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 1.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 1.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9-11 14:18: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欢迎走进高中数学课堂
情景引入
我是安徽人
我是中国人
充分说明了




(2) 实数的平方是正数;
(1) 3≥3;
(3) 明天会下雨.
看上面三个实例,回答以下问题:
它们是不是命题?是的话,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你能把第(2) 个语句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吗?
一般地,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是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是假命题.
中学数学中的许多命题可以写成 “若p,则q”“如果p,那么q”等形式.其中p称为命题的条件,q称为命题的结论.
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
1.4: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4.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思考:
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哪些是真命题?哪些是假命题?
(1)若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则这个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若两个三角形的周长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3)若
(4)若平面内两条直线 均垂直于直线l,则a//b。




(1) 、(4)是真命题
(2) 、(3)是假命题
条件p通过推理可以得出结论q
条件p通过推理不能得出结论q
定义:
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一般地“若p,则q”为真命题,是指由p通过推理可以得出q.这时,我们就说,由p可以推出q,记作 ,并且说,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则称:
是 的充分条件, 是 的必要条件。
P足以导致q,也就是说条件p充分了;
q是p成立所必须具备的前提
思考: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p是q 什么条件?
(1)若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则这个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若两个三角形的周长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3)若x2-4x+3=0,则x=1;
(4)若平面内两条直线a和b均垂直于直线l,则a//b。
(1)、(4)中,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2)、(3)中,p不是q的充分条件,q不是p的必要条件
解:(1)这是一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
(2)这是一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3)这是一条菱形的性质定理,
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
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
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
解:(4)由于
(5)由等式的性质知,
(6)
所以p不是q的充分条件。
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
所以p不是q的充分条件。
为无理数,

为有理数,
思考:例1中命题(1)给出了“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充分条件,这
样的充分条件唯一吗?若不唯一,那么你能给出不同的充分条件吗?
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都是其充分条件。
思考:你能说出几个两条直线平行的充分条件?
一般地,数学中的每一条判定定理都给出了相应数学结论成立的一个
充分条件。
解:(1)这是一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
(2)这是一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3)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但它不是菱形, ,
所以q是p的必要条件。
所以q是p的必要条件。
所以q不是p的必要条件。
解:(4)显然
(5)由于
(6)
所以q是p的必要条件。
,所以q不是p的必要条件。
为无理数,

