
天宝三年(744),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开长安后,他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段时间。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政治上的失败使他胸中块垒难消,这首诗便是他的“发愤之作”。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常识梳理.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常识梳理.TIF" \* MERGEFORMAT
1.游仙诗
游仙诗是道教诗词的一种体式。就其本义而言,指的是歌咏仙人漫游的诗。其形式多为五言句,句数或十句,或十二句,或十六句不等。关于游仙诗的类型,前人曾做过种种划分:或从作者思想倾向出发,以富贵者而游仙,为游仙诗之正体,以坎坷者而游仙,为游仙诗之变体;或从表现形式出发,以作者同神仙共游为古体,作者不在内,仅神仙自游为近体。
2.瀛洲
古代传说的东海三座仙山之一,另两座分别叫蓬莱、方丈。
3.谢公屐
谢灵运穿的木屐。谢灵运游山时,穿一种特制的木屐,屐底装有活动的齿,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文意疏通四.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文意疏通四.TIF" \* MERGEFORMAT
梦游天姥吟留别
层解:开篇四句用“烟涛微茫”的瀛洲来陪衬天姥山。句中一“信”一“或”,使人油然而生神游天姥之念,使诗一开始就带有神奇的色彩。
层解:综合运用了衬托、对比、夸张等手法,写出了天姥山的高大、壮丽、雄奇,为下文梦游作了很好的铺垫。
段解:点明入梦的缘由,渲染天姥山的雄伟气势,令人神往。
层解:入梦第一景:月夜度湖——清幽雅致。
层解:入梦第二景:(白昼)著屐登山——雄奇壮观。这里除了有驻足半山,远望海上红日升空、听闻天鸡高唱的辽远空旷的意境美之外,还有一种豪情勃发、壮志凌云的情感蕴含其间。
层解:入梦第三景:(傍晚)山中奇景——神奇迷离。这里描绘了一幅昏暗恍惚、神奇迷离之景。
层解:入梦第四景:(夜晚)神仙登场——壮丽非凡。仙境的光明、辉煌、欢乐,让人心驰神往。诗写到这里,梦境达到了最高点,诗人的幻想也达到了极致。
层解:此处情节再一次发生变化,掀起了更大的波澜,一个“忽”字将诗人从绚烂缤纷的仙界拉回到现实。诗人刚才还在与众仙共舞,突然间回到现实社会,其失落、惆怅之情,通过接连出现的“忽”“恍”“惟”“失”等字表现得淋漓尽致。“恍惊起而长嗟”正是那种从梦境中惊醒后不知所处、怅然若失的情状的鲜明写照。
段解:详写梦游幻境的见闻和感受。
层解:诗人从梦中醒来,一时难以接受现实,禁不住发出快乐短暂、时光无情、世事无常的悲叹。“古来万事东流水”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
层解:写诗人由梦醒后的低沉、失望转为感慨——蔑视权贵、追求自由,揭示了全诗的中心思想。
段解:抒发梦醒后的感慨。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语言积累5.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语言积累5.TIF" \* MERGEFORMAT
1.通假字
列缺霹雳(﹍﹍﹍﹍﹍﹍﹍﹍﹍﹍﹍)
答案 同“裂”
2.古今异义
(1)烟涛微茫信难求
古义:﹍﹍﹍﹍﹍﹍﹍﹍﹍﹍﹍﹍﹍﹍﹍﹍﹍﹍﹍﹍﹍﹍﹍﹍﹍﹍﹍﹍﹍
今义:指书信、信息等。
(2)云霞明灭或可睹
古义:﹍﹍﹍﹍﹍﹍﹍﹍﹍﹍﹍﹍﹍﹍﹍﹍﹍﹍﹍﹍﹍﹍﹍﹍﹍﹍﹍﹍﹍
今义:使熄灭;灭亡;消亡。
(3)势拔五岳掩赤城
