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诗歌发展历程简述 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上册诗歌发展历程简述 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1 15:4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中国诗歌发展历程简述
成都市金牛中学校 李芮
基础性问题——诗?
诗,又称诗歌,是一种用高度凝炼的语言,按照一定的格式、格律要求,能够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根据学过的诗,试着说出诗的一些特点)
诗歌形式初探
《观沧海》
《离骚》
《孔雀东南飞》
《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沁园春·雪》
《周总理,你在哪里》
《女神》、《星空》(《天上的街市》)
《我看》
《乡愁》
都是诗?
为什么呢?
诗的发展历程

词(五代、宋)
曲(元)
古体诗(古风格律自由、篇幅不限)
唐以前诗歌及唐以后诗人仿作
近体诗(格律诗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
形成于唐代
散曲
剧曲






  诗歌是起源最早、历史最久的一种文学样式。最早的诗歌创作是人们的口头创作,靠口耳流传,可以不依赖文字。
诗歌的起源
上 古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收集内容的时间跨度:西周初年(前11世纪)到春秋中期(前7世纪)
内容体制:“风、雅`、颂”三部分
(“国风”现实主义的精华)
表现手法:赋(铺陈叙述)、比(比喻)、 兴(起兴)
艺术形式:句式四言为主,重章叠句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黍 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离 骚(战国屈原)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天赋给我很多良好素质,
  又重之以修能:我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
  扈江离与辟芷兮: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
  纫秋兰以为佩: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
  汩余若将不及兮: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
  恐年岁之不吾与:岁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在形式灵活多变的楚国民歌的基础上,配以散文的句式
继承并发展了“赋比兴”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
汉乐府代表作:
《陌上桑》
《孔雀东南飞》(中国第一叙事长诗)
《木兰辞》
乐府双璧
两 汉
汉末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
木兰辞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魏晋南北朝
一、“建安风骨”:
 1.三曹:曹操(观沧海),曹丕,曹植
 2.“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二、“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
三、东晋:陶渊明----田园诗
四、南北朝:谢灵运----山水诗
陶渊明《归园田居》等作品,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污浊社会现实的憎恶,给人以含蓄隽永、意境醇美的享受。
饮酒 东晋·陶潜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初唐四杰:骆宾王、王勃﹑杨炯﹑卢照邻
贺知章 陈子昂 张若虚
1.初 唐
唐 朝
2.盛 唐
李白、杜甫、孟浩然、王维、王昌龄、高适、岑参
4.晚 唐:李商隐、杜牧
3.中 唐:元白、韩孟
黄金时代
乐府、歌行、律诗、绝句,各体齐备;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相辅传扬;边塞派、山水田园诗派,各呈异彩。
盛唐时期
1、基础——四言: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一声二声为平,三声四声为仄)
2、奥妙: 前加相同后相反
律诗的平仄格式
五言:
①仄仄平平仄 a
②平平仄仄平 B
③平平平仄仄 b
④仄仄仄平平 A
七言:
①(平平)仄仄平平仄 a
②(仄仄)平平仄仄平B
③(仄仄)平平平仄仄 b
④(平平)仄仄仄平平 A
3、难度(了解)
——详见《绝律诗平仄韵二十八式格律表》
部分举例——
平起入平、平起入仄
仄起入平、仄起入仄
4、拗与救 在不犯孤平的前提下,一三五不论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帝王词人——李煜
花间派————温庭筠、韦庄
五代十国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南唐】李煜《相见欢》
一.宋诗:
1.北宋: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2.南宋:陆游、文天祥
二.宋词:
