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课件(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课件(共1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1 15:2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大都人,是当时著名的元曲作家,被人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更被时人美誉为“曲状元”。因为这首小令,他还被称为“秋思之祖”。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此曲是元代小令中的名篇。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提示:注意节奏
读一读: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意象的组合形式
请找出《天净沙·秋思》中使用的意象。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
意象的组合形式:名词的连用,用白描勾勒出一幅深秋游子漂泊图。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意象的组合关系
1.意象的空间关系
2.意象的动静关系
3.意象的情感色彩
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
小桥、流水、人家
由近到远
萧条
昏暗
清新 安适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意象的情感色彩
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
小桥、流水、人家
萧条
昏暗
清新 安适
以哀景
写哀情
以乐景
写哀情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借景抒情
诗眼--断肠
“断肠”统领了全诗的意象。表达了游子倦于漂泊,凄苦的思乡之情。
拓展阅读
阅读比较本小令与《天净沙·秋》(白朴), 分析其异同点。
天净沙①·秋
元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②,
轻烟老树寒鸦③,
一点飞鸿影下④。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注释]
①天净沙:曲牌名. ②残霞:晚霞。 ③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
④飞鸿影下:雁影掠过。飞鸿:天空中的鸿雁。
白朴这首小令《天净沙·秋》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无论写法还是构成的意境都有相似之处。此曲题目虽为“秋”,并且写尽秋意,却找不着一个“秋”字。 此曲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秋景也由先前的萧瑟、寂寥变为明朗、清丽了。
这首小令,只五句二十八个字,篇幅虽短,却以神来之笔描绘出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前三句着力渲染出一派深秋凄凉之景。黄昏时:如血的残霞映照着一座孤零零的小村庄,夕阳淡淡的炊烟袅袅,几只归巢的寒鸦,静静的站立在老树枝头,忽然,一只哀鸣的孤鸿,在人边晚霞影里远远的飞翔,而后两句,作者却将笔锋一转,写到:青山静静、绿水悠悠,白草绵绵,红叶片片,黄花朵朵,在暮色中,这些明丽的色彩,为这萧杀的气氛平添了许多生机活力。一扫前人一悲到底的俗套。
课堂微写作: 根据诗歌意象的组合方式和组合关系,模仿
《天净沙 秋思》对《观沧海》或《闻王昌龄左迁龙
标遥有此寄》进行合理想象和改写,写成《天净沙
观 沧 海》或《天净沙 寄王昌龄》。
《天净沙 寄王昌龄》
凄风残霞飘絮,
暮春乱红惨绿,
子规浊酒愁心。
明月相伴,
漂泊者过五溪。
天净沙 观沧海
白云碧波大鹏
佳木百草高山
沧海日月星汉
长风破浪
雄心志正扬帆
1.下列对散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前三句全是写景,没有提到抒情的主人公,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
B.“昏”字点明了时间日渐黄昏,与“夕阳西下”相呼应,引发了作者的羁旅之愁。
C.全曲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D、“流水”与“小桥”“人家”相映,显得苍凉,“西风”与“古道”相映,显得幽静。
D
2、“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如何将情与景交融在一起的。
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夕阳”点出特定的时间,渲染了悲凉的氛围,深秋的黄昏,
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却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不禁悲从中来,
触发了游子肝肠寸断的羁旅之愁和思乡之情,情景交融,浑然
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