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跳水》课件(共2课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7《跳水》课件(共2课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1 17:15: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跳水
第一课时
人物导入,激发兴趣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政治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自学
提示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用不同的符号,圈出不理解或者认为需要掌握的词语。
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放肆 桅杆 撕咬
吓唬 瞄准 风平浪静
龇牙咧嘴 心惊胆战
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小说三要素
人物
环境
情节
水手们、船长儿子、船长
在风平浪静的海面上航行的帆船
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小组合作划分故事情节的层次
起因
发展
高潮
结局
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起因(第1自然段):
发展(第2~3自然段):
高潮(第4自然段):
结局(第5~6自然段):
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在风平浪静的海面上航行,水手们拿船上的猴子取乐猴子越发放肆起来。
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
孩子走上了最高的横木,遇到了生命危险。
船长拿枪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
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找出第1自然段和其他自然段内容有联系的地方
帆船
风平浪静
水手们都在甲板上
猴子模仿人的动作
惹得大家哈哈哈大笑
为下文故事情节发生做铺垫
指导写字














指导写字


左右等宽,书写注意左右占位要匀称。
半包围结构的字,内外两部分要写得紧凑一些。
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复习本节课学习的生字新词。
跳水
第二课时
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梳理了课文故事情节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了第1自然段对于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铺垫作用。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孩子如何一步步走到桅杆最上方的横木上的?
文中多次描写到了水手的笑,这对故事发展有什么作用,可不可以删去?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孩子如何一步步走到桅杆最上方的横木上的?
①猴子摘掉孩子的帽子并戴到自己头上,爬到桅杆上。
②猴子摘下帽子用牙齿咬,用爪子撕,故意逗孩子生气。
孩子此时的心情是——
哭笑不得
联系关键词“大喊大叫”理解此时孩子心情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③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④孩子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但猴子比他灵巧,继续往上爬,把孩子的帽子放在了最高的横木上,龇牙咧嘴逗孩子。
孩子此时的心情是——
气得脸都红了
孩子此时已经顾不得其他了,因为他已经——
气极了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孩子每一次心情的变化,不仅仅是因为猴子,还因为?
水手们又大笑起来。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
水手的“笑”也是导致孩子心情产生变化的原因,从而促使孩子不顾一切去追猴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画出描写船长的句子
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
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立刻”一词表现了船长面对危急的时刻,快速做出方案,并进行实施,体现了船长处事的沉着冷静、机智果敢、急中生智的形象特点。
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拓展延伸
船长在危急时刻选择让孩子跳入海里,他是如何想到的这个办法?
拓展延伸
梳理船长出舱时观察到的情况
孩子正心惊胆战地站在横木上,横木下是硬邦邦的甲板。
海面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且水性好。
拓展延伸
揣摩船长做决定时的想法
孩子站得这么高,如果摔到甲板上,必死无疑;现在风平浪静,水手们又都在甲板上,只有让孩子跳进水里,水手们立刻入水救起孩子,就会有一线生机。
拓展延伸
船长面对危急的情况,能够迅速观察现场情况,分析利弊,做出决定,寥寥几笔,展现了船长急中生智、沉着冷静的特点,这也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观察实际情况,分析利弊再做决定。
布置作业
1.假如你是船上的一名水手,回家后你会怎样向你的家人讲述这个故事?
2.完成同步试题二。
板书设计
跳水
船长:沉着冷静、机智果敢、急中生智、沉着冷静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