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二单元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亚非地区的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文明。如图反映的文明成果属于古埃及创造的是( )
A刻有文字的甲骨 B金字塔 C《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D释迦牟尼佛像
2.美国作家马修斯在《西方人文读本》中这样描述:“佚名建筑师以精确的算术设计,建造了这座世界上最大、重达625万吨的石块建筑物。这座陵墓总共用了200万块石头,其中的一些在原地采集,但大多数则从更远的上游地区获取,趁着洪水季节推动到吉萨来”。这一现象可能描述的是( )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恒河流域
3.大河流域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孕育了古代亚非文明。以下属于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是( )
A.象形文字 B.甲骨文 C.楔形文字 D.阿拉伯数字
4.下表是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在位时统治者的行为和职责。据此可以推断古巴比伦( )
国王汉谟拉比 国王任命的总督 基层公社的首领
下令并严厉监督总督兴修水利,在位的好几个年份都作为“开凿河渠之年”而载入史册。 分管各城市和州的军事、行政、税收、司法和水利灌溉。 管理公社的土地、分配水流、管理市场、管理税收和司法等。
A.重视发展农业 B.法律体系严密
C.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D.商品经济活跃
5.世界上迄今已知的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在其前言中宣称,颁布法典的目的是发扬正义于世,灭除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该法典用某种文字镌刻在黑色石柱上,这种文字是( )
A.阿拉伯文 B.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C.拉丁文 D.古埃及象形文字
6.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拿破仑法典》
7.右面所列内容为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的目录(部分)据此推断,第三章的标题应是( )
第一编 农业文明时代第一章 古代西亚文明第二章 古代埃及文明第三章 ____________第四章 古代中华文明
A.古代希腊文明 B.古代印度文明
C.古代罗马文明 D.古代阿拉伯文明
8.如图是古代亚非文明的地图,其代表性的四大文明古国按从右至左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古中国、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 B.古印度、古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
C.古中国、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 D.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古中国
9.印度新冠肺炎疫情严重,特别是那些生活在拥挤贫民窟中的原低种姓人群更容易感染病毒。下列图示中能够反映和造成这个群体低种姓地位的是( )
A B C D
10.婆罗门掌管祭祀,刹帝利掌握军事和行政权力,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低等级的人不能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这反映了当时的印度( )
A.社会分工相互协作 B.宗教信仰派别众多
C.社会等级贵贱有别 D.风俗习惯仪式繁琐
11.某学习小组开展“古代中外文物鉴赏”项目学习,以下文物为古希腊时期的是( )
A B C D
12.下表所示内容体现古代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
城邦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万人)
雅典 2500 约30
斯巴达 8400 约40
A.小国寡民 B.等级森严 C.军事独裁 D.自给自足
13.公元前4世纪的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但东征和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亚历山大帝国(如图)疆界内的古代文明区域有( )
A.古埃及文明 B.古代美洲文明
C.古代罗马文明 D.古代阿拉伯文明
14.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雅典城邦中,为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建立了津贴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者是( )
A.亚历山大 B.亚里士多德 C.屋大维 D.伯里克利
15.苏格拉底曾评价雅典民主制度“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将社会的命运置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手中……”。这反映苏格拉底( )
A.认识到雅典民主制度的弊端 B.主张实行元首制度
C.认识到雅典民主具有全民性 D.主张实行元老院制
16.“此前习惯法是口耳相传、含混不清的,司法官使用习惯法时任意曲解,平民深受其苦。《十二铜表法》的出现,使刑事诉讼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诉讼的裁决有了确定和公开的法律条文作为准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这说明《十二铜表法》( )
A.结束了罗马贵族的司法专断 B.使贵族和平民享有平等的权利
C.全面反映了雅典社会的民主政治 D.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罗马平民利益
17.下图所示法律颁布于公元前450年左右,它是一部成文法,它的颁布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这部法律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罗马法大全》
18.“保民官的权力之大甚至可以否决罗马元老院的决议,但其权力只限于罗马的城区和近郊。保民官在罗马共和国时代曾起过一定的作用,但到帝国时代、它已形同虚设。”这段话中的“保民官”( )
A.开始设立于屋大维统治时期 B.不能否决罗马元老院的决议
