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简·爱》
阅读理解·名著阅读
主讲人
xxx
《简·爱》(九年级下)
--一位“灰姑娘”的奋斗史
作者:【英】夏洛蒂·勃朗特
类别:长篇小说
成书时间:1847年
1.识记与夏洛蒂·勃朗特和《简·爱》的文化常识;
2.通读小说,把握小说的故事脉络和情感走向;
3.探究小说主题,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
4.结合小说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对爱和自由
的追求。
考点
解读
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
夏洛蒂·勃朗特
夏洛蒂1816年生于英国北部约克郡的豪渥斯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母亲早逝,八岁的夏洛蒂被送进一所专收神职人员孤女的慈善性机构——柯文桥女子寄宿学校。15岁时她进了伍勒小姐办的学校读书,几年后又在这个学校当教师。后来她曾做家庭教师,最终她投身于文学创作的道路。于1847年,夏洛蒂·勃朗特出版长篇小说《简·爱》,轰动文坛。1848年秋到1849年她的弟弟和两个妹妹相继去世。在死亡的阴影和困惑下,她坚持完成了《谢利》一书,寄托了她对妹妹艾米莉的哀思,并描写了英国早期自发的工人运动。她另有作品《维莱特》(1853)和《教师》(1857),这两部作品均根据其本人生活经历写成。
勃朗特三姐妹
夏洛蒂·勃朗特
《简·爱》
艾米丽·勃朗特
《呼啸山庄》
安妮·勃朗特
《艾格妮丝·格雷》
01 创作背景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简·爱》是19世纪中叶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成名作和代表作。19世纪30到40年代,英国的工人运动在北方工业地区蓬勃开展起来。曼彻斯特和它附近的城市里发生了在革命口号下进行的、人数众多的集会和示威游行。当时的英国,虽然实行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政府部门表面上采取了某些改革措施,比如通过了女工实行十小时工作,但是妇女在社会上的地位并没有得到改善,也没有获得平等的权利。随着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阶级斗争不断激化,爆发了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宪章运动,吸引了无数工人和劳动群众参加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但都没有提出男女平等问题。
在这样的社会里,女性是难以取得一席之地的,尤其是不少处于小资产阶级范畴的妇女,她们受过文化教育,但没有财产,在婚姻市场上缺少竞争能力,往往不得不因贫穷而遭受冷遇,落到寄人篱下、身无分文的境地。对于那些上流社会的女子来说,
结婚或终身陪伴父母成了她们的最终选择。而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女性,不管结婚或者未婚,都要在农场、客栈、商店等地方工作。当工业发展初具规模后,她们也可以到工厂去工作。除此以外,做女佣也是她们通常的选择。这就是19世纪英国严酷的社会现实。
夏洛蒂的家庭处于上下阶层之间,父亲是约克郡哈沃斯的一个圣公会穷牧师,毕业于剑桥圣约翰学院,学识渊博,喜爱创作,他亲自教子女读书,给他们讲故事,指导他们看书报杂志。母亲是个可爱、善解人意,并且善于用文字表达内心情感的人。兄弟姐妹共六人,都爱好文学,从小最大的乐趣是坐在一起读书。夏洛蒂的母亲去世后,父亲变得沉默,更经常与书为伴。尽管家庭不富裕,夏洛蒂姐妹还是被送往寄宿女校。1842年为了开办自己的学校,夏洛蒂与艾米莉来到布鲁塞尔学习外语。回国后,夏洛蒂便和两个姐妹开始筹办学校。可是,在几个月里竟然没有一个学生报名入学,
