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总统孙中山
——陈廷一
*教学目标
1、 学习传记文体的特点。
2、 掌握本文以小见大以及人物思想品质的表现手法。
3、了解和学习伟人的高尚品质。
*简介:
孙中山,字德名,号逸仙。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中国同盟会主要创始人。1866年11月12日诞生于广东香山县。1982年在香港学医,后在澳门、广州行医。1984年组建兴中会。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选为临时政府总统。1919年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20年组织中华国民政府任非常大总统。1924年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59岁。
*记一记:
传记:是一种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体裁.它是借助于形象描写,具体生动地记载历史上或当代起过历史作用的人物的一生,以及有关的重要史实的作品.古代就有汉代的司马迁撰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其中就有不少人物传记,它就是通过给人物的作传来反映历史的。
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文体,简称为“传”.具有记实性、文学性、史料性等特点。传记,除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由于传
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传遍题材较广,内容繁杂,一般从体例来分,有自传体和记传体。
传记小解:
叙述人称:可用第一人称(自传)也可用第二人称或第三人称。
切入角度:可写传主一生,也可从某一阶段或某一侧面写。(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 )
叙述方式:可单纯记叙,也可夹叙夹议(评传)。
基本特点: 详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读一读:
籍贯
jí 卤味 lǔ 奢侈 shē ch
裹脚 gu 踊跃 y ng yuè 一介儒生 r
水泄不通 xiè 美味佳肴 y o 血气方刚 xuè
*词语解释:
戎马倥偬:军务繁忙
投笔从戎:弃文从军
身体力行:亲身实践,努力实行
不亢不卑:待人接物恰如其分,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
妄自尊大:狂妄得很,自高自大。
妄自菲薄:过于小看自己。妄:胡乱地。菲薄:小看,轻视。
*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对“平民”总统孙中山先生名片简单、衣食住行、待人宴客和悄悄出巡的片断描写,反映了他的简朴生活,表现了他为人民着想、甘于淡泊的品质。
*划分全文:
全文可分成几部分?找出能大致表现每部分大意的概括性的句子,再加工,写出每部分的大意。
——全文分三部分。
(一) 写“布衣总统”称谓的来历。
(二) 从衣食住行、待人宴客的具体方面写“布衣总统”的简朴生活。
(三) 写“布衣总统”悄然出巡的故事,表现了他为人民着想、甘于淡泊的高尚品质。
*课文探究:
1、孙中山一生东奔西走,漂洋过海,南征北战,可写的材料有很多,可作者为什么只是选取这么几个生活片断来写呢?
答:因为文章要根据中心选择材料,而文章的中心是为了表现孙中山先生的“简朴”,东奔西走、漂洋过海这些事例与中心关系不大。
概括地说,就是用住、衣、食、行等日常生活日常小片段来反映人物甘于淡泊的思想品质,可谓以小见大,这正是传记文学的特色。
2、文中在塑造孙中山先生形象的时候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呢?
答:环境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
3、写作特点归纳:
答:1、从日常生活角度切入,以小见大,表现伟人的品格和情怀。
2、运用环境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表现人物形象。
4、孙中山总统甘于淡泊的精神在如今竞争的社会里对青少年还有教育意义吗?
答:淡泊是一种品格,一种境界,一种美德,一种做人的要求;淡泊是一种简单,一种超然,一种执着。淡泊使人清醒,使人明智,使人坦然,淡泊可以使人明辨是非,但不计个人得失。生活中拥有这份淡泊,是文化修养与人生经历凝练的结晶,有了这份淡泊,在困境中就拥有了绵绵不决的力量。淡泊是一种力量,在冲突与不愉快发生时,淡泊使你心静如镜。
然而淡泊不是置身度外、消极无为,而是要明确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淡泊不是浑浑噩噩,随波逐流,而是要慎微、慎独。审时度势看世界,客观公正评价自己,辨别是非、美丑,真正用淡泊的力量去德化自身,完善自我。淡泊不是超凡,也不是回避。淡泊是人格的一种升华,是人格的一种洗炼。
*思考及讨论:
1、文中“总统不是皇帝,而是公仆!”一句体现了孙中山先生怎样的思想呢?
答:平等、民主、博爱。
2、在“为避免惊扰群众,他总是悄悄出巡,不声不响。”这句中,“总是”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不能,“总是”是频率副词,强调已成为习惯,突出孙中山先生不事张扬,行事低调的优秀品质。
3、文中在塑造孙中山先生形象的时候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呢?
答:环境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
4、文中说,群众见到孙中山的时候,一起高声呼喊:“大总统万岁!”你觉得这个口号表现了群众怎样的心情?这个口号妥当吗?为什么?
答:表现了群众对孙中山的无限爱戴和崇敬之情。
妥当:孙中山是中国人民的领袖,体现了人民对其的尊重和热爱.
不妥当: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当时百姓的个人崇拜,将孙中山与古代帝王将相相类比的封建时代的思想倾向。
5、文中“警钟一鸣森森森,睡狮齐猛醒”两句歌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格?请仿写句子。
答:比喻和拟声(比拟)
仿句:闹铃一响铛铛铛,睡虫齐翻身。
红旗一舞哗哗哗,巨龙正腾飞。
号声一吼嘟嘟嘟,猛虎向前冲。
6、文中的“剪辫”在当时象征着什么?