不全是无理数,
所以q不是p的必要条件。
思考:例2中命题(1)给出了“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必
要条件,这样的必要条件唯一吗?若不唯一,你能给出几个其它的
必要条件吗?
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都是其必要条件。
一般地,数学中的每一条性质定理都给出了相应数学结论成立的一个
必要条件。
综合应用:
例:如图,直线a与b被直线l所截,分别得到了∠1,∠2,∠3和∠4.请根据这些信息,写出几个“a∥b”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a
b
l
1
2
3
4
解:
(1)“a∥b”的充分条件可以是:
∠1=∠2;∠1=∠4;∠1+∠3=180°.
(2)“a∥b”的必要条件可以是:
∠1=∠2;∠1=∠4;∠1+∠3=180°.
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
1.4: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4.2:充要条件
思考:
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与它们的逆命题都是真命题?
(1)若两个三角形的两角和其中一角所对的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
全等;
(2)若两个三角形全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相等;
(3)若一元二次方程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
(4)若 是空集,则A与B均是空集。
命题(1)、(4)和它们的逆命题都是真命题。
命题(2)是真命题,但它的逆命题是假命题。
命题(3)是假命题,但它的逆命题是真命题。
2、充要条件:定义:如果“若p,则q”和它的逆命题
“若q,则p”均是真命题
即既有p q ,又有q p 就记作
p q.
此时,,p既是q的充分条件,也是q的必要条件,我们说
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
显然,如果p是q的充要条件,那么q也是p的充要条件.(p等价于q)
即:如果p q,那么p 与 q互为充要条件.
上思考中,命题(1)、(4)中,p 与 q互为充要条件.
一般地,
(1)若p q ,但 q p,则称p是q的
(2)若p q,但q p,则称p是q的;
(3)若p q,且q p,则称p是q的
充分不必要条件;
必要不充分条件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例3 下列各题中,哪些p是q的充要条件?
(1)p:四边形是正方形,q: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2)P:两个三角形相似,q:两个三角形三边成比例;
(3)p:xy>0,q:x>0,y>0;
(4) p:x=1是一元二次方程
解:(1)因为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不一定是正方形,所以 ,
所以p不是q的充要条件。
(2)因为“若p,则q”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若q,则p”是相似三角形
的判定定理,所以它们均是真命题,即 ,所以P是q的充要条件。
例3 下列各题中,哪些p是q的充要条件?
(1)p:四边形是正方形,q: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2)P:两个三角形相似,q:两个三角形三边成比例;
(3)p:xy>0,q:x>0,y>0;
(4) p:x=1是一元二次方程
解:(3)因为xy>0时,x>0,y>0不一定成立,所以 ,
所以p不是q的充要条件。
(4)因为“若p,则q”与“若q,则p”均为真命题,即
所以P是q的充要条件。
探究: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能给出“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吗?
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四边形的一组
对边平行且相等、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都是它的充要条件。
例4:已知:⊙O的半径为r,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求证:d=r是直线l与⊙O相切的充要条件.
分析:设p: d=r, q: l与⊙O相切.
证明:设p: d=r, q: l与⊙O相切.
(1)充分性(p q):如图所示.
作OP⊥l于点P,则OP=d,若d=r,则点P在⊙O 上,在直线l上任取一点Q(异于点P),连接OQ. 在Rt△OPQ中,OQ>OP=r. 所以,除点P外直线l上的点都在⊙O 的外部,即直线l与⊙O仅有一个公共点P.所以直线l与⊙O 相切.
P
Q
l
O
(2) 必要性( ):若直线l与 相切,不妨设切点为P,
则 ,因此,d=OP=r.
由(1)(2)可得,d=r是直线l与 相切的充要条件。
证明:如图,梯形ABCD为等腰梯形的充要条件为AC=BD.
证明:
(1)必要性: 如图所示.
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DC,∠ABC=∠DCB,BC=CB
在△ABC与△DCB中,∴△ABC≌△DCB(SAS).∴AC=BD.
(2)充分性:p q 如图所示.
过D作DE∥AC,交BC的延长线于E.
∵AD∥BE,DE∥AC,∴四边形ACED为平行四边形. ∴DE=AC.
∵AC=BD,∴BD=DE;∴∠1=∠E.
又∵AC∥DE,∴∠2=∠E;∴∠1=∠2.
在△ABC与△DCB中,∴△ABC≌△DCB(SAS). ∴∠ABC=∠DCB.
∴梯形ABCD为等腰梯形.
由(1)(2)可得,梯形ABCD为等腰梯形的充要条件为AC=BD.
【点评】平移对角线是证明梯形为等腰梯形的常见方法.
1.请用“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既不充分又不必要”填空:
(1)x=y是x2=y2的_____________ 条件
(2)ab = 0是a = 0 的________________条件
(3)x2>1是x<1的__________________条件
(4)x=1或x=2是x2-3x+2=0的_____条件
充分不必要
必要不充分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
充要
达标检测
2.求证:
关于x的方程ax2+bx+c=0有一根为1的充要条件是a+b+c=0。
证明:(1)必要性,即“若x=1是方程ax2+bx+c=0的根,则a+b+c=0”.
∵x=1是方程的根,将x=1代入方程,得a×12+b×1+c=0,即a+b+c=0.
(2)充分性,即“若a+b+c=0,则x=1是方程ax2+bx+c=0的根”.
把x=1代入方程的左边,得a×12+b×1+c=a+b+c.
∵a+b+c=0,
∴x=1是方程的根.
综合(1)(2)知命题成立
课堂小结
(3)判别技巧:
① 可先简化命题;
② 否定一个命题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即可。
(1)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概念.
(2)判断充分、必要条件的基本步骤:
① 认清条件和结论;
② 考察 p q 和 p q 是否能成立。
作业
课本23页习题1.4
因为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多,且知识点较繁琐,且新概念比较抽象,因此本节学习过程中,一定让学生多多参加,并且在解题技巧方面先让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再补充说明。
让梦想一起飞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