办学的理想破灭了。1845年,夏洛蒂三姐妹自费出版了一本诗集,却只卖掉了两本。但是,这并没有阻止她们进行创作的脚步,三人又开始埋头写小说。之后,艾米莉的《呼啸山庄》和安妮的《艾格尼斯·格雷》被出版商接受印刷,但夏洛蒂的《教师》被退回。这对夏洛蒂来说无疑是个不小的打击,但她没有退缩,反而憋着一股劲开始写另一部长篇小说,这就是《简·爱》。
小说塑造了一位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与众多普通女性不同,她敢于大胆表白自己的爱情,鄙视以金钱为基础的婚姻,同时又具有善良的品质。这也正如她本人,她有才华,坚强,智慧,富有反抗精神,敢于反抗和揭露剥削妇女平等权利的社会。
02 章节梳理
第一至四章
从小失去父母的简·爱只能住在舅妈的家中,周围人的冷眼和时不时受到的打骂使得简·爱自卑不已。一天,不堪受辱的简·爱因为反抗,被里德太太关在红房子里,身体上和心灵上备受摧残的她在红房子里昏死了过去。舅妈请来了劳埃德先生为她治病,简·爱向劳埃德先生倾吐了自己不幸的遭遇,劳埃德带给了简·爱上学的希望,同时她也知晓了自已父母的死因。里德太太把简·爱和自己的孩子划清了界限,之后又将布罗克赫斯特先生请到了家里,想要把简·爱送到罗沃德学校。里德太太在布罗克赫斯特先生的面前诋毁简·爱,简·爱第一次用尖锐的语言反驳了里德太太,并准备离开这里去罗沃德学校。
第五至九章
简·爱独自来到罗沃德学校。在这里,她遇到了新朋友海伦和善良的坦普尔小姐,海伦·彭斯是一位沉默但是心地善良的姑娘,尽管简·爱在学习和理解方面与她有很多争议,但两人还是很快成为朋友。布罗克赫斯特先生的到访给简·爱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周围人都开始对她冷嘲热讽,只有海伦给了她一个微笑。简·爱被示众以后极其自卑,在海伦和坦普尔小姐的劝说下才走出了阴影。罗沃德学校的卫生和伙食条件非常恶劣,后来,不幸的事发生了,许多学生因斑疹伤寒病倒了,海伦染上了肺病,简·爱前去看望,最后,海伦还是去世了。
第十至十二章
经历过斑疹伤寒的罗沃德终于重见天日,布罗克赫斯特的行为也被社会知晓,简·爱的生活环境开始变好了,她看到坦普尔小姐离开,也萌生了想找“一份新工作”的念头。于是,她登了报纸,并顺利地成为桑菲尔德庄园的家庭教师。对于简·爱来说,桑菲尔德庄园里的人对她极为友善,她认识了很多新朋友,见到了自己的学生阿黛勒。庄园里似乎总是有诡异的笑声出现,一天,简·爱意外邂逅了庄园的主人——罗切斯特。
第十三至十四章
简·爱与罗切斯特两人正式的第一次交谈时,罗切斯特对简·爱提出的问题十分尖锐和犀利,简·爱对他的印象并不是很好。简·爱再次与罗切斯特先生进行了交谈,可她越来越觉得罗切斯特的喜怒无常非常古怪,但是面对他的责难和尖锐的话语,简·爱并没有妥协,相反,她的自尊和反抗正好和罗切斯特的想法一致,因此两人之间的关系有所改善。
第十五至十六章
罗切斯特告诉简·爱自己的秘密和阿黛勒的身世,两人的关系又进了一步。夜里,简·爱被一阵诡异的笑声吵醒,并发现罗切斯特的房中着火了,她费了很大劲才灭了火,罗切斯特告诉简·爱这是格雷斯·普尔做的,因为她神经错乱,并要求简·爱保守秘密。简·爱渐渐认识到自己对罗切斯特的感情,费尔法克斯太太告诉她罗切斯特和英格拉姆小姐之间的事情,简·爱纠结不已。
第十七至二十章
罗切斯特带着一群衣着时尚、打扮靓丽的贵族们一起回来了,他们在庄园里举行舞会,这些贵客对简·爱和阿黛勒冷嘲热讽,喋喋不休。宴会平淡无奇地进行着,罗切斯特又带着众人一起玩游戏,简·爱开始发觉罗切斯特和英格拉姆的关系并不是众人所看到的那样,英格拉姆更加喜欢罗切斯特的财产。之后,罗切斯特外出,家里出现了一个头戴软帽的吉卜赛人。简·爱在跟其交谈后发现他是罗切斯特假扮的,只是为了试探简·爱的心意和使英格拉姆小姐知难而退。梅森在阁楼被意外地咬伤了,沉睡中的客人都被惊醒了,罗切斯特显然有什么事在隐瞒大家,但是简·爱选择了相信,并叫来了医生,两人互诉真情。