1.北宋:苏轼(豪放派)
柳永(奉旨填词)、秦观、朱淑真(婉约派)
2.南宋:辛弃疾(豪放派)
李清照(婉约派)
宋 代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元明清的诗歌一直在发展但占主导地位的是其它的文学体裁:
  元曲四大家:
  ①关汉卿  ②白 朴
  ③马致远  ④郑光祖
   元曲四大悲剧:
①关汉卿《窦娥冤》②白朴《梧桐雨》
③马致远《汉宫秋》④纪君祥《赵氏孤儿》
元明清
长亭送别(《西厢记》)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辶屯)辶屯的行, 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明清:小说 戏曲
1.小说:明—《三国演义》《水浒传》
《西游记》《金瓶梅》
  清—《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红楼梦》
2.戏曲:明—汤显祖:《牡丹亭》
  清—洪昇:《长生殿》
  孔尚任:《桃花扇》
元明清
哀江南(《桃花扇》)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你记得跨青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现代诗歌(新诗)
近代
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
代表人物:郭沫若、胡适
现代(1919-1949)
当代(1949-至今)
“新月”诗派 在白话基础上,提出了诗的三美理论
音乐美(音节、韵律)
绘画美(言语表述出的画面---辞藻)
建筑美(节的匀称、句的均齐)
代表:闻一多《死水》、徐志摩《再别康桥》
现代诗派
“新月”诗派之后,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在白话新诗的形式方面,则倡导“散文美”的自由诗。
戴望舒(《雨巷》→《路上的小语》,强调诗的“现代性”-“题材、情感、思想”)
林庚(他的“四行诗”被戴望舒批评为“时代的错误”)
卞[biàn]之琳、何其芳、废名
番草评价——新诗由“白话入诗”的白话诗时代→“散文入诗”的现代诗时代
现代诗派——戴望舒
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现代诗派——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思考点:
为什么一定是“雨巷”?
为什么一定是“油纸伞”?
为什么一定是“丁香姑娘”?
作者的“愁怨”有多少?
△丁香花纤小文弱,清香幽雅。古代诗人以此汇意,写出不少古今传诵的名作,丁香因此成了古代诗词中人们熟知的意象之一。
代赠(唐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浣溪纱(南唐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点绛唇素香丁香(宋 王十朋)
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素香柔树,雅称曲人趣。
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含春雨。结愁千绪,似忆江南主。
现代诗派——戴望舒
——给我吧,姑娘,那朵簪在发上的小小的青色的花,
它是会使我想起你的温柔来的。
——它是到处都可以找到的,那边,你瞧,在树林下,在泉边,
而它又只会给你悲哀的记忆的。
——给我吧,姑娘,你的像花一般燃着的像红宝石一般晶耀着的嘴唇,
它会给我蜜的味、酒的味。
——不,它只有青色的橄榄的味,和未熟的苹果的味,
而且是不给说谎的孩子的。
——给我吧,姑娘,那在你衫子下的你那火一样的十八岁的心,
那里是盛着天青色的爱情的。
——它是我的,是不给任何人的,
除非有人愿意把他自己的真诚来作一个交换,永恒的。
现实主义诗人(30年代)
臧克家、艾青、田间
《老马》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前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现代派诗歌-“九叶”诗派(40年代)
以穆旦为代表的40年代的“九叶”诗派,在新诗感知、响应与解释现实的方式方面,承接了30年代以卞之琳、徐迟为代表的“现代派”,抒情成分进一步被放逐,融合思想的成分,从事物深处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同时,以一种新的态度面对现实,表现个性,强调感觉,目标是写出人性和科学的所谓现实的真实。(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
穆旦代表作《赞美》
自由体诗歌(40年代)-“七月”诗派
“七月诗派”
七月诗派以艾青、田间为先驱诗人,在胡风的理论引导和组织下,聚集了一大批诗歌写作的“初来者”,因《七月》杂志而得名。
忧国忧民是七月诗歌的总主题,而描写抗战现实则是他们共同的选择,风格上大多具有忧郁、深沉的特点,
建国后-“朦胧诗”
60-70年代沉寂(文革)
1984年前的“朦胧诗”------1985年至1989年的“第三代诗”(后朦胧诗)-------呈多元化状态的90年代诗歌。
总体特征是由朦胧到混沌。1978年12月,北岛、芒克等人在北京创办了民间诗刊《今天》,拉开了新诗潮的序幕,先后在此刊物上发表作品的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芒克、多多、杨炼、海子等。因为他们的诗借鉴西方现代主义经常运用象征等手法,诗意不透明,具有多义性,呈现出委婉朦胧的特点,可以被称为“朦胧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