古义:﹍﹍﹍﹍﹍﹍﹍﹍﹍﹍﹍﹍﹍﹍﹍﹍﹍﹍﹍﹍﹍﹍﹍﹍﹍﹍﹍﹍﹍﹍
今义:拉出,抽出;挑选;夺取。
答案 (1)确实,实在。(2)暗。(3)超出。
3.词类活用
(1)对此欲倒东南倾(﹍﹍﹍﹍﹍﹍﹍﹍﹍﹍﹍)
(2)云青青兮欲雨(﹍﹍﹍﹍﹍﹍﹍﹍﹍﹍﹍)
(3)虎鼓瑟兮鸾回车(﹍﹍﹍﹍﹍﹍﹍﹍﹍﹍﹍)
(4)栗深林兮惊层巅(﹍﹍﹍﹍﹍﹍﹍﹍﹍﹍﹍)
答案 (1)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倾”的趋向,向东南 (2)名词作动词,下雨 (3)名词作动词,弹奏 (4)动词的使动用法,栗,使……战栗;惊,使……震惊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必学任务.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必学任务.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文本构建.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文本构建.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结构图示.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结构图示.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主旨归纳.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主旨归纳.TIF" \* MERGEFORMAT
作者用奇特的夸张描写了天姥山的雄姿,借助想象主要描绘了梦游天姥的情景,突出地展现了作者的浪漫主义风格。全诗通过对梦境的描写反映了作者政治上的不得意和对权贵的不妥协态度。同时,也反映了他消极的避世态度。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问题探究.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问题探究.TIF" \* MERGEFORMAT
1标题曰“吟留别”,而全诗竟无一字抒“别”意,是否有偏题之嫌?
答:﹍﹍﹍﹍﹍﹍﹍﹍﹍﹍﹍﹍﹍﹍﹍﹍﹍﹍﹍﹍﹍﹍﹍﹍﹍﹍﹍﹍﹍﹍﹍﹍﹍﹍﹍﹍﹍﹍﹍﹍﹍﹍﹍﹍﹍﹍﹍﹍﹍﹍﹍﹍﹍﹍﹍﹍﹍﹍﹍﹍﹍﹍﹍﹍﹍﹍
答案 没有。虽然我国古代一般的“留别”“赠别”之类的诗歌,大都写离情别绪,黯然销魂,情调低沉,但是也不乏例外之作。李白这首留别诗即是如此,它完全打破了这种陈规旧俗,构思奇特、基调高亢,借留别以抒感慨,以梦游方式抒发胸臆、表现主题。全诗借描绘仙境之美好,揭露现实之丑恶;借抒发对理想的追求,显示对权贵的憎恶;借惜别的机会赋诗,却写访游名山,以表明自己的斗志,表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主题。故离别诗的基调是低沉还是高昂,取决于诗人的性格、当时心情、送别对象等等,并不一定都要黯然销魂。
2诗人游的是天姥山,却先谈瀛洲、五岳等山川,有何用意?
答:﹍﹍﹍﹍﹍﹍﹍﹍﹍﹍﹍﹍﹍﹍﹍﹍﹍﹍﹍﹍﹍﹍﹍﹍﹍﹍﹍﹍﹍﹍﹍﹍﹍﹍﹍﹍﹍﹍﹍﹍﹍﹍﹍﹍﹍﹍﹍﹍﹍﹍﹍﹍﹍﹍﹍﹍﹍﹍﹍﹍﹍﹍﹍﹍﹍﹍
答案 ①首先以“烟涛微茫”的瀛洲的难求来衬托天姥山的可睹,使诗一开始就带有神奇的色彩。②诗人将天姥山与五岳、赤城、天台山进行比照,把其高耸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它高可入云,五岳、赤城相形见绌,万丈天台拜倒脚下。这是用陪衬、夸张的手法营造一种神奇的氛围,将我们一步步引向那梦幻的世界。
3诗人是如何由现实过渡到梦境,又由梦境过渡到现实的?
