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课时训练
选择题
1. 既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又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事件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七七事变 D. 皖南事变
2.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歌词所反映的史实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华北事变
3.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溥仪曾经三次登基,第一次是1908年三岁继位,第二次是1917年张勋复辟拥立,第三次是日本扶持。其中“第三次”是在( )
A. 1932年日本占领东北后
B. 1935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后
C.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
D.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
4.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如表“?”处对应的英雄人物是( )
英雄 林则徐 邓世昌 ?
事件 虎门销烟 黄海海战 东北抗日游击战
A. 杨靖宇 B. 赵登禹 C. 张自忠 D. 左权
5.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了制定侵略中国总方针的“东方会议”,确立了“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来,自成一区,置于日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材料表明( )
A.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侵略蓄谋已久
B.日本决定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
C.中国内战为日本侵华提供了机会
D.日本在东北地区实施残酷的殖民统治
6.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聚集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当局请愿并举行示威游行。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
A. 五四运动 B. 华北自治运动
C. 一二·九运动 D.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7. 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进行游行示威。这反映的是哪次运动( )
A. 五卅惨案 B. 五四运动
C. 一二·九运动 D. 洋务运动
8. 西安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 中国共产党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C.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进一步高涨
D. 国民党内部分化的加剧
9. 国民党将领张学良在自己95岁生日时说:“回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我对1936年发动的事变无悔,如果再走一遍人生路,还会这样做。”他所说的“1936年发动的事变”是指( )
A. 九一八事变 B. 八一三事变
C. 七七事变 D. 西安事变
10. 西安事变爆发后,有人主张将蒋介石“交付人民审判”,但中共中央认为应争取国民党亲英美派接受“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为此制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这表现出中国共产党( )
A. 消除了与国民党的矛盾
B. 以民族利益为重的伟大胸怀
C. 开始组建东北抗日联军
D. 努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1.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中记载:“夜幕降临,一枚炸弹在沈阳郊外的南满铁路路段爆炸,至翌日凌晨三点四十分,沈阳城遭攻破,该城被占领。”材料描述的事件( )
A.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B.导致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D.标志着华北五省全部沦陷敌手
12.20世纪30年代初,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忙于应付本国的经济危机,无暇东顾;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后,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中国内部,蒋介石集团集中重兵“围剿”红军,无心北顾。据此判断,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原因是( )
①帝国主义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无暇东顾 ②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
③蒋介石顽固坚持内战 ④九一八事变是抗日战争的起点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13.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北平学生发出这一痛感的历史背景是( )
A. 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B.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C. 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D. 日本策动“华北自治运动”
14. 某电影中出现以下故事情节: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活捉了蒋介石……这部电影的名称应该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卢沟桥事变》 D. 《华北事变》
15. 张学良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以下与他相关的事件是( )
①宁汉合流 ②东北易帜 ③南昌起义 ④西安事变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16.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尽管局势发展中还有跌宕起伏,但国共重新合作的大局已定。国共重新合作后的中心任务是( )
A. 结束帝制 B. 打倒军阀
C. 团结抗日 D. 和平建国
17.九一八事变后,受中国共产党派遣,在白山黑水之间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是( )
A.杨靖宇 B.贺龙 C.曾国藩 D.杨虎城
18.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十二月十日,《申报》新闻标题为“北平市学生游行请愿”,报道内容包括:“北平各大中学生九日晨赴居仁堂,向何部长请愿,反对自治伪组织,要求团结救亡。”本次学生游行请愿的背景是( )
A.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交给日本
B.日本企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
C.日军攻占沈阳
D.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
19.西安事变发生前夕,12月9日,一位记者在西安拍下了学生游行请愿时打的标语,标语内容应该是( )
A.“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0.“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这表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 )
A.增强国力 B.地方自治 C.拥蒋反共 D.逼蒋抗日
21.1936年12月25日,《盛京时报》挑唆南京政府武力解决事变,叫嚣“包围陕西”“玉石俱焚”。粉碎其阴谋的是( )
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一二·九运动的开展
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22.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可以说是一件不幸中的幸事,既帮助统一了国家,也停止了内战。蒋中正(介石)不再被看作是抗击日军的绊脚石……”对于材料所述事件结局的评述正确的是( )
A.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B.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开始
C.蒋介石主动接受了停止内战的主张
D.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
23.1931年10月5日,刊登在《申报》上的美丽牌香烟广告上分别有以下文字,“国人爱国,请用国货”“有美皆备,无丽不臻”“请国人注意东北形势”“外辱日亟”,并配有香烟的图案和东北地图。这表明( )
A.列强经济侵略的重心在东北地区
B.民众对抗日战争的胜利满怀信心
C.中国民族卷烟业的发展异常艰难
D.商品销售中蕴含抗日救国的思想
二、非选择题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日夜,弯月挂起,高粱地黑压压一片;疏星点点,长空欲坠。岛本大队中岛中队的河本末守中尉,以巡视铁路为名,率领部下向柳条沟(湖)方向走去,一边从侧面观察北大营的兵营,一边选了离兵营约800米往南去的地点。在这里,河本亲自把骑兵用的小型炸药安放在铁轨下,并点了火……轰的一声,炸断的铁轨和枕木向四处飞散。
——日本关东军参谋的回忆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河本末守中尉执行的是什么任务?其目的是什么?
(2)该事件发生后,当时的中国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政策?其后果如何?
