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
第一课时
为了革命,他不谓艰险;面对敌人,他大义凛然,表现了革命者无所畏惧的崇高品质。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李大钊
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阀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1927年4月6日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
简介背景,了解人物
了解背景
视频《李大钊简介》
介绍李大钊
简介背景,了解人物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霖 阎 娱 暂
宪 侦 押 钊
yán
yú
zàn
xiàn
zhēn
zhāo
lín
yā
稚 避 峻 啪 瞪 僻 瞅
靴 魔 刑 哼 绑 啃 袍 执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军阀:指旧中国拥有武装部队,霸占一方,自成一派的人。
宪兵:旧社会反动派用来镇压人民的军队。
绞刑:死刑的一种,用绳子活生生勒死。
词语理解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影视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
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作者回忆了16年前的哪些事情?
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第一段(1):写1927年是父亲的被难日。
第二段(2~7):写父亲被捕前的工作情形。(被捕前)
第三段(8~17):写父亲被捕的经过。(被捕时)
第四段(18~29):写我们与父亲在法庭上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法庭上)
第五段(30~32):写得知父亲被害,全家人悲痛的情形。(被害后)
课堂总结
朗读课文,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再次感受这位坚强不屈、大义凛然的革命者的英雄气概。
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了解李大钊相关的资料。
十六年前的回忆
第二课时
回顾课文,复习引入
《十六年前的回忆》
文章主要写了作者回忆有关父亲李大钊在白色恐怖下依然坚持工作,不幸被捕,面对敌人坚贞不屈,最后英勇就义的事。
回顾课文,复习引入
课文的主要内容
精读感悟,深入探究
李大钊是一位怎样的革命者?
感悟“革命者”形象
被捕前
被捕时
法庭上
精读感悟,深入探究
李大钊被捕外部环境怎样?他是怎么做的?
局势严重,坚决不离开北京
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
(1)局势严重:从父亲早出晚归、张作霖派人来检查、工友被抓等方面可以看出局势的严重。
(2)坚决不离开北京:从课文第7自然段父亲的话中的两个问句可以体会到。
忠于革命,大无畏
A.被捕前:
精读感悟,深入探究
(1)“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说明李大钊对敌人的到来早有预料,从容不迫。
(2)“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你觉得这句话能够说明什么?
父亲临危不惧,大义凛然。
B.被捕时:
精读感悟,深入探究
(1)从“安定”“沉着”两个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感受到李大钊临危不惧,沉着冷静的品质。
(2)父亲为什么“安定”“沉着”?
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信心,忠于革命。
C.法庭上:
精读感悟,深入探究
当得知李大钊被害后家人的心情怎样?
沉痛
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到?
舅老爷哭着回来;我昏倒 ;母亲昏过去三次
感悟“被害后”家人的心情
再读课文,体会写法
把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连起来读读,你发现了什么?
首尾呼应
前后照应
再读课文,体会写法
微课视频《前后照应》
总结拓展,布置作业
1.回家后把对李大钊的感受和见解写在自己的日记本上。
2.课下,继续收集、阅读关于李大钊的文章。
3.观看电影《勇敢的心》。
被捕前:烧文件和书籍
父亲:临危不惧
被捕时:
敌人:心虚、残暴
法庭上:冷静、沉着
被害后:全家沉痛
板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