第二十一章
一天,里德太太的车夫突然造访,告诉简·爱里德太太病重,想要见简·爱。于是简·爱向罗切斯特告假,回盖茨黑德府。
第二十二至二十四章
简·爱再次回到了桑菲尔德庄园,却听到了罗切斯特将要结婚的消息,新娘正是英格拉姆小姐,简·爱的心情十分低落。罗切斯特告诉简·爱他将要结婚了,并要求她离开桑菲尔德。听到这个消息的简·爱伤心欲绝,向他表明了自己的感情,罗切斯特给了她一个惊喜-新娘是简·爱,简·爱欣喜极了,答应了他的求婚。简·爱和罗切斯特终于走到了一起,简·爱欣喜极了,因为罗切斯特对她的态度变得更加明朗了,她觉得自己得到了想要的幸福。
第二十五至二十七章
婚礼正在如期准备着,满怀欣喜的简·爱梦想着成为罗切斯特的新娘,一天,罗切斯特深夜外出时,奇怪的事发生了:简·爱做了一个可怕的梦。第二天,简·爱发现头纱真的是碎的。浪漫的婚礼正在举行,一个不速之客却出现了,他声称自己是罗切斯特妻子的哥哥。他还说,早年,罗切斯特与伯莎为了金钱结婚,但是伯莎有遗传性精神病,所以罗切斯特只能将她放在了庄园的三层阁楼上。罗切斯特承认了一切。罗切斯特因没有完成的婚礼向简·爱请求原谅,并向简·爱说明了一切,提出要和她一起去国外,但简·爱还是自己悄悄地离开了。
第二十八至三十二章
简·爱带着一身伤痛和遗憾离开了桑菲尔德庄园。饥寒交迫的简·爱昏倒了,救她的是一位年轻的牧师圣·约翰和他的妹妹们。筋疲力尽的简·爱在昏睡了三天三夜之后醒来了,简·爱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改名为简,爱略特,简·爱对新生活充满了期待。简·爱在里弗斯家里过得非常快乐。简·爱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栖身之所——一座简陋的乡村小学。在学校的日子忙碌而充实,奥利弗小姐经常来探望简·爱,她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好,简·爱发现奥利弗小姐对圣·约翰用情至深,但是圣·约翰却不为所动,也不愿听从简·爱的劝说。
第三十三至三十五章
聪明的圣·约翰发现了简·爱的秘密,并且告诉了简·爱她还有一位叔父,刚刚过世的叔父留了一笔遗产给她,在简·爱的追问下,他又说出了自己是简·爱的表兄的事实,简·爱欣喜若狂,她没有独自收下所有遗产,而是将财产分给了表兄妹里弗斯一家。圣·约翰选择了简·爱作为自己的妻子,原因仅仅是她的性格适合传教的要求。简·爱拒绝了他的求婚,但是她答应以副牧师的身份同他一起前往印度传教。简·爱没有料到圣·约翰对于宗教的狂热和布道士的执着,在又一次的求婚中,简·爱听到了来自远方的罗切斯特的呼唤,她猛然惊醒,并且起了回桑菲尔德庄园的念头。
第三十六至三十八章
简·爱再三思考,决定回桑菲尔德看看罗切斯特的情况。但当她再次来到庄园时,却发现这里变为了一片废墟。她四处打听,得知了这场将庄园化为废墟的大火是罗切斯特那个患病的妻子放的,她在放火后跳楼自杀,而罗切斯特也在大火中失去了双眼和一只手,并且破产了,他现在住在偏僻的芬丁。震惊不已的简·爱孤身前往芬丁,他们再次见面时,互诉真情,选择了重新开始。罗切斯特和简·爱再次举行了婚礼。
03 人物形象
简·爱
简·爱是一个孤女,自幼父母双亡,寄住在舅妈家,受尽了舅妈、表哥的冷眼和欺辱,后被送往寄宿学校。成年后到桑菲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她身份低微,相貌平平,却以真挚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庄园主人罗切斯特的尊敬与爱恋。不料,在举行婚礼时却横生枝节,她不得不离开。在得知罗切斯特的不幸后,她毅然回到他身边,和他生活在一起。
性格特点
刚烈勇敢,勇于反抗:
①在里德舅妈家里,表哥无缘无故殴打简,爱时,她不惧怕里德太太对儿子的袒护,勇敢反击骄横凶暴的表哥;②在罗沃德慈善学校,简·爱看到老师用鞭子抽打好朋友海伦时,她告诉海伦要夺过鞭子,把它折断,狠狠地回击他们。她憎恶老师羞辱海伦,把贴在海伦额头的纸条扯下来,扔到火里。
