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反对党八股(节选)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反对党八股(节选) 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3.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2 11:16: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 反对党八股(节选)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预习任务.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预习任务.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作者简介.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作者简介.TIF" \* MERGEFORMAT
 毛泽东简介见《沁园春·长沙》。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背景解读.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背景解读.TIF" \* MERGEFORMAT
《反对党八股》是毛泽东同志于1942年2月8日在延安干部会上的讲话。这篇演讲和《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是整风运动的基本著作,是我党思想建设的重要文献,也是发动全党整风运动的动员报告。当时,为了总结历史经验,肃清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恶劣影响,提高全党的马列主义水平,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党中央开展了全党的整风运动。党内历次“左”、右倾错误思想,特别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教条主义尚未肃清,抗战爆发后,党内又增加了大批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新党员。因此,党内仍然存在着党风不正、学风不正和文风不正的问题。而且,抗日战争以来,共产党吸收了一大批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分子入党,许多非无产阶级思想被带进了党内,为党内错误思想的滋长提供了新的土壤。因此,在党内进行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运动是十分必要的。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了极为严重的困难时期,这就更为迫切地需要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更加团结统一和更加巩固,这是战胜严重困难、坚持抗战的决定性因素。整风运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延安开始的。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常识梳理.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常识梳理.TIF" \* MERGEFORMAT
1.驳论文
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驳论是跟立论紧密联系着的,因为反驳对方的错误论点,往往要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论点,以便彻底驳倒错误论点。
2.八股
即八股文。这是15世纪到19世纪中国封建王朝考试制度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这种文章的每一段落都要死守固定的格式,连字数都有限制,考生只能按照题目的字数敷衍成文,所以,实际上它是一种没有内容,专讲形式的文字游戏,是封建统治者愚弄和奴化知识分子的一种手段。(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故也称“八比”。)八股文起于宋末,兴盛于明代,衰亡于清代。光绪二十四年,变法维新派首领康有为上书要求废八股,同年光绪皇帝宣布乡、会试“一律改试策论”。
3.党八股
党八股指革命队伍中某些人所写的文章。这种文章对于事物不加分析,只是搬用一些革命的名词术语,言之无物,空话连篇,如同“八股文”,所以称为“党八股”。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语言积累.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语言积累.TIF" \* MERGEFORMAT
1.音形识记
(1)读准字音
①恐吓(  ) ②卑劣(  ) ③瘪三(  )
④蹩脚(  ) ⑤抽屉(  ) ⑥薄弱(  )
⑦檄文(  ) ⑧窒息(  )
(2)辨明字形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答案 (1)①hè ②liè ③biē ④bié ⑤ti ⑥bó ⑦xí ⑧zhì
(2)①硝 淆 销 ②泼 拨 跋 ③板 版 扳 ④查 察 姹 ⑤裁 睬 栽 ⑥燥 躁 噪
2.词语辨析
(1)妨害·妨碍
[辨词] “妨害”和“妨碍”都有使不顺利之意。妨害:指使受损害,程度较重,对象除了工作、学习等之外,还常是革命、和平、健康、治安、利益等。妨碍:指使不能顺利进行,着重指给人或事造成一定的障碍,程度较轻,对象常是工作、进步、学习、交通、视线、活动等。
[选词] 法院建议,一方面应全面落实《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加强主播实名制、失信黑名单、内容预审查、举报机制等方面的网络直播管理;一方面对﹍﹍﹍﹍﹍公共安全、﹍﹍﹍﹍﹍社会管理、侵犯人身及财产权利的涉事主播、直播平台或者经纪公司,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情形严重者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2)无的放矢·对牛弹琴
[辨词] 无的放矢:比喻说话做事没有明确目的,没有对象,不切合实际,盲目乱来。强调说话做事没有目的、对象。对牛弹琴: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说内行话。现在有时也用来指说话做事不看对象。强调说话做事对象错误。
[选词] 对城市﹍﹍﹍﹍﹍的改造,会让加固、更新、新增的建筑、基础设施在二三十年后再次变为薄弱点,造成资源浪费。但是,这些道理讲给某些同志听,就像在﹍﹍﹍﹍﹍,他们关注的只有自己任期内的实绩好不好看,很少为城市长远发展考虑。
(3)装腔作势·装模作样
[辨词] 装腔作势:故意装出一种腔调,做出一种姿态,形容故意做作想引人注意或吓唬别人。装模作样:故意做作,装出某种样子给人看。“装腔作势”和“装模作样”都有“故意做出姿态”的意思,但“装腔作势”偏重在以某种身份、地位、架势来吓唬人或引人注意,可用于说话、文章、表演等方面;“装模作样”偏重在虚假和不真实,含有“装样子,借以欺人”的意思。
[选词] 《随园诗话》所谓:“人但知满口公卿之人俗,而不知满口不趋公卿之人更俗。”这种现象是起于不自然的﹍﹍﹍﹍﹍;俗人拼命学雅,结果还是俗。一切天然的、自在的东西都不会俗的,粗鲁不是俗,愚陋不是俗,呆板也不是俗,只有粗鲁而装细腻,愚陋而装聪明,呆板而装伶俐才是俗气。所以俗人就是    的人。
答案 (1)妨害 妨碍 (2)无的放矢 对牛弹琴 (3)装腔作势 装模作样
3.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1)发展教育,扩大招生,也要看本地区的具体条件,量体裁衣,切不可盲目进行。(  )
解释:﹍﹍﹍﹍﹍﹍﹍﹍﹍﹍﹍﹍﹍﹍﹍﹍﹍﹍﹍﹍﹍﹍﹍﹍﹍﹍﹍﹍﹍﹍﹍﹍﹍﹍﹍﹍﹍﹍﹍﹍﹍﹍﹍﹍﹍﹍﹍﹍﹍﹍﹍﹍﹍﹍﹍﹍﹍﹍﹍﹍﹍﹍﹍﹍﹍
(2)演讲中他信手拈来古典诗文名句加以佐证,这不仅使演讲妙趣横生,而且观众也听得津津有味。(  )
解释:﹍﹍﹍﹍﹍﹍﹍﹍﹍﹍﹍﹍﹍﹍﹍﹍﹍﹍﹍﹍﹍﹍﹍﹍﹍﹍﹍﹍﹍﹍﹍﹍﹍﹍﹍﹍﹍﹍﹍﹍﹍﹍﹍﹍﹍﹍﹍﹍﹍﹍﹍﹍﹍﹍﹍﹍﹍﹍﹍﹍﹍﹍﹍﹍﹍
(3)博物馆里的这件艺术作品,精致绝伦,巧夺天工,让人莫名其妙。(  )