C.为平民争取了一些政治权利 D.能始终保护罗马平民的利益
19.查士丁尼被誉为“文明世界的立法者”。使他获此殊荣的是( )
A.《汉谟拉比法典》的颁布 B.《十二铜表法》的制定
C.《罗马民法大全》的编纂 D.《拿破仑法典》的推行
20.下图是某个国家的发展的重大事件时间数轴示意图,下列选项关于这个国家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B.颁布了欧洲的第一部成文法
C.地中海成为这个国家的“内湖” D.编制新的历法“儒略历”
21.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的城堡,有些逐渐发展成经济文化中心。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就此诞生。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客观上( )
A.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B.加速希腊文明的衰落
C.导致东方文明走向衰落 D.推动资本主义的产生
22.某学校春秋社团组织了一次以“探寻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下列四幅图片符合研究主题的是( )
A金字塔 B帕特农神庙 C楔形文字 D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23.公元前5世纪,雅典雕塑家米隆参加过很多运动会,其雕塑《掷铁饼者》(如图)被誉为“空间中凝固的永恒”。该作品体现了( )
A.苦行禁欲的生活哲学 B.科学理性的主流思潮
C.漠视民主的专制意识 D.崇尚人性的运动之美
24.某校历史学习小组开展文明古国项目化学习,他们搜集了《十二铜表法》、斗兽场、拉丁字母等相关资料,据此判断该文明古国是( )
A.古代希腊 B.古代中国 C.古代罗马 D.古代埃及
25.古巴比伦王国与拜占庭帝国的相同点是( )
A.实行森严的种姓制度 B.统治中心位于地中海中部
C.疆域跨欧亚非三大洲 D.颁布维护统治的成文法典
二、非选择题(25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13分)
材料一
下表为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依法治国”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成果。
国家 法律文献 文献地位(作用)
古巴比伦王国 ① 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② 《十二铜表法》 欧洲法学的渊源
英国 《权利法案》 ③
法国 ④ 近代欧洲各国立法的蓝本
(1)请你在表格①②③④处填上相应的内容,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4分)
材料二
1787年5月,各州代表齐聚费城召开制宪会议。会议争论的问题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中央与州权之间的关系问题;第二类是中央行政、立法、司法三大部门之间的关系问题;第三类是……经过4个月的争论与妥协,制定并通过了宪法。该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史上的一次创举。
——摘编自张友伦等《美国的独立和初步繁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宪法为什么是“资产阶级革命史上的一次创举”?(3分)
材料三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在合众国境内受合众国管辖的任何地方,奴隶制和强制劳役都不得存在。……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修正案(1791—1920年)
(3)根据材料三,概括1787年美国宪法的局限性。综合材料二、三,谈谈你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历史事件。(4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公元前3世纪后,创立于印度的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中国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从公元前334年起,历经10年征战,亚历山大建立起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统一,8世纪发展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他们传入欧洲的。
——摘编自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材料二
自16世纪开始,人类逐渐步入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阶段。19世纪末,随着拥有先进技术的欧美人对大洋洲和太平洋岛屿的殖民,世界完全联系成一个整体,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核心和主宰地位的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然而资本主义发展有其局限性和野蛮性,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和科学理论的产生埋下了伏笔。
——摘编自《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
材料三
世界各国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摘编自国家主席习近平的系列讲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的交往方式(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交往的共同作用和影响。(2分)
(2)材料二中的“科学理论”指的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分析材料二中“西方先进”的原因。(2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面对今天的霸权主义、民族矛盾、地区冲突等现象,你有哪些建议?(4分)(不得照抄材料)
德庆中学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二单元测试试题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C A B A B A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A A D A D B C C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B D C D
