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鲁教版五年级上册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语文鲁教版五年级上册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0-13 19:19:20

文档简介

4 索溪峪的野
基础达标(自主完成,同桌互查)
1.我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圈出成语和易读错的字,多读几遍。
2.为加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 “√”标出。
气势磅礴(pánɡ bànɡ)  
心惊胆颤(zhàn chàn)
横铲一脚(hènɡ hénɡ)  
撒起尿来(sā sǎ)
3.补充成语。
难以言( ) ( )地而起
随心所( ) ( )( )玉立
不( )一格 旁( )斜出 返( )归真 断( )悬( )
4.读了课文后,我知道题目中的“野”意思是: 。
5.初读课文后,我的问题有:
二、设问导读(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一)初读了解
这篇课文用一个( )字,总的介绍索溪峪的特点,然后从四个方面描述:( )是野的,( )是野的,( )当然更是“野”性十足,( )也变得“野”了起来。
(二)再读感知
1. 读读文章的开头,我发现它在文章中起到 作用。
2. 仔细朗读课文,划一划:索溪峪哪一处的“野”让你心动,读一读,品一品,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写一写批注。
3. 读第2——5自然段,想想作者分几方面来写山是“野”的?可以动笔画一画。索溪峪的水怎么“野”?索溪峪的动物“野”表现在什么地方?游人的“野”表现在什么地方?
4.学习完全文,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下来。
5.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人们,在这山水中返璞归真了。
6.“野”在字典里有以下义项:(1)野外;(2)不是人工饲养或培植的;(3)不受约束的;(4)没礼貌的,不讲理的。联系课文内容,说说“野”在下面句子中的具体含义。
A、索溪峪的山,是天然的美,是野性的美。( )
B、平生没走过这么“野”的路!( )
C、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了。( )
D、我们也渐渐变得“野”了起来。( )
三、巩固练习(语段阅读,重点突破)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山是野的。索溪峪的山,是天然的美,是野性的的美。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听着名字就让人胆颤。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绵亘蜿蜒,“十里画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气长舒。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或直插云天□或横拦绿水□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婷婷玉立□则好似“窈窕淑女”□
(1)在□处加上标点。
(2)这段文字采用先 后 的方法写索溪峪的山,写出了索溪峪的山是 的美、 美的特点。
(3)用双竖线将短文分为四层。
(4)划线句子采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写出四个写山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拓展延伸
难忘的索溪峪(节选)
峻青
但,尽管文章至今没有寄出来,而索溪峪的景色,却时常萦回于我的记记之中。在攀登那巍峨的雄伟的长白山时,我想起过它;在穿越那关东山的茫茫林海时,我想起过它;在大连棒棰岛海滨浴场游泳,望着那水天一碧浩瀚无边的大海时,我想起过之它。在二道白河的深夜里,与同行的朋友们,天南海北地聊天时,我想起过它,并且一再地带着自豪的神气向同行们讲叙过它,夸耀过它。以致使得朋友们开玩笑地说我是“迷上索溪峪了,总是忘不了索溪峪”。
是的,怎麽能不着迷呢?又怎麽能够忘记它呢?
尤其是那十里画廊。 啊,画廊,这名字实在是好,真不愧画廊。沿着那流水潺潺弯弯曲曲的山溪向上走去, 你会惊讶地看到,一路上,两边青峰高耸,绿树如云。人走在这两夹峙的山谷中,就像走在一条幽深的小胡同里似的。仰头向上望去,上面是一线蓝天,两边是无数青峰。这青峰,一座座拔地而起,直插云霄,千姿万态,美好绝伦。它们是那麽多,一 座挨着一座,一座有一座的特点,一座有座的姿态。它们有的像身背草篓的采药的老人,有的像手捧鲜花的妙龄少女,有的像摩天大楼 ,有的像中世纪城堡,有的双峰插云,像两根尖尖的竹笋 ,有的一柱独峙,像一支长长的火箭……好看极了。我实在惊讶,天公究竟用什麽神奇的力量,给大自然造出如此变化无穷美妙绝伦的景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每一座青峰,都是一幅绝妙的画,一首优美的诗。这十里画廊的两边,就是这无数的画,无数的诗。它们纷纷地排列在你的面前,张着那绿色的臂膀,在向你拥抱,向你微笑,向你絮絮低语。啊,朋友,置身于如此优美的环境中,你怎能不着迷,不陶醉呢?17七律长征
1、基础达标。(自主完成,同桌互查)
1.请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逶迤( ) 磅礴( )
岷山( ) 云崖( )
泥丸( )大渡桥横( )
  2.查阅工具书,解释下面词语含义。
(1)等闲:
(2)逶迤:
(3)磅礴:
(4)云崖:
(5)尽开颜
3.检查读诗。
二、设问导读。(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一)初读了解:
1.朗读诗句,了解交流历史资料。
2.这首诗只用8句56个字,就高度概括而艺术地反映了长征这一伟大的革命史实。它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请你依照前一幅画面的概括方法,各用4到5个字概括出另外四幅画面。
腾越五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诵读全诗,找出最能表现红军战士革命英雄主义豪情的诗句,体会其中洋溢的雄壮气魄。
4.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结合思考练习思考。
5.背诵默写全诗
(二)再读感知:
再读课文
探究1.诗的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探究2.说出你对“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句诗的理解,并分析这句诗表达了红军战士怎样的思想品质?联系你搜集到的资料,把自己的理解可以在小组内交流。
探究3:“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一联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再多读几遍诗句,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三、巩固练习。
读《七律长征》,回答文后问题
1.全诗共四联,请分析这四联诗之间的联系。
2.结尾两句是虚写,是全诗的高潮,情景交融。细细品味,说说“喜”“开颜”两词表达了红军将士怎样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境界。
3.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四、拓展延伸。
课外阅读
青稞饼的故事 
草地,迷蒙的草地,笼罩在一片阴沉沉的雨雾里。分不清哪儿是“路”,哪儿是泥潭,一支钢铁般的队伍,正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行进着。
进入草地第七天断炊了,在他的干粮袋里,也只剩下几小块青稞饼。此刻,他迈着艰难的步履走着。那匹小马,他让因缺药而致腿伤化脓的战士骑了。忽然,他那消瘦的脸上,浮现出严肃的神态:不远处,又有两名战士倒在“路”旁。
好同志  不能倒下  他奔过去  弯下身子拍拍战士的肩头  首长  走  走不动了 战士喘着气  望着眼前这位瘦削的中年人  轻声说 两天没吃了
他听着,眉梢颤抖了一下。他默默从干粮袋掏出那几小块青稞饼,分塞给战士:“吃吧!不吃,就走不出草地了。”
当他的身影渐渐消融在雨中时,一个战士捧着青稞饼,眼窝里闪着泪花,问:“他是谁啊?”
“不知道。”另一位战士回答说,“反正是一位首长,不是师长,就是政委。”
又是三五天过去了。一天晚上,部队准备宿营了。红军首长喝了一大碗苦涩的野菜汤,借着马灯微黄的光,打开一张军事地图。警卫员走近他的身边,递给他一个纸包:“司令员,一个战士留下的,临终时说,一定要交给首长。”
他轻轻打开纸包:啊,是那几小块青稞饼。
1.短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他”是谁?文中多次写到“他 ”的外表。用“~~~~”画出通过写外表反映“他”为战士缺粮而内心焦急的句子。
3.给三自然段加标点符号。
4.从这篇文章中你读懂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PAGE
15、詹天佑
自学导航
我能正确朗读课文四遍,并查字典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的意思
我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基础达标(自主完成,同桌互查。)
1.给加点字注音
要挟 轻蔑 勘测 经纬
藐视 竣工 阻扰 嘲笑
2.我会查字典。
“挟”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再查( )音节,第四笔是( ),可以组词为( )( )。
二、设问导读(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一)初读了解:
詹天佑是我国 工程师。从 到
这一段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
(二)再读感知:
1. 再读课文: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画出有关语句,在旁边做出简单的批注,说明自己的理由。
2.詹天佑修筑铁路时遇到了哪些困难?他又是怎样克服的?
三、巩固练习(语段阅读,重点突破。)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kān)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wěi)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1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差不多’之类的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这句话写出了詹天佑的什么精神?
2下面环境描写起了什么作用?“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
四、拓展延伸。(课外链接,提高能力)
詹天估十分痛心而又羞愧地低下了头。下课之后,他依然坐在那里,默默不语。一个美国学生走过来,问:“那老牛破车是哪个国家的?请你回答。”詹天佑不理睬。那个学生冷笑着说:“高才生,怎么连这个也回答不出来?”詹天佑突然站起来说:“是我们国家的。但那是暂时的!”另一个学生说:“听说大英帝国曾在中国修了一条铁路,可他们的皇帝却说是怪物,把它拆了,扔到河里去了。哈哈哈……”詹天佑怒视着这群傲慢的洋学生,愤然离开了教室。
詹天佑怀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发愤读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耶鲁大学。他的老师罗索夫夫人送给他一只小皮箱,说:“这箱子里装着修建铁路的资料,是我多年来搜集整理的,现在送给你。希望你能利用它,为自己的国家做出贡献。”1881年,詹天佑拎着这一只小皮箱,满怀着为国效力的壮志,从美国回国了。
(1)詹天佑在美国读书的时候,中国国内的情况是怎样的?用“﹏”画出文中的句子。
(2)听了美国学生的话,詹天佑为什么愤然离开了教室?詹天佑是怀着怎样的目的发愤读书的?