解释:﹍﹍﹍﹍﹍﹍﹍﹍﹍﹍﹍﹍﹍﹍﹍﹍﹍﹍﹍﹍﹍﹍﹍﹍﹍﹍﹍﹍﹍﹍﹍﹍﹍﹍﹍﹍﹍﹍﹍﹍﹍﹍﹍﹍﹍﹍﹍﹍﹍﹍﹍﹍﹍﹍﹍﹍﹍﹍﹍﹍﹍﹍﹍﹍﹍
(4)德才兼备方可谓“人才”,有才而无德之人,容易自恃其才祸国殃民,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
解释:﹍﹍﹍﹍﹍﹍﹍﹍﹍﹍﹍﹍﹍﹍﹍﹍﹍﹍﹍﹍﹍﹍﹍﹍﹍﹍﹍﹍﹍﹍﹍﹍﹍﹍﹍﹍﹍﹍﹍﹍﹍﹍﹍﹍﹍﹍﹍﹍﹍﹍﹍﹍﹍﹍﹍﹍﹍﹍﹍﹍﹍﹍﹍﹍
答案 (1)√ 量体裁衣:按照身材裁剪衣服,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办事。使用正确。
(2)√ 津津有味:形容趣味很浓或很有滋味。
(3)× 莫名其妙:指发生的事情很奇怪,解释不出道理来。望文生义。可改为“叹为观止”。
(4)√ 祸国殃民:危害国家,残害人民。用作贬义。多指当权的人或集团。使用正确。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必学任务.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必学任务.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文本构建.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文本构建.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结构图示.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结构图示.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主旨归纳.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主旨归纳.TIF" \* MERGEFORMAT
本文深刻地揭露了党八股的罪状和它对革命工作的危害,论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文风的内容,阐明了抛弃党八股、树立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文风的重大意义。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问题探究.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问题探究.TIF" \* MERGEFORMAT
1课文论述党八股第六条罪状的内容与前后文有什么联系?
答:﹍﹍﹍﹍﹍﹍﹍﹍﹍﹍﹍﹍﹍﹍﹍﹍﹍﹍﹍﹍﹍﹍﹍﹍﹍﹍﹍﹍﹍﹍﹍﹍﹍﹍﹍﹍﹍﹍﹍﹍﹍﹍﹍﹍﹍﹍﹍﹍﹍﹍﹍﹍﹍﹍﹍﹍﹍﹍﹍﹍﹍﹍﹍﹍﹍
答案 这段内容主要讲写作态度及其造成的后果,在整篇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不负责任”是产生上述五条罪状的根源。“到处害人”则是它的必然结果。具体危害就是第七条罪状“流毒全党,妨害革命”和第八条罪状“传播出去,祸国殃民”。
2课文在结束时说“必须抛弃党八股”,为什么不说“反对党八股”呢?
答:﹍﹍﹍﹍﹍﹍﹍﹍﹍﹍﹍﹍﹍﹍﹍﹍﹍﹍﹍﹍﹍﹍﹍﹍﹍﹍﹍﹍﹍﹍﹍﹍﹍﹍﹍﹍﹍﹍﹍﹍﹍﹍﹍﹍﹍﹍﹍﹍﹍﹍﹍﹍﹍﹍﹍﹍﹍﹍﹍﹍﹍﹍﹍﹍﹍
答案 “抛弃”除了含有“反对”意思外,还有“与之彻底决裂”的含义,因此较“反对”更进一层;文章至此已是结论部分,一般说,结论的内容不能机械地重复前文的话或只是语句数量上的递减,总要比前文有所提高和深化,此其一。只有“抛弃”党八股,才能更有效地“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此其二。
3本文列举的八大罪状中,除第七、八条外,每一条的剖析都有共同的思路和特点,请概括其思路特点并以第一条罪状为例具体说明。
答:﹍﹍﹍﹍﹍﹍﹍﹍﹍﹍﹍﹍﹍﹍﹍﹍﹍﹍﹍﹍﹍﹍﹍﹍﹍﹍﹍﹍﹍﹍﹍﹍﹍﹍﹍﹍﹍﹍﹍﹍﹍﹍﹍﹍﹍﹍﹍﹍﹍﹍﹍﹍﹍﹍﹍﹍﹍﹍﹍﹍﹍﹍﹍﹍﹍
答案 从对每一条罪状的剖析来看,基本上都是按照提出问题(摆情况)—分析问题(挖根源、揭目的、论危害)—解决问题(提出改正办法)的思路来安排的,有条不紊,逐层深入,先破后立,破中有立。试以第一条为例。在用八个字概括出第一条罪状后,先摆情况,说有些同志写文章又长又空;接着分析问题,分析其原因和危害;最后解决问题,正面提出主张:应写得短而精粹些。
4本文论证方法多样,形式生动活泼,具有很强的说理效果。试以第一条罪状为例,说明其论证方法及其效果。
答:﹍﹍﹍﹍﹍﹍﹍﹍﹍﹍﹍﹍﹍﹍﹍﹍﹍﹍﹍﹍﹍﹍﹍﹍﹍﹍﹍﹍﹍﹍﹍﹍﹍﹍﹍﹍﹍﹍﹍﹍﹍﹍﹍﹍﹍﹍﹍﹍﹍﹍﹍﹍﹍﹍﹍﹍﹍﹍﹍﹍﹍﹍﹍﹍﹍
答案 先用比喻论证,把某些长文章比作“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生动形象,既幽默风趣,又充满讽刺意味。再用因果论证,揭示其写作动机。接着用例证法,选取斯大林演说的正面例子,并与“我们的老爷”的文章相对比,一褒一贬,一正一反,突出战争时期写简短、精粹文章的必要性。然后引用俗语“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通俗易懂,说明应“看情形办理”。
5文本说理语言生动活泼、讽刺幽默、通俗易懂,试从修辞手法、讽刺幽默的语言、文言词语和人民群众语言等角度加以品析。
答:﹍﹍﹍﹍﹍﹍﹍﹍﹍﹍﹍﹍﹍﹍﹍﹍﹍﹍﹍﹍﹍﹍﹍﹍﹍﹍﹍﹍﹍﹍﹍﹍﹍﹍﹍﹍﹍﹍﹍﹍﹍﹍﹍﹍﹍﹍﹍﹍﹍﹍﹍﹍﹍﹍﹍﹍﹍﹍﹍﹍﹍﹍﹍﹍﹍
答案 (1)使用修辞手法:文章巧妙娴熟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体现了高超的语言艺术。
首先,大量采用比喻手法。比如把文字冗长、内容空洞的文章,比喻为“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把语言乏味、面目可憎的文章和演说,比喻为缺少生气、瘦得难看的“瘪三”;把不提出问题,不解决问题,不表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只是充满各种符号的文章,比喻为“开中药铺”;把写文章、做演说要有高度负责的精神,比喻为每天洗脸之后还要照镜子,检查有无不妥之处;等等。信手拈来的比喻,形象且尖锐地揭露了党八股的重要特征,通俗生动地表达了自己的主张,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又营造出轻松、幽默的氛围。
其次,多处使用排比和层递的修辞手法。例如对于为何反对装腔作势:“共产党不靠吓人吃饭,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说明党八股语言无味,不受欢迎:“他们的宣传,乏味得很;他们的文章,就没有多少人欢喜看;他们的演说,也没有多少人欢喜听。”特别是“开中药铺”一段,“第一是大壹贰叁肆,第二是小一二三四,第三是甲乙丙丁……”,一路说来,让人忍俊不禁而又印象深刻。
此外还使用了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都显示出毛泽东驾驭语言的能力。
(2)使用讽刺幽默的语言:诙谐的讽刺与幽默在文中也时时可见。例如举例斯大林的演说后,幽默地说道:“要是我们的老爷写起来,那就不得了,起码得有几万字。”又如针对延安城墙上“工人”二字的写法,毛泽东批评道:“这位同志是古代文人学士的学生是无疑的了,可是他却要写在抗日时期延安这地方的墙壁上,就有些莫名其妙了。”这样讽刺幽默的语言,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3)使用文言词语:活用成语,如大部分罪状都用四字成语概括,给成语“对牛弹琴”“实事求是”赋予新鲜的意味,善用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的语言财富。
(4)使用人民群众语言:引用广泛流传的俗语,如“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等,这些俗语就是人民群众口头流行使用的语言。同时也使用“瘪三”“蹩脚”这样的方言词语,使得语言通俗易懂而又富有生活气息。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读写能力.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读写能力.TIF" \* MERGEFORMAT 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
《反对党八股》一文善于将破除谬误与论述真理极为灵活地错综地交织在一起。拥护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批判什么,是非曲直,毫不含糊,旗帜十分鲜明。