积极进取,个性勇敢,自尊自爱:
①厌倦罗沃德慈善学校毫无生气的生活。主动去追求自由的新生活、
新职业;②在桑菲尔德庄园,简·爱面对一群趾高气扬的阔小姐和阔太太时,不卑不亢,很有尊严;③在桑菲尔德庄园,当简·爱爱上主人罗切斯特时,她不惧地位、身份和财富上的悬殊差别,大胆地向他表白自己的情感。
善良纯朴:
①在罗沃德慈善学校,简·爱深夜偷偷去看望海伦,陪她度过了人生最后一夜;②里德太太病危,想见简·爱,她坐车走100多英里路前去探望舅妈;③简·爱叔父给她留下2万英镑财产。她把财产分成四份,自己只留下5000英镑;④简·爱见到了双目失明和失去财富的罗切斯特,她坚定地留下来照顾他。
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
①当简·爱发现自己爱上了罗切斯特时,她坚信人生来平等,门第、财富不应该是爱情的障碍,勇敢地向他表达爱情;②当得知罗切斯特妻子还活着,她不能成为他完整意义上的妻子时,她压抑自己对罗切斯特强烈的爱,离开了桑菲尔德。
对爱情真诚、专一:
尽管简·爱只是一个家庭教师,没有美貌,也没有钱财,但她听从爱的召唤,勇敢地去表白、去爱;当看到昔日的爱人失去财富、身体残疾时,她没有丝毫的动摇,毫不犹豫地嫁给他,照顾他。
罗切斯特
桑菲尔德庄园的主人,拥有财富和强健的体魄,年轻时过着放浪的生活,后来决心认真生活。他喜欢简·爱并向她求婚,后来由于疯妻子的疯狂放火而双目失明,还少了一只手,最后成为简·爱的丈夫。
性格特点
幽默风趣,敢于追求,忠于爱情:
简·爱的出现,对他来说无异于一眼清泉灌溉了他几近枯萎的心灵。虽然简·爱身材瘦小并无动人姿色,又没有丰厚的嫁妆,更没有显赫的家族背景,但在他心目中,简·爱是个“善良、有天赋、可爱”的精灵、天使。罗切斯特不因地位悬殊放弃爱情,毫不犹豫地爱上了做家庭教师的简·爱;那个由简·爱执教的女孩阿黛勒并不是他的女儿,而只是一个舞女硬塞给他的“礼物”,他却以爱心抚育。
海伦·彭斯
善良、怀有纯粹的爱心。海伦主张凡事能忍就忍,这样自己快乐,别人也会对你好一些。她的宽容、忍让以及她那博大的胸怀,令简·爱钦佩。她说:“对我来说,生命似乎太短暂了,不应把它花费在怀恨和记仇上。”
谭波尔
谭波尔老师正直、善良,作为一位教师,她关爱学生,称职尽责。在简·爱刚到罗沃德慈善学校时,她不顾校长的反对,尽力改善学校食堂的伙食,反对学校那些清规戒律对学生精神上的摧残。当简·爱受到校长的惩罚时,她倾听简·爱的诉说,写信给知情人求证,为简·爱洗刷罪名。当学校暴发疫情时,她不怕传染,日夜照顾生病的学生。谭波尔不仅教给简·爱学识,还影响着简·爱学会控制情绪和忠于职守。在她的关爱下,简·爱经受住慈善学校令人窒息的生活考验,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并在毕业后成为学校一位称职的老师。
伯莎·梅森
书中伯莎是被男权社会欺压的可怜女性。这个疯女人的刻画正是对当时男权社会的抵抗,无法真正为自己的自由而抗争。伯莎的发疯不同于简·爱理智而有力的反抗,伯莎与罗切斯特的婚姻只不过是一场金钱和地位的交易。因为没有像简·爱一样反抗的精神和倔强的性格,所以在她自己的悲剧中,只能选择发疯来逃避生活的折磨,这是那个时代女性地位和境遇的写照。一心嫁入豪门的女性未必能够拥有幸福的生活。
圣·约翰
简·爱的表哥圣·约翰是一位有圣徒般情怀的牧师,他善良、执着,愿为信仰献身。他救了走投无路的简·爱,为乡村贫苦的孩子开办学校。为了到印度传教,他放弃了自己的爱情,要选择能够胜任助手工作的简·爱做他的妻子,并为此反复劝说她。
04 主题思想
主张人生来平等,不向命运低头。
爱情应建立在精神平等的基础上。
双方只有真正相爱,才能得到幸福。
“招安”是起义失败的直接原因,也体现了农民起义领袖思想上的局限性——宋江、卢俊义等人具有浓厚“忠君”思想,他们又是梁山义军的主要领导,影响和左右着义军的发展趋势,宋江上梁山后,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梁山泊上高悬“替天行道”的杏黄大旗;他们起义的原因是博取功名,封妻荫子。故“招安”是其必然选择,失败是起义的必然结局。