积累窗
爱国志士的名言:
为祖国而死,那是最美的命运啊!——大仲马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文天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10晏子使楚
一、基础达标(自主完成,同桌互查)
1、读拼音,写词语
wǔ rǔ ɡuī jǔ dào zéi
( ) ( ) ( )
ɡān jú péi chánɡ bì ɡuó
( ) ( ) ( )
2、比一比,再组词
臣( ) 贼( ) 陪( )
熙( ) 戒( ) 赔( )
颐( ) 诫( ) 培( )
3、检查读书
4、本文是按照( )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晏子出使楚国,楚王( )次想侮辱晏子的事情,但最后都被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机智勇敢一一化解,从而向我们揭示了晏子是一个( )、( )的人。
二、设问导读(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一)初读了解
1、“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古代还有哪些人拥有这样的尊称?请列举出三个( )、( )、( )。
2、课文讲了几件事,分别是哪几件事?
( )、( )、( )
(二)、再读感知:
1、课文中几次写到楚王的“笑”,将语句写在下面的括号里,这几次“笑”分别反映了楚王什么样的心理?
第一次“笑”( ),反映了楚王( )的心理;第二次“笑”( ),反映了楚王( )的心理;第三次“笑”( ),反映了楚王( )的心理。
2、你觉得晏子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结合着课文内容,尝试着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语段阅读,重点突破)
晏子见了楚王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楚王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住满了人。①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你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气。”楚王说:“实话实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②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1.结合语境,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严肃( ) 打发( ) 规矩( ) 故意( )
2.模仿句子①写一句话。
大伙儿( ),就是( )
3.用适当的关联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语把句子②改成一个前果后因的句子。
4.“敝国”在这里指哪个国家?( )。
5.短文中划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是( ),把这句话用三个成语概括是( )、( )、( )。
6.“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一句包含着怎样的意思?
( )
7.你觉得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 )
8.《晏子使楚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这篇课文记述了( )末期,( )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 )次侮辱晏子,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 ( )和( )的故事。
9.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将其改为不带“不”字的句子,意思不变)

四、拓展阅读
郑板桥机智送贼诗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年轻时家里很
穷。因为无名无势,尽管字画很好,也卖不出好价钱。家里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
一天,郑板桥躺在床上,忽见窗纸上映出一个鬼鬼祟祟的人影,郑板桥想:一定是小偷光临了,我家有什么值得你拿呢?便高声吟起诗来:大风起兮月正昏,有劳君子到寒门!诗书腹内藏千卷,钱串床头没半根。
小偷听了,转身就溜。郑板桥又念了两句诗送行:
出户休惊黄尾犬,越墙莫碍绿花盆。
小偷慌忙越墙逃走,不小心把几块墙砖碰落地上,郑板桥家的黄狗直叫着追住小偷就咬。郑板桥披衣出门,喝住黄狗,还把跌倒的小偷扶起来,一直送到大路上,作了个揖,又吟送了两句诗:夜深费我披衣送,收拾雄心重作人。
五、相关链接
晏子 ( —前500),名婴,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春秋时齐国大夫。公元前556年,开始辅佐齐灵公,后又辅佐庄公、景公。他主张诛不避贵,赏不遗贱,重视生产,提倡蚕桑,反对厚赋重刑。在我国劳动人民心目中晏子是智慧的化身,他以足智多谋和能言善辩为世人所称道。战国时,有人将他的言行编成《晏子春秋》一书。本篇课文选自林汉达编著的《春秋故事》。
晏子的故事

齐桓公称霸后国家很强盛。后来到了齐景公做国君的时候,齐国出现了一个很有才干的相国,他的名字叫晏婴,又叫晏平仲。他既有丰富的知识,又聪明机敏。他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敢于批评国君的错误,是齐景公的主要助手。老百姓都尊敬地叫他“晏子”。
齐景公特别喜欢鸟。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可是几天后,那只鸟飞了。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死烛邹。晏子站在一旁请求说:“是不是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您再杀了他,让他死得明白。”齐景公答应了。
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大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使国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了,都会认为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人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所以现在要杀死你。”说完,晏子回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
听了晏子的一番话,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干咳了一声,说:“算了,把他放了吧。”接着,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说:“若不是您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一、自学导航:
1、我要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圈出成语和易读错的字。)
2、我能和好朋友分角色练习读好这篇文章。
3、我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了下来。
一、基础达标。(自主完成,同桌互查)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女娲(wo wa) 萦绕(ying yin)
哈达(ha ha) 刚劲(jin jing)
2.、通过读课文,我理解的词语有:
蹒跚学步 :
牙牙学语 :
填字组词
( )学语 ( )学步 ( )圆月
( )昆仑 翱翔的( ) 纯洁的( ) 璀璨的( ) 崭新的( )
二、设问导读。(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一)整体感知:
通过朗读诗句,我知道课文按“总起——祖国养育我——( )——我的誓言——( )”五部分来写的。
(二)精读感悟:
1、我感受到中华少年具有中华少年具有
的情怀。我是从
这句诗句中体会到的。
2、要做旗舰去长风破浪,要做火箭去推动飞船,要像利剑把贫穷斩断,要用爱心把世界相连。
这四个排比句表达出了 ,朗诵时语调要 。
3、文中“春天的故事”指的是:
3、文中“五十六朵鲜花”指的是:
三、巩固练习。(语段阅读,重点突破。)
我们铭记着中华母亲的功德,
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
黄河的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
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1、“我们铭记着中华母亲的功德,
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
这两句在文中起到 的作用。 2、“黄河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这两句告诉我们 。朗诵时语调要 。读读文中加点的词,你能在保持句意不变的情况下,换个别的词吗?
剧烈____ 末端____防止_____
仿照例句概括本段内容。
例: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中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
科学家从_________得到启示,发明了________。
联系你在“精读感悟”部分完成的表格,你也能用类似的句式说说四、五自然段内容吗?
______从_______得到启示,____了________。
3.你还知道哪些人类以生物
四、拓展延伸。
祖国是什么?
有一天,
孩子仰起花一般好看的脸,问白鸽。
白鸽从天边飞回,
从四面八方衔来了答案。
太阳回答:是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
松涛回答:是飞越群山的巍峨的长城!
稻穗回答:是等待开镰的金色丰收。
浪花回答:是乘风破浪竞渡的龙舟。
孩子笑了,他抚摸着白鸽,用他的心说了一句:
“祖国是开着花的希望!祖国是唱着歌的黎明!”
白鸽扑棱扑棱翅膀,衔着孩子的心愿飞走了,
显然,它将把一个最美的答案写上蓝天。
(1)本文综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2)白鸽要写上蓝天的“最美的答案”是
(3)请你也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说说祖国是什么。
中华少年彩色的翅膀
一、自学导航
1、我自学本篇课文,并能口述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2、我摘抄了本课了优美词句。
二、基础达标。(自主完成,同桌互查)
1.我能读准一下词语
气氛 昆虫 晕船 瓷盘 播种
碧空如洗 水落日出 波涛起伏
2.比一比,组成词语
番( ) 昆( ) 瓷( )
播( ) 混( ) 姿( )
二、设问导读。(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一)整体感知:
1.本文以----------为线索,先写------,
接着写 ,最后写 。
2.默读课文,想一想战士小高为什么要把昆虫带往宝石岛》?然后和同桌交流读了课文后的体会。
(二)再读感知:
1.细读课文,画出最能表达“守岛战士对祖国的爱”的相关语句,并写出批注。
2.多读几遍课文,想一想“彩色翅膀”的含义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语段阅读,重点突破。)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小高点点头告诉我,晚饭以前,他已经把纸箱里的小昆虫全放了。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第二天我醒来时,天已经放亮了。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
1. 我能划线的句子换个说法。
2.从这个句子中我体会到海岛战士
的感情。
3. 我能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4、展开想象续写几句话。
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此刻,我想对它悄悄的说:“

四、拓展延伸。(课外链接,提高能力。)
中国石
驻守在戈壁滩上,举目是无边的沙海,脚下是漫滩的碎石。战士休息的时候,常常随手拣几块可心的石头,积聚多了,还要举行“赛石会 ”。经过几次比赛,我也成了石头迷。
一个初夏的早晨,姗姗来迟的春雨洗润了戈壁滩。这正是拣石头的好机会,我背起挎包出了营房。
雨后大漠,风清气爽,哨所前面那一排排白杨显得更加挺拔、繁茂。瑰丽的朝霞倾泻在戈壁滩上,裸露在黄沙上的石头闪着珠光玉彩。我俯身打量这些散落满地的小精灵,把可心的一块一块拣起来。
“丁冬”的驼铃声伴来了拉水的勒勒车,赶车的是个小姑娘。她看见我背着满挎包石头,就邀我去珍珠泉,说经那里泉水洗过的石头会特别清亮。
我们来到珍珠泉,小姑娘帮我舀起水清洗拣来的石头。忽然她惊叫起来:“雄鸡!这块石头像雄鸡!”
1.“中国石”是什么样子?