答:﹍﹍﹍﹍﹍﹍﹍﹍﹍﹍﹍﹍﹍﹍﹍﹍﹍﹍﹍﹍﹍﹍﹍﹍﹍﹍﹍﹍﹍﹍﹍﹍﹍﹍﹍﹍﹍﹍﹍﹍﹍﹍﹍﹍﹍﹍﹍﹍﹍﹍﹍﹍﹍﹍﹍﹍﹍﹍﹍﹍﹍﹍﹍﹍﹍﹍
答案 ①从现实到梦境由过渡句“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衔接,既写出了梦之所源,又写出了梦之所向。“之”代指“越人语”,承上;“飞度镜湖”这一神来之笔突出梦境,从而引出下文对梦境的描写。②由梦境到现实的过渡句是“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境突然消失了,面对现实,诗人禁不住长嗟短叹。
4“列缺霹雳……仙之人兮列如麻”十句诗描写梦中所见的洞天仙境景象,那么诗人所描绘的洞天仙境具有怎样的特点?诗人为什么要描绘这样的景象?
答:﹍﹍﹍﹍﹍﹍﹍﹍﹍﹍﹍﹍﹍﹍﹍﹍﹍﹍﹍﹍﹍﹍﹍﹍﹍﹍﹍﹍﹍﹍﹍﹍﹍﹍﹍﹍﹍﹍﹍﹍﹍﹍﹍﹍﹍﹍﹍﹍﹍﹍﹍﹍﹍﹍﹍﹍﹍﹍﹍﹍﹍﹍﹍﹍﹍﹍
答案 (1)诗人通过超越尘俗的想象,以奇谲瑰丽的语言,创造了一个神奇壮丽的洞天仙境。
(2)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
5请简析本诗结尾与《晋书·陶潜传》中“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在情感上的异同。
答:﹍﹍﹍﹍﹍﹍﹍﹍﹍﹍﹍﹍﹍﹍﹍﹍﹍﹍﹍﹍﹍﹍﹍﹍﹍﹍﹍﹍﹍﹍﹍﹍﹍﹍﹍﹍﹍﹍﹍﹍﹍﹍﹍﹍﹍﹍﹍﹍﹍﹍﹍﹍﹍﹍﹍﹍﹍﹍﹍﹍﹍﹍﹍﹍﹍﹍
答案 两者都表现了对权贵的蔑视和对尊严的坚守。但陶渊明“五斗米”“乡里小人”有对自己地位低微的不满和对特定官员的蔑视;而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吐在长安的郁闷之气,是对一切抹杀人的尊严行为的决绝态度,强调了内心感受重于功名富贵的尊严感,更能引起广泛共鸣。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读写能力.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读写能力.TIF" \* MERGEFORMAT 大胆的夸张
诗人充分发挥了他的夸张才能,把幻想中的事物写得活灵活现,惊心动魄。以夸张、烘托的手法,极言天姥山之高。尤其是“横”“拔”“掩”三字,气象博大,生动有力,突出了天姥山的高大雄奇,描绘了天姥山横空出世的高大形象和磅礴气势。
夸张的作用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强调语气,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运用夸张要注意:
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性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针对练笔』
请自选角度,运用夸张的手法写一个片段,150字左右。
答:﹍﹍﹍﹍﹍﹍﹍﹍﹍﹍﹍﹍﹍﹍﹍﹍﹍﹍﹍﹍﹍﹍﹍﹍﹍﹍﹍﹍﹍﹍﹍﹍﹍﹍﹍﹍﹍﹍﹍﹍﹍﹍﹍﹍﹍﹍﹍﹍﹍﹍﹍﹍﹍﹍﹍﹍﹍﹍﹍﹍﹍﹍
答案 (示例)我开始惊异于他们的脸。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严肃的脸,有如昆仑的耸峙,这么郁怒的脸,有如雷电之将作;青年的柔秀的颜色退隐了,换上了壮士的北地人的苍劲。他们的眼睛冒得出焚烧掉一切的火,吻紧的嘴唇里藏着咬得死生物的牙齿,鼻头不怕闻血腥与死人的尸臭,耳朵不怕听大炮与猛兽的咆哮,而皮肤简直是百炼的铁甲。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