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10 23:43: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练习题
选择题
1.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开始于( )
A.东北地区 B.平津地区
C.淞沪地区 D.西北地区
2.2017年1用,教育部根据有关精神要求对大中小学教材进行修改,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进一步体现对历史的尊重,对抗战精神的弘扬,以及对伟大抗战精神的继承。中国“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
A.八一三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3.20世纪30年代初,一群东北作家流亡到内地,他们创作了一批描写东北遭到异族蹂躏的作品迅速流行。这批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
A.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B.东北沦陷局部抗战
C.全国性的抗战爆发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4.九一八事变后,《生活画报》刊载了《东北义勇军喋血苦战情形》和《沦亡一年后东北情况》等图片,真实记录了日军的侵华暴行和东北军民的英勇抗战。这反映了( )
A.日军侵华蓄谋已久
B.日本是最早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国家
C.全面抗战已经开始
D.中国是最早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
5.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受中国共产党派遣,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是( )
6.1937年,某报纸评论:“平时军人开小差,一般人夸为精明干练;今日壮丁逃兵役,人人普遍骂为冷血动物。”这主要是因为( )
A.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
B.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C.百团大战鼓舞人心
D.抗日战争即将胜利
7.“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的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这一边。”(——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文中的“军事政变”( )
①由国民党将领发动
②是一次具有爱国主义性质的兵变
③是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
④标志着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右图是1936年12月13日《解放日报》的一篇新闻报道示意图,从中可以获取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
A.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三省沦陷
B.蒋介石命令张、杨进攻陕北红军
C.张、杨逼蒋抗日,西安事变爆发
D.中国全民族的抗日战争正式开始
9.“古都兵变动天寒,化作长城碧雪丹,国共缓攻矛与盾,军民披沥胆与肝……青史每翻常滴泪,何时两岸结新欢?”这首诗是为纪念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而作( )
A.红军长征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10.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中共七大的召开
D.三大战役的胜利
11.右图是1936年12月30日《西北文化日报》对西安事变的报道,从标题看该报道的观点应该是( )
A.肯定张杨的行动
B.批评张杨的主张
C.反对国民政府
D.保持中立立场
12.下图报道的历史事件标志着( )
A.第一次国共合作成功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国共十年内战全面停止
D.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初步形成
13.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日本有人评论说:“这使对中国不利而对日本有利的主要因素,一齐消失了。”这里的“主要因素”是指( )
A.西安事变削弱了日本的侵华力量
B.蒋介石政府开始联共抗日
C.日本推行全面侵华政策
D.中国内战不断,四分五裂
14.张学良在自己95岁生日时说:“回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我对1936年发动的事变无悔,如果再走一遍人生路,还会做。”这里,他之所以无悔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事变后他将东北拱手让于日本人
B.事变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C.事变为围剿红军提供了契机
D.事变使他得到了权力和地位
1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之间从合到分,然后再合,再分。影响国共两党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 )
A.社会主要矛盾
B.国共两党的权力斗争
C.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
16.面对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中国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开始于(  )
A.东北地区 B.平津地区
C.淞沪地区 D.西北地区
17.何香凝裙上写诗:“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对此诗的正确理解是(  )
①写于九一八事变后 ②倭奴指的是美帝国主义 ③中国推行抵抗政策 ④体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怀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8.日本制造“华北自治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开展治安强化运动,肃清抗日力量
B.驱逐英美等国在华势力
C.作为侵华的基地,“以战养战”
D.妄图建立第二个伪满洲国
19.“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句名言生动准确地概括了哪一运动爆发前,广大同学面临的严峻的社会形势(  )
A.五四运动 B.一二·九运动
C.九一八事变 D.西安事变
20.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
A.使国民党内部矛盾加剧
B.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
C.从中国全民族利益出发
D.缓和国民党内部矛盾
21.某中学八年级(1)班开展有关“西安事变”的主题探究活动,下面是小明同学整理的资料,其中错误的是(  )
A.时间:1936年12月12日
B.发起人:张学良、杨虎城
C.目的:要求汪精卫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D.结果: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22.右图是20世纪某时期的一幅标语,该标语内容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
A.甲午战争时期,半殖民地化加深
B.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后,五四运动爆发
C.国共合作破裂后,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D.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三省沦陷
23.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其中“局部抗战”的力量主要有(  )
①抗日义勇军 ②抗日游击队 ③抗日联军 ④中国工农红军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4.一二·九运动是中国民族革命高潮到来的标志,主要是指其(  )
A.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B.促进了国共合作的进程
C.促进了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方针政策的调整
D.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
25.右图报道的历史事件的和平解决标志着(  )
A.第一次国共合作成功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国共十年内战全面停止
D.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初步形成
26.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C.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二、非选择题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八日夜……岛本大队川岛中队的河本末守中尉,以巡视铁路为名,率领部下数名向柳条湖方向走去。一面从侧面观察北大营的兵营,一边选了个离兵营约八百米往南去的地。在这里,河本亲自把骑兵用的小型炸药安放在铁轨下,并点了火……”
材料二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松花江上》歌词节选
(1)材料一描述的是什么事件 此后日军陆续又有何行动
(2)材料二反映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你对材料二歌词内容有何感想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的军队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
——《九一八小调》
材料二 1935年5月,电影《风云儿女》正式放映,片尾主题曲中“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战斗吼声,迅速响彻神州大地。
材料三 张学良、杨虎城在多次恳请无望的情况下,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指什么历史事件?中国军队为何“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这一主题曲是什么歌曲?曲作者是谁?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张、杨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什么?他们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采取这一行动?这一历史事件的结局如何?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
(4)你从张学良、杨虎城的行动中得到什么感悟?
29、观察下列漫画和影视作品:
请回答:
(1)图一漫画的名称为《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请你判断这幅漫画中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漫画中张学良为什么要举着刀去杀一只狼呢 他最后有没有成功,为什么
(2)图二中影视作品的两个主人公分别是谁 他们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 这一事变的最终结果如何
(3)图一漫画与图二影视作品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通过阅读上述内容及回答问题,你能从中获得哪些感悟与认识
答案
1-5ABBDA 6-10BACBB 11-15ABDBA 16-20ACDBC 21-26CDDABB
27、(1)事件:柳条湖事件;日军行动: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沈阳城。
(2)情景:东北三省被日军占领;感想:倾诉了对日寇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之情。(言之有理即可)
28、(1)事件:九一八事变。原因:受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影响或执行不抵抗政策。
(2)歌曲:《义勇军进行曲》;作者:聂耳。
(3)目的:逼蒋抗日。背景:日本加紧侵略中国,蒋介石执行不抵抗政策,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结局: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历史影响: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在民族危难时刻要勇于挺身而出;为民族利益不计个人得失。
29、(1)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企图侵占东北三省。没有成功,因为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命令东北军撤入关内,日军占领东北三省。
(2)张学良、杨虎城。原因:日本加紧入侵华北,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蒋介石督促张学良、杨虎城继续进攻红军。结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3)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中华民族危机严重,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勿忘国耻,居安思危;中华民族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和反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