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5 搭石
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从一次又一次的“脱鞋挽裤”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人们为什么需要搭石?
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小溪的流水长年不断。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第二课时
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
人们出工就必须( )
人们收工就必须( )
人们赶集就必须( )
人们访友就必须( )
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 )
一次又一次的脱鞋挽裤,你体会到什么?
没有搭石
过河很不方便
默读第2-4自然段,看看搭石给家乡带来了怎样的风景。
风景一:老人摆搭石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体会划线词语,这里表现了摆搭石的人怎样的品质?
为他人着想
风景二:一行人走搭石
第二段的总起句是哪一句?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
这句话总领本段,点名了走搭石的方法——紧走。
风景二:一行人走搭石
为什么要紧走搭石?
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
风景二:一行人走搭石
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这句话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嗒嗒的声音”比作“轻快的音乐”,表现了走搭石的节奏美;把“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景象比作一幅画,表现了走搭石的画面美。
风景二:一行人走搭石
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说一说:文中“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是怎样的画面?
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风景三:礼让走搭石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这里体现了乡亲们怎样的品质?
互相谦让
风景四: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理所当然”表现了乡亲们怎样的美德?
尊老敬老
为他人着想
相互谦让
尊老爱老
搭石,构成家乡一道美丽风景。
老人摆搭石
一行人走搭石
礼让走搭石
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
第三部分
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回顾全文想一想:“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指什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指的是他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情感。具体体现在:
(1)人们把精心挑选的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
(2)人们礼让走搭石。
(3)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
结尾一段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是本文的中心句。表面上是在赞美搭石,实际上是借搭石赞扬乡亲们一心为他人照着想、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和家乡的淳朴民风。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揭示了作者描写搭石的意图。
主题归纳
本文通过对家乡人摆搭石、走搭石等几个生活画面的细致描写,赞扬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和家乡的淳朴民风。
课文为什么以“搭石”作为题目?
课文以“搭石”为题,是因为:
(1)作者以“搭石”为线索,按“话搭石——摆搭石——走搭石——赞搭石”的顺序叙述了所见所闻。
(2)借物喻人,作者借“任人走,任人踏”的搭石,赞扬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和家乡的淳朴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