05 艺术特色
《简·爱》自问世以来,一直散发着炫目的光彩。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为英国工业革命后期,通过对主人公简·爱人生经历的叙述,并描写她曲折感人的爱情故事,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有着低微的出身和曲折的生活道路,但却不屈服于命运、追求自由和解放,为了争取幸福和美好的爱情而不屈不挠奋斗的女性形象。
在里德太太家,10岁的简·爱面对男母、表兄妹的歧视和虐待,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抗精神。当她的表兄殴打她时,她勇于回击;当男母嚷着叫自己的孩子远离地时,她高喊“他们不配和我在一起”;当她被囚禁在红房子中时,想到自己所受到的虐待,从内心发出了“不公正”的呐喊。在孤儿院,简。爱的反抗性格更为鲜明,这和她的朋友海伦,彭斯忍耐顺从的性格形成了明显的对比。简·爱对冷酷的校长和摧残她们的教师深恶痛绝。她对海伦说:“要是她用那个鞭子揍我,我会从她手里夺过来,我会当着她的面折断它。”这充分表露了她不甘屈辱和不向命运妥协的倔强性格。
小说主要描写了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简·爱的爱情观更加深化了她的个性。她认为爱情应该建立在精神平等的基础上,而不应取决于社会地位、财富和外貌,只有男女双方彼此真正相爱,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在追求个人幸福时,简·爱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纯真、朴实的思想感情和一往无前的勇气。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仆人地位而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她的爱情是纯洁高尚的,她对罗切斯特的财富不屑一顾,她之所以钟情于他,就是因为他能平等待人,把她视作朋友,与她坦诚相见。对罗切斯特说来,简·爱犹如一股清新的风,使他精神为之一振。罗切斯特过去看惯了上层社会的冷酷虚伪,简·爱的纯朴、善良和独立的个性唤起他对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因而他能在简·爱面前真诚地表达他善良的愿望和改过的决心。
简·爱同情罗切斯特的不幸命运,认为他的错误是客观环境造成的。尽管他其貌不扬,后来又破产成了残疾人,但她看到的是他内心的美,所以最终与他结婚。小说
通过罗切斯特两次截然不同的爱情经历,批判了以金钱为基础的婚姻和爱情观,并始终把简·爱和罗切斯特之间的爱情描写为思想、才能、品质与精神上的完全契合。
简·爱是个不甘忍受社会压迫、勇于追求个人幸福的女性,无论是她贫困低下的社会地位,或是她那漂泊无依的生活遭遇,都是当时英国下层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作者能够把一个来自社会下层的觉醒中的新女性摆到小说的主人公地位,并对主人公为反抗压迫和社会偏见、争取独立的人格和尊严、为追求幸福生活所作的顽强斗争加以热情歌颂,这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是难能可贵的。
简·爱的离开到回归,整个过程,既是情感的指引,也是理智的选择。在情感的感召下,她和罗切斯特走到了一起;又在理智的指引下,二人终于幸福结合。而这种结合,完全符合人性的道德理念和幸福标准,也是情感和理智的完美共融。
《简·爱》是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整部作品以自序形式
