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有理数的乘法
如城镇新民初中 冯海云
【课题】:义务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有理数 第1.4.1节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乘法这一节是学生刚开始经历有理数运算,是学生从现实世界和实例抽象出的过程,在具体的题目中探索有理数乘法运算的一些规律,培养学生观察与概括能力,培养学生今后学习代数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中的符号法则和绝对值运算法则,并初步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2) 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使学生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2. 能力目标
通过有理数乘法法则及运算律在乘法运算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及运算能力.
3.情感目标
(1)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说明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合理性,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2)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 点:有理数乘法的运算
难 点: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法则
四、学情分析:
知识背景: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和符号法则、
能力背景:熟练的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预测目标:在有理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学习有理数的乘法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与学生互动相结合。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大家一起来看这样一道题:商店降价销售某种商品,每件降5元,售出60件后,与按原价销售同样数量的商品相比,销售额有什么变化?
这道题现在我们可能不会做,但通过今天的学习就能够来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理数的乘法。(板书)
对于正有理数及0的乘法运算,与小学的乘法完全相同。而引入负数以后, 又该怎样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呢?下面我们就借助数轴来研究。
情景设计:
问题1:森林里住着一只蜗牛,每天都要离开家去寻找食物,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右爬行,那么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说明:假设蜗牛直线爬行,家用O点表示,为了区分方向,规定:向右为正,向左为负。为了区分时间,规定:现在后为正,现在前为负。(问3分钟以后可以表示为+3,3分钟前呢?)
答:3分钟后,蜗牛应在家的右边6cm处,这样可以表示为:(+2)×(+3)=+6 ①
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讲清楚:现在所在的位置,方向,数轴上具体的位置,再用数学式子表示,其中要把各数字讲清楚。(后面要求一样。)
问题2: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左爬行,那么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答: 3分钟后,蜗牛应在家的左边6cm处,这样可以表示为:(-2)×(+3)=-6 ②
问题3: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右爬行,那么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
答: 3分钟前,蜗牛应在家的左边6cm处,这样可以表示为:(+2)×(-3)=-6 ③
问题4: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左爬行,那么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
答:3分钟前,蜗牛应在家的右边6cm处,这样可以表示为:(-2)×(-3)=+6 ④
(二)、实践探索,揭示新知
观察①~④式,根据你对有理数乘法的思考,总结填空:
正数乘正数积为 数;负数乘正数积为 数;
正数乘负数积为 数;负数乘负数积为 数;(组织学生讨论)
即:正数乘正数,负数乘负数的积都为正数;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的积
都为负数。 (同号得正) (异号得负)
这样就确定了运算符号,那么我们再来看: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 。
从而得到法则的第一部分: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组织学生讨论)
那么特殊值0呢?正数、负数、零与0相乘,积又是多少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想一想,速度等于0 或时间等于0 各表示什么意义?
答:速度为0,表示原地不动;时间为0,表示没有运动。因此,不论速度等于0 还是时间等于0,结果蜗牛仍是在原处。因此,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解决了以上问题后,再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出有理数乘法的法则。
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加强对法则的理解,问要注意些什么内容,如确定符号的语言,绝对值相乘。)
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归纳出了有理数乘法法则,下面我们就来运用法则。
先阅读,再填空:(-5)×(-3)………….同号两数相乘
(-5)×(-3)=+( )…………得正
5 × 3= 15………………把绝对值相乘
所以 (-5) × (-3)= 15
填空: (-7)×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4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 4 = 2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 (-7)× 4 = 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此可再进行讨论,强调两部分)
运算技巧:有理数相乘,先确定积的___________,再确定积的_____________ 。
注:在此强调运算分两部分,重点为确定符号,而绝对值相乘即正数与正数相乘,这是小学学过的内容,只因引入了负数,从而扩大了运算中数的范围。
(三)尝试应用,反馈矫正
下面我们来通过练习再次巩固法则的理解。
例1 计算:
(1)5 × (-3) (2)(-2)× 4 (3)(-3)× (-9) (4)0.5 × 0.7
(5)(-3)×(- ) (6)(- )×4; (注: 小组分工回答)
解:(1)5×(-3)=-15 (2)(-2)×4=-8
(3)(-3)×(-9)=+27 (4)0.5×0.7=+0.35
(5)(-3)×(-)= (6) (- )× 4 = -2
(再强调法则)
注:解题格式要规范,特别强调负号相乘时要加括号。
巩固练习:计算:(学生板演)
(1)6×(-9) (2)(-4)×6 (3)(-6)×(-1) (4)(-6)×0
(5) ×(-) (6)(- )× (再强调法则的运用)
例2 计算:
(1)1/2×2 (2)(- 1/2)×(-2)
注:观察上面两式有何特点?(两乘数互为倒数,且积为1)
总结: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问:数a(a ≠ 0)的倒数是什么?(a ≠ 0时,a的倒数是1/a)
巩固练习:说出下列各数的倒数: 1,-1, ,-,5,-5, ,-.
思考: (1)若a小于0,b大于0,则ab 0。
(2)若a小于0,b小于0,则ab_______0
(3) 若ab大于0,则a、b应满足什么条件? (再强调法则)
(4) 若ab小于0, 则a、b应满足什么条件
下面我们来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3 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变化量,上升为正,下降为负。登山队攀登一座山峰,每登高1千米,气温的变化量为-6℃,攀登3千米后,气温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理解列式的意义)
解:(-6)×3=-18
答:气温下降18℃。
现在我们可以来解决开头未解决的问题:商店降价销售某种商品,每件降5元,售出60件后,与按原价销售同样数量的商品相比,销售额有什么变化?(尽量让学生思考来规定正负)
解:规定:提价为正,降价为负。(-5)×60=-300 即销售额减少300元
请两位学生板演。根据学生解答中出现的问题与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让学生相互纠正,并强调要说明理由,必要时由教师讲解。
(四)归纳总结
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1.学习了有理数乘法的法则。
2.学会了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技巧和方法。
3.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五)做一做
1.书面作业:教科书习题P47 NO:1、2、3。
2.预习教科书37页—43页,并想一想:(1)三个或三个以上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如何决定?
(2)在有理数运算中,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分配律还成立吗?
八、板书设计
有理数的乘法规定:方向—向右为正,向左为负。 +2 -2 时间—现在后为正,现在前为负 +3 -3有理数乘法法则: 学生板演区域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运算技巧: 有理数相乘,先确定积的符号,再确定积的绝对值。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