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高频考点一遍过【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高频考点一遍过【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1 20:23: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高频考点一遍过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得分: .
一、看拼音,写词语。
bái hè fēn fù bō zhǒnɡ chá yè
( ) ( ) ( ) ( )
jiāo shuǐ ɡāo bǐnɡ yīn yùn wài pó
( ) ( ) ( ) ( )
二、字词句基础。
1.[字音]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便(pián)宜 镜匣(jiá) 书柜(ɡuì) 享(xiánɡ)用
B.黛(dài)色 垂蔓(màn) 榨(zhá)油 待(dāi)会儿
C.眸(móu)子 雏(chú)鸟 哎哟(yō) 眼睑(jiǎn)
D.杭(hánɡ)州 趴(bā)在 嗜(shì)好 镶嵌(qiàn)
2.[字形]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捡起 榨油 羡幕 播种
B.外婆 茅亭 浇水 箩筐
C.垂曼 沉浸 嫌弃 泡茶
D.悠然 恩慧 配和 香飘十里
3.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珍珠鸟活泼娇小,性情温顺,美中不足的是它的胆子太小了。
B.他是一位出色的素描画家,他的作品可谓神气十足。
C.白鹭站在水中央,不动声色地盯着一条小鱼。
D.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
4.[造字法]“鸣”字的造字方法是(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5.[词义]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花生的价钱便宜。他总想占公家的便宜。
B.他的谈吐温和。昆明的气候温和,四季如春。
C.天上的白云,姿态万千。芙蓉花给我们展现了不同的姿态。
D.花生成熟了,你们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
教育局创办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各项条件都成熟了。
6.[修辞手法]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B.他的卧室只有巴掌那么大。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7.[关联词语]下列句子中,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不但学习很优秀,而且身体也很好。
B.因为他下了苦功,所以成绩有了提高。
C.即使明天的天气很好,我们也要去公园游玩。
D.虽然我做了充分准备,但是这次试验还是没有成功。
8.[判断病句]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读科普类的读物,既可以增长知识,又可以启迪智慧。
B.他阅读了大量的小说、诗歌、散文以及文学名著。
C.上周的班会上,班主任解决并发现了班级的问题。
D.通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让我们领略了中华汉字之美。
9.[标点符号]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晶晶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
B.困难,让我懂得克服;挫败,让我经历磨炼;耻辱,让我学会振作。
C.很多东西溢满了我的心:草木、鸟兽、云彩等……,成为内心的永恒。
D.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感受到人生使命是那样庄重而迫切。
10.[句子衔接]将“夜色越来越浓了”插入下面语段中,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琥珀色的晚霞渐渐地从天边退去。②远处,庙里的钟声在薄暮中响起来。③羊儿咩咩地叫着,由放羊的孩子赶着回圈了;乌鸦也呱呱地叫着回巢去了。④村落啦,树林子啦,坑洼啦,沟渠啦,好像一下子全都掉进了神秘的沉寂里。
A.①之前 B.①②之间 C.②③之间 D.③④之间
三、积累与背诵。
11.那雪白的_______,那全身的流线型_______,那铁色的______,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________,减之一分则________,素之一忽则________,黛之一忽则________。
12.人要做__________的人,不要做只讲________,而对别人没有__________的人。
13.《白鹭》一文中,作者对白鹭进行高度赞美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蝉》一诗中,作者描写蝉高洁形象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文主题与理解。
15.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珍珠鸟》一文中多次出现“小家伙”这个词,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也可以看出作者和珍珠鸟之间的和谐与信赖。(  )
(2) 琦君笔下的“桂花雨”,不仅带给她许多童年的快乐回忆,也寄托了她浓浓的思乡之情,让人十分感动。 (  )
(3)《落花生》一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
16.阅读课文片段,联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1)父亲将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是为了突出(  )