1.【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金字塔是古代埃及著名的建筑,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智慧的象征,故选B;甲骨文是中国古老的文字,故排除A项;《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文明,故排除C项。佛教起源于古印度,故排除D项。
2.【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尼罗河流域诞生的文明是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的典型代表性建筑为金字塔。金字塔靠石块之间的相互叠压和咬合垒成。它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根据题干“陵墓总共用了200万块石头”可知,其描述的是金字塔,位于尼罗河流域的埃及,故选A项;均与题干所述信息不符,排除B、C、D三项。
3.【答案】C【解析】世界上最早诞生的文字楔形文字属于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故选C项;象形文字起源于古埃及,排除A项;甲骨文起源于古中国,排除B项;阿拉伯数字最初由古印度人发明,后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之后再经欧洲人将其现代化,排除D项。
4.【答案】A【解析】据“下令并严厉督总督兴修水利”“分管各城市和州的军事、行政、税收、司法和水利灌溉”“管理公社的土地、分配水流、管理市场、管理税收和司法等”可知,其均提及要注意水利,反映的是古巴比伦重视农业,故选A项;“开凿河渠之年”与“法律体系严密”无关,排除B项;“军事、行政、税收、司法和水利灌溉”无法体现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排除C项;“管理公社的土地、分配水流、管理市场、管理税收和司法等”主要涉及行政管理的范围,与商品经济活跃无关,排除D项。
5.【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的“世界上迄今已知的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用楔形文字刻写而成。故选B项;阿拉伯文、拉丁文和古埃及象形文字与汉谟拉比法典无关,排除A、C、D三项。
6.【答案】A【解析】《汉谟拉比法典》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大约在公元前1776年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故选A项;公元前450年左右公布的《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国家立法的纪念碑,也是最早的罗马法文献,排除B项;《查士丁尼法典》来源于罗马法,完成于公元530年左右,排除C项;《拿破仑法典》颁布于1804年,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法典,排除D项。
7.【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世界史上,农业文明时代包括古代西亚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中华文明,B项正确;古代希腊文明、古代罗马文明是海洋文明,古代阿拉伯文明是封建社会的文明,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8.【答案】A【解析】观察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位于黄河、长江流域的文明古国是古中国;位于印度河、恒河流域的文明古国是古印度;位于两河流域的文明古国是古巴比伦;位于尼罗河流域的文明古国是古埃及。四大文明古国按从右至左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古中国、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9.【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古代印度实行严格的“种姓制度”。在这一制度中,第一等级是婆罗门,第二等级是刹帝利。第三等级是吠舍,第四等级是首陀罗。故选A项;B是西周的分封制,排除B项;C是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排除C项;D是日本封建社会等级示意图,排除D项。
10.【答案】C【解析】分析题干可知,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这个几个关键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各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材料内容反映了当时的印度社会等级贵贱有别,C符合题意。A、B、D项材料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11.【答案】A【解析】观察题干图片可知,希腊的人物雕刻艺术达到了一种完美境界,《掷铁饼者》 是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之一,故选A项;B项的司母戊鼎、C项的北宋定窑孩儿枕都是中国古代的文物,排除B、C两项;《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达芬奇创作的油画,排除D项。
12.【答案】A【解析】从表格的数据可得出古希腊的城邦人少,地方小,体现了小国寡民的特征,故选A项;不能从表格中得出解决,排除B、C、D三项。
13.【答案】A【解析】亚历山大继位后,出兵东征,扫荡了小亚细亚,攻入埃及。然后挥师占领两河流域,灭掉波斯帝国。足迹远达印度,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观察题干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帝国疆域内的古代文明区域有古代埃及文明,故选A项;古代美洲文明、古代罗马文明、古代阿拉伯文明都没有在亚历山大帝国疆域内,排除BCD项。
14.【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利克里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民主政治也随之发展到高峰;伯里克利完善了雅典的民主机制,为了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伯里克利还建立了津贴制度。故选D项;亚历山大在公元前4世纪,历经10年征战,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排除A项;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排除B项;屋大维首创了“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排除C项。