在批判每一条罪状时,一般按照提出问题(摆情况)、分析问题(挖根源、揭目的、论危害)、解决问题(提出改正办法)这样的层次结构进行论证。
作者在分析第一条罪状时,首先摆出具体情况:“我们有些同志欢喜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接着讲其原因和危害。危害有二:①“群众见了就摇头”——不能有效地宣传;②“只好去欺负幼稚的人,在他们中间散布坏影响,造成坏习惯”——危害群众。以上是破,接着正面提出主张“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短”与“长”相对立(“长而空”“短而空”都不好)——就篇幅而言;“精粹”即精练纯粹——就内容而言。文章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态度异常鲜明,为了说明问题,毛泽东同志以斯大林发表的重要演说与“我们的老爷”写的文章互相比较,正反对照,教育全党干部把腐朽的文风“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又以《资本论》为例,借用两句俗语,说明写文章、做演说,一定要服从内容的需要。“固然需要短文章,但尤其需要有内容的文章”一句,强调了自己的主张,对内容与形式的问题做出明确的结论。
『针对练笔』
根据下面的情境,运用破立结合的手法补写白云反驳高山的话,不超过80字。
白云掠过山尖。
高山对白云说:“你这样萍踪絮影,长年漂泊,居无定所,不显得累吗?”
白云说:“﹍﹍﹍﹍﹍﹍﹍﹍﹍﹍﹍﹍﹍﹍﹍﹍﹍﹍﹍﹍。所以我不羡慕你。”
答:﹍﹍﹍﹍﹍﹍﹍﹍﹍﹍﹍﹍﹍﹍﹍﹍﹍﹍﹍﹍﹍﹍﹍﹍﹍﹍﹍﹍﹍﹍﹍﹍﹍﹍﹍﹍﹍﹍﹍﹍﹍﹍﹍﹍﹍﹍﹍﹍﹍﹍﹍﹍﹍﹍﹍﹍﹍﹍﹍﹍﹍﹍﹍﹍﹍﹍
答案 (示例)我虽然长年漂泊,有些累,但我能阅尽人间世态,饱览天下风光,人生最宝贵的难道不是生活体验吗?[前立]你虽然生活稳定,但眼界有限,视野固定,更主要的是你没有自由。[后破]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选学任务.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选学任务.TIF" \* MERGEFORMAT
群文任务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后面的探究任务。
材料一           反对自由主义
毛泽东
(一九三七年九月七日)
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每个共产党员和革命分子,应该拿起这个武器。
但是自由主义取消思想斗争,主张无原则的和平,使党和革命团体的某些组织和某些个人在政治上腐化起来。
自由主义有各种表现。
因为是熟人、同乡、同学、知心朋友、亲爱者、老同事、老部下,明知不对,也不同他们作原则上的争论,任其下去,求得和平和亲热。或者轻描淡写地说一顿,不作彻底解决,保持一团和气。结果是有害于团体,也有害于个人。这是第一种。
不负责任的背后批评,不是积极地向组织建议。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心目中没有集体生活的原则,只有自由放任。这是第二种。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这是第三种。
命令不服从,个人意见第一。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这是第四种。
不是为了团结,为了进步,为了把事情弄好,向不正确的意见斗争和争论,而是个人攻击,闹意气,泄私愤,图报复。这是第五种。
听了不正确的议论也不争辩,甚至听了反革命分子的话也不报告,泰然处之,行若无事。这是第六种。
见群众不宣传,不鼓动,不演说,不调查,不询问,不关心其痛痒,漠然置之,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把一个共产党员混同于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这是第七种。
见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不愤恨,不劝告,不制止,不解释,听之任之。这是第八种。
办事不认真,无一定计划,无一定方向,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是第九种。
自以为对革命有功,摆老资格,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工作随便,学习松懈。这是第十种。
自己错了,也已经懂得,又不想改正,自己对自己采取自由主义。这是第十一种。
还可以举出一些。主要的有这十一种。
所有这些,都是自由主义的表现。
革命的集体组织中的自由主义是十分有害的。它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极,意见分歧。它使革命队伍失掉严密的组织和纪律,政策不能贯彻到底,党的组织和党所领导的群众发生隔离。这是一种严重的恶劣倾向。
自由主义的来源,在于小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性,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革命利益放在第二位,因此产生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者以抽象的教条看待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他们赞成马克思主义,但是不准备实行之,或不准备完全实行之,不准备拿马克思主义代替自己的自由主义。这些人,马克思主义是有的,自由主义也是有的:说的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是自由主义;对人是马克思主义,对己是自由主义。两样货色齐备,各有各的用处。这是一部分人的思想方法。
自由主义是机会主义的一种表现,是和马克思主义根本冲突的。它是消极的东西,客观上起着援助敌人的作用,因此敌人是欢迎我们内部保存自由主义的。自由主义的性质如此,革命队伍中不应该保留它的地位。
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积极精神,克服消极的自由主义。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是襟怀坦白,忠实,积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无论何时何地,坚持正确的原则,同一切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作不疲倦的斗争,用以巩固党的集体生活,巩固党和群众的联系;关心党和群众比关心个人为重,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这样才算得一个共产党员。
一切忠诚、坦白、积极、正直的共产党员团结起来,反对一部分人的自由主义的倾向,使他们改变到正确的方面来。这是思想战线的任务之一。
材料二         改造我们的学习(节选)
毛泽东
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其理由如次:
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如果我们回想一下,我党在幼年时期,我们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肤浅,何等贫乏,则现在我们对于这些的认识是深刻得多,丰富得多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百年来,其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仆后继,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但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而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抗日战争以来,我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研究抗日战争的具体实践,研究今天的中国和世界,是进一步了,研究中国历史也有某些开始。所有这些,都是很好的现象。
