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导学案 (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导学案 (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11 19:47: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学习 目标 1.识记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主要战役、《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以及列强瓜分中国的基本史实。 2.理解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 3.认识《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课前导学
一、甲午中日战争
1.爆发:1894年,日军在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2.时间:1894—1895年。
3.主要战役:
(1)平壤战役:1894年9月,日军围攻平壤,清军将领左宝贵牺牲,叶志超弃城逃跑,平壤陷落。
(2)黄海海战: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重创日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牺牲。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日军夺取了制海权。
(3)辽东战役:日军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
(4)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日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1.《马关条约》的签订: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前往日本马关议和,双方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2.《马关条约》的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3.《马关条约》的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三、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瓜分狂潮:《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
2.“门户开放” :
(1)提出:1899年,美国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得到各国同意。
(2)内容: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3)影响:这样,列强不但划分了“势力范围”,而且彼此协调关系,共同奴役中国。
课堂助学
《马关条约》签订后,部分日本人持这样的观点:“该条约只是中国签订的众多条约中比较普通的一个,所以不必大惊小怪。”你是否认同此观点?请说明理由。
不认同。理由:《马关条约》与以往条约相比,赔款更多,开放的通商口岸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割地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且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言之有理即可)
1.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的原因:
(1)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2)主观原因: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具体表现为:战前,清政府没有认真备战,战争爆发后,极力奉行“避战自保”的方针,贻误战机;慈禧太后在国家危难之秋,不惜挪用军费,置国家利益于不顾。
(3)客观原因:日本正处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上升期,经济、军事实力强大且蓄谋已久。
2.多维度分析《马关条约》签订的影响:
(1)侵略方式: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
(2)对日本:日本利用中国的赔款,大力发展资本主义,扩充海陆军,一跃成为亚洲强国,提高了国际地位。
(3)对列强: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4)对中国: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社会各阶层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例题】梁启超指出:“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而十八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C)
A.中国的国民素质亟待提高
B.经济发展是民族意识提升的关键
C.甲午中日战争促进了民族觉醒
D.发动广大民众进行变革迫在眉睫
【思路点拨】根据题干关键信息“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并结合所学可知,《马关条约》割台湾并赔偿大量兵费给日本,使国人从“鼾睡之声乃渐惊起”,深重的民族危机惊醒了中华民族。
达标检测
1.(侧重史料实证)“再现致远舰——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出水文物展”既展示了水下考古成果,又再现了北洋舰队将士奋勇杀敌的情景。致远舰沉没于 (B)
A.平壤战役 B.黄海大战
C.旅顺大屠杀 D.威海卫战役
2.黄海海战结束后,光绪帝为海战中壮烈殉国的海军将领垂泪撰写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位海军将领是(C)
A.左宝贵 B.关天培
C.邓世昌 D.丁汝昌
3.(2022 衡阳)(跨学科 语文)丘逢甲《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遗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该诗“哭”的是(C)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侧重历史解释)如图所示是一幅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漫画,画中左侧的日本人把中国人打倒在地,一群西方“绅士”站在后面密切关注。对漫画内容解读合理的是(D)
A.日本侵华遭到列强的强烈反对
B.日本伙同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列强对甲午战争形势漠不关心
D.列强希望通过战争攫取在华权益
5.据统计,甲午战争前外资在华设有工厂192家,投资总额近2 000万元;甲午战争后的1895—1913年间,外资在华新建厂矿达1 366家,其多数资本在10万元以上,投资总额为10 215.3万元。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A.列强取得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权利
B.洋务运动的开展
C.“门户开放”政策被列强接受
D.中国掀起“实业救国”热潮
6.“由于它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错失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于是它后来居上提出了‘门户开放’”。这段文字中的“它”是(C)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7.(时空观念)下面是近代列强侵华战争年代尺。其中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是(C)
A.① B.②
C.③ D.④
素能提升
1.(2022 广安)甲午中日战争后,晚清绅商初步萌生了近代民族主义意识,呼吁商人确立“公共思想”,尽“公共义务”,同西方开展“商战”。这表明晚清绅商(C)
A.主张兴办新式学校
B.主张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
C.救亡图存意识增强
D.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2.(侧重历史解释)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D)
A.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3.史学家郭廷以认为:自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历次战争结束后,“其间中国多少尚可喘息苟延”,但“中日战后,情势急转直下,外来的凶猛压力跟踪而至,片刻未弛,真可谓危急存亡之秋”。下列符合其观点的是(D)
A.甲午中日战争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B.甲午中日战争后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C.甲午中日战争加重清政府的财政负担
D.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4.曾亲历甲午中日战争的英国人泰莱说:“此役非中国与日本战,实李鸿章与日本战,大多数中国人于战事尚懵然无知也。”李鸿章自己也曾发出这样的感慨,说他是“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据此可推知(D)
A.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甚微
B.民众并不支持政府对日作战
C.李鸿章在清廷中掌握主政权
D.甲午战争中国失败并非偶然
5.有日本人认为:“中日甲午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这一观点(A)
A.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战争的本质
B.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C.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D.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
6.(侧重史料实证)2018年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辽宁庄河海域甲午沉舰遗址——“经远舰”,它是继“致远舰”之后,我国水下考古工作获得的又一重大成果。这一考古成果将成为研究甲午海战宝贵的(B)
A.文献资料 B.实物资料
C.影像资料 D.文字资料
7.(历史解释、论从史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中日黄海海战双方舰队力量对比
项 目 国 别 参战 舰数 装甲 情况 总排 水量(吨) 平均 航速 (海里/时) 鱼雷 发射 管数 火炮 总数 鱼雷 艇数
中国 12 12 34 466 15.34 27 195 2
日本 12 12 40 840 16.33 36 268 0
材料二 李鸿章为避战保船,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日本趁机得到黄海制海权……1895年初,日军攻陷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政府无心再战,派李鸿章前往日本议和。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舰队在哪些方面与日本舰队存在差距。
总排水量、平均航速、鱼雷发射管数、火炮总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场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哪一条约?这场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条约:《马关条约》。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内部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