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劝学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劝学 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78.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2 11:1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学习之道——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二)
[单元学习主题]
学习之道
学习是永恒的话题,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增智。数千年来,人们一直在不懈地探索学习之道,以更好地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和自身修养。
本单元所选的文章,都是关于学习方面的,使我们明确学习的重要意义,了解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而对于学习的具体方法,或是积累、有恒、专一,或让我们从师学习,或是告诉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或是通过读书去学习,或是上图书馆学习,等等。
阅读这些文章,让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能更得法,从而提高自己的素养。
[单元素养目标]
1.学习富有思辨色彩的古今中外文本,通过对“学习之道”的梳理、探究和反思,把握学习的价值、意义、原则和方法,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提高学习能力。
2.阅读课文,注意把握思辨类文本中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理解作者思考问题的角度,学习有针对性地表达观点的方法。
3.研读课文,把握说理的逻辑思路,感受思辨中蕴含的逻辑思维,感受思辨的力量,提高理性思维水平。
4.在深入阅读文本、学习文本论述方法的基础上,学会选择合适的角度、以恰当的方式、有针对性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第10课 劝学 *师说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专题图.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专题图.TIF" \* MERGEFORMAT 劝学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预习任务.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预习任务.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作者简介.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作者简介.TIF" \* MERGEFORMAT
生平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今山东临淄)游学,三次出任稷下学宫的祭酒(学宫领袖),还到过秦国,拜见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陵令。公元前238年失官,居家逝世,葬在兰陵。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作品 荀子“序列著数万言”,后人编为《荀子》,其中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其余为荀子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
评价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先秦思想集大成者,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背景解读.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背景解读.TIF" \* MERGEFORMAT
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各自的主张,并逐渐形成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等不同的学派,历史上称为“诸子百家”。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的主张,便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为了揭示后天学习的重要意义,他创作了《劝学》一文,鼓励人们通过学习改变不良的思想和行为,振兴礼义,制定法度,专心致志地去实践君子之道。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常识梳理.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常识梳理.TIF" \* MERGEFORMAT
1.《荀子》
《荀子》是荀子及其门人弟子所著,现存32篇。该书是中国古代儒、法、道、墨等诸子学术思想的集大成之作,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像《荀子》一类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论说文的进一步成熟。
主要内容:(1)“重人轻天”思想。《荀子》提出了“明于天人之分”的理论,认为人不能决定自然规律的存亡,天也不能决定人类的治乱、吉凶和命运。天与人各有自己的功能和作用。(2)“隆礼重法”学说。这是基于“性恶论”的理论基础,强调发挥“礼义”的教化作用,借以改造生来不良的人性,同时还要用刑罚制服性情顽劣之人。
作品评价:《荀子》一书的思想,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意识,在其处于进步和革命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的礼义伦理思想对于封建基础的巩固以及封建上层建筑的建立起了积极的作用。
2.君子
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也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妻称夫或青年女子称恋人。文中应为第二义。
3.跬步
半步。古代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指极近的距离,或比喻数量极少。
4.驽马十驾
驽马,劣马;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十驾”即马拉车十天所走的路程。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文意疏通四.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文意疏通四.TIF" \* MERGEFORMAT
劝学
  
段解: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eq \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车柔H.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车柔H.TIF" \* MERGEFORMAT   以  为    轮, 其   曲   中  ,用火烤使它弯曲,把它做成车轮,它的弯曲程度就能符合)
eq \f(规。      虽 有 槁 暴,不复 挺 者,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车柔H.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车柔H.TIF" \* MERGEFORMAT ,圆规(画出的圆圈)。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
段解:论证学习的意义——改造提高自己。
思路导引:作者在本段用了比喻的手法,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作者所用喻体常见、易懂,使读者更容易接受他的观点。
段解:论述学习的作用——弥补自身不足。
思路导引:本段阐明利用外部条件的重要性,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君子之所以能超越一般人,并非先天素质高,而完全在于“善假于物”。