但是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据我看来,如果不纠正这类缺点,就无法使我们的工作更进一步,就无法使我们在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互相结合的伟大事业中更进一步。
首先来说研究现状。像我党这样一个大政党,虽则对于国内和国际的现状的研究有了某些成绩,但是对于国内和国际的各方面,对于国内和国际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任何一方面,我们所收集的材料还是零碎的,我们的研究工作还是没有系统的。二十年来,一般地说,我们并没有对于上述各方面作过系统的周密的收集材料加以研究的工作,缺乏调查研究客观实际状况的浓厚空气。“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这种完全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精神的作风,还在我党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教导我们认真地研究情况,从客观的真实的情况出发,而不是从主观的愿望出发;我们的许多同志却直接违反这一真理。
其次来说研究历史。虽则有少数党员和少数党的同情者曾经进行了这一工作,但是不曾有组织地进行过。不论是近百年的和古代的中国史,在许多党员的心目中还是漆黑一团。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认真地研究现状的空气是不浓厚的,认真地研究历史的空气也是不浓厚的。
其次说到学习国际的革命经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许多同志的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似乎并不是为了革命实践的需要,而是为了单纯的学习。所以虽然读了,但是消化不了。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词句,而不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具体地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这种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是非常有害的,特别是对于中级以上的干部,害处更大。
上面我说了三方面的情形: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这些都是极坏的作风。这种作风传播出去,害了我们的许多同志。
确实的,现在我们队伍中确有许多同志被这种作风带坏了。对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具体情况,不愿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仅仅根据一知半解,根据“想当然”,就在那里发号施令,这种主观主义的作风,不是还在许多同志中间存在着吗?
对于自己的历史一点不懂,或懂得甚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特别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百年史,真正懂得的很少。近百年的经济史,近百年的政治史,近百年的军事史,近百年的文化史,简直还没有人认真动手去研究。有些人对于自己的东西既无知识,于是剩下了希腊和外国故事,也是可怜得很,从外国故纸堆中零星地检(现在写作“捡”)来的。
几十年来,很多留学生都犯过这种毛病。他们从欧美日本回来,只知生吞活剥地谈外国。他们起了留声机的作用,忘记了自己认识新鲜事物和创造新鲜事物的责任。这种毛病,也传染给了共产党。
我们学的是马克思主义,但是我们中的许多人,他们学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直接违反马克思主义的。这就是说,他们违背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所谆谆告诫人们的一条基本原则:理论和实际统一。他们既然违背了这条原则,于是就自己造出了一条相反的原则:理论和实际分离。在学校的教育中,在在职干部的教育中,教哲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教经济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经济的特点,教政治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策略,教军事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适合中国特点的战略和战术,诸如此类。其结果,谬种流传,误人不浅。在延安学了,到富县就不能应用。经济学教授不能解释边币和法币,当然学生也不能解释。这样一来,就在许多学生中造成一种反常的心理,对中国问题反而无兴趣,对党的指示反而不重视,他们一心向往的,就是从先生那里学来的据说是万古不变的教条。
当然,上面我所说的是我们党里的极坏的典型,不是说普遍如此。但是确实存在着这种典型,而且为数相当地多,为害相当地大,不可等闲视之的。
为了反复地说明这个意思,我想将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对照地讲一下。
第一种:主观主义的态度。
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对周围环境不作系统的周密的研究,单凭主观热情去工作,对于中国今天的面目若明若暗。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割断历史,只懂得希腊,不懂得中国,对于中国昨天和前天的面目漆黑一团。在这种态度下,就是抽象地无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不是为了要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策略问题而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那里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而是为了单纯地学理论而去学理论。不是有的放矢,而是无的放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教导我们说: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为此目的,就要像马克思所说的详细地占有材料,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我们的许多人却是相反,不去这样做。其中许多人是做研究工作的,但是他们对于研究今天的中国和昨天的中国一概无兴趣,只把兴趣放在脱离实际的空洞的“理论”研究上。许多人是做实际工作的,他们也不注意客观情况的研究,往往单凭热情,把感想当政策。这两种人都凭主观,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或作讲演,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总之,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大敌当前,我们有打倒它的必要。只有打倒了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才会抬头,党性才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我们应当说,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
有一副对子,是替这种人画像的。那对子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对于没有科学态度的人,对于只知背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的若干词句的人,对于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人,你们看,像不像?如果有人真正想诊治自己的毛病的话,我劝他把这副对子记下来;或者再勇敢一点,把它贴在自己房子里的墙壁上。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科学,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任何一点调皮都是不行的。我们还是老实一点吧!
