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知识清单(PDF版附部分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知识清单(PDF版附部分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11 10:4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章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知识清单
1.文明的摇篮
(1)位置与范围:黄土高原东起② 太行 山脉,西
至③ 乌鞘 岭,北连⑤ 内蒙古 高原
(大致以④ 长城 为界),南抵① 秦岭 。
(2)黄土风情:黄土高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古
老的文明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
风民俗,如 窑洞 、 信天游 、 白羊肚头巾 等。
2.风吹来的黄土
(1)黄土来源: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 黄土 堆积区,关于黄土的成因,“ 风成 说”被
广泛认同。该理论认为,黄土的老家位于 中亚、蒙古高原、西北内陆 ,在 西北 风的作
用下沉积在黄土高原。
主要证据(理解):黄土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黄土高原由西北
向东南,黄土颗粒越来越细;黄土的矿物成分与下面的基岩成分不同。
(2)黄土地貌景观:黄土土质 疏松 ,极易遭受 流水 的侵蚀,天长日久,使得黄土高原
地表破碎, 沟壑纵横 ,形成 塬 、 墚 、 峁 、 川 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3.严重的水土流失
(1)地表形态:黄土高原是世界上 水土流失 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长期的水土流失,造成
地表 千沟万壑 、 支离破碎 的特点。
(2)自然原因:地形破碎,坡度 大 ;夏季多 暴雨 ;土质 疏松 ;植被覆盖率 低 等。
人为原因有: 过垦过牧 、 修路 、 采矿 等。
(3)危害:土壤养分 流失 ;破坏 农田 和 村庄 ;自然灾害 加剧 ;河流含沙量 剧增 ,
下游河道 淤塞 。
(4)措施:要使黄土高原的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 生态 建设,改善环
境。
主要措施有:①生物措施,如 植树种草 ;
②工程措施,如 建梯田 ( 缓 坡)、 修挡土坝 (坡脚)、 打坝於地 ;
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 退耕还林还草 ( 陡 坡)、 合理放牧 等。
第六章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知识考察单
1.文明的摇篮
(1)位置与范围:黄土高原东起② 山脉,
西至③ 岭,北连⑤ 高原
(大致以④ 为界),南抵① 。
(2)黄土风情:黄土高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古
老的文明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
风民俗,如 (传统民居)、 (地
方民歌)、白羊肚头巾等。
2.风吹来的黄土
(1)黄土来源: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 堆积区,关于黄土的成因,“ 说”
被广泛认同。该理论认为,黄土的老家位于 、蒙古高原、西北内陆 ,在西北风的
作用下沉积在黄土高原。
主要证据(理解):黄土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黄土高原由西北
向东南,黄土颗粒越来越细;黄土的矿物成分与下面的基岩成分不同。
(2)黄土地貌景观:黄土土质 ,极易遭受 的侵蚀,天长日久,使得黄土
高原地表 ,沟壑纵横 ,形成 、 、 、 等多种多样的
黄土地貌景观。
3.严重的水土流失
(1)地表形态:黄土高原是世界上 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长期的水土流失,造
成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特点。
(2)自然原因:地形破碎,坡度 ;夏季多 ;土质 ;植被覆盖率
等。人为原因有: 、 修路 、 采矿 等。
(3)危害:土壤养分 流失 ;破坏 农田 和 村庄 ;自然灾害 加剧 ;
河流含沙量 ,下游河道 。
(4)措施:要使黄土高原的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 建设,改善
环境。
主要措施有:①生物措施,如 ;
②工程措施,如 建 ( 坡)、 修 (坡脚)、 ;
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 ( 陡 坡)、 合理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