段解: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思路导引:作者在本段连用比喻,论证学习要逐渐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要想获得渊博的知识,要想使学习卓有成效,就必须注意知识的积累,这是从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上说明“学不可以已”。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语言积累5.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语言积累5.TIF" \* MERGEFORMAT
1.通假字
(1) 以为轮(﹍﹍﹍﹍﹍﹍﹍﹍﹍﹍﹍﹍﹍)
(2)虽有槁暴(﹍﹍﹍﹍﹍﹍﹍﹍﹍﹍﹍﹍﹍)
(3)知明而行无过矣(﹍﹍﹍﹍﹍﹍﹍﹍﹍﹍﹍)
(4)君子生非异也(﹍﹍﹍﹍﹍﹍﹍﹍﹍﹍﹍﹍)
答案 (1)同“煣”,以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 (2)“有”同“又”;“暴”同“曝”,晒 (3)同“智”,见识 (4)同“性”,天性
2.古今异义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
今义:学识渊博。
(2)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
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或帮凶。
(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
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中)。
答案 (1)广泛地学习。(2)爪子和牙齿。(3)藏身。
3.一词多义
(2)假
(3)绝
答案 (1)形容词,劲疾 名词,病 动词,厌恶、憎恨 形容词,快、急速 形容词,锐利 (2)动词,借助、利用 动词,借 动词,宽容 (3)动词,横渡 动词,绝交 形容词,与世隔绝的 副词,很、非常 副词,极、尽、最
4.词类活用
(1)积善成德(﹍﹍﹍﹍﹍﹍﹍﹍﹍﹍﹍﹍﹍)
(2)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故木受绳则直(﹍﹍﹍﹍﹍﹍﹍﹍﹍﹍﹍﹍﹍)
(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7)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答案 (1)形容词用作名词,善行 (2)形容词用作名词,高处 (3)形容词用作动词,变直 (4)名词用作动词,奔走 (5)名词用作动词,游泳 (6)名词作状语,每日 (7)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5.文言句式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车柔S.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车柔S.TIF" \* MERGEFORMAT 以为轮(﹍﹍﹍﹍﹍﹍﹍﹍﹍﹍﹍﹍﹍)
(4)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车柔S.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车柔S.TIF" \* MERGEFORMAT 使之然也(﹍﹍﹍﹍﹍﹍﹍﹍﹍﹍﹍﹍﹍)
(5)金石可镂(﹍﹍﹍﹍﹍﹍﹍﹍﹍﹍﹍﹍﹍)
(6)朽木不折(﹍﹍﹍﹍﹍﹍﹍﹍﹍﹍﹍﹍﹍)
答案 (1)定语后置句,应为“蚓无利爪牙,强筋骨” (2)状语后置句,应为“于蓝取之,而于蓝青” (3)省略句,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车柔S.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车柔S.TIF" \* MERGEFORMAT (之)以(之)为轮 (4)判断句,……也 (5)被动句,镂,(被)雕刻 (6)被动句,折,(被)折断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必学任务.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必学任务.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文本构建.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文本构建.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结构图示.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结构图示.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主旨归纳.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主旨归纳.TIF" \* MERGEFORMAT
本文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一中心论点,取譬设喻,生动而深刻地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对学习应持有的态度,说明学习可以增长才干,培养品德,以及学习必须勤于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道理。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问题探究.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问题探究.TIF" \* MERGEFORMAT
1作者是从哪几个不同角度论证“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的?
答:﹍﹍﹍﹍﹍﹍﹍﹍﹍﹍﹍﹍﹍﹍﹍﹍﹍﹍﹍﹍﹍﹍﹍﹍﹍﹍﹍﹍﹍﹍﹍﹍﹍﹍﹍﹍﹍﹍﹍﹍﹍﹍﹍﹍﹍﹍﹍﹍﹍﹍﹍﹍﹍﹍﹍﹍﹍﹍﹍﹍﹍﹍﹍﹍﹍
答案 ①第二段谈到学习的意义。作者用了多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人要想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学习的意义是重大的,所以“学不可以已”。②第三段谈到学习的作用,作者用了多个比喻,论证了学习能够弥补不足,并得出结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所以“学不可以已”。③第四段谈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作者用了多个比喻,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因而“学不可以已”。
2荀子主张“学不可以已”,这个“学”当然指“学习”,但是他到底“劝”人们学习什么呢?
答:﹍﹍﹍﹍﹍﹍﹍﹍﹍﹍﹍﹍﹍﹍﹍﹍﹍﹍﹍﹍﹍﹍﹍﹍﹍﹍﹍﹍﹍﹍﹍﹍﹍﹍﹍﹍﹍﹍﹍﹍﹍﹍﹍﹍﹍﹍﹍﹍﹍﹍﹍﹍﹍﹍﹍﹍﹍﹍﹍﹍﹍﹍﹍﹍﹍
答案 ①课文中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从这一点看,荀子劝学是“劝”人们“知明而行无过”,首先要学习做人。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一句同样着眼于品德的养成。在荀子看来,学习可以改造人恶的本性,可以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所以,学习的对象是明确的,也就是品德的修学。
3文章第二段中运用的几个比喻在意义上有何内在联系?
答:﹍﹍﹍﹍﹍﹍﹍﹍﹍﹍﹍﹍﹍﹍﹍﹍﹍﹍﹍﹍﹍﹍﹍﹍﹍﹍﹍﹍﹍﹍﹍﹍﹍﹍﹍﹍﹍﹍﹍﹍﹍﹍﹍﹍﹍﹍﹍﹍﹍﹍﹍﹍﹍﹍﹍﹍﹍﹍﹍﹍﹍﹍﹍﹍﹍
答案 这一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第一个比喻“青出于蓝”和第二个比喻“冰寒于水”,是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自己。第三个比喻“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车柔S.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车柔S.TIF" \* MERGEFORMAT 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加工,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这样,三个比喻分了两层意思。作者在这一基础上,用“故”归纳上文,又用了“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作为事例,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界。最后两个比喻并列说明:肯下功夫,必见成效。
4课文第三段论述了什么问题?运用了什么说理方法?其论证层次怎样?