第二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
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不是单凭热情去工作,而是如同斯大林所说的那样: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在这种态度下,就是不要割断历史。不单是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不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在这种态度下,就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种结论,不是甲乙丙丁的现象罗列,也不是夸夸其谈的滥调文章,而是科学的结论。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如果有了这种态度,那就既不是“头重脚轻根底浅”,也不是“嘴尖皮厚腹中空”了。
探究任务:
1.写议论文要有现实针对性,请概括《反对党八股(节选)》《反对自由主义》《改造我们的学习(节选)》三篇文章分别是针对什么议论的?
答:﹍﹍﹍﹍﹍﹍﹍﹍﹍﹍﹍﹍﹍﹍﹍﹍﹍﹍﹍﹍﹍﹍﹍﹍﹍﹍﹍﹍﹍﹍﹍﹍﹍﹍﹍﹍﹍﹍﹍﹍﹍﹍﹍﹍﹍﹍﹍﹍﹍﹍﹍﹍﹍﹍﹍﹍﹍﹍﹍﹍﹍﹍﹍﹍﹍
参考答案 《反对党八股(节选)》针对的是当时的文风,在分析了党八股八大罪状的基础上,深刻揭露了它的实质,号召我们彻底抛弃党八股这种资产阶级的腐朽文风,树立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反对自由主义》针对的是当时的自由主义思潮,列举自由主义的种种表现,剖析自由主义的危害、来源以及自由主义者的思想行为,号召人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积极精神,克服消极的自由主义。《改造我们的学习(节选)》针对的是当时的学风,其基本内容有三点:揭示主观主义,改造全党学风;树立“理论联系实际”优良学风;提倡“实事求是”学风。
2.《反对党八股(节选)》《反对自由主义》两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有什么不同?
答:﹍﹍﹍﹍﹍﹍﹍﹍﹍﹍﹍﹍﹍﹍﹍﹍﹍﹍﹍﹍﹍﹍﹍﹍﹍﹍﹍﹍﹍﹍﹍﹍﹍﹍﹍﹍﹍﹍﹍﹍﹍﹍﹍﹍﹍﹍﹍﹍﹍﹍﹍﹍﹍﹍﹍﹍﹍﹍﹍﹍﹍﹍﹍﹍﹍
参考答案 《反对党八股(节选)》的写作特点:一是比喻新颖确切,语言生动活泼;二是边破边立,破中有立。《反对自由主义》的写作特点:一是用论点做标题,简明扼要,旗帜鲜明,通俗易懂;二是运用简明的语言、对比的手法,揭露自由主义的害处,层次分明。
3.《反对党八股(节选)》《改造我们的学习(节选)》两篇文章在论证特点上有何异同?
答:﹍﹍﹍﹍﹍﹍﹍﹍﹍﹍﹍﹍﹍﹍﹍﹍﹍﹍﹍﹍﹍﹍﹍﹍﹍﹍﹍﹍﹍﹍﹍﹍﹍﹍﹍﹍﹍﹍﹍﹍﹍﹍﹍﹍﹍﹍﹍﹍﹍﹍﹍﹍﹍﹍﹍﹍﹍﹍﹍﹍﹍﹍﹍﹍﹍﹍
参考答案 相同点:两篇文章都综合运用了比喻论证、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使得形式生动活泼,避免了呆板的抽象说理。
不同点:《反对党八股(节选)》采用破立结合的论证结构,有破有立,层层说理。《改造我们的学习(节选)》则是按照“提出主张——阐述理由”的论证结构展开的。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直击高考.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直击高考.TIF" \* MERGEFORMAT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方法及论证结构
课内链接 考点解读
《反对党八股(节选)》一文作为一篇典范的议论文,论证结构特点突出,采用了典型的总分总结构模式。在分析说理时有破有立,破立结合。 阅读一篇论述文,要求理清段落层次、论述思路,把握主要观点、论证方法。论述结构上,一般包括引论和本论。在分析引论时,要认清是引入式还是直入式(开门见山),引入式采用的是引言式还是例引式,引入的是论题还是论点。本论是最关键的部分,寻找标志层次、段落之间关系的词语尤为重要,把握各段段意尤为重要。本论内部的层次分为:①并列式。各分论点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阐明中心论点,各论点、各段落是平行的;有时,揭示分论点的语言形式大致相同。②对照式。围绕中心论点,从正反两个角度或相对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③层递式。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过程。④综合式。综合运用几种结构方式,如先并列,再层递;先对照,再层递等。⑤特殊式。针对驳论文的破立式,有的先破后立,有的先立后破,有的边破边立。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解题指津.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解题指津.TIF" \* MERGEFORMAT
一、阅读步骤
1.先读标题,预测内容
文章标题有的是观点,有的是话题,阅读文章之前,可以先根据题目预测一下文章内容。阅读文章过程中,不论预测是得到印证还是被推翻,都有助于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2.圈点标注,研读文本
阅读时要耐心细心,逐段阅读,并且边读边画出关键词句。(关键词句可分为以下几类:①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②重要问题及概念前后的修饰语、限制语以及有指代意义的词语;③关联词、标志性词语;④中心句、要点句及联结句;⑤特殊句。同时对一些观点、论证方法等进行批注。)
3.初步概括,提炼段意
4.前后勾连,整体把握
阅读时,尤其要从各角度抓关键点:(1)从内容上看:主旨句、观点句、概括句、情感句……(2)从结构上看:领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置于文首、文尾或段首、段尾的句子。(3)从词义类型上看:关联词、语义主次轻重的词及全文的中心词。(4)标示层次、思路的词。①关联词,表并列的“和”“以及”“另一方面”“同时”;表递进的“不仅……而且……”“甚至”“更进一步讲”;表转折的“然而”“不过”“其实”“与其相反”;表因果的“因此”“所以”“总而言之”。②顺序词,表示材料的主次轻重或问题的几个方面,如“首先”“其次”“第一”“第二”等。
二、论证结构题解题步骤
1.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2.整体阅读,圈点标注。对重要句子(中心句、领起句、总结句、观点句)和重点词(顺序词、关联词、代词、对象)进行标注。
3.寻主旨抓中心,划分层次。首先明确句意,然后总归意群。
4.整合转化,规范作答。注意使用关键词、承接词。
三、论证结构题答题模板
首先,由×××谈起(概述××、指出××),引出×××(观点、论题);
其次,从×××方面阐述(论述、分析)××(观点、论题);
再次,联系现实,用××(方法)指出(强调)××(结果);
最后,总结上文,提出(突出、阐明)××(结论、观点、做法、希望)(照应开篇论点或论题)。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针对训练.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针对训练.TIF" \* MERGEFORMAT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力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节选自弗朗西斯·培根《谈读书》)
请简要梳理文中第一段的行文脉络。