2、“驻守在戈壁滩上,举目是无边的沙海,上面散布着漫滩的碎石头,战士们休息的时候,常常随手拣几块可心的。积聚多了,还要举行“赛石会”。经过十几次比赛,我也成了石头迷。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A.说明情况; B.点明题意; C.揭示中心
3.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表现了战士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 ____
.(三)、拓展延伸:
1、展开想象,写写宝石岛未来的景象。
2、学到这里,我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山雨
基础达标(自主完成,同桌互查)
1.我能读准字音,理解生词。
水淋淋(lín) 啼啭(zhuàn) 倾吐 神奇 优雅 辨认 清新 欢悦 清脆 凝聚 奇妙无比
轻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啼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3.照样子写词语
例:水淋淋(ABB)
______ ______ _____ _____
4.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
一阵阵( ) 一缕缕( )
一首首( ) 一丛丛( )
一( )歌谣 一( )岩石
一( )树叶 一( )音符
5、初读课文,梳理内容。课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来描写山雨的,用双竖线在文中标示。
二、设问导读(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一)初读了解:
《山雨》这篇散文,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来写的,作者通过合理而新奇的_______和____,并运用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描绘出山雨带来的______美和___美,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_________之情。
(二)再读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
(1)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观察山雨的?
(2)你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作者丰富的想象?用“___”划出相关语句读一读。你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感悟山雨的音乐美。
(1)指名读写山雨声音的句子.。
(2)你从这些句子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奇特的想象?你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什么?
(3)学生汇报,老师给予指导。
①沙啦啦,沙啦啦……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a、这里将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从这奇特的想象中表达作者对山雨的无比喜爱。
b、体会“由远而近,由远而近……”的意味:这里连用两个“由远而近”,后面还用了省略号,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带着体会朗读。
②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a、作者把岩石、树叶、绿草比作_______;将飘飘洒洒的雨丝比作_________,把雨声比作________。
b、你从这些描写中感受到什么?
3.感悟山雨的色彩美。
(1)读读这些写雨色彩的句子。
(2)你从这些句子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奇特的想象?你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什么?
(3)带着遐想朗读。
三、巩固练习(语段阅读,重点突破)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雨中的绿色,在画家的调色板上是很难调出来的,然而只要见过这水淋淋的绿,便很难忘却。
  不知在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风,也屏住了呼吸,山中一下子变得非常幽静。远处,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开始啼啭起来,仿佛在倾吐着浴后的欢悦。近处,凝聚在树叶上的雨珠还往下滴着,滴落在路旁的小水洼中,发出异常清脆的音响——
  丁——冬——丁——冬……
1、理解课文填空。
作者是从山雨的_____和_____中品出它的韵味的;它的颜色是那样的难以忘怀,它把山林的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___________,绿得_________。
2、文中这两个句子里的“仿佛”用得特别的好,读后也请你来写一句。
(1)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2)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开始啼啭起来,仿佛在倾吐着浴后的欢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知在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这句话与文章开头哪句话呼应 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拓展延伸
积累:写雨诗句集萃
1.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王维:《山中》)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瞑》)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4.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西江月》)
5.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6.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7.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8.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 13 将 相 和
一、基础达标
1、交流搜集的关于《史记》及司马迁的资料。
2、我能正确地读这些词。
召集 逼迫 典礼 胆怯 鼓瑟 拒绝 诸位 躲避 理屈 负荆请罪 绝口不提 完璧归赵负荆请罪 同心协力
课文中我不理解的词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认为易读错的生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认为易写错的生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设问导读
(一)初读了解
1、读课题:题目中“将”指_________;“相”是指_________ ;“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将相和”的意思是2、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思路:课文中的小故事,可以用 “__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_____ ” 作为标题。
(二)、再读感悟
1、小组合作学习。
朗读第一个小故事,总结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
经过:
结果:
朗读第二个小故事,总结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
经过:
结果:
朗读第三个小故事,总结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
经过:
结果:
2、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的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你认为蔺相如被赵王封为上卿,是不是就靠一张嘴?为什么?你能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句来谈一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相和》这篇课文中,描写了赵王、秦王、廉颇、蔺相如四个人物,你喜欢谁,为什么?不喜欢谁,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语段阅读,重点突破)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我们俩闹不和,( )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诸”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荆”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并用这个关联词写一句话。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削弱—( ) 进攻—( ) 同心协力——( )
从文中选项一个词语作为这个小故事的标题:
你认为蔺相如处处避让廉颇,做法对吗?
四、拓展延伸
纸上谈兵
战国时期,赵国有个空谈家,名叫赵括,他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自幼熟读兵书,喜谈兵法。( )他自以为天下无敌,( )他的父亲却认为他并没有指挥才能。
一次,秦国进攻赵国。秦军设下圈套,假装败退。赵括穷追不舍,被秦军切断后路,断绝了救兵和粮饷。赵括一味拼死,想突围出去,结果被秦军射死。赵国45万大军全军覆没。
赵括只知道背诵条文,空谈理论,( )没有实践的经验,( )不能随机应变,结果遭到了惨重的失败——这给后人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历史教训啊!
1、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滔滔不绝:
生搬硬套: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14 草船借箭
一、基础达标
1.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妒忌 推却 都督 迟延 探听 私自 调度 水寨 擂鼓 呐喊 支援 丞相 军令状 委托 疑惑 弓弩手 自有妙用 神机妙算
2. 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神机妙算: __________
二、设问导读
(一)初读了解
本文写周瑜忌妒( )的才干,要( )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 )“借箭”,挫败了( )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 )。
(二)再读感知
1、通过反复读开篇周瑜与诸葛亮的对话,注意说话人的不同语气,我能体会出其中的原因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好了酒席招待他。” (什么是“军令状”?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高兴?)
你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哪个地方写的最精彩?然后小组在一起交流,并把你的感情读出来。(特别提示:人物的语言、神态、不同时刻的天气情况及不同时刻的命令等都是大家可以关注的细节)
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三、巩固练习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yuè lè)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diào tiáo )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1、“援”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____,“丞”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
2、把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读音划掉。
3、在文中找出一对近义词和一对反义词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 )—( ) ( )—( )
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诸葛亮当时会笑些什么?
5、 “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当曹操听到这话后,可能会对诸葛亮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拓展延伸
课文中每个人物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简单评价课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并简单写出自己的评价理由。
15景阳冈
一、基础达标
1.我能读准字音
景阳冈 诡计 筛选 踉踉跄跄 腰胯 霹雳 酥软 晌午
2、交流平台:把你了解的关于《水浒传》的信息讲给大家听一听。
二、设问导读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文章重点写了哪一部分?画出其中的动词,体会有什么作用。并在小组内合作,感受武松的英雄形象。
找出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感受人物形象。
巩固练习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1这段话描写了
2武松面对比自己力量大几十倍的庞然大物,没有直接对峙,而是先 ,再 ,说明武松有 有 ,表现了武松 的英雄形象。
拓展延伸。   
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遭到高太尉的陷害,被发配沧州.押送林冲的两个差役被高太尉收买,要在路上杀死他.幸亏林冲的结义兄弟花和尚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他,又一路护送,来到沧州。
   林冲到沧州不久,被派到城外去看管草料场.有一天,彤云密布,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林冲住的小屋被大风吹得直摇晃.他想,这屋子怎么过冬呀 等雪停了,找个泥瓦匠来修一修.他觉得浑身发冷,就扛起花枪,跳着酒葫芦到附近的小酒店去打酒.
   林冲打完酒,雪下得更大了.他想,不如到山神庙避避风雪.林冲走进庙,掩上门,放下花枪,坐下来喝酒.
   林冲正喝着酒,忽听得门外劈劈啪啦乱响.他急忙起身,顺门缝往外一看,不好!草料场着火了.林冲正要推门出去救火,就听见有人在外面说话.原来,太尉高球知道在野猪林没有杀死林冲,大发雷霆.他派心腹陆谦,富安到沧州,一定要杀死林冲.这二人买通了监狱的牢头,趁着这场大雪,放火烧了草料场,想把林冲烧死. 三人放完火来到山神庙前说道:"这么大的火,林冲是跑不出来了.就算不被烧死,烧了草料场也要治他的罪!这次他别想活了."林冲在门外听得清清楚楚,不由得怒火升上心头.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林冲抄起花枪,大吼一声,冲出庙门,一口气杀死这三个丧尽天良的人.
  这一来,林冲被逼的走投无路,只好去投奔梁山."逼上梁山"一词,就是由此而来的.
林冲为什么被发配沧州?
林冲来到沧州不久,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由于什么原因林冲来到山神庙?
草料场起火的原因是什么?
林冲为什么被逼上梁山 ?
16 猴王出世
一、基础达标
1、这篇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许多我们不常见的生字词,我能正确读出下列生字。
猕 猴 石 窍 石 碣 瞑 目 镌 刻
2、读通读顺课文,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喜不自胜——
抓耳挠腮——
天造地设——
拖男挈女——
二、设问导读
1、文中美猴王的个性特点十分鲜明,在书中勾画出描写石猴言行的重点句子,批注感受,并写出你认为石猴有什么特点。
2、名著的语言也非常有特色,把下面两个片断多读几遍,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描写动作的词语,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然后写一个同学们劳动或活动的片断。
(1)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2)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巩固练习
那座山正当山顶,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中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1.用“——”画出描写石头的形状、所出位置的句子。
2.石头变猴的原因是
3.选文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
从19世纪开始,《西游记》被翻译为日、英、法、德、俄等十来种文字流行于世,受人们喜爱。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3 草虫的村落
基础达标(自主完成,同桌互查)
1.看拼音写词语
jìng mì xiǎo xiàng qiào lì dòu hào
( ) ( ) ( ) ( ) qín miǎn páng rán dà wù hōng kǎo ( ) ( ) ( ) yīn yùn qīng wěn
( ) ( )
2.你知道课文中的它们指的是什么吗?