材料二 《中日关系“以史为鉴”面临更严峻考验》一文中写道,九一八事变并非偶发事件,它是日本军国主义蓄谋已久、精心策划的对中国发动全面侵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在原因是日本遭受世界性经济危机冲击、日本法西斯猖獗活动以及借侵略战争转移国内危机的企图所造成的。
(3)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原因。
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为什么发动这样的运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愤吗?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的屈辱外交,国家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八项主张。我们主张的核心是集合全国各党各派的力量,以民众的总动员,去抗日救国。
——《张、杨告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
材料二 西安事变的突然爆发,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日本竭力挑拨南京和西安的关系,声明不能坐视南京同西安妥协,企图挑起中国大规模的内战,以便趁火打劫。国民党内部亲日派何应钦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主张“讨伐”张学良、杨虎城,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取而代之……大规模内战有一触即发之势。而与蒋介石关系密切的宋子文、宋美龄等人,坚决反对“讨伐”,坚持营救蒋介石。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当时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一中的“国家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指的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中的形势,谈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学良致电东北军方及东三省政务委员会:“现在日方外交渐趋吃紧,应付一切,亟宜力求稳健。对于日人,无论其如何寻事,我方务当万分容忍,不可与之反抗,致酿事端。即希迅速密令各属切实遵照注意为要。”
——中央档案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资料选编》
材料二 1933年,张学良对人说:“只要有人能把日本帝国主义打出去,不论他是哪一个阶层的人,我都愿意把我自己所有的力量给他,并且我愿意无条件地听命于他。”
材料三 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萁豆之煎,况汉卿(即张学良)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
——12月17日《桂林日报》
(1)材料一反映了张学良对日本侵略我国东北这一问题持什么态度?
(2)材料二、三都反映了张学良的什么思想?
(3)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张学良对日本侵略者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材料三中的“陕变”指什么事件?该事件发生于何时?
(5)张学良为什么发动“陕变”?中共对这次事变的态度是怎样的?张学良的这次行动有何影响?
27、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欣赏漫画 提取信息】
小华同学在学习了本课内容后,收集了一幅发表在1946年《东北画报》上的漫画,名为《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见右图)。
(1)上图中这幕“童话”的始作俑者是谁?请你推断该“童话”发生的时间。
2)请用史实印证上图中蒋介石对此事的态度。该“童话”的结果如何?
【分析史料 积累知识】
面对上述困境,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反应如何?为了弄清这一问题,小华同学收集到如下材料。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后,不甘做亡国奴、富有民族感和爱国心的中国各阶层人民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从东北、华北到华南,到处燃起抗日烽火。
(3)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九一八事变后,全民族的中心议题是什么?
材料二 张学良找到蒋介石,再次劝蒋抗日,并要求蒋放过学生,但是蒋介石怒称:“对这批学生,除了拿机关枪打以外,是没有别的办法的。”张听后大怒,反问道:“机关枪不打日本人反而去打爱国学生?”张、蒋再次大吵,盛怒之下的张学良决定发动“兵谏”。
(4)根据材料二,指出张学良发动“兵谏”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深入探究 获得认识】
材料三 2001年10月14日,张学良因病抢救无效,在美国夏威夷逝世,享年101岁。
(5)你认为张、杨二人为何堪称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31年9月18日,对于沈阳乃至整个中国,是一个分水岭。当巨大的国难降临时,古老的沈阳还在沉睡之中。22时20分,日军在柳条湖蓄意制造爆炸,开始了对沈阳筹划已久的进攻。
材料二: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材料三: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立即作出《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向全党指出,“立刻发动与组织广大工农群众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满洲”是党的中心任务,并连续多次发表宣言,作出决议,号召全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
材料四:
(1)材料一中的“分水岭”的含义是什么?
(2)材料二是哪一党派的观点?当时该党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什么事件上?
(3)材料三中中国共产党主张在东北应组织武装力量进行抵抗,这与材料二中的观点是否一致?从中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4)材料四中写道“九一八,光记住还不够”。你认为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
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沈阳日军行动,可作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
——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
(1)阅读材料一,分析蒋介石对“沈阳日军行动”采取什么态度。此举导致了什么恶果?
材料二:东北沦亡,时逾五载……乃前方之守土将士浴血杀敌,后方之外交当局仍力谋妥协……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蒋介石)为最后之诤谏,保其安全,促其反省……
——《张、杨对时局宣言》
根据材料二,分析张学良对“介公”最后诤谏的原因是什么。这一行动对时局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
(3)综上所述,张学良对蒋介石态度的转变反映了什么问题?
答案
1-5AAAAA 6-10CCBDB 11-15ACDBB 16-20CABDD 21-23DAD
24、(1)九一八事变。炸毁柳条沟(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诬陷嫁祸中国东北军,制造侵华的借口。
(2)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沦亡。
(3)日本遭受世界性经济危机冲击;日本法西斯企图借侵略战争转移国内的危机。
25、(1)逼迫蒋介石联共抗日。
(2)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三省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而国民党军队不抵抗日本侵略者,却围攻红军打内战。
(3)在当时的局势下,如果蒋介石被杀,可能会导致更大规模的内战,便于日本侵华。所以,为了抗日大业,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4)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6、(1)容忍,不反抗。
(2)爱国主义思想。
(3)由不抵抗到坚决抗日。
(4)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5)为了停止内战、逼蒋抗日。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7、(1)日本。1931年9月18日。
(2)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短短4个多月,东北三省全部沦陷,东北3 000万同胞在日军的铁蹄下受尽欺压凌辱。
(3)抗日救亡。
(4)逼蒋抗日。
(5)为逼蒋联共抗日,张学良、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发动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8、(1)中国进入长达14年之久的抗日战争时期。
(2)国民党。“围剿”红军。
(3)不一致。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视国家利益为最高利益。(言之有理即可)
(4)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我们国家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等。(言之有理即可)
29、(1)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东北三省沦陷。
(2)蒋介石对日本侵华行动一再妥协,导致民族危机深重。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
(3)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