答:﹍﹍﹍﹍﹍﹍﹍﹍﹍﹍﹍﹍﹍﹍﹍﹍﹍﹍﹍﹍﹍﹍﹍﹍﹍﹍﹍﹍﹍﹍﹍﹍﹍﹍﹍﹍﹍﹍﹍﹍﹍﹍﹍﹍﹍﹍﹍﹍﹍﹍﹍﹍﹍﹍﹍﹍﹍﹍﹍﹍﹍﹍﹍﹍﹍﹍
答案 首先阐述了读书为学的用途;其次论述了读书时在时间和内容上要把握好度;然后论述了读书与经验的关系;最后阐述了不同的人对待读书的态度及读书时对书中内容的态度。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由第一、二句“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可知,首先阐述了读书为学的用途;由第三、四句“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可知,其次论述了读书时在时间和内容上要把握好度;由第五句“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可知,然后论述了读书与经验的关系;由第六、七句“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可知,最后阐述了不同人对待读书的态度及读书时对书中内容的态度。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素养分层作业.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素养分层作业.TIF" \* MERGEFORMAT
10分钟基础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津津有味    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
等闲视之      等闲:寻常,一般
B.枯燥无味    枯燥:单调
祸国殃民      祸、殃:带来灾难;使受损害
C.莫名其妙    名:明白
革故鼎新      革:改变,革除;鼎:有力
D.无的放矢    的:靶心;矢:箭
原形毕露      毕:完全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名:说出。鼎:树立。
2.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特别是在少数政治生态不太正常的地方,有些人会认为,“他一个人干不了那些事”“料不定哪个会牵进去”,更有人心里不踏实,生怕拔出萝卜带出泥。
B.他学的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记者以为这与他现在从事的职业“八竿子打不着”,他却极力否认,解释说“关系大着哩”。
C.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孩子犯错了,家长“快刀斩乱麻”,当众打骂一顿,把孩子打得大哭,就这样巴拉巴拉教育了一番,等会儿孩子哭停了就又好声好气地哄。
D.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讲好“一带一路”故事,是发掘各国之美、时代之美、互联互通之美的过程。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熟语的能力。C.快刀斩乱麻:比喻办事果断,抓住关键,迅速地解决复杂的问题。用在此处不恰当,应用“不管三七二十一”,其意思是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A.拔出萝卜带出泥:比喻事情办得不圆满,引起别的麻烦。使用正确。B.八竿子打不着:形容二者之间关系疏远或毫无关联。使用正确。D.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比喻说话办事要以具体情况为依据,也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变化。使用正确。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毛泽东同志早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就有过深刻论述,他批评空喊口号的形式主义文风,号召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
B.毛泽东同志在1942年曾向“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党八股”宣战,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良好文风,认为这种文风“流毒全党”“祸国殃民”。
C.有人写文章,通篇利用空洞辞藻和一堆不知所云的学术概念,却不涉及最起码的作品文本,是为不谙文艺本体之故。
D.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在讲话时应该善于使用“图画般的语句”,克服枯燥无味使人听了入睡的平淡叙述的语言。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B.分句之间语序不当,此句各分句之间存在着破旧立新的内部逻辑关系,应先讲危害,即“认为这种文风‘流毒全党’‘祸国殃民’”,再讲“代之以新鲜活泼的……良好文风”,“代之”前加“应”。C.“通篇利用空洞辞藻……”搭配不当,“利用”,使事物或人发挥效能,有“用得好”之意,句中显然是指责之意,应把“利用”改为“堆砌”。D.成分赘余,去掉“的语言”。
4.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批评文章不是板着面孔教训人,也不是一本正经地摆弄枯燥学理,而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毛主席的批评文章就是模范。如他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讽刺教条主义者:我们有些同志欢喜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他的批评文章并没有板着面孔教训人,(    ),语言生动诙谐,富有文学性。
A.将一些生活哲理融入他的文章
B.而是把一些生活哲理融入文章
C.并且融入文章中一些生活哲理
D.把生活哲理融入他的文章之中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括号前的句子中“没有”一词,是否定“板着面孔教训人”,从括号后的内容“语言生动诙谐”来看,括号中应该进行转折,填入肯定的内容。选项中有“而是”关联词的句子正好与括号前的“没有”相对应,所以答案为B。
30分钟提升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五四运动时期,一班新人物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教条,提倡科学和民主,这些都是很对的。在那时,这个运动是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那时的统治阶级都拿孔夫子的道理教学生,把孔夫子的一套当作宗教教条一样强迫人民信奉,作文章的人都用文言文。总之,那时统治阶级及其帮闲者们的文章和教育,不论它的内容和形式, ① 。这就是老八股、老教条。(    )这种老八股、老教条的丑态给人民看,号召人民起来反对老八股、老教条,这就是五四运动时期的一个极大的功绩。五四运动还有和这相联系的反对帝国主义的大功绩。但到后来就产生了洋八股、洋教条。我们党内的一些(    )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则发展这种洋八股、洋教条,成为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的东西。 ② 。这种新八股、新教条,在我们许多同志的头脑中弄得(    ),使我们今天要进行改造工作还要费很大的气力。这样看来,“五四”时期前进的、生动活泼的、革命的、反对封建主义的老教条、老八股的运动,后来一些人发展到了它的反对方面,产生了新八股、新教条。它们不是生动活泼的东西,而是死硬的东西了;不是前进的东西,而是后退的东西了;不是革命的东西,而是(    )革命的东西了。这就是说,洋八股或党八股,是五四运动本来性质的反动。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揭穿 违犯 积重难返 妨碍