游侠—— 村落——
远房亲戚的住宅—— 南国的少女——
茂盛的森林—— 两棵大树——
音乐演奏者—— 街道和小巷——
测气候者和工程师——
3.我会思:追随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村落”看到了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会问:请同学们把在预习课文时不懂得问题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设问导读(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一)初读了解:
课文题目《草虫的村落》,“村落”本来指___________,在课文里指_______,课文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给我印象最深的是_______________ ,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作者_________的感情。
(二)再读感知
1.边读边想象,说说每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
2.作者进行这次游历的环境是什么样的?心情又是如何?
3.在作者眼中,草虫村落的总体特征是怎样的?在这次游历中作者看到了几个情景,在每个场景中作者又看到了些什么?
4.最后作者离开村落时是什么样的心情?从课文哪里看出来的?
5.先有感情地朗读一下,划出的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再说说你的感受。
三、巩固练习(语段阅读,重点突破)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 )地往来。那只英勇的黑甲虫,走进了村子。我看见在许多同类虫子中间,一只娇小的从洞里跑出来迎接远归者。它们( )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
我看得出草虫的村落里哪是街道,哪是小巷。大街小巷里,有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披着俏丽的彩衣。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之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 )。有的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 )投以好奇的眼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看啊!蜥蜴好像忘记了旅途的劳倦了,它背着几个小黑甲虫,到处参观这房远亲的住宅。
1、在括号里填出合适的四字词。
2、我从“甲虫的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子,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地流了出来。”这个句子里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它们在交流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拓展延伸
(一)课外阅读
草虫的世界
茵茵绿草,稚小生灵游戏其间;看似静享生命,或许忙碌生存。
白云悠悠,我坐在草地上,任风抚摸我的脸。花儿点缀在草地上,红彤彤,绿油油,金灿灿,蓝盈盈,白嫩嫩……美极了!这时,一只红色的七星瓢虫吸引了我的目光。
这只七星瓢虫是一个向导,带着我左拐右拐,好一会儿,才领我到了他的快乐天地。那是一片分得有条有理的土洞,大大小小有好几个,看来看去,都没分出哪是大街,哪是小巷。那只瓢虫大摇大摆地走在大街上,没和他的同伴们打招呼,真够狂妄的。突然,他在一个草丛前停了停,爬进草丛,消失了。
我垂头丧气地坐在旁边。这时,几只蚂蚁从一个很小的洞中爬了出来,背上不知扛着什么东西。我走近一看,呵,原来在搬家,看来要下大雨了!
十几只小草虫在一片树阴下快乐地歌唱,“吱——吱——”“笃——笃——”“呀——呀——”时而婉转,时而流畅,时而轻松愉悦,时而沉重壮烈,时而急,时而缓……我听得如痴如醉,仿佛自己也是一只小虫子,专注地拉着小提琴,沉醉于自己所演奏的美妙的音乐中。 “轰隆隆——”,沉闷而短暂的雷声,是音乐的结尾音。
抬头仰望,乌云压顶。一阵大雨哗然而至。
1、结合文章,说说作者在“草虫的世界”看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有哪些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相关链接
郭枫 著名诗人、作家。读高中的时候,郭枫在《宝岛文艺》发表长篇叙事诗《北方》。1950年起,郭枫成为《半月文艺》《中国文艺》《时代青年》《野风》《宝岛》等刊物的主要撰稿人。1988年开始,郭枫为了在台湾振兴中国文学而奔忙,他还在北京大学设立“郭枫文学奖”。他出版的作品有散文集《早春花束》《九月的眸光》《老家的树》《永恒的岛》;诗集《郭枫诗选》《第一次信仰》《海之歌》;论文集《高举民族文学的大旗》等。
郭枫是一位民族意识和传统意识强烈的作家,他常常通过对黄淮平原的回忆,表现他对故乡的真挚热爱之情。从上世纪50年代的《黄河的怀念》到60年代的《山》,再到80年代的《我想念你,北方》,都表现了他对古老的中华大地的深情怀念。他写的《老家的树》,以饱满的激情,用柳树的妖媚、榆树的粗犷、白杨的潇洒、松柏的高洁象征北方的人民。9《杨氏之子》学案
基础达标。(自主完成,同桌互查)
1、读准停顿、读通课文。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惠 曰 禽 诣 为 应
3、辨字组词。
梁( ) 日( ) 禽( ) 惠( ) 诣( ) 粱( ) 曰( ) 篱( ) 穗( ) 脂( )
4、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词语。
甚: 惠: 诣: 乃: 示: 曰: 未: 家禽:
设问导读
初读了解
1、读课文,说出文中故事的大意并写下来。
故事的大意是:
写出文中杨氏之子与孔君平对答的话语。孔君平的话与杨氏之子的回答有什么不一样?
孔君平说:
杨氏之子答:
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
如果那个人不是孔君平,是毛君平,你会答:
如果李君平,你会答: 如果是……
(二)再读感知
1、课文的开头说杨氏之子“甚聪惠”,你从哪里看出来这个孩子非常聪明呢?认真读课文思考,在书上做好批注,并和小组同学交流。
2、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哪句话?为什么?
3、如果杨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较,你认为哪一句更好?
4、想像: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后,会是什么反应?
5、读了课文,你觉得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6、带着体会再读课文,看着以下提示,试着背全文。
梁国杨氏子九岁,( ) 。孔君平( ),父不在,乃( )。为设果,果有杨梅。孔( )曰:“此是( )。”儿应声曰(“ 。”)
7、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巩固练习
理解句意。
为设果,果有杨梅。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判断下面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①“君”与“夫子”都是对人的尊称。 ( )
②课文中的“家禽”和现在的“家禽”意思是一样的。( )
文章第一句话“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点明了人物及人物特点,在文中起到
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
1.随堂练笔,故事新编。(写在课堂笔记本上)
①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 根据这句话,请你想象一下杨氏小儿长什么模样?提示:相貌描写一定要体现出他的聪明。)
②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是谁?去干什么?主人不在,是哪个人把小儿叫出来的?提示:抓住人物的动作和对话来描写。)
③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往下他们又说了什么话?展开想象,一定要通过对话描写把杨修的聪慧表现出来。)
2.阅读《世说新语》中小故事两则:
(一)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 ”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这则故事的大意是:徐家有个小孩,年方九岁,曾有一次在月亮地里玩耍,有人对他说:“若是让月亮中什么都没有,它是不是应该更加明亮呀 ”这个姓徐的孩子说:“不对。比方说人眼中都有瞳仁,没有瞳仁就看不见光明了。”
(二)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这则故事的大意是:在一个下雪的冬日里,谢太傅召集孩子们谈论有关做文章的事。一会儿,雪下大了,谢太傅很高兴,就问孩子们:“纷纷飘落的白雪像什么 ”他哥哥的儿子说:“用空中撒盐勉强可以比方。”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用柳絮因风飞舞来比方。”谢太傅大笑,非常高兴。25 再见了,亲人
基础达标(自主完成,同桌互查)
1.看拼音写词语。
xiāoyān xuě zhōng sòng tàn
( ) ( )
è hào fēng suǒ gāng qiáng
( )( )( )
zhàn yì shēn qíng hòu yì
( )( )
2.我理解的词语。
雪中送炭:
阻击:
同归于尽:
噩耗:
侦察:
3.检查读书。
4.课文主要讲了

二、设问导读(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一)初读了解:
1. 课文写了哪几位亲人
2. 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
(二)再读感知:
1.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用 “ —— ” 画出来 ,说说你的体会。
2.反复品读 ,读出感情,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 。
3.朗读课文前3自然段,想想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共同点),再和同学交流。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巩固练习(语段阅读,重点突破)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 )打糕,( )炮火,( )硝烟,( )阵地上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有很多次阻击战。您在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1. 依原文填出表示动作的词。
2. 朝鲜阿妈妮为志愿军叔叔做了哪些事?请简要回答。
3.读了这段你有什么体会?
四、拓展延伸(课外链接,提高能力)
作者简介
魏巍: 原名魏鸿杰,1920年1月16日出生在河南郑州,著名散文家、小说家。1950年至1958年间三次赴朝鲜,写下奠定其文学地位的朝鲜战场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国内引起轰动。“最可爱的人”从此成了志愿军的代名词。
2.知识链接
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唆使南朝鲜进攻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9月15日又纠集15个国家的雇佣军,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在朝鲜仁川登陆,不顾中国人民的一再警告,把战火引向中国的边境,轰炸中国的安东(今丹东)等地。中国人民响应毛泽东同志发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出任志愿军总司令。于10月25日开赴朝鲜前线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军。在中朝人民的沉重打击下,美帝国主义连遭失败,于1953年7月27日,被迫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志愿军用了3年时间取得了抗战的胜利,又用了5年时间使颓废的朝鲜人民有了家的乐园,其间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发生了许多感动人心的故事,而中朝两国人民也结下了深厚的情意。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党中央的指示下,分期分批撤出朝鲜回国。《再见了,亲人》记述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更歌颂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之间的伟大而真挚的爱。
3.课外阅读
我是中国人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抗日爱国英雄吉鸿昌刚来到美国,就发生了一件使他气愤的事情。
那天,吉鸿昌要往国内寄东西,他在包裹上用中文和英文清清楚楚地写上了收件人的地址和姓名。然后,把包裹递给邮局职员。那个职员把包裹推给吉鸿昌,阴阳怪气地说:“对不起,先生,中国在哪里,我不知道,无法投寄!”吉鸿昌顿时火冒三丈,大声说:“中国!中国的国土比你们美利坚合众国的还要大,你竟不知道!”
