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一、认识乞、巧、郎等6个生字。
二、了解主要传统节日习俗及文化。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主要传统节日习俗及文化。
教学过程
师:请看大屏幕,谁能用一个词来夸夸图片上的我?
(生纷纷举手,师指名学生来夸)
生:漂亮。
师:你的审美真好!谁还能用完整的一个句子来夸夸我?
(生再次踊跃举手,师指名另一名学生回答)
生:老师今天穿的红色旗袍,真喜庆!
师:你的语言表达更棒!你是怎么想到“喜庆”这个词的?
生:因为红色就是喜庆的颜色。
师:是呀,所以我们一般在欢乐喜庆的日子里会穿红色衣服。今天也是个好日子,我们欢欢喜喜来过节!民以食为天,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专属美食。今天,我把它们藏在了“盲盒”里,请你们来猜一猜!要求说出“这是什么,和哪个节日有关?”我请谁?
(生更加踊跃举手,师拿着盲盒走到学生中间,随机请学生参与游戏)
生1:(拿到“月饼”)这是月饼,是中秋节的美食!
生2:(拿到“粽子”)这是粽子,是端午节吃的食物!
师:春节和端午节都是我们的——
生:(齐声)传统节日。
师板书课题,生书空,齐读课题。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传统节日》第二课时的学习,要想学得好,目标要记牢。
生:(齐读)读好童谣节奏,背诵童谣;说出传统节日对应的时间和习俗;热爱传统文化,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师:我们的目标是会读、会背,还会说,记牢了吗?
生:(齐声)记牢了!
师:信心满满的你们,值得奖励!请接受第二份小礼物——开火车接福袋,一人接福袋,大声读词语,大家跟读,一起领福气!
(生开火车读词语,其余学生跟读。)
师:大家读得这么热烈,我也忍不住来试试!请你听我读童谣,一边听读,一边圈出文中的传统节日。(师读童谣)谁愿意分享你找到的节日?
(指名学生说出节日名称。)
师:每一年的第一个节日是——
生:(齐声)春节。
师:是的,正月初一是春节,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日。先请谁来读
(指名学生读句子)
师:读得真欢喜呀!这里面还藏着两个春节的习俗,谁知道?
生:贴窗花、放鞭炮。
师:我们来看图,贴贴窗花、放放鞭炮。(师教动作)
请大家配着动作读一读。
师:看看窗花、鞭炮外衣,都是红色,都是——
生:(齐声)喜庆的颜色!
师:思维真棒!奖励你们一个小视频。
(播放有关春节习俗的视频)
师:春节的喜庆还未消散,第二个传统节日就到了。
生:(齐声)正月十五元宵节。
师:我们常说“正月十五闹元宵”,这一天,我们还会去做什么呢?
生:(齐声)看花灯。
师:吃完元宵,看花灯,人海如潮真热闹。我们滚雪球来读一读!
(生按组叠加“滚雪球”来读写“元宵节”的两句童谣)
师:元宵过罢,春暖花开,细雨绵绵,雨是诗人忧伤的情怀!清明时节雨纷纷——
生:(齐声)路上行人欲断魂!
师:每年公历的4月4日或5日就到了清明节,这一天我们会去祭奠先人,还可以去缅怀革命烈士。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伤心、难过、悲伤……
师:谁来试读一下?
(指名一生读)
师:如果表情更悲伤一些,声音更沉重一些,会更好!谁再来读一读?
(指名另一名生再读)
师:让我们一起向逝去的人表达敬意!
(师生共读)
师:为爱国献出生命的人都是伟大的,接下来的这个节日,据说就是为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你们猜到了吗?
生:端午节。
师:我们在上学期的《端午粽》一课里,已经知道端午节的时间是五月初五。先请男生一起来读这一句。
(男生齐读)
师:看图说习俗,这一天,人们会做什么?
生:赛龙舟、包粽子、插艾叶……
师:请观察一下龙舟的样子,它是窄窄的,所以我们写“舟”字时要写得瘦一些。师范写,边写边说要领“龙头要有力,舟身要瘦长,最后三笔点横点,笔顺不可乱”。
(生一边跟写一边念“舟”字歌)
师:巧巧手儿写汉字,巧巧手儿能纺织。天上人间,最会纺织的就是天上的——
生:织女!
师:看来大家对神话传说也了解不少,坚持阅读,你们会更棒!每年的七月初七——七夕节这一天,漂亮的姑娘们会拜“织女”来“乞巧”,所以七夕节又叫“乞巧节”。这些漂亮的姑娘诚心乞求自己也有一双巧巧手,请漂亮的小姑娘们带着诚心读一读这一句吧!
(女生齐读)
师:牛郎织女一年只能相聚一次,每一次的团圆都值得格外珍惜!月圆人团圆,八月十五圆月当空,我们迎来了——
生:(齐声)中秋节。
师:让我们一起去吃着月饼赏明月吧!
(师生一起读)
师:家人团圆是美好的,与亲人分离的人啊,却是“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哪首诗?写的是什么节?静心思考,举手回答!
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的是重阳节。
师:重阳节又叫“老人节”“敬老节”。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陪着爷爷奶奶一起去登高赏菊吧!
(师生合作齐读)
师:恭喜大家,七大传统节日都了解完了。谁能来读一读自己最喜欢的那一句?
(指名学生读)
师:童谣节奏已经读得很好啦,节日时间你们记住了吗?
生:(齐声)记住了!
师:奖励你们玩小游戏——“连一连”!
(指名7位学生完成“传统节日”与“节日时间”的连线游戏)
师:秋去冬来,转眼又是新春到——
生:全家团圆真热闹!
师:传统节日,年复一年,代代相传。流传下来的是节日习俗,我们传承的是民族文化。让我们过好传统节日,一起做传统文化的小小传承者!你们准备好了吗?
生:(齐声)准备好了!
师:传承文化,从背诵《传统节日》开始做起!
(师生一起完成手势舞,趣背童谣)
总结:中国一共有55个少数民族,各民族的节日丰富多彩,著名的有傣族:泼水节、彝族:火把节、白族:三月节等等。请同学们搜集资料,拓展更多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