A.花生味美、价钱便宜、可以榨油。
B.桃子、石榴、苹果有华丽的外表。
C.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
D.桃子、石榴、苹果光有外表,没实在用处。
(2)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填上一个字)
(  )花生——(  )花生——(  )花生——(  )花生
课内阅读。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1.了解选文内容,分别概括出每个自然段描绘的图画,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选文第1自然段中,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用一个“________”字写出了白鹭捕食时的悠然自得;同时,作者凭借丰富的想象,将__________________比喻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出了白鹭在清水田里觅食时的迷人景象。
选文第2自然段,将白鹭与别的鸟进行对比,突出了白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选文表达的情感理解最恰当的是(  )(2分)
A.对乡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B.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C.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D.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香甜莫过槐花饼
故乡的槐树极多,一簇一簇的,一片一片的,弥漫了村庄四野。槐花开放的时节,远远地,阵阵香气扑鼻而来,小村就浸在槐花的清香里。
每当这时候,母亲就在长竿一头绑住一个小铁钩,钩住一束槐花,一拧,很清脆的一声响,那束槐花就落在我篮子里了。很快,小篮子就装不下了。我便从中挑选那开得茂盛的、齐整的几束,盘成辫子,缠在脖子上。哪怕被浓郁的香气熏得头疼,每年我还是乐此不疲。
母亲先把那些新鲜的槐花小心地捋(lǚ)下来,在清水中洗净,再用笊(zhào)篱捞出来,平铺在木板上晾干,收到菜板上稍剁几下,然后收到盆里开始加面、加鸡蛋和盐,我就绕在母亲身边打下手,槐花饼的香味已经忍不住在心里升起来。母亲把这几样搅拌均匀了用力揉,然后分成拳头大的块,擀成薄饼。锅里的油已烧至八成熟,母亲把饼放进去,嗞嗞的响声带着香味弥漫到屋子的每个角落,我的口水禁不住流了下来。起锅装盘,咬一口,外酥里嫩,鸡蛋和面的香味,槐花的香味,杂糅在一起,沁人心脾。这时候,母亲经常站在我身旁,笑盈盈地看着我狼吞虎咽。
那时,每天放学后,我回到家里,总是先拿上母亲做好的槐花饼,爬上枝干遒劲的老槐树,让美丽素洁的槐花拥抱着我,面对着恬静的故乡原野,一边吃美味的槐花饼,一边浮想联翩。点点洁白的槐花散发着清香,槐花饼的香甜让我不再饥饿,也让我感到无比幸福。
如今,只要春天一来,我总会想起故乡的槐花,想起母亲用槐花做的清爽可口的槐花饼。如今栖居于城市一隅的我,对它们的印象,随时间的流逝反倒更清晰了。也许,这便是所谓的“情结”吧。就像先民们用来记事的绳疙瘩,它让我时时记取着自己生命的初源和根本。(有删改)
18.槐花为“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下面是对文中作者回忆内容的概括,请按文章描写的顺序给下面的回忆内容排序。(填序号)
(  )槐花开放的时节,小村就浸在槐花的清香里。
(  )每天放学后,“我”拿着香甜的槐花饼,爬上老槐树,感到无比幸福。
(  )母亲钩槐花,“我”就捡槐花。
(  )母亲做槐花饼,“我”来帮忙打下手,然后狼吞虎咽起来。
19.选文第1自然段“小村就浸在槐花的清香里”,句中的“浸”字表现了(  )
A.槐花的香气四溢,无处不在。
B.槐花浸泡在雨水里散发芬芳。
C.槐花开得茂盛,到处都是。
D.槐树特别多,遍及村庄四野。
20.下面的动词是从第3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中摘录出来的,联系短文内容,理解填空。
捋、洗、捞、晾、剁、揉、擀
这些词语描写出了母亲的 ,也表现了槐花饼对“我”的巨大 。
21.将本文抒发感情的方法和本单元的课文进行对比,下列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像课文《桂花雨》那样,描写童年的快乐回忆,寄托深情。
B.像课文《落花生》那样,根据事物的特点引发我们思考:做人要勤奋,不要忘记生命的初源和根本。
C.像课文《白鹭》那样,寓情于物,表达喜爱与赞美之情。
D.像课文《珍珠鸟》那样,写自己对槐花和槐花饼的情感变化过程,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思考。
22.联系下面的“阅读链接”,说说你是如何理解作者最后所说的“它让我时时记取着自己生命的初源和根本”。
不管游子的旅程走得多远,也是从乡村的小路走出来的,生命的根本永远植在故乡。——选自《又恋乡村》
恋乡的人,终于忍不住喊出:“故乡,我们哪一天回去?家乡味,我们哪一天能再尝呢?”——选自琦君《家乡味》
.
. .
参考答案
一、白鹤 吩咐 播种 茶叶 浇水 糕饼 音韵 外婆
二、1.C 2.B 3.B 4.C 5.C 6.D 7.C 8.A 9.B 10.D
三、11. 蓑毛 结构 长喙 嫌长 嫌短 嫌白 嫌黑
12.有用 体面 好处
13.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4.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四、15.(1)√ (2)√ (3)×
(1)C (2)种 收 尝 议
17 1.白鹭垂钓图 白鹭瞭望图 白鹭低飞图
2.钓 整个的清水田 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
3.优雅矜持
4.B
五、18.① ④ ② ③
19.A
20.心灵手巧 诱惑力
21.A
22.示例:“它”指的是故乡的槐花与槐花饼,“生命的初源和根本”指的是故乡。游子走得再远,也永远忘不了生育自己的母亲和故乡,还有那浓浓的家乡味道。作者借对槐花和槐花饼的回忆,表达自己对母亲和故乡浓浓的思念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