同吉鸿昌一起来的人把他拉到一边,悄悄地说:“换一个窗口,我去寄。日本人也有往中国寄东西的,只要说‘我是日本人’,就什么事都好办了!”“我,吉鸿昌决不这样做!我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回到旅馆,吉鸿昌立刻动手做了一块小木牌,在上面端端正正地写了五个字:“我是中国人”。
从此,他无论出席宴会,参观工厂,还是招待会,都把这块木牌戴在胸前。
1.用“~~”画出短文中体现中心思想的句子。
2.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26* 金色的鱼钩
一、基础达标(自主完成,同桌互查)
1.我能正确读出下列词语:
青稞 熬夜 收敛 搀着 生锈
奄奄一息 喜出望外
热气腾腾 昏迷不醒
2.我能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支吾 :
弥漫:
鱼饵 :
收敛 :
宿营地 :
无边无涯:
奄奄一息:
3.课文主要讲了

二、设问导读(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一)初读了解:
1.速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的变化,可以把感受最深的地方画下来,多读几遍。
2.了解课文围绕金色的鱼钩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这件事发生的时间是( ),地点是( )。讲老班长的故事,是从以下四个方面讲的:
(二)再读感知:
1.默读,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从课文中画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
2. 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外貌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如: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得十分苍老。    
3. 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片段画出来读一读,在小组内交流交流为什么让你感动。
4 . 谈谈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三、巩固练习(语段阅读,重点突破)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lian liàn]了笑容,眉头拧[níng nìng]成疙瘩。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①最后这句话是严[历 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 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易 意]。②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sìshì]的,沉重极了。
1.划去[ ]中不正确的字或读音。
2.写出文中画线词的反义词。
脆弱——( )
沉重——( )
3.斜体字的①句中,“意思只有我知道”,“我知道”什么?
4.用“ ”标出与斜体的的②句照应的语句。
5.用“﹏﹏”标出与画“ ”的句子照应的语句。
6.从语段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课外链接,提高能力)
课外阅读
课文中的草地指的是松潘草地,位于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连接段的川西北草原,纵横300余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由于排水不良,形成大片的沼泽。水草盘根错节,结成片片草甸,覆盖于沼泽之上。草地气候极为恶劣,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雨雪风雹来去无常。过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艰难的行军。行军时,稍不小心,就会陷入泥潭,遭受灭顶之灾。红军战士凭着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钢铁般坚强的意志,战胜千难万险,走出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
青稞也叫元麦,大麦的一种。成熟时麦粒易从壳内脱出。粒大皮薄,麦麸少。我国西藏、青海等地称作青稞,是当地人的主要粮食,也可酿酒。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为了给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索道路,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合,并创建了湘鄂川苏区。
10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分别集结陆续出发,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及直属纵队离开江西瑞金就途。10月21日,中央红军从赣县王母渡至信丰县新田间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沿粤赣边、湘粤边、湘桂边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三道封锁线。然而博古、李德等领导人一味退却,消极避战,使红军继续处于不利地位。中央军委决定从兴安、全州之间抢渡湘江,经浴血奋战,于12月1日渡过湘江(即第四道封锁线),由于连续苦战,红军锐减。12月中旬,抵达湘黔边时,毛泽东力主放弃原定进入湘西与第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开会,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使红军避免了覆亡的危险。
1.读了短文,你对红军长征又有了哪些了解?
2.你想对红军说点什么?
27 穷人
基础达标(自主完成,同桌互查)
1.看拼音写词语。
péng pài bào yuàn t n té
( ) ( ) ( )
kuí wú hu xiào yōu lǜ
( ) ( ) ( )
2.《穷人》的作者是 国著名的 ,我们曾学过他写的《 》。
二、设问导读(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一)初读了解:
1.概括全文介绍了一件什么事?
2.全文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课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段,焦急等待
  第二部分( )段,( )
  第三部分( )段,( )
(二)再读感知:
1.勾画桑娜家环境描写的重点句子及桑娜的心理活动,思考:桑娜具有怎样的美德?
2.同学们自己轻声读3到11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桑娜从邻居家抱回孩子后的心情的词语。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了哪些事情?
你能把9——11自然段读出忐忑不安的感情来吗?
3.阅读课文第三部分, 勾画渔夫神态、动作、语言的重点词句,思考体会渔夫具有怎样的美好心灵?
分角色读渔夫和妻子的对话
三、巩固练习。(语段阅读,重点突破)
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1.第一句中的“温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舒适”是指__________________。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女主人桑娜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
2.“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这样做”指 ______________,“非这样做不可”你感受到桑娜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说明:
四、拓展延伸(课外衔接,提高能力)
一块小面包
从前,有个地方闹饥荒。一位富有的面包师把城里最穷的二十个小孩召来,对他们说:“这个篮子里的面包你们一人一块。在上帝带来好光景以前,你们每天都可以来拿一块面包。”
这些饥饿的孩子蜂拥而上,围住蓝子你推我嚷,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想拿到最大的面包。最后,等他们拿到了面包,也没有向这位好心的面包师说声谢谢,就走了。
但是格林琴,这位衣着贫寒的小姑娘,既没有同大家一起吵闹,也没有与其他人争抢。她只是谦让地站在一步之外,等那些孩子离去以后,才拿起剩在篮子里最小的一块面包。她亲吻了面包师的手以表示感谢,然后才回家。
第二天,那些孩子同先前一样,抢在前面。而羞怯、可怜的小格林琴只得到一块比头一天还小一半的面包。当她回家以后,妈妈切开面包,许多崭新、发亮的银币掉了出来。
妈妈惊奇地叫道:“立即把钱送回去,一定是揉面的时候不小心揉进去的,赶快去,格林琴,赶快去!”当小姑娘把妈妈的话告诉面包师的时候,他说:“不,不,我的孩子,这没有错,是我把银币放进小面包里的,我要奖励你。愿你永远保持现在这样一颗平安、感恩的心。回家吧,告诉你妈妈这些钱是你的了。”
1.面对篮子里的面包,这些饥饿的孩子 ,而格琳琴 ,他这样做是因为
2.读了这个故事以后,你在做人待人上又明白了什么道理?
3.展开想象,续写《穷人》。
28* 梦想的力量
基础达标(自主完成,同桌互查)
1. 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来。
下旬(xún xūn) 募捐(mū mù)
筹集(chóu shóu)
2. 比一比,再组词。
幕( ) 筹( )
{ {
募( ) 涛( )
3.检查读书。
4.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
二、设问导读(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一)初读了解:
1. 读了课文,你知道瑞恩的梦想是 。
2. 他是这样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二)再读感知:
1、《梦想的力量》这篇课文中,瑞恩的梦想是_____,“力量”的含义指_____。课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5个格子终于被涂掉了。4月下旬的一个早上,瑞恩抱着装有零钱的饼干盒,把辛辛苦苦挣来的70元钱交给了募捐项目的负责人。
……一声不吭地瑞恩突然说:“那我来攒钱买钻进机吧。”他的声音很小,却很坚定,“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再来读读《梦想的力量》这篇课文的片段,你觉得瑞恩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
三、巩固练习(语段阅读,重点突破)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车子开进村庄时,5000多名孩子聚在路边,他们( )地鼓着掌,( )地高喊着:“瑞恩!瑞恩!”瑞恩羞涩地走下车去,不好意思地向大家打着招呼。他被孩子们簇拥着,来到了一口井前。井被鲜花包围起来,水泥基座上刻着: “瑞恩的井______由瑞恩 ·希里杰克为安格鲁小学社区建造。”
村里的一位老人站出来,高声说:“看看我们周围的孩子,他们全都是健康的。这要归功于瑞恩和我们的加拿大朋友。对于我们来说,水,就是生命。”听到这儿,瑞恩和父母都流下了( )、( )的眼泪。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羞涩:
簇拥:____________
3.给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
⑴井被鲜花包围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文中是指什么?
四、拓展延伸(课外衔接,提高能力)
梦想的力量
每人的内心深处,
都蕴藏着神奇的火花。
它会点燃梦想的火,
那自信自强的力量。
自从人类之初。
就使不同种族的人们团结一心。
你有高远的意志,
你有执著的精神,
命运,就握在你自己手中。
所有的孩子们啊!
当你们踏上这个星球,
梦想就带给你们希望和激励。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生命,
都有不平凡的魅力。
所有的人们,
都会有不平凡的壮举。
看圣火生生不息,
梦想的力量在会聚,
我们应该焕发火一样的生机,
世界将其最珍贵的无私赐予,
使我们超然于芸芸万物,
更有梦想的力量使我们会聚在这里。
我们应该焕发火一样的生机,
世界因希望与和平而和谐统一。
我们祈祷它永远这样美丽,
梦想的力量使我们在这里会聚。
我们都拥有如此神奇的力量。
所有的兄弟姐妹啊!
或许我此刻才发现,
那些可望不可限的梦如今就在手边。
梦想的力量,
无形无边信念,
给你征服恐惧的勇气。
不管你身在何方,
去摘取属于自己的明星吧!
