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1 15:42: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这是一部很有趣的书,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林庚先生称之为“童心之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你知道这是哪部作品吗?
我说你猜:
名著导读
《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学习目标:
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内容,掌握精读和跳读两种阅读方法。(重点)
2.了解写作背景,分析人物形象,能够复述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难点)
3.学习并发扬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百折不挠、朝着既定目标一往无前的精神。(素养)
作者简介
吴承恩(约1500—约1582),明代文学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现江苏淮安)人。自幼喜爱神话故事。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一般研究者认为,他在前人作品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写出了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著名长篇小说《西游记》。
知识备查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品信息和内容
背景介绍
知识备查
唐僧取经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僧人玄奘为求佛经真义,不顾禁令,偷越国境,去天竺(今印度)取经,历时十七年,行程5万余公里,途经数十国,备受艰难困苦,取得大小乘佛教经律论657部,堪称历史伟人。梁启超称他为“佛学第一人”,鲁迅赞扬他为“民族的脊梁”。后来,其弟子辩机根据其口述西行见闻,整理成《大唐西域记》,记叙了取经途中的艰难困苦和异域风情。
本书主要描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 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一起保护唐僧取经三大部分组成。一路上,师徒四人历尽千辛万苦, 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功成圆满,终成正果。
内容概要
整体感知
唐 代《大唐西域记》玄奘印度取经(17年)真实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插入神话故事

宋 代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神话成分进一步增加

元 代 四人西天取经故事大体定型

明 代 吴承恩加工整合成《西游记》
内《西游记》的故事起源和演变过程。
概要
整体感知
大闹天宫
三打白骨精
经典情节
三调芭蕉扇
女儿国遇难
经典情节
经典情节
经典情节
《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回至第八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谓是孙悟空的一部“英雄史”。 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 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正果。 这是唐僧师徒四人的一部“创业史”。
内容结构
整体感知
精读细研
人物形象
三藏答曰:“我弟子曾在化生寺对佛设下洪誓大愿,不由我不尽此心。这一去,定要到西天,见佛求经,使我们法轮回转。”
——信仰坚定,勇往直前
三藏勒马道:“悟空,切莫伤人,只吓退他便罢。”
唐僧
——心地善良
目标导学二:联系作品,分析人物形象
精读细研
纷纷落泪,魂飞魄散,坐不稳雕鞍,翻跟斗跌下白马。
三藏道:“你这猴头,当时倒也有些眼力,今日如何乱道!这女菩萨有此善心,将这饭要斋我等,你怎么说他是个妖精?”
——懦弱无能
——盲目慈悲
举止文雅,佛学造诣极高,实干能力不强。
心地善良,信仰坚定,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盲目慈悲,固执迂腐,懦弱无能。
唐僧
精读细研
孙悟空
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
——有叛逆精神
——本领高强,敢于斗争
精读细研
优点:乐观大胆、敢于战斗的叛逆性格,与神的变幻不测、猴的急躁敏捷十分和谐地融为一体。
缺点:心高气傲、争强好胜,容易冲动,爱作弄人。
孙悟空
精读细研
猪八戒
“我拿了攒在这里,零零碎碎有五钱银子,因不好收拾,前者到城中,央了个银匠煎在一处,他又没天理,偷了我几分,只得四钱六分一块儿,你拿了去罢。”
——憨厚淳朴、呆得可爱
——搬弄是非
“师父,他要和你分行李哩。跟着你做了这几年和尚,不成空着手回去?你把那包袱里的甚么旧褊衫,破帽子,分两件与他罢。”
精读细研
“上复丈母、大姨、二姨并姨夫、姑舅诸亲:我今日去做和尚了,不及面辞,休怪。丈人啊,你还好生看待我浑家,只怕我们取不成经时,好来还俗,照旧与你做女婿过活。”
——贪恋女色
我若就回去,对老和尚说没处化斋,他也不信我走了这麽多路,须实在多晃个时辰,才好去回话......” 即把头拱在土里,只管鼾鼾睡起。
——爱撒谎、偷懒
精读细研
勇敢中带着怯懦,憨厚中带着奸滑。
本性憨厚纯朴,呆得可爱;能吃苦,关键时刻能发挥重大作用。
猪八戒
精读细研
沙僧
沙僧闻言,打了一个失惊,浑身麻木道:“师兄,你都说的是那里话。……今日到此,一旦俱休,说出这等各寻头路的话来,可不违了菩萨的善果,坏了自己的德行,惹人耻笑,说我们有始无终也!”
