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
如皋市实验初中 黄亚军
教学要求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会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通过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揭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 教学重点、难点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以及熟练应用该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活动1 请赋予下列各式实际的意义.
(1) 5+10 (2) (-5.4)+(-8.6)
(3) (-10)+15 (4) 1.2+(-4.8)
学生小组讨论,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赋予各式实际的意义.回忆并巩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活动2 用算式表示下列情境.
先请同学读出右图的第一支温度计所示温度.学生口答为5℃,现上升15℃(演示动画,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一过程),到20℃处停止.学生通过观察口答表示这一情境的算式:5+15=20(此举进一步揭示加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第二支温度计上温度为15℃,现下降10℃(演示动画,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一过程),到5℃处停止.学生通过观察回答用加法表示这一情境的算式:15+(-10)=5.你能从图中观察出15℃比5℃高多少吗?你是怎样得出结论的?能用算式表示吗?得:15-5=10.这是一个小学里就已经学过的减法问题.
再观察第三支温度计,它显示的温度是-10℃,现上升15℃(演示动画,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一过程),到5℃处停止.学生通过观察回答表示这一情境的算式:
(-10)+15=5;温度又从5℃下降到-10℃(继续演示动画),你能从图中看出哪个温度更高些吗?高多少?你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能用算式表示吗?
学生讨论后,尝试给出算式5-(-10)=?是15吗?这个算式该如何计算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活动2是一个具体实例,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把具体实例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点明本节课的课题――有理数的减法.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活动3 比一比、议一议
比较下面的式子,你能发现什么?
(1) 20-15=5 ; 20+(-15)=5
(2) 5-(-10)=15 ; 5+10=15
教师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小组成员相互讨论,此举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尝试,自己认识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计算.
学生归纳出式子中各数的绝对值相同,结果也相等;发现运算符号发生了改变,减数的性质符号也发生了改变.
规律:减去一个数,或者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其结果不变.
进一步简练,得到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用数学式子表示:a-b=a+(-b).
注意两变:运算符号由减号变成加号;减数变成其相反数.
活动4 同桌为一组,一同学说减去某数,另一同学把它转化为加法运算.比一比,看谁答得又快又准.
此举能及时巩固消化所学的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在此情境中体验两变的含义,感受转化的思想.
例1 计算
(1) (-3)-(-5) ; (2) 0-7
(3) 7.2-(-4.8) ; (4) - -
由学生口述解题过程,电脑显示.
教师强调解题的规范性,然后师生共同总结解题步骤:(1)转化,(2)进行加法运算.
由(2)归纳出0减去一个数等于这个数的相反数.
(三)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活动5 看谁答得快
(1)3-5=___; (2)3-(-5)=___;
(3)(-3)-5=______; (4)(-3)-(-5)=____;
(5)-6-(-6)=______; (6)-7-0=___;
(7)0-(-7)=______; (8)(-6)- 6=_____;
(9)(-2.5)-5.9=__;(10) 1.9-(-0.6)= .
活动6 我编你答.
教师与学生以平等身份参与教学,放手让学生自己编拟有理数减法的题目,其目的是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出题,相互解答,互相纠正,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同时,教师可以获取学生掌握知识的反馈信息,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回授.
活动7 生活中减法的应用
全国主要城市天气预报
城市 高温 低温 温差 城市 高温 低温 温差
哈尔滨 13 -2 乌鲁木齐 -4 -9
西宁 -2 -7 银川 0 -5
昆明 17 5 贵阳 7 -8
根据上表,学生列出式子求出个城市的温差.
此题是实际问题,与新课引入中的实际问题前后呼应,贯彻《数学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教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形成用数学意识”的要求,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有理数减法,说明数学来源于实际,又用于实际.
(四)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1.通过给式子赋予实际意义,我巩固了……
2.通过比一比、议一议,我经历了探索……的过程.
3.通过观察和小组的团结协作,我发现并归纳出了……
4.通过练习,我能熟练……
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还感受了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如……
(五)课堂测试
必做题:课本27页第1题、第2题.
选做题:全班学生分为五个组进行游戏,每组的基本分为100分,答对一题加50分,答错一题扣50分.游戏结束时,各组的分数如下: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5组
100 150 -400 350 -100
(1)第一名超出第二名多少分?
(2)第一名超出第五名多少分?
(六)作业
课本31页第3题、32页第4题.
(七)设计说明
本案例从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设计问题,立意比较新颖,使得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知识的形成不分离,达到结伴而行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以问题情境为导引。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这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2) 调动学生动手实验,动脑思考,教学中很多知识的形成要借助于数学实验而发现。
(3) 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学生的数学学习往往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他们通过对教师设置问题的研究,积极探究发现,动脑猜想、归纳、证明,理解了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