因为你有梦想的力量!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或给词语造句:
魅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梦想的力量有多大?你能从诗歌中找出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篇《梦想的力量》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基础达标。(自主完成,同桌互查)
1、交流资料:有关德国的风风情民俗,以及作者季羡林先生的有关资料。
2、正确读一读下列词语。
wǎn ěr jǐn chà
( )一笑 花团( )簇 ( )紫
yān jǐ xiá
( )红 ( )梁 应接不( )
3、检查读书。
4、课文主要讲了

二、设问导读。(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一)初读了解:
1.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奇丽的景色?
2.默读课文,想一想,那些句子描写了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哪些语句又写了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画出相关语句,并用心读一读。
(二)再读感知:
1.再读课文第 2 自然段,讨论:德国人养花有什么与众不同 一边读,一边画出有关句子。
2.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跟随作者季羡林走在德国的大街上,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问到了什么?谈谈你此时的感受。假如你是走在大街上的一名游客,你想对花的主人说些什么?
3.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境界”并列举生活中的例子。
4、练习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5、品读第4自然段,思考交流:过了四五十年,作者再次来到德国,他有什么样的感受?联系上下文内容,说一说:什么没有改变?有感情朗读。
三、巩固练习。(语段阅读,重点突破)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______________。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________________;走在街上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人人为我,______________。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_______________的。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姹紫嫣红” 的意思是________ ,
“耐人寻味”的意思是________,
3、这种境界是指什么?在生活中你有没有感受过?  
4、找出文中两对反义词写下来。
( )——( ) ( )——( )
5、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
课外阅读:
剪掉一半的窗帘
很多去过欧洲的人,都会说那里如童话一般的美丽。很长一段时间我也琢磨欧洲如此美丽的原因。直至有人告诉我这样一个故事让我对其中的原因有所领悟。
在德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家家的窗帘都做得很短,只遮住了玻璃窗的一半,下面一半就这么空着,所以看上去好像是把好端端的窗帘剪掉了一半。这跟通常情况下国人喜欢把窗帘做成落地的截然不同,很让人费解。
” 有一天我们终于向一位德国的女主人发问:“为什么要把窗帘做成‘半吊子’的模样? “这样可以更好地欣赏摆在窗台上的花呀。”
“拉上窗帘,你不是照样可以欣赏窗台上的花?”
“可是室外路过的行人就看不到了。”
那位德国女主人的回答是不经意的,却使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我看到了在我们身上日渐消失的一种美丽的境界——窗台上的花不仅是给自己看的,也是给大家看的;窗台上的花美化了家庭,也美化了整个城市;美化了城市,其实也就是美化了自己。正是有了这种高尚的境界,所以才有了至今美丽不衰的欧洲继续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我们的先贤孟子很早就提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意思是说:自己想要获得更多的快乐不能只懂得为自己考虑,让自己高兴,而要懂得为别人考虑,与别人分享,这样的快乐才会长久。在现实的社会中,这层道理所涉及的内涵又何止是快乐呢?  
1、德国人为什么家家的窗帘都做得很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完《剪掉一半的窗帘》你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威尼斯的小艇
一、基础达标。(自主完成,同桌互查)
  1.看拼音写词语。
chuán cānɡ bǎo mǔ gù dìng
(     ) ( ) ( )
tíng bó cāo zònɡ zì rú
( ) ( )
2.形近字组词
艇( ) 艄( )
挺( ) 梢( )
垫( ) 祷( )
势( ) 涛 ( )
3.检查读书。
4.交流:假如你坐在小艇上游览威尼斯,会有怎样的感受?
二、设问导读。(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一)初读了解:
本文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 ),你对他还有那些了解?
2.本文围绕威尼斯的小艇介绍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二)再读感知:
1.自由阅读1——3自然段,思考威尼斯的小艇有哪些特点?
2.默读第4自然段,然后小组合作学习作者是怎样描写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的。
3.小艇和威尼斯人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三、巩固练习。(语段阅读,重点突破)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商人夹(jiā jiá)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夹了圣经,坐着小艇上教堂去做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cù zú)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huá huà)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pō bó)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我会选择文中括号内正确的读音,并打“√”。
2、我会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静寂( ) 摇晃( ) 弯曲( ) 新鲜( )
3、我会用“_____________”画出文中的拟人句,并仿造一句。
4、我会查字典。
“拥”,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再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 ),再查( )画。“”的意思有:A、持有;B、抱;C、聚到一块儿;D、围着。在以下句子中,“”字应选哪种解释?(填序号)
(1)父子俩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 )
(2)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 ( )
(3)张家界成了人类共同拥有和保护的宝贵财富。( )
(4)船很宽敞,一点儿也不觉得拥挤。 ( )
5、发挥想象,人们还会用威尼斯小艇做什么?
6、假如你坐在小艇里浏览威尼斯,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四.拓展延伸。
(一)背诵课文4——6自然段,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课外阅读
美丽的西双版纳
在云南境内有一颗刺眼的“绿色宝石”,它就是我国最大的热带植物宝库——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古木参天,藤萝蔽日,进入林中就像到了奇花异树的海洋。这里的望天树高达七、八十米,( )拾起头( )能看到它的树冠,是名副其实的“森林巨人”;这里的古椿树粗壮高大,就是几个人拉起手来也围不拢。这里有重量惊人的黑黄檀;有钢铁一样硬的铁力木;有能够分泌毒液的箭毒木,也有能够供给淀粉的西米树。
常言说“独木不成林”,可在西双版纳,一棵树往往就是一片森林,有的竟是一座空中花园。一棵千年的大椿树,光它的气根就有二三十根。那些气根悬生在大树枝干上,直插泥土,简直就像是一根根粗壮的支柱,很难分得清哪里是主干,哪里是气根。远远望去,一棵树就是一片森林。另外,在那些高大的乔木或油棕上,往往有几十种乃至上百种依附植物。每逢春天,许多依附植物能够开出(新鲜鲜美 鲜艳)的花朵,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争奇斗妍,一棵树就是一座空中花园。
西双版纳的植物不但姿态万千,而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油棕被称为“世界油王”,可西双版纳的油瓜的含油量比油棕还要高出许多。这里的扁担藤简直就是一座座 “天然饮料厂”。当你口干舌燥的时候,只要用刀砍断一根扁担藤,清甜可口的汁水就会像喷泉一样流出来。这里的黑心树是难得的“木材仓库”。这种树不怕砍,不怕伐,( )留下一段树桩,很快( )会萌生出许许多多的嫩芽,两三年的功夫,这些嫩芽就能长成10来米高、比碗口还粗的大树。这种树的寿命非常长,一般的可以活200到400年。一家人种上几棵黑心树,烧柴的问题就解决了。
种类繁多,郁郁葱葱的植物,不仅(漂亮 美化赞美)了这里的山川,也给这片绿野中的珍稀动物提供了栖息、繁衍的场所。千百年来,生活在西双版纳的人们十分爱惜这块“绿色宝石”,使它永远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1.联系上下文,在括号里选一个最恰当的词,打“√”
2.联系上下文,将下列关联词分别填入第二、第四自然段的括号内。
A.只要……就…… B.只有……才……
3.“悬”在字典中的解释有:
A公开揭示 B无着落,没结果 C挂 D距离远。
那些气根悬生在大树枝干上”这句话中“悬”的意思应选
23*与象共舞
基础达标(自主完成,同桌互查)
1、补充词语。
熟视( )( ) ( )( )有礼 冲锋( )( ) ( )( )起舞 ( )头( )脑 小心( )( )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形容举止文雅。( )
②形容轻快地跳舞。( )
③指对客观事物不关心,虽然经常看见,却跟没看见一样。( )
④形容各种颜色的花卉艳丽、好看。( )
3.检查读书。
二、设问导读(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一)初读了解:
课文共有______自然段,每个自然段的内容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第一自然段概述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自然段讲大象是______________。第三自然段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____来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第四自然段讲述一些实例来说明大象是一种_______________的动物。
再读感知:
1、为什么泰国人对大象存有亲切的感情?(把你在文中找到的句子有感情的读一读)
2、象和人之间的关系怎样?从课文中找出体现这种关系的句子。
①没有距离:
②做按摩:
③开玩笑:
④“共舞”:
3、阅读《威尼斯的小艇》与《与象共舞》,说说这两篇文章在表达上哪些异同之处。
(1)共同点:《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来写的,而《与象共舞》一文则抓住了大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性格、聪明、等方面来写的。
(2)不同点:《威尼斯的小艇》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叙述的,而《与象共舞》是按先__________后___________的顺序叙述的。
三、巩固练习(语段阅读,重点突破)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看大象跳舞。那是在芭堤雅的东巴乐园,一群大象为人们表演。表演的尾声,也是最高潮,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象群翩翩起舞,观众都拥到了宽阔的场地上,人群和象群混杂在一起舞之蹈之,热烈的气氛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舞蹈的大象,没有一点儿笨重的感觉,它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踮脚抬腿,前后左右颤动着身子,长长的鼻子在空中挥舞。毫无疑问,它们和人一样,陶醉在音乐之中了。这时,它们的表情仿佛也是快乐的。我想,如果大象会笑,此刻所展示的便是它们独特的笑颜。
1、摘录文中直接描写大象跳舞的句子。你会用哪些词语形容大象的舞蹈?(四字词语,起码写三个)
———————————————
2、这一段的第一句话和下面的几句话是什么关系?课文中还有哪些自然段和这个段落的写法是一样的?
———————————————
3、这一段写的是作者所看到的大象跳舞的情景,这与文章要表达的“泰国人与大象亲密无间,和谐共处”这一中心有什么关系?