——坚持原则,顾全大局
精读细研
恩怨分明,坚持原则; 忍辱负重,顾全大局
不善言辞 缺乏个性
沙僧
精读细研
不是,因为当孙行者和八戒闹矛盾的时候,须由他出来劝说调解,两位师兄外出时,就由他陪伴师父,如果没有了他,唐僧就危险了,经也取不成了。
所以沙和尚是不能缺少的一位人物。
思考:沙和尚是不是可有可无的角色?
精读细研
目标导学三:读书方法指导
1.为什么要学会精读和跳读的方法?
(2)好书不厌百回读
(1)书籍浩如烟海
《红楼梦》107万余字
《水浒》96万余字
《西游记》82万余字
《四世同堂》100万余字
方法指导
合作探究
怎样精读和跳读?
(一)跳读——为名著做一道减法。
(二)精读——为名著做一道乘法。
(1)话表齐天大圣到底是个妖猴,更不知官衔品从,也不较俸禄高低,但只注名便了。那齐天府下二司仙吏,早晚扶侍,只知日食三餐,夜眠一榻,无事牵萦,自由自在。闲时节会友游宫,交朋结义。见三清,称个“老”字;逢四帝,道个“陛下”。与那九曜星、五方将、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汉群神,俱只以弟兄相待,彼此称呼。今日东游,明日西荡,云去云来,行踪不定。(节选自《西游记》第5回)
跳读
合作探究
各类神仙的名字可跳读。
(2)他见那些小妖齐上,慌了手脚,遮架不住,败了阵,回头就跑。原来是道路不平,未曾细看,忽被蓏萝藤绊了个踉跄。挣起来正走,又被个小妖,睡倒在地,扳着他脚跟,扑的又跌了个狗吃屎,被一群赶上按住,抓鬃毛,揪耳朵,扯着脚,拉着尾,扛扛抬抬,擒进洞去。(节选自《西游记》第32回)
不重要的人物描写可跳读。
跳读
合作探究
(3)遂别了樵夫,径至芭蕉洞口,但见那两扇门紧闭牢关,洞外风光秀丽。好去处!正是那:
山以石为骨,石作土之精。烟霞含宿润,苔藓助新青。嵯峨势耸欺蓬岛,幽静花香若海瀛。几树乔松栖野鹤,数株衰柳语山莺。诚然是千年古迹,万载仙踪。碧梧鸣彩凤,活水隐苍龙。曲径荜萝垂挂,石梯藤葛攀笼。猿啸翠岩忻月上,鸟啼高树喜晴空。两林竹荫凉如雨,一径花浓没绣绒。时见白云来远岫,略无定体漫随风。
行者上前叫:“牛大哥,开门!开门!”(节选自《西游记》第59回)
中间的诗歌可不读
合作探究
(4) 他见那些小妖齐上,慌了手脚,遮架不住,败了阵,回头就跑。原来是道路不平,未曾细看,忽被蓏萝藤绊了个踉跄。挣起来正走,又被个小妖,睡倒在地,扳着他脚跟,扑的又跌了个狗吃屎,被一群赶上按住,抓鬃毛,揪耳朵,扯着脚,拉着尾,扛扛抬抬,擒进洞去。    (节选自《西游记》第32回)
“蓏”字怎么读?
读luǒ。
为了不影响阅读节奏和兴趣,可以猜读,也可以忽略。
跳读
合作探究
1. 主动地舍弃。跳读是在阅读中,有意识的跳过一些无关紧要的句段或篇章而抓住读物的关键性材料的速读方法。跳读是通过省略次要信息来加快大脑对文字的反应速度,是阅读速度与思维过程的同步进行。
方法指导
合作探究
2.有意地忽略。跳读是有取有舍,跳跃前进。也就是略去一些内容,只撷取文章中的关键部分的阅读方法。
3.求得更高的效率。跳读不仅是为了提高阅读速度,还可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内容,提高阅读效率。因为跳读的意义在于对读物的大幅度跳跃,舍弃非本质的东西,捕捉本质信息,形成新的思维流程。
方法指导
合作探究
(一)细读
精读
孙悟空借芭蕉扇为什么会遭到拒绝?