答:﹍﹍﹍﹍﹍﹍﹍﹍﹍﹍﹍﹍﹍﹍﹍﹍﹍﹍﹍﹍﹍﹍﹍﹍﹍﹍﹍﹍﹍﹍﹍﹍﹍﹍﹍﹍﹍﹍﹍﹍﹍﹍﹍﹍﹍﹍﹍﹍﹍﹍﹍﹍﹍﹍﹍﹍﹍﹍﹍﹍﹍﹍﹍﹍﹍
答案 
论述问题 论述了学习对于君子成长所起的作用
说理方法 比喻论证
论证层次 先阐述学习的重要作用,摆正“学”和“思”的关系
再用四个比喻,从见、闻、行路、渡河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而起到的重要作用
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并得出结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第四段主要论述了哪些内容?是如何进行论述的?
答:﹍﹍﹍﹍﹍﹍﹍﹍﹍﹍﹍﹍﹍﹍﹍﹍﹍﹍﹍﹍﹍﹍﹍﹍﹍﹍﹍﹍﹍﹍﹍﹍﹍﹍﹍﹍﹍﹍﹍﹍﹍﹍﹍﹍﹍﹍﹍﹍﹍﹍﹍﹍﹍﹍﹍﹍﹍﹍﹍﹍﹍﹍﹍﹍
答案 (1)第四段主要论述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2)用了十个比喻从正反两面来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并要专心致志。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读写能力.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读写能力.TIF" \* MERGEFORMAT 比喻论证 阐明事理
本文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设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透彻浅显,气势充沛。
1.以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如作者用了常见的靛青色的提取、车轮的制造以及水遇冷而成冰等事例为喻加以说明,充分表达了“学不可以已”的道理。这样化深奥为浅显,由感性到理性,令人心悦诚服。
2.设喻方式多样:①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车柔S.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车柔S.TIF" \* MERGEFORMAT 木为轮等从正面阐明了学习的重要性;②正反设喻,如“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蚓”和“蟹”,通过正反对照把所要说明的道理说得更具体、更明白;③反复设喻,如“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连用几个不同的比喻,使读者加深对道理的理解。
3.设喻与说理紧密结合,形式十分灵活:①有的是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锲而舍之、锲而不舍;②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如第三段,作者先连用四个比喻,后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③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第四段,作者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进一步论证。
比喻论证,是用人们熟悉的事物、寓言、故事来打比方,用比喻的方式来论证观点的一种论证方法。其效果是: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易,化枯燥为生动,更易于读者理解。它的运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主体部分使用,即用比喻贯穿全文,在分析过程中,不断地把喻体与所要论证的观点的相同或相似点揭示出来,放在一起比较,从而使喻体有力地论证论点。另一种是在局部段落内使用。
比喻论证虽然需要借助比喻,是比喻在论述文中的运用,但比喻论证却不同于比喻。比喻可以用来形容一切事物的性质、状态和特征,重在“喻”;而比喻论证必须将比喻用来阐述、证明观点。具体说,就是不仅要对喻体进行分析,点明喻体的实质,还要从喻体所喻的问题中,概括或引申出带有普遍性的认识或道理,分析、揭示出用来比喻的事物、现象与所要论证事物或现象之间的联系,使喻体部分与议论部分的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并且能在议论中不断地点到喻体,其侧重点在“证”。简言之,就是要喻而能证。
『针对练笔』
请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以“谈自由”为话题写一个小片段,200字左右。
答:﹍﹍﹍﹍﹍﹍﹍﹍﹍﹍﹍﹍﹍﹍﹍﹍﹍﹍﹍﹍﹍﹍﹍﹍﹍﹍﹍﹍﹍﹍﹍﹍﹍﹍﹍﹍﹍﹍﹍﹍﹍﹍﹍﹍﹍﹍﹍﹍﹍﹍﹍﹍﹍﹍﹍﹍﹍﹍﹍﹍﹍﹍﹍﹍
答案 (示例)自由,世上本没有真正的自由。从你出生那一天起,就得在父母的教育下成长。“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生动地诠释了自由的相对性。鹰在天空翱翔,鱼在水里畅游,是何等的自由自在。如果反过来,把鹰置于水中,把鱼放在天空,那么,它们非但得不到自由,而且连生存都不可能。它们的自由都受着空间环境的制约。风筝只有在长线的牵制下,才能在空中自由飘动,翩翩起舞,倘若它抱怨长线对它的制约,并把长线扯断,那么挣断线的风筝,不仅不会得到更多的自由,反而会一头栽进泥潭,再也不能飞了。行星也是如此,一旦脱离了它们必须遵循的运行轨道,将很快变成一颗流星,在与其他星体碰撞及与大气的摩擦中化为乌有。任何事物的自由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这便是大自然的法则。
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