————————————————————————————————
四、拓展延伸
阅读有关泰国的资料,回答问题。
泰国是亚洲重要的旅游国家之一,迷人的热带风情以及独具特色的佛教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泰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佛教国家,这个被称为“白象王国”的美丽国度,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风俗,如,丰富多彩的各种节日,水上人家的清新生活,闻名于世的古典舞和民族舞,饶有趣味的哑剧和洛坤剧,别具一格的泰拳、斗鸡、玩鱼等,都令人“乐不思蜀”。这里到处是金碧辉煌、尖角高耸的庙宇、佛塔,无处不有精致美观的佛像、石雕和绘画,这些在长年青绿的椰林掩映下的古迹,为泰国妩媚动人的热带风光增添了无限绚丽的色彩。并增加了许多神秘的气息。泰国别称“佛之国”“黄袍佛国”“大象之邦”,首都是曼谷。
你对泰国还有哪些了解呢?把你了解到的有关泰国的资料写下来吧。
24*彩色的非洲
一、基础达标。(自主完成,同桌互查)
1.划去不正确的读音。
聆(lín líng) 炽(chì zhì)
沛(pèi fèi) 渗(cān shèn)
澜(nán lán) 犷(guǎng kuàng)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蔚蓝的( ) 湛蓝的( )
硕大的( ) 殷红的( )
( )的活力 ( )的旋律
( )的人群 ( )的篝火
3.小组互相检查读书。
4.非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设问导读。(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一)初读了解
1.交流关于非洲的资料。
2.说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二)再读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非洲真是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2.细细地品读课文,找到一幅你认为最美的画面,读一读,做一做批注,再跟你的同桌交流一下你选择这幅画面的理由。
3.课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作者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小组内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语段阅读,重点突破)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充沛的阳光和雨水,使得除了沙漠之外的非洲大地,繁花似锦,绿海荡波,满眼是绿色,处处是花海。无论是乡村、市郊还是城里,到处开放着五颜六色的花,不过大多是野花,比我们栽在盆里的花还要硕大,还要茂盛,还要鲜艳。非洲的花之所以多,是因为那里的花开花,草开花,灌木开花,许多树也开花。芒果树开的是星星点点的白花,仙人树开的是金灿灿的黄花,玉兰树高擎着白色或白里透青的玉杯,火炬树绽开的花朵比绿叶还多,一棵似一团火,一排是一片霞。到了开花季节,一条条街道,都成了彩色的长河。人在街上走,就像置身于花海深处。还有一种叫做花树的树,更是妙不可言,远远看去,树上像是开满五彩缤纷的花,非常壮观。走近一看,却是满树的彩叶,紫的、黄的、绿的、红的,好似含情脉脉的少女,向人们频频点头。
1.这一段话描写了非洲的( ),多处使用了( )的修辞手法。
2.照样子写词语:
星星点点: 、 、

频频点头: 、 、

照样子写句子:
那里的花开花,草开花,灌木开花,许多树也开花。
四、拓展延伸。
1、写一写,学习本课某一段的写法写一处自己熟悉景物的片断。(写在稿纸上)
2、拓展阅读
阿布,我的大象哥哥
(节选自《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阿布是我的大象哥哥,不过,它已经是一头成年象,因为它已经三十多岁了。阿布的故事可有趣了。它是一头……美洲象!我知道,这也许会显得很奇怪,但事实就是这样。我是在非洲的博茨瓦纳遇上它的,那是在我父母的一位朋友家里,他的名字叫朗达尔.莫尔,他迷恋大象迷得简直要发疯。他养有很多大象,是从各地来的。他在奥卡旺哥河三角洲给它们建了一座大象园,喂它们食物,照料它们,像家里人一样抚养它们。作为回报,大象们也乐于帮他的忙,让游客坐在它们的背上走来走去,或者是给人拍电影。在这些大象当中,有一头名叫阿布。大象们一起在美洲一家马戏团演出,相互之间十分要好。后来,朗达尔移居非洲,就把阿布带上,用船运了过来。
阿布很优秀,是我的朋友,兄弟,我爱它。我们只要在一起,就会觉得很高兴,很幸福。当我坐在它的头上,双腿搭在它的两只大耳朵上的时候,我真不知道世上还有没有比这更快活的时候。在大象身上,这是惟一真正让人感到舒服的地方了,象身的其它地方都长满了粗毛,把人刺得挺难受的。
我呀,一爬到阿布身上,就能呆上好几个小时不下来,我觉得太舒服了。
阿布体重50吨,但它从不会踩着我。象就是这样,它们总是十分关照小孩的。1 山中访友
基础达标(自主完成,同桌互查)
1.我会注音。
栀子( ) 唱和( ) 旋转( )
树冠( ) 细数( )扎进( )
2.自学课文:请按阅读要求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作批注。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体会所填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你弓着腰,( )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 )我的名字,,露珠与我( )。
③喂,( )的云雀,( )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 )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④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 )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 ),胳膊变成( ),血液变成树的( ),在年轮里( )、( )。
前三个句子把______________都当做________来写,第四句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_______,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与它们之间的___________关系。
二、设问导读(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一)初读了解:
1.作者到底去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一说: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3.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用“我喜欢,是因为”的句式说一句话。
我喜欢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二)再读感知
1.既然是山中访友,那么作者跟自己的好朋友交流了什么?他们又是怎样交流的?找出相关语句,用“----”划出来。
2.细细地读描写景物的语段,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用“﹏”画出有关句子。
4.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5.联系上下文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三、巩固练习(语段阅读,重点突破)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在这段中,作者问候了哪些朋友?用波浪线标出来。
2.将下面句子变换成陈述句,但意思不变。
(1)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上面的句子,试着写一写。
①你好,芬芳的落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好,路旁的石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文中哪一句能概括这一段的意思?用横线画出来。
⑷这段文字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拓展延伸
石榴
郭沫若
五月过了,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的时候,有少数的树木却在这时开起了花来。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着实兼备了杨柳之长,而舍去了杨柳之短。
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的花。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就已经是一种奇迹了。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剪刀也都剪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
单瓣的花虽没双瓣的豪华,但它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刺(英译,一种尖底胆瓶)变为中国式的金罍(殷、周时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绣彩,它都是具备着的。
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吗?它会笑你呢。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
我本来就喜欢夏天。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有朋友从昆明回来,说昆明石榴特别大,子粒特别丰腴,有酸甜两种,酸者味更美。
禁不住唾津的潜溢了。
1942年10月31日
1.请写出你所了解的郭沫若的其他作品的名称。
2.用文中的词语描述石榴。
(1)石榴的枝干:_____________。
(2)石榴的叶片:______________。
(3)石榴的花:______________。
(4)石榴的骨朵:______________。
3.在夏天,很多花都不再争妍斗艳,石榴却开起花来,这表现了石榴怎样的性格( )
A.独树一帜,超凡脱俗
B.为秋天的果实不惧炎热
C.不惧炎热,美化自然
D.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4.石榴是夏天的心脏。对此,你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写于1942年,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本文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半截蜡烛
一、基础达标。(自主完成,同桌互查)
1.正确读一读下列词语。
嚼半截 蜡烛 德国佬 解释 喃喃自语 若无其事 无奈 了如指掌 粉嘟嘟 聊天
检查阅读。(小组互读)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设问导读。(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1、初读了解,整体感知
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为了保护这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他们都想了哪些办法在跟敌人周旋?请同学们用心地读读课文,画一画,同位说一说
2、再读课文,重点感悟
(1)在情况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却一次又一次地与三个德国军官周旋,最后终于保住了那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这三个人你最佩服谁?为什么?
(2)想象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谁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你的印象来自于课文中的那些词句,有感情的朗读。
三、巩固练习。(语段阅读,重点突破)
(猛然、突然),小女孩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么大的小女儿。”杰奎琳(镇定、镇静)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1、划去括号里使用不当的词。
2、照样子写词。
  瞧了瞧:____  ____  ____  ____
3、“娇声”的意思是____,杰奎琳“娇声”对司令官说话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杰奎琳的举动中,你体会到什么?
四、拓展延伸
1、续编故事: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下面的故事会怎样发展呢?
2、小组合作进行课本剧的表演18.开国大典
一、基础达标。(自主完成,同桌互查)
1、读准下列词语,注意生字字音。
典礼、协商、汇集、电钮、外宾
瞻仰、旗帜、领袖、诞生、汇集
庄严、率领、胸膛、排山倒海
用“_”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直奔会场(bēn bèn) 旗杆(gān gǎn)
首都(dū dōu) 排山倒海(dǎo dào)
外宾(bīn bīng) 擎着(qín qíng)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开国大典:
瞻仰:
排山倒海:
3、检查读书。
4、课文是按 的顺序叙
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
接着讲 ;最后讲 。
5、查找开国典的有关资料。
二、设问导读
(一)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概括地写下来

2、默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毛主席动作和群众的反应的语句,说说从中感受到什么?
(二)精读感悟:
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读这段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这些感受?
(2)从重点词语句子中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为什么不用“走向”)
(3)练习朗读,指导朗读
 语调适宜庄重而平直。
2、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1)默读课文,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过程?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板书。
宣布典礼开始 ─→ ─→ 宣布新中国成立 ─→ ─→ 宣读政府公告 ─→ ─→ 群众游行
(3)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句子的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为什么不用“朝着”或“看着”)
(4)播放课件(录像资料《开国大典》中阅兵式、宣读政府公告、升国旗的片断)
3、学习课文第四部分内容。
(1)指名读书,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说成“两支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走去”好不好?(游行队伍声势大,场面壮观。)
(3)找出群众激动、喜悦、兴奋的句子读一读。
三、巩固练习。(语段阅读,重点突破)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宣布:
2)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说明什么?