答:《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至也。”明代以前,汉族人都留满发,不剪也不剃。1644年满清王朝取代了明朝,要求汉人一律剃发留辫,辫子成为清王朝专制统治的标志。辛亥革命时期的一个重要行为标志是剪辫子。因而剪辫子在这时期成了反对满清、推翻帝国、追求共和、倡导民主的一种象征。
*整体感知:
请思考,哪些事例体现出了“平民总统”的什么特点
1. 从孙中山和张之洞的交往中:
胸怀大志不畏权贵,身为布衣,却有总统之志(可以从诗对联中看出来)
2. 孙中山住所的特点:
不大,家具少,客厅兼做饭厅.这体现出了孙中山节俭的作风和甘于淡泊的品质.黄兴要为他换房间时他说”总统不是皇帝,而是公仆”,我们可以看出孙中山是一个为人民着想,想做为人民办事的总统.
3.穿衣仪表方面:
孙中山对服装的要求是”既大方,又好看,又便宜”,他处处节俭,身为总统却不失布衣本性.注重外表整洁,认为”外表的整洁与内心有条理是一致的”,”他从未有过烦躁不安的表情,我们可以看到伟人从容镇静的品性.
4.用餐待客方面:
细节:普通的餐具,低于正常生活水平的菜金,饮食的简单,待客时客人的反映,在一系列的对比过程中更加体现出了总统的生活简朴,他身上难能的布衣本性.
5.出行:
担心扰民,总是悄悄出巡.
*写作特色:
1. 多处使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更凸显出了伟人的高尚情操。
如:面对简单的餐饭,奢侈成性的伍庭芳觉得难以下咽,而生活勤俭朴素的孙中山却吃得从容不迫,对比之中,贵为总统却不舍”布衣”品性,让人心生敬意.
在出巡过程中,群众的口号和呼声都从侧面反映出了人民对孙中山的爱护和拥戴,衬托出孙中山对中国革命和社会进步的伟大贡献,衬托出民主共和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2.从日常生活角度切入,以小见大。
本文是伟人传记,但全文并没有去写孙中山轰轰烈烈的革命事迹,只是从伟人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出发,为我们塑造了平凡却又伟大的”布衣总统”.
3.注重用细节描写凸显人物性格品质。
在与张之洞交往的过程中,有很多细节值得我们去注意:孙中山去见张之洞的时候已经是学成归来,留洋学生这个头衔对积极推行行政的湖广总督张之洞来说是很有分量的,但是,他的名片上却简单地只用了一个“学者”来概括自己的身份,这体现出青年孙中山希望用真正的自己而不是一个留学生的头衔而让张之洞对他多加青睐。
孙中山自称学者孙文,求见之洞,没有以晚生,后辈的谦称来敬称张之洞,反映了他不畏权势,在权贵面前不卑不亢的精神。
在张之洞摆官架子,拒绝接见他之后,他的回帖让我们看到身为平民的孙中山已经有着傲王侯的大志,而且顷刻之间能对出这么工整有很有气魄的句子,我们也能看出青年孙中山的非凡才华。
同时张之洞前后态度的转变,不但从侧面描写了孙中山气魄和学识动人,也体现出了张之洞对人才的重视。
请在文章中再找出一些细节描写,看这些细节描写凸显出了“布衣总统”的哪些品质?
如孙中山拒绝使用锡纸的碗筷,觉得太讲究了——生活简朴
地上堆着很多辫子——革命的成果
阻止卫兵用刀驱赶人群——为民着想,亲民爱民
注重用细节描写去刻画人物性格,是本文的重要特点之一,也是人物传记这类文章的写作手法之一。传记类文章往往注重对细节的描写,与细微之处见真情,与细微之处为人物画龙点睛。
4.选材典型,极富表现力。
如’’布衣总统’’的由来,总统的衣食住行,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了孙中山身为布衣之时已经有了总统之鸿志,身为总统之后依然不弃布衣秉性这种难能可贵的品质。这也是传记文章的特点之一,叙述人物生平事迹的时候,在众多材料中通过选取典型例子, 大大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5详略分明,穿插有致。
在选举的事例中,详写总统的食和行,略写总统的衣和住,使得整篇文章详略分明.这也是传记类文章应该注意的问题,对于人物的众多事例,在筛选的时候,哪个详写,哪个略写,怎样才能更好地凸显所要表现的人物品性,是需要多费工夫,多花心思的.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对孙中山先生青年时代与张之洞的交往让我们了解到了“布衣总统”的由来,又通过对他衣食住行、待人宴客和悄悄出巡的片断描写,表现了他处处为人民着想、身为总统却不弃布衣品性,甘于淡泊的高尚品质,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布衣总统”的深刻含义。同时,在学习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们也体会到了传记文学的一些特点,如选材的真实性选择性,注重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等。作者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重构和再现伟人的高大形象,激励我们年轻的一代学习伟人简朴的生活作风和高尚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