B.揭穿 违反 根深蒂固 阻碍
C.揭露 违反 积重难返 阻碍
D.揭露 违犯 根深蒂固 妨碍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的能力。第一空,揭穿:指揭开内幕,使人明白其欺骗性。对象常是不易识破的骗局。揭露:指使显露出来,使人看清隐蔽事物的本来面目。对象较广,可指坏人坏事,如“揭露机会主义实质”;也可指一般事物,如“揭露宇宙秘密”。“老八股、老教条”影响深远,是具有极大欺骗性的,故应用“揭穿”。第二空,“违反”含“不遵守和不符合”之意。主要与“规程、制度”等搭配使用。“违犯”含有“违背和触犯”之意。主要应用于“法律或法令”等,如“违犯《宪法》”“违犯政府法令”“违犯《劳动合同法》”等,情节较为严重。这里的对象是“马克思主义”,应用“违反”。第三空,积重难返:指经过长时间形成的不良的风俗、习惯很难改变,也指长期积累的问题不易解决。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括号后面已有难以改变的意思,应用与“头脑中”能搭配的“根深蒂固”。第四空,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如“大声谈笑妨碍工作”。阻碍:动词,使不能顺利通过或发展,程度比“妨碍”重,如“阻碍交通运输”“阻碍人类社会或历史的发展”;它还有名词用法,指起阻碍作用的事物。这里修饰“革命”,程度较重,应用“阻碍”。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五四”时期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反对封建主义的老八股、老教条的运动,后来被一些人发展到了它的反对方面,产生了新八股、新教条。
B.“五四”时期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反对封建主义的老教条、老八股的运动,后来一些人发展到了它的反对方面,产生了新八股、新教条。
C.“五四”时期前进的、生动活泼的、革命的、反对封建主义的老八股、老教条的运动,后来一些人发展到了它的反对方面,产生了新八股、新教条。
D.“五四”时期前进的、生动活泼的、革命的、反对封建主义的老教条、老八股的运动,后来被一些人发展到了它的反对方面,产生了新八股、新教条。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有三处语病:(1)“前进的、生动活泼的、革命的、反对封建主义的”层次应由浅入深,语序改为“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反对封建主义的”;(2)“老教条、老八股”应与前文中出现的顺序一致,改为“老八股、老教条”;(3)原句中出现了“运动”和“一些人”两个主语,在“一些人”前加“被”之后,使“运动”成为唯一主语。综合以上分析可知,修改最恰当的为A项。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①﹍﹍﹍﹍﹍﹍﹍﹍﹍﹍﹍﹍﹍﹍﹍﹍﹍﹍﹍﹍﹍﹍﹍﹍﹍﹍﹍﹍﹍﹍
②﹍﹍﹍﹍﹍﹍﹍﹍﹍﹍﹍﹍﹍﹍﹍﹍﹍﹍﹍﹍﹍﹍﹍﹍﹍﹍﹍﹍﹍﹍﹍﹍
答案 ①都是八股式的、教条式的 ②这些就是新八股、新教条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处,前面是“不论它的内容和形式”,显然下句应有“都”与“不论”呼应,后面“这就是老八股、老教条”提示了此空的内容。②处,根据前句“成为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的东西”和后句“这种新八股、新教条”可知,此处内容上应涉及“新八股、新教条”,所填句子应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4.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八股文是由宋代的经义演变。②它的危害极大,严重束缚人们,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同时也把科举考试制度本身引向绝路。③明末著名学者顾炎武愤慨地说:“八股盛而《六经》微,十八房兴而二十一史废。”④又说:“愚以为八股之害,甚于焚书。”⑤发展到清代,日趋没落,弊端也越来越多。⑥清代统治者对科场舞弊的处分虽然特别严厉,但由于科举制本身的弊病,舞弊愈演愈烈,科举制终于灭亡。
答:﹍﹍﹍﹍﹍﹍﹍﹍﹍﹍﹍﹍﹍﹍﹍﹍﹍﹍﹍﹍﹍﹍﹍﹍﹍﹍﹍﹍﹍﹍﹍﹍﹍﹍﹍﹍﹍﹍﹍﹍﹍﹍﹍﹍﹍﹍﹍﹍﹍﹍﹍﹍﹍﹍﹍﹍﹍﹍﹍﹍﹍﹍﹍﹍﹍﹍
答案 ①句,改为“八股文是由宋代的经义演变而成的”;②句,改为“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⑤句,改为“科举制发展到清代”;⑥句,改为“科举制终于消亡”。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①句,成分残缺,在句末加上“而成的”;②句,缺少宾语,在“人们”后面加上“的思想”;⑤句,缺少主语,由⑥句中“由于科举制本身的弊病”及⑤句中“弊端也越来越多”可知,⑤句主语应为“科举制”,故应在句首加上“科举制”;⑥句,搭配不当,与“科举制”搭配,应将“灭亡”改为“消亡”。
5.请用一句话简要介绍“八股文”。不超过65个字。
八股,即八股文,也称“八比”,原为明清时代科举制度规定的一种应试文体。它要求应考人读一定的书,学一定的注疏(主要是朱熹的注),按规定规格写文章,连字数都有限制,考生只能按照题目的字数敷衍成文。每篇文章都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构成,后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这种八股文,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是僵化的,束缚着人们的思想。那时,统治阶级及其帮闲者的文章和教育,也都是这种八股式的。
答:﹍﹍﹍﹍﹍﹍﹍﹍﹍﹍﹍﹍﹍﹍﹍﹍﹍﹍﹍﹍﹍﹍﹍﹍﹍﹍﹍﹍﹍﹍﹍﹍﹍﹍﹍﹍﹍﹍﹍﹍﹍﹍﹍﹍﹍﹍﹍﹍﹍﹍﹍﹍﹍﹍﹍﹍﹍﹍﹍﹍﹍﹍﹍﹍﹍
答案 八股文是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构成的有规定规格和字数限制的明清时代科举制度规定的一种应试文体。
解析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本语段共五句话,前三句介绍了八股文的类属、要求、构成,后两句说的是八股文的影响、应用。题干要求用一句话介绍“八股文”,就要抓住前三句中的关键信息:“明清时代科举制度规定的一种应试文体”“按规定规格写文章,连字数都有限制”“每篇文章都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构成”。在此基础上,进行概括,写成一个句子,要表达通顺,字数符合要求。