3)抄写、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课外阅读
1、开国大典 ( http: / / zhidao. / search word=%E5%BC%80%E5%9B%BD%E5%A4%A7%E5%85%B8&fr=qb_search_exp&ie=utf8" \t "_blank )54门礼炮 ( http: / / zhidao. / search word=%E7%A4%BC%E7%82%AE&fr=qb_search_exp&ie=utf8" \t "_blank )齐响28声的意义
54门礼炮 ( http: / / zhidao. / search word=%E7%A4%BC%E7%82%AE&fr=qb_search_exp&ie=utf8" \t "_blank )象征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 http: / / zhidao. / search word=%E4%B8%AD%E5%9B%BD%E4%BA%BA%E6%B0%91%E6%94%BF%E6%B2%BB%E5%8D%8F%E5%95%86%E4%BC%9A%E8%AE%AE%E7%AC%AC%E4%B8%80%E5%B1%8A%E5%85%A8%E4%BD%93%E4%BC%9A%E8%AE%AE&fr=qb_search_exp&ie=utf8" \t "_blank )的54个民族,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年(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经历了28年。)
2、课下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20、毛主席在花山
一、基础达标(自主学习,同桌互查)
1.我能在带点汉字正确读音下做上自己喜欢的记号。
在行(háng xíng)转手(zhuǎn zhuàn)
灾难(nán nàn) 喝彩(hē hè)
皱眉(zòng zhòu)
盛玉米(chéng shèng)
2.你对毛主席有哪些了解,查找有关资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检查读书。
二、设问导读
(一)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这篇课文记叙了毛泽东1984年春夏之交住在_____时的几件事,表现了毛泽东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革命情怀,深刻反映了毛主席既是______也是普通的_______。
2、按事情的发展过程,文章依次记叙了三件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精读感悟:
  1.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这件事的?
  2.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3.毛主席“夜以继日地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可他为什么还为“碾米”、“送茶”这些小事操心?
4.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三、巩固练习
通过重点句子的探究了解人物,从下面的句子中你有什么样的收获。
A、毛主席皱了皱眉,把拿起来的香烟又放下。“这怎么行?”他严肃地说,“这会影响群众吃饭的,不能因为我们在这里工作,就影响群众的生活。”
B、“注意抽着烟和群众说话是不礼貌的。说话态度要诚恳。”主席说。
C、主席说:“你想过没有?我们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反过来讲,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这些道理你不是不明白。依我看,你是把我摆在特殊位置上了。”
D、毛主席舀了两碗茶水送到他们母女手里,说:“你们俩歇会儿吧!”然后对警卫员说:“来,咱俩试试,半年多不推这玩意儿了。”毛主席推碾子还挺在行,一边推,一边用笤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玉米碎粒。
四、拓展延伸,课外阅读
补丁
毛主席生活非常俭朴,他的衣服、袜子很多都打了补丁。
刚进北京的时候,毛主席住在香山。有一天,他要接见一位客人。警卫员找了又找,也找不到一条不带补丁的裤子。毛主席说:“有补丁不要紧,整齐干净就行。”他穿着带补丁的裤子接见了那位客人。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主席的生活仍然很俭朴。每次接见外宾,警卫员总要提醒他,坐沙发的时候要把腿收回来。因为他的袜子大多是补过的,往外伸腿,袜子上的补丁就会露出来。
警卫员多次提出,要给毛主席添置一些衣物。毛主席说,国家还穷,不能带头浪费。没条件讲究的时候不讲究,这一条好做到;有条件讲究的时候不讲究,这一条难做到。共产党人就是要做难做到的事。
◆整篇文章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在文章中画出来。
◆文章是通过两件事写出毛主席生活非常俭朴的。
一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条件讲究的时候不讲究,这一条好做到;有条件讲究的时候不讲究,这一条难做到。”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怀念母亲
一、自学导航
1、我能把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五遍,并圈出本课生字词。
2、我查找有关本文作者的资料
二、基础达标(自主完成,同桌互查。)
1.将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读一读
( )不( )席 ( )来( )梦
( )不( )咽 ( )潮( )涌
可( )一( ) 思 ( )起( )
2、根据下面内容,写出意思相近的词语
(1)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
(2)沉静到不能再沉静。( )
(3)无论如何也忍受不下来。( )
二、设问导读(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一)初读了解:
本文作者写了两位母亲,一位母亲是 ;另一位母亲是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 和 。
2.我给大家说说我了解季羡林爷爷有关资料。
(二)再读感知:
1. 默读课文,把文中最能表达作者对两位母亲真挚的爱的相关语句,画出来,并在旁边写出你的体会。
2. 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你知道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吗?
三、巩固练习(语段阅读,重点突破。)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又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我不开灯,又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
我体会到作者此时的感受是

2.说不出的味道是什么味道?

3.凄凉指的是什么?

部位 特点 作用
脚掌 防陷沙中
睫毛
驼峰 肉疙瘩
心情 委屈
4、甜蜜指的是 。
四、拓展延伸。(课外链接,提高能力)
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写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他带几颗生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
从费城出发前,我们就通了电话。一下车,他已经在站上等了。掐指一算,分手快有半个世纪了,现在都已是风烛残年。
拥抱之后,她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我赶快从手提包里掏出那几颗枣核。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她当年那股调皮劲显然还没改。我问起枣核的用途,她一面往衣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虚地说:“等会儿你就明白啦。”
那真是座美丽的山城,汽车开去,一路坡上坡下满是一片嫣红。倘若在中国,这里一定会有枫城之称。过了几个山坳,她朝枫树丛中一座三层小楼指了指说:“喏,到了。”汽车拐进草坪,离车库还有三四米,车库门就像认识主人似的自动掀启。
朋友有点不好意思地解释说,买这座大房子时,孩子们还上着学,如今都成家立业了。学生物化学的老伴儿在一家研究所里做营养试验。
她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她的后花园。地方不大,布置得却精致匀称。我们在靠篱笆的一张白色长凳上坐下,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经她指点,我留意到台阶两旁是她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她感慨良深地对我说:“栽垂柳的时候,我那个小子才5岁。如今在一条核潜艇上当总机械长了。姑娘在哈佛教书。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试种一下。”
接着,她又指着花园一角堆起的一座假山石说:“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那是我们家的‘北海’。”
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卵石铺成的小径,穿过草坪,走到“北海”跟前。真是个细心人呢,她在上面还嵌了一所泥制的小凉亭,一座红庙,顶上还有尊白塔。朋友解释说,都是从旧金山唐人街买来的。
她告诉我,时常在月夜,她同老伴儿并肩坐在这长凳上,追忆起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1.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小组内交流交流。
2.“他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珍贵”他为什么如此珍视这几枚枣核?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韩愈《谁氏子》)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游子吟》)
积累窗19.青山处处埋忠骨
一、基础达标(自主完成,同桌互查)
1、我会读:
拟定 勋鉴 殉职
奔赴 踌躇 黯然
2、将成语补充完整。
狂( )滥炸 情不自( )
原( )不动 自我安( )
中流( )柱 ( )精图治
3、我会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勋鉴:__________________
殉职:__________________
踌躇:__________________
4、我会概括归纳: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设问导读(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一)初读课文
课文字里行间蕴涵的除了痛、还是痛,这样的文章要细细的去体会,去揣摩,现在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哪些文字让你体会到主席深深的痛,请在课文中画画,并抄在下面,然后有感情的读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精度感悟
学法提示:以朗读为主,合作学习,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品味语言,还要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文章内容,在文中空白处留下自己读书后的感受。
1、文中讲到了三封电报,请用“________”标出每封电报的内容。主席收到的第二封、第三封电报,这是两封意见分歧的电报。岸英的遗体是运回祖国安葬还是葬在朝鲜,哪些语句最能让我们体会到毛主席激烈的思想斗争与痛苦的心情?找一找,并抄在下面,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抉择过程是艰难痛苦的,主席在电文稿后写出了怎样的批示?批文诗句的意思是什么呢?这一批示意味着什么?理解作出这一批示主席内心是何等的痛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做出这样的抉择,主席是痛苦的。所以文章最后一段话说“这一夜对主席注定是一个难眠之夜”,透过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拿起手中的笔扩写这难眠的一夜,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和细节描写写出主席的那一份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2年后,岸英的妻子思齐第一次赴朝鲜为岸英扫墓时,此时主席已近七十,七十的老人这样说:“思齐,到了那,要告诉岸英:你也是代表我去给他扫墓的。告诉他,我们去晚了。告诉他,我无法去看他,请他原谅。告诉他,爸爸想他,爱他……”请你想一想父亲还有那些话要对儿子说,怀着最崇敬的心情的心情写在下面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巩固练习
1、照样子写句子。
例: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这是伟大的奇观。
(1)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理解。
(1)金日成首相要求把毛岸英的遗体葬在朝鲜,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毛泽东虽然深爱自己的长子,最终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诗句的意思。
四、拓展延伸
赵一曼给儿子的遗书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
赵一曼是一位抗日女英雄。“九一八”事变后,党派她到东北从事抗日活动。再一次战争中,赵一曼被敌人俘虏。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想到了儿子,在被杀害的当天给儿子写下这封遗书。
读了这封遗书,你有什么感想?写下你的读后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