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狼牙山五壮士课件(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 狼牙山五壮士课件(共4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1 17:14: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狼牙山五壮士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个真实的故事, 它发生在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在这里, 有一座特别的建筑--狼牙山五勇士纪念
塔,它记录着五位英雄的动人故事。让我 们就走进1941年的狼牙山,一起去认识这 五位英雄。
沈重 (1915-1986)
在抗战时期作为
《晋察冀
日报》特派记者,
主要在冀西
游击区参加部队和地方的军事
活动,因此,他的通讯报告作品大多是武装斗争的题材。
助读资料
历史背景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了侵华战争,他们在中国的
土地上杀光、烧光、抢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然而,
英勇不屈的中华民族经历了8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把侵略者赶出国
土,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这期间,无数的中华儿女,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和尊
严,涌现岀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颂
II
II
初读感知
自读课文,要求:
1. 读准字音,圈画生字,读通句子,难 读的长句子多读几遍。
2. 给课文标明自然段序号。
3. 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朗读课文扫清障碍
梳理课文
让我们通过概括小标题梳理故事内 容吧。(课后第一题)
接受任务一(诱敌上山)一(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一跳下悬崖。
顺序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學都打完了,只 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宇榴弹。
加点的字是多音字!
(子弹)(弹药)(枪林弹雨)

(弹琴)(弹力)(弹冠相庆)
运用:昨天我买了一个弹( )弓,它的弹( )力非常强。
学写字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团七连六班 的五位战士,为了诱敌上山 和掩护群众,
连队转移,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
峰,英勇跳崖的故事。
二、根据第一题内容填空。
昂首挺胸 斩钉裁铁 是描写
五壮士的词语,表现了五壮士的英雄气概。横七竖八、 粉身碎骨是描写
日寇的
词语,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愤恨与不满。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 了什么内容吗?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团七连六
班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 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 崖的故事。
品读释疑
阅读方法解密列小标题
概念:我们知道,文章的题目叫做标题,那么每个段落的段意加以提炼 而成的小题目,就叫小标题。
方法:①寻找重点词句,加以提炼。②概括各段段意,加以浓缩。③找 准文章中心线索,并加以贯穿。
第一部分“接受任务”
自由读第1自然段,思考五位战士是在什么情 况下接受掩护任务的 这说明了什么
五位战士是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接受掩护任 务的。这说明了任务十分危险艰巨。
接受任务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刃,向我
r
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
从这两个词可以看出什么
从“集中兵力〃 “大举进犯”可看出敌人兵力 强大,敌众我寡,五个战士接受的任务十分艰巨。
深入探究:五位战士是怎样诱敌上山, 痛击敌人的?
第二部分“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3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 (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 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 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 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 地(瞄准)敌人射击。
默读第2自然,找一找五位战士接受任务后具体是怎样做 的?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读给大家听。
1 .从这些词语中,你们能感受到什么
五位战士对日寇的痛恨和一定要完成任务 的坚定信念。
敌上山,痛击敌人,
2.这段话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这段话描写了五个战士痛击敌人的战斗场面。文中“吼〃 “抡〃 “瞄准〃是动作描写,“沉着〃“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是神态描写,表现出了战士们消灭敌人的 决心和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
让我们齐读第二自然段,再次感 受五位战士的英勇善战。
练—练:
写一个你生活中熟悉的人物,通过对 他(她)动作、神态的描写,让大家了解
他(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点”和“面"的组合方式
阅读方法解密
概述:
“点”和“面”的组合方式有:整体与局部,一般与 个别,概括与具体,主与次。
运用:
本文第2自然段先整体描写战士们痛击敌人的情形, 然后分别写每个战士的表现,就是运用了一般与个别的点 面结合方式。
第三部分“引上绝路”
深入探究:准备转移时,五位战士们的面前
有哪两条路?他们选择了哪条?为什么
一条是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可以活下去,另一条是 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是死路一条。他们选择了后 面那一条。因为他们觉得群众和连队的安全更重要。
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
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 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 哪条路呢?
tn
班长说的“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出班
长态度之坚定、决定之果断,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 对人民深切的爱和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紧跟”则更 表现出战士们非常赞成班长的做法,准备把敌人引上绝 路,体现出战士们的英雄气概。
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 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 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 上绝路。
描写班长语言有什么作用?"紧跟"说明了什么
第四部分“顶峰歼敌”
深入探究:战士们在顶峰是如何英勇杀敌 的?
III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把石头比作“雹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石头砸
下时密集、迅猛、有力的特点,充分体现出了五壮士 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鮭拿)夺过手榴弹插 在腰间,準地举尊戸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
用石头。畛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
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大头上砸去。
比喻
拟声词
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
纷纷滚落深谷。
“叽里呱啦"是一个拟声词,形象地写出了敌人 被五位战士打得狼狈不堪的情景。
好学生都用点
第五部分“英勇跳崖”
深入探究:从五位壮士英勇跳崖的壮举 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 回瘡虫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

1
利的喜悅。
这里的"眺望"和"望望"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不能调换,“眺望"是从高处向远处看,此时,部队主力己经远
去,冲岀了敌人的包围圈,“眺望”也含有五位战士对部队主力转移 成功的喜悦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望望〃指看不远的地方,此时敌 人离五壮士不远,不能用“眺望〃,"望望"也含有鄙视敌人的感 彩,所以不能调换。
指的是五壮士跳崖时呼 喊的壮烈豪迈的口号。
打倒日本帝国至义!要读出壮烈豪迈的气势!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园声尚惊天动 地,气壮山河!
充分体现出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 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表现了中国人民 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 概。
==
面对绝境,他们态度从容,脚步坚定,大义凛然。他 们好像不是走向死亡,而是又投身于一场新的战斗。“ 说,,,,砸,,“走,,“跳,,“昂首挺胸〃等词准确生动地描摹了五 壮士跳崖时的无畏与悲壮,表现出了他们英勇顽强、宁 死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五壮士在任务胜利完成后选择了跳崖,这表现 出了他们怎样的精神
段有一次。重点写了第二次。这样写更
突出了五位壮士勇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
誓申,突出了他们高大的形象。
丿
课文几次写了战士们胜利地完成了任务?重点写了 哪一次?为什么这样写?
写了两次,第3自然段有一次,第6自然
结构主旨
课文结构
狼牙山五壮士
英勇顽强、仇恨敌人、忠于党和人民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
本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七连六班的五位 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把敌人引上狼牙山峰 顶,顽强歼敌,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位战士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 概。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谁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可是,在
日寇的铁蹄践踏我们的领土,人民群众处在水深火热中的!
年代,为了抗战的胜利,为了人民的幸福,五位壮士在生 .与死的抉择面前,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献出宝贵的生命。他 (们的精神气壮山河,与天地共存。 ;
课堂演练
一、按要求写句子。
1 .五位壮士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缩句) 壮士眺望着方向。
2.五壮士向顶峰攀登。五位壮士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 射击。(用关联词语合为一句话)
五位壮士二亜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
二、为了纪念五位壮士,易县人民政府修建了 纪念塔。面对着纪念塔,你想说些什么?
示例:
敬爰的战士们,你们为了 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的安全,
英勇地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
命,你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