二、阅读素养培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材料一 党八股的第三条罪状是:无的放矢,不看对象。早几年,在延安城墙上,曾经看见过这样一个标语:“工人农民联合起来争取抗日胜利。”这个标语的意思并不坏,可是那工人的工字第二笔不是写的一直,而是转了两个弯子,写成了“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弯工.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弯工.TIF" \* MERGEFORMAT ”字。人字呢?在右边一笔加了三撇,写成了“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人撇.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人撇.TIF" \* MERGEFORMAT ”字。这位同志是古代文人学士的学生是无疑的了,可是他却要写在抗日时期延安这地方的墙壁上,就有些莫名其妙了。大概他的意思也是发誓不要老百姓看,否则就很难得到解释。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否则就等于下决心不要人看,不要人听。许多人常常以为自己写的讲的人家都看得很懂,听得很懂,其实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因为他写的和讲的是党八股,人家哪里会懂呢?“对牛弹琴”这句话,含有讥笑对象的意思。如果我们除去这个意思,放进尊重对象的意思去,那就只剩下讥笑弹琴者这个意思了。为什么不看对象乱弹一顿呢?何况这是党八股,简直是老鸦声调,却偏要向人民群众哇哇地叫。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吗?我们和无论什么人做朋友,如果不懂得彼此的心,不知道彼此心里面想些什么东西,能够做成知心朋友吗?做宣传工作的人,对于自己的宣传对象没有调查,没有研究,没有分析,乱讲一顿,是万万不行的。
材料二 随着改作风的强劲荡涤,文风话风也有了新气象:不念稿,说实话,捞干货,谈问题,“打铁还需自身硬”等成为流行语,领导人外事报道甚至比微博还短。然而,新风劲吹之下,不少文风上的积弊更显触目。
“领导不在”的托词、敷衍塞责的“红豆煮水”论、出事之后的“高度重视”说、常年挂着的“万能回复”帖……凡此种种,人们并不陌生,进行治理的文件规定也数不胜数。于是有人不免慨叹:撼山易,撼官话套话难。这既说明文风问题这块硬骨头不好啃,更要求改文风必须找准症结、抓住要害,方能有成效、见长效。
材料三 铁肩担道义,才能妙手著文章。一些人官话套话不离口、官样文章写不够,说到底,就是对问题不敢触碰、对事业不敢担当、对人民不尽职责。文风背后是思想,字里行间见精神,文风问题往深里说,考验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反映的是权力观、事业观、政绩观。如果思想没有变化,仅仅是在修辞表达上做文章,就难保去掉了文件气的官话套话,又来了乡土味的“新八股”。
曾有调查显示,近半数的参与者选择“看领导脸色和周围环境决定是否讲真话”,一些“老机关”也坦陈“真话危险,虚话保险”,还有群众讥讽某些干部“编了很多谎,却得了头等奖”。这些问题,凸显了文风问题的复杂性。改文风不是改文字,也不只是各级干部的“个人作业”。身处“一言堂”、置身“名利场”,只能是假话连篇、套话扎堆。越是深入改,就越要净化政治生态,重塑权力伦理,让为民、务实、清廉成为普遍的价值追求。“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常修为政之德,管用的短话、基层的实话、富有活力的新话,就有了源头活水,清新朴实的文风就有了激荡人心的力量。
6.下列关于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延安抗日时期墙壁上的一个标语为例说明,共产党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写文章、演说、谈话、写字都要讲究对象。
B.“对牛弹琴”这个成语是双向的,含有讥笑对象的意思,也有讥笑弹琴者的意思。毛泽东重点强调的是后者。
C.本段文字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用疑问表达肯定语气,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D.本段文字注意使文字大众化,如“简直是老鸦声调,却偏要向人民群众哇哇地叫”“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等句子运用了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及写作特色的分析能力。C项,应为“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表达肯定语气”,材料一后半部分几个问句是反问句。
7.下列关于材料二、材料三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改作风的强劲荡涤,文风话风也发生了新的转变,但在此情况下,文风上的积弊更显触目。
B.要切实改变文风,就必须找准症结、抓住要害,方能有成效、见长效。
C.官话套话、官样文章存在的原因,是对问题不敢触碰、对事业不敢担当、对人民不尽职责。
D.“真话危险,虚话保险”“编了很多谎,却得了头等奖”等认识的存在,告诉人们文风问题具有复杂性,改文风绝不仅仅是改文字,也不只是个别干部应该做的。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项,“绝不仅仅是改文字”错,材料三第二段说的是“改文风不是改文字”。
8.下列对“乡土味的‘新八股’”的内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乡土味”是指在文件中运用诸如“打铁还需自身硬”之类的俗语;“新八股”是指“思想没有变化,仅仅是在修辞表达上做文章”的文风。
B.“乡土味的‘新八股’”指一些官员套话连篇、官样文章漫天飞,回避矛盾与责任的做法。
C.“乡土味的‘新八股’”是指“看领导脸色和周围环境决定是否讲真话”“真话危险,虚话保险”的思想。
D.“乡土味的‘新八股’”指官员身不由己,身处“一言堂”、置身“名利场”,只能是假话连篇、套话扎堆。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根据材料三第一段“如果思想没有变化,仅仅是在修辞表达上做文章,就难保去掉了文件气的官话套话,又来了乡土味的‘新八股’”可知,“乡土味的‘新八股’”是一种文风,这种文风只是在修辞上下功夫,思想却没有变化。B、D两项将“乡土味的‘新八股’”理解成了“做法”,C项将其理解成了“思想”,就脱离了概念的内涵。
9.研读材料二,说说这两段文字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答:﹍﹍﹍﹍﹍﹍﹍﹍﹍﹍﹍﹍﹍﹍﹍﹍﹍﹍﹍﹍﹍﹍﹍﹍﹍﹍﹍﹍﹍﹍﹍﹍﹍﹍﹍﹍﹍﹍﹍﹍﹍﹍﹍﹍﹍﹍﹍﹍﹍﹍﹍﹍﹍﹍﹍﹍﹍﹍﹍﹍﹍﹍﹍﹍﹍
答案 论证方法:从正反两个方面摆事实、举例子。作用:用事实形成对比,引出关于文风的话题,更能引起读者的重视。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第一段开头指出“文风话风也有了新气象”,这是值得高兴的,但是下面用“然而”转向反面论述,指出了“文风上的积弊更显触目”,前后形成对比,引出关于文风的话题。第二段用举例论证阐述这种“文风上的积弊”现象,最后指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10.阅读第二、三则材料,你觉得“撼山易,撼官话套话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
答案 从个人的角度看(从小处看),是“套话官话”在部分官员心中影响太大,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出现了问题;从宏观层面看(从大处看),是因为缺少讲真话、实话的政治生态环境。(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材料二主要揭露了文风问题的种种现象,最后总结出改变文风必须找准症结、抓住要害。材料三则是从文风问题的症结来谈,第一段主要分析了文风问题是由于部分官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出现了问题,这是个人角度;第二段主要从政治生态环境方面分析了文风问题,这是宏观层面。
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