罗刹道:“你这泼猴!既有兄弟之亲,如何坑陷我子?”行者佯问道:“令郎是谁?”罗刹道:“我儿是号山枯松涧火云洞圣婴大王红孩儿,被你倾了。我们正没处寻你报仇,你今上门纳命,我肯饶你!”
合作探究
一借芭蕉扇被骗后沙僧、猪八戒、唐僧三人关于是否“西行”的对话,表现了各自怎样的心理?
(二)精思
沙僧认为“进退两难”,深为取经前途担忧;猪八戒想“拣无火处走”,其一贯的“散伙”想法再次复燃;唐僧“只欲往有经处去”,表达了坚定不移的取经决心。
合作探究
想一想,孙悟空、罗刹女的语言各有什么特点?
(三)鉴赏
孙悟空的话     
罗刹女的话     
“撮盐入火,火上浇油”   
“旋风翻败叶,流水淌残花” 
孙悟空被芭蕉扇“扇得无影无形”的情形
罗刹女憎恨孙悟空的情态;
机智善变
泼辣犀利
合作探究
首先,精读要细致。长篇小说往往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所涉及的事件环环相扣,作者为了使文章结构严谨、有条理,通常采用前设置悬念,后层层释疑的办法,有时前有铺垫,后有照应,有时多条线索并行,而且相互交错。这样能大大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对读者提出了细心和耐心的要求,否则就不容易理解故事的内容,体会不到小说的精彩。
方法指导
合作探究
其次,精读要善于思考。长篇小说往往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如果在阅读时仅限于欣赏精彩的故事情节,阅读的意义和收获就很有限了。如果在阅读时多方思考,带着问题去读,就能对小说有更深刻的理解,能更充分地领略小说所创造的艺术世界的魅力。例如,阅读《西游记》时,对其中所描写的人物,可以从其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中,思考人物的心理状态,从而更全面地认识人物的性格特点。
方法指导
合作探究
《西游记》这部小说表达了什么主题呢?
目标导学四:探究主题思想
人生就要有所追求,为了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韧劲和斗志战胜一切苦难,直至达到胜利的终点。
目标导学五:自主阅读推荐
(一)《猎人笔记》1.作者简介:【屠格涅夫】(1818-1883),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在大学时代就开始创作,1847-1852年陆续写成的《猎人笔记》是其成名作,主要表现农奴制下农民和地主的关系。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在拘留中他写了反农奴制的短篇小说《木木》。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处女地》,中篇小说《阿霞》《初恋》等。2.内容简介:作品以一个猎人的行猎为线索,刻画了地主、管家、磨房主妇、城镇医生、贵族知识分子、农奴、农家孩子等众多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展现了农奴制背景下外省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在美丽的大自然景色中.发生的却是种种悲剧,体现了对农奴制度的无言控诉,也生动地描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二)《镜花缘》
1.作者简介:
【李汝珍】(约1763-1830),字松石,号松石道人,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市)人,清代小说家、文学家。所以人称北平子,博学多才,精通文学、音韵等,现存最著名的作品是《镜花缘》。
2.内容和思想:
《镜花缘》继承了《山海经》中的《海外西经》《大荒西经》的一些材料,经过作者的再创造,凭借他丰富的想象、幽默的笔调,运用夸张、隐喻、反衬等手法,创造出了结构独特、思想新颖的长篇小说。
书中写了君子国、女儿国、无肠国、犬封国、聂耳国、玄股国等等这些国家,或是以人们形体的奇异,或是以人们生活方式的奇异,或是以人们特有的才学技能,或是以地方风土的特点,或是以地方特有的古迹文物,从各方面表现出作者极力扩张的幻想,要向中国之外发现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人们的愿望。
读得尽的故事,品不完的韵味,让经典浸润人生,滋养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