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16 猫
第五单元
郑振铎
2
1
教学目标
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理解作者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
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乞猫
【宋】黄庭坚
秋来鼠辈欺猫死,窥瓮翻盘搅夜眠。
闻道狸奴将数子,买鱼穿柳聘衔蝉。
新课导入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文学史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作者简介
《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在此之前他的其他作品,内容已经触及五四时期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是对不会说话的猫,因为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感到自己的良心受了伤。这些深表忏悔的话,表明了作者受到了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某些人生观念如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的影响。
写作背景
懒惰( ) 怂恿( )
怅然( ) 蜷伏( )
叮嘱( ) 惩戒( )
虐待( ) 潜逃( )
污涩( ) 凝望( )
红绫( ) 屋脊( )
duò
quán
sǒng yǒng
nüè
chàng
chéng
zhǔ
qián
sè
líng
níng
jǐ
读请字音
污涩:肮脏且不光滑。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蜷伏:弯曲着身体卧着。
悲楚:悲哀痛苦。
惩戒:惩罚以示警戒。
解释词义
妄下断语:乱说断定的话。
逞能:争强好胜不量力而行。
恍惚:不清楚、不分明,多形容记忆、听觉、视觉。
一尘不染:形容东西的洁净和行为的清白。
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秩序井然:指有条不紊,做事有序,不杂乱。井然,有条理的样子。
解释词义
壹
贰
第一部分(第1-2段):写养第一只猫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3-14段):写第二只猫的来历、外 形、性格和丟失。
层次结构
叁
第三部分(第15-34段):写第三只猫被“我”冤枉并打伤,最后死“我”痛悔不已。
1.“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在内容上交代了“我”家养的猫的结局,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在结构上起着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作用。
研读课文
2.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第一只猫的特点的?
从毛色、形态、性情和动作等方面来写。“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形象地写出了第一只猫的毛色和形态;“很活泼”的性情和“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扑抢“红带”或“绳子”的动作,都写出了猫的活泼的特点。
3.“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 ” 这句话包含作者怎样的情感?
将猫称为伴侣,说明“我”对它有了感情。有了感情,就免不了为它的不幸而难过。“酸辛”,既有对小猫死去的惋惜,也有失去小猫的痛苦。
研读课文
4.“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只小猫太活泼了,以至于让人提心吊胆,生怕它丢了。三妹的玩笑话表现了她对这只小猫的喜爱之情。为下文这只小猫的亡失埋下伏笔。
5.“过了二三个月,它会捉鼠了。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的声了。”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只猫在为“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的同时,还为家庭作了贡献,它的活泼、能干,更增添了“我”及家人对它的喜爱之情。
研读课文
6.“心里便有些亡失的预警。”这句话能否删去?
不能,因为这句话表明由于太喜爱这只猫了,找不到它,心中难免会有不祥之兆,也为下文写小猫的亡失作了铺垫。
7.“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因守护不住生命而产生的痛心与惋惜之情。那种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作者不想再让自己品尝失去美好事物的痛楚。从对上文两只小猫的叙述过渡到对第三只小猫的叙述,结束上文,为第三只小猫的出现埋下伏笔。
研读课文
8.“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这句话可以看出,我们都在批评什么人?
三妹埋怨邻居家的丫头,“我”诅骂捉走猫的人,实际是批评了两类人:一类是事不关己、不闻不问、麻木不仁的旁观者;另一类是损人利己、自私自利、横刀夺爱的小人。这两类人都会给善良的人带来伤害,而有时这种伤害是长久的。
1.朗读课文,从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几个方面,说说第三只猫与前两只猫的区别。
合作探究
第一、二次养猫:
来 历 外貌 性情 在家中的地位 结局 对“我”的
影响
第一次: 花白猫 (1—2)
第二次: 小黄猫 (3—14)
从隔壁要来的
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很活泼
招人喜欢
病死
一缕酸辛
从舅舅
家要来
的
浑身黄色的
更加
活泼
全家人都喜爱它
被一个过路人
捉去
怅然、愤
恨、诅咒
路人
第三次养猫(重点):
来历 外貌 性情 在家中的地位 结局 对“我”的
影响
第三次: 丑猫 (15—34)
遭人遗
弃,拾
来的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又很瘦,烧脱了好几块毛之后,样子更难看了
不活泼
忧郁懒惰
若有若
无,大
家不喜
欢,不
大注意
它
被冤枉、误打、流浪致死
更难过得多,永不养猫
2.本文用第一人称来叙事,有何好处
作品中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我”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我”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的悲剧的制造者。用第一人称叙述,可以极其自然地借“我”之口,抒发真实感情,揭示作品主题,引起读者共鸣。
合作探究
3.本文一共写了三次养猫,删去写前两只猫的文字可以吗 为什么要重点写第三只猫?
三次养猫的故事层层推进,写花白猫、小黄猫是为详写第三只可怜猫作必要的铺垫,也是为了与第三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布局,有利于更好地刻画形象、凸现中心。因为写第三只猫最能表现主旨。
4.三次养猫,“我”心情有何不同?
(1)第一次养猫:快乐—酸辛
(2)第二次养猫:更加快乐—时时担心—怅然、愤恨
(3)第三次养猫:不喜欢—愤怒—忏悔
合作探究
5.作者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人生道理?
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平等地对待生命。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会有与其他的小生命共同相处的时候,我们只有平等地对待。
合作探究
6.阅读这篇文章,你读到一个怎样的郑振铎呢?
他是一个善良、正直、热忱的人;是一个严于律己、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改正错误的人,有着像鲁迅一样的自我剖析的精神,勇于把自己的疮疤揭开给人看的人;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人。
本文通过叙述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真切地表现了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告诉人们,仅仅依靠一点可疑的迹象就主观臆断得出结论是错误的,依靠自己的强势和暴力随意惩戒只会伤害无辜。
本文主旨
情节曲折,结构严谨。
文章围绕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的亡失为线索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文本特色
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
衔接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三个故事之间又有过渡段贯通弥合。
伏笔的设置表现为: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三个故事和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天衣无缝。
文本特色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精神的享受。有的人喜欢侍花弄草,有的人喜欢养小动物。你家养过小动物吗?请写出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语言要生动形象,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150字左右)
课后作业
小猫“咪咪”的那一双大耳朵,一天到晚都直竖着,哪个地方有声音,它就马上往哪边转,活像一架有特殊性能的雷达。这是一只白底黑斑的小猫,远远看去,就像一团雪白的棉花上滴了几滴墨汁。小猫鼻子下面有一张“人”字形的嘴巴,鼻子两旁分别有几根白色的胡须,常常一翘一翘的,挺神气。猫的胡子非常硬,像钢针一样,能量出老鼠洞口的尺寸。
答案示例
谢谢您的观看指导!
BUSINESS PRACTICAL REPORT TEMP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