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 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同步练习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 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同步练习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11 19:4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
1.孙中山“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的挽联,所哀悼的应是(  )
A.李烈钧  B.陆皓东  C.蔡锷  D.宋教仁
2.1913年3月20日晚,他奉袁世凯电召北上却在上海火车站突遭枪击,22日凌晨不治身亡。经查,刺杀他的幕后黑手竟然是袁世凯身边的亲信。“他”是(  )
A.李鸿章  B.谭嗣同  C.宋教仁  D.张作霖
3.下列各派军阀及头目对应不正确的是(  )
A.皖系军阀——段祺瑞 B.奉系军阀——曹锟
C.桂系军阀——陆荣廷 D.滇系军阀——唐继尧
4.“袁世凯时代,各省的督军还多多少少对中央保持着一点服从,还能给中央上缴一点钱粮税款,但是袁世凯死后,这种事情就没有了,中央政府从此政令难出都门。……所以就国家重建而言,袁世凯的失败意味着中国也输了。”由此可见,北洋军阀割据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
A.军阀混战不休 B.中央政府无力控制地方
C.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D.中央政府陷入财政困难
5.下列关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的不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中山的号召或领导
B.都是武装斗争
C.矛头都指向北洋军阀
D.都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6.下面表格中的数据可以说明( )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多万亩
陆军 1914—1919年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A.军阀割据混战的原因 B.护国战争的形势
C.军阀割据混战的后果 D.袁世凯复辟帝制
7.“它是近代由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仅次于辛亥革命的又一次革命活动。从云南开始的战争粉碎了封建帝国的延续阴谋,恢复了共和制。”材料评价的是 (  )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
8.袁世凯的复辟活动迅速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失去帝国主义的支持
B.护国战争在全国迅速发展
C.北洋军阀内部分裂
D.复辟帝制违背潮流,不得人心
9.1916年的北京街头出现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袁世凯死了”,下联是“中国人民万岁”。围观者说,上下联对不起来,作者说:“袁世凯就是对不起中国人民。”这样说的理由是袁世凯( )
A.维护清朝统治 B.建立新式陆军
C.出卖了维新派 D.公然复辟帝制
10.下面是北洋军阀混战时期的漫画,此漫画主要反映的是( )
A.军阀混战的目的是夺取北京政权 B.军阀的肆意搜刮
C.各派军阀依仗武力,无视国法 D.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11.右图是中华民国初期创作的讽刺漫画《政府人物之真相》:政府虽有“共和”之名,实际是猿(袁)家天下。这幅漫画反映了(   )
A.北洋军阀政府名存实亡
B.君主立宪得到广泛支持
C.中华民国名存实亡
D.中华民国政府政治开明
12.护国战争的真正结果在于(   )
A.推翻了袁世凯的统治 B.维护了共和政体
C.废除了“二十一条” D.结束封建帝制
13.“宋教仁案”的发生从本质上看反映了( )
A.统治集权内部权力之争 B.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矛盾
C.帝国主义与中国的矛盾 D.国民党与北洋军阀的矛盾
14.1924年1月,孙中山说:“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堪一日。”造成这种社会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洋军阀混战割据 B.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C.袁世凯当选大总统 D.李烈钧领导护国战争
15.昆明护国桥是一座中西合璧古朴典雅的双拱石桥,为纪念 1915 年云南首义的护国运动而得名。护国运动的起因是( )
A.宋教仁改组国民党 B.袁世凯称帝
C.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D.清朝的黑暗统治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民为主体,吾党欲使人不忘斯义,故须其名曰国民党。……本党以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为宗旨。……保持政治统一,采用民生政策。
——《国民党宣言》
材料二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国民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其宗旨与同盟会纲领相比有何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孙中山对当时形势的认识有何局限?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为捍卫共和制度做了哪些努力?
参考答案
1-5.DCBBC 6-10.CBDDD 11-15.CBBAB
16.(1)巩固共和,建立议会政治制度。只提民权和民生两主义,不提民族主义。因为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革命派认为民族革命任务已达到。
(2)孙中山认为打倒袁世凯就能恢复民主共和,就能救中国。
(3)发动国民党进行武力讨袁的“二次革命”;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爱国豪杰维护共和制度;开展护法运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