写成,大量运用心理描写是小说的一大特色。全书构思精巧,情节波澜起伏。作者还以抒情的笔法描写了主人公之间的真挚爱情和自然风景,感彩丰富而强烈。这部优美、动人并带有神秘色彩的小说,至今仍保持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
06 经典例题
对该选段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于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于离开你一样。可上帝没有这样安排。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你我走过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
A.该语段出自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是英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之一,成书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
B.《简·爱》中女主人公简·爱在劳沃德学校与梅森的友谊令我们感动,但全书最感人的是她与罗切斯特的互诉衷肠。罗切斯特拐弯抹角地试探她的心思,而她则极力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最终导致她没能接受罗切斯特的爱情。
C.《简·爱》用自传体的叙事语气,使小说洋溢着浓郁真挚的情感。娓娓道来的内心独白、色彩斑斓的景物描写和引人入胜的悬念设计无疑是其至今仍受到广大读者欢迎的重要原因。
D.《简·爱》这一故事主要发生在劳沃德学校、桑菲尔德庄园、圣.约翰家三个地方,其中桑菲尔德庄园最重要。简爱最擅长的技能是绘画。
B
关于名著《简·爱》,下列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作者夏洛蒂 勃朗特,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作家,她和两个妹妹艾米莉 勃朗特、安妮 勃朗特,合称为“勃朗特三姐妹”。
B.小说塑造了简·爱这一独特的女性形象,她虽然矮小瘦弱、貌不惊人,但是自尊自爱、敢于反抗,并追求精神上的自由。
C.简·爱自幼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童年时骄横的表哥、舅妈和冷酷的孤儿学校都让她历尽苦楚。幸而学校里还有善良宽容的好友海伦,以及温和博学的老师谭波儿小姐能给她安慰。
D.简·爱勇于追求爱情,但得知罗切斯特的疯妻还活着时毅然离去。后巧遇表亲圣约翰兄妹还获得一份遗产。在拒绝圣约翰求婚后,偶然得知罗切斯特丧妻受伤,才回到庄园与其结婚。
D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1847年,三颗耀眼的文学新星出现在英国文坛:夏洛蒂·勃朗特出版了《艾格尼丝·格雷》,艾米莉·勃朗特出版了《呼啸山庄》,安妮·勃朗特出版了《简·爱》。
B.《儒林外史》这部讽刺小说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表现的是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
C.在《儒林外史》中科举制度成为吴敬梓揭露和讽刺的主要对象。在作者笔下,这个制度已经极度腐朽,成为蒙蔽、扭曲士人灵魂的工具。
D.《骆驼样子》是老舍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祥子的一生,反映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态的关注和同情。
A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