15.【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是将社会的命运置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手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全体公民是统治者,参与政治,集体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公民集体内部相对平等,法律至上。但民主缺乏管理国家事物的政治知识,容易做出错误的决策,导致权力被滥用,表明苏格拉底认识到雅典民主制度的弊端,故选A项;元首制度是古罗马屋大维实行的,排除B项;材料是在说民主制的缺陷,排除C项;元老制度是古罗马的,排除D项。
16.【答案】D【解析】由材料“习惯法是口耳相传、含混不清的”“使刑事诉讼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诉讼的裁决有了确定和公开的法律条文作为准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这说明《十二铜表法》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罗马平民利益,故选D项;《十二铜表法》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而不是结束了罗马贵族的司法专断,排除A项;平民和贵族不可能享有平等的权利,排除B项;材料与雅典社会无关,排除C项。
17.【答案】B【解析】由材料“法律颁布于公元前450年左右,它是一部成文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可推断出这部法律是《十二铜表法》,是罗马于公元前450年左右颁布的成文法,因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故选B项;《汉谟拉比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排除A项;《查士丁尼法典》编成于529年,排除C项;《罗马民法大全》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篡》、《法学概要》和《新法典》,排除D项。
18.【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罗马共和国时期,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由300名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平民参加的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平民同贵族进行了长期斗争,争取了许多政治权利。罗马设立了平民自己选出的两名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据题干“保民官的权力之大甚至可以否决罗马元老院的决议,但其权力只限于罗马的城区和近郊。”可知,这段话中的“保民官”为平民争取了一些政治权利,选项C符合题意;题干中的“保民官”开始设立于罗马共和国时期,屋大维建立的是罗马帝国,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说法错误,排除。选项D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选C项。
19.【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东罗马帝国皇帝,528年,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撰委员会,529年,委员会把2世纪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后来,委员会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为《法学会纂》,又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法理概要》。查士丁尼还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撰为《新法典》,以上这四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故选C项;《汉谟拉比法典》的颁布与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有关,排除A项;《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排除B项;《拿破仑法典》的推行与拿破仑有关,排除D项。
20.【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09年建立了罗马共和国;公元前2世纪罗马称霸地中海;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为首的奴隶动了大规模的起义;因此,这个国家是罗马共和国。公元2世纪,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不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C项表述错误但符合题意,选择C项;A、B、D均是对罗马的正确表述,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21.【答案】A【解析】分析材料可知,本题的关键词为“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就此诞生”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A项正确;题干体现不出希腊文明或东方文明走向衰落,而是融合东西方文明因素的文明诞生,排除B、C项;推动资本主义产生的是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排除D项。
22.【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希腊罗马的建筑艺术对后世的建筑风格产生深远影响,希腊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神庙,神庙四周以廊柱环绕,柱身有粗有细,雅典帕特农神庙是典型代表。罗马建筑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并有所创新。故选B项。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的成角椎体状的陵墓,排除A项;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的文字,排除C项;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维护奴隶主利益制定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排除D项。
