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2.2声音的特性
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为什么用力鼓掌比轻轻拍掌发出的声音大?为什么我们接电话时,能通过对方的声音,知道对方是谁?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需要研究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声音的三个特性。
一、音调
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声音的粗细。声音越粗越低沉,音调越低;声音越细、越尖,音调越高。
音调
小实验
什么因素决定音调的高低?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注意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
实验一
伸出的长度 振动快慢 音调
1/3
2/3
快
高
低
慢
结论:发生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1.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频率?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
3.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
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多少?
5.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
6.生活中你对超声波,和次声波了解多 少?他们有什么用处?
1.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频率?
一、音调——声音的高低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
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Hz
3.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
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多少?
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
物体振动快──频率高──音调高;
物体振动慢──频率低──音调低。
大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
20赫兹~20000赫兹
(其中最敏感的频率是3000赫兹;老年人的听觉会衰退)
5.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
超声波:高于20000赫兹的声。
次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
(这两种声,人是听不到的)
注意:声音不同于声,振动一定发声,但却不一定是我们能够听见的声音。
感受不同频率
火山喷发
台 风
海 啸
地 震
次声波
二、响度
1.定义:声音的强弱(大小)叫做响度。
2.响度的影响因素
探究新知
二、响度
3.实验结论: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某同学声音很大、电视机音量太小、悄悄话等都是用来形容 的。
探究新知
想一想
声音除了响度,还有什么特性?
听声识乐器
物理学中,用音色来分辨
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这是谁的声音?
1、音色的影响因素
材料
结构
三、音色
课堂总结
【响度】
波形的上下起伏
起伏大,响度大
【音调】
波形的疏密分布
分布密,音调高
【音色】
波形的形状变化
波形不同,音色不同
考点一:音调
1. 小明的二胡断了一根细琴弦,他用一根粗弦代替后,则发出的声音的音调( )
A. 保持不变 B. 变高
C. 变低 D. 无法确定
课堂练习
C
2. 下表是人和几种动物的发声频率和听觉范围从表中可以看出,可以发出次声的是( )
A.人 B.蝙蝠 C.大象 D.狗
C
课堂练习
思考:轻拍桌面与重拍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轻拍和重拍身边的桌子
二、响度
提出问题
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
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控制变量法、转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