23.【答案】D【解析】据“公元前5世纪,雅典雕塑家米隆参加过很多运动会,其雕塑《掷铁饼者》”、“空间中凝固的永恒”可知,作品是以人为中心创作出来的,体现人性之美,故选D项;这种人性、运动美,不能体现“苦行禁欲的生活哲学”,排除A项;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核心,排除B项;材料强调人的作用,没有体现政治上对民主的轻视,排除C项。
24.【答案】C【解析】分析材料可知,本题的关键词为材料中所给的“《十二铜表法》、斗兽场、拉丁字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斗兽场是古罗马的代表性建筑;公元前1000年,腓尼基字母文字基本形成。腓尼基字母文字被认为是西方希腊和罗马字母文字的源头。《十二铜表法》、斗兽场、拉丁字母等相关资料与古代罗马,选项C符合题意;A、B、D与题干无关,排除。
25.【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该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为保障皇帝的专制权力,组织编纂《罗马民法大全》,故选D项;实行森严的种姓制度的是印度,排除A项;古巴比伦王国统治中心在两河流域,排除B项;古巴比伦王国疆域没有跨欧亚非,排除C项。
二、非选择题
26.【答案】
(1)①《汉谟拉比法典》②古罗马③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④《拿破仑法典》(每题1分,错别字不得分)。共4分。
(2)创立联邦制;实行三权分立,分权制衡。(其中任意两个答案即可,共2分)
(3)局限性:种族歧视;奴隶制存在;不承认妇女的政治权利。(其中任意两个答案即可,每答一点得1分,共2分)
看待:全面地、客观地、辩证地(一分为二地)。(意思表述正确,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
【解析】
(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欧洲法学的渊源是《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时期颁布的;《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近代欧洲各国立法的蓝本是拿破仑颁布的《拿破仑法典》。
(2)根据“第一类是中央与州权之间的关系问题;第二类是中央行政、立法、司法三大部门之间的关系问题;第三类……”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之所以说是“资产阶级革命史上的一次创举”,主要是因为这部宪法创立联邦制;实行三权分立,分权制衡。
(3)根据“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种族歧视;奴隶制存在;不承认妇女的政治权利。综合材料二、三可知,对待历史事件,我们应该全面地、客观地、辩证地看待。
27.【答案】
(1)交往方式:文化交流、战争、商旅往来;
共同作用和影响:加强了各地区的联系,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打破了世界相对孤立闭塞的状态。
(2)“科学理论”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原因:①政治上: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等。②经济上:先后开展两次工业革命,建立起机器化大生产,实现工业化。③文化上: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重视人的价值;启蒙运动中宣扬自由、民主、平等等;近代科学文化进一步走向繁荣。
(3)建议:大国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发展中国家要积极拥抱全球化;珍爱和平,远离战争;尊重文明的不同,取长补短;各国应该用对话来解决矛盾冲突,等等。
【解析】
第(1)小问,根据材料“公元前3世纪后,创立于印度的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他们传入欧洲的。”可归纳古代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的交往方式之一是文化交流;根据材料“历经10年征战······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可归纳古代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的交往方式还有战争和商旅往来。这些交往不仅加强了各地区的联系,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而且还打破了世界相对孤立闭塞的状态。
第(2)小问,从材料“然而资本主义发展有其局限性和野蛮性,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和科学理论的产生埋下了伏笔。”可推断该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让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从材料“自16世纪开始,人类逐渐步入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阶段。19世纪末,随着拥有先进技术的欧美人对大洋洲和太平洋岛屿的殖民,世界完全联系成一个整体,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核心和主宰地位的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可推断人类逐渐步入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阶段是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完全联系成一个整体,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核心和主宰地位的世界市场不断扩大是指工业革命。因此,从经济角度来看,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先后开展两次工业革命,建立起机器化大生产,实现工业化。这些促使西方远比东方进步领先很多。从政治角度来看,欧美各国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体,使西方比东方更早地摆脱封建统治,开展民主政治。从文化角度来看,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重视人的价值;启蒙运动中宣扬自由、民主、平等等;近代科学文化进一步走向繁荣。
第(3)小问,面对今天的霸权主义、民族矛盾、地区冲突等现象,我认为除了材料三强调是尊重文明,取长补短外,我们还要遵循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珍爱和平,远离战争;此外,各国各司其职,比如大国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发展中国家要积极拥抱全球化等,并且各国应该用对话来解决矛盾冲突等等。
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