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山东省各地七年级历史上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山东省各地七年级历史上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11 19:4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 夏商周的更替
1.(2022·山东枣庄·七年级期末)《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材料反映了( )
A.禅让制开始出现 B.世袭制开始代替禅让制
C.分封制开始出现 D.分封制开始代替禅让制
2.(2022·山东枣庄·七年级期末)我国古代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开始于哪个朝代
A.秦朝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3.(2022·山东临沂·七年级期末)《史记·夏本纪》中记载:“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从材料中获取的准确信息是 ( )
A.伯益建立了夏朝 B.伯益深得诸侯的支持
C.伯益继承了禹的王位 D.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4.(2022·山东滨州·七年级期末)选择题:禹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这里“家天下”的出现标志着哪一种制度的产生?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选举制
5.(2022·山东济宁·七年级期末)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这一制度开始于
A.舜传位于禹 B.启继承禹的位置 C.西周分封制 D.周武王建立西周
6.(2022·山东滨州·七年级期末)小明正在修补一本残旧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在书中有这么一段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_____制代替_____制,_____天下变成______天下”。你知道残缺部分是什么吗?( )
A.禅让制、选举制、家、公 B.世袭制、禅让制、公、家
C.禅让制、世袭制、公、家 D.选举制、禅让制、共、家
7.(2022·山东济南·七年级期末)《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其中“天下为家”所指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井田制 D.皇帝制
8.(2022·山东济宁·七年级期末)桀是夏朝最后一个君主,奢侈而暴虐,他搜刮民财,建造华丽的宫殿,终日饮酒作乐。民众不堪忍受,甚至发出宁肯与他同归于尽的怒吼。从中可得出夏亡的根本原因是( )
A.诸侯的反叛 B.统治者残暴,失去民心
C.“国人暴动” D.少数民族的入侵
9.(2022·山东滨州·七年级期末)“暴君亡国,明君兴政。”参照这一标准,下列四人中明显与其他三人不同的一位是( )
A.汤 B.桀 C.禹 D.周武王
10.(2022·山东聊城·七年级期末)河南安阳发掘的“妇好墓”(商王武丁夫人墓)中的玉器,经化学成分分析,与新疆和田玉的成分一致。据此推测合理的是
A.中原与西北地区存在联系 B.中外科技交往历史悠久
C.丝绸之路的开辟始于商朝 D.商朝统治中心远及新疆
11.(2022·山东枣庄·七年级期末)下列我国早期国家更送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夏一商一一西周 B.商一一夏一西周 C.夏一一西周一一商 D.西周一一商一一夏
12.(2022·山东济宁·七年级期末)学者考证,历史上的商族屡屡迁徙,最后一次迁徙后,定都二百多年,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这次迁徙的组织者是( )
A.商汤 B.武丁 C.盘庚 D.商纣
13.(2022·山东德州·七年级期末)都城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无论建都或迁都皆是关乎国运兴衰的大事。下列关于迁都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商王盘庚将都城迁到殷 B.周幽王将都城东迁洛邑
C.孝文帝将都城迁往平城 D.都是为了学习中原文化
14.(2022·山东济宁·七年级期末)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如图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 )
A.夏朝建立 B.商朝建立 C.西周建立 D.东周开始
15.(2022·山东滨州·七年级期末)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 )
A.商汤灭夏 B.平王迁都 C.武王伐纣 D.东周开始
16.(2022·山东济宁·七年级期末)大型电视连续剧《封神榜》一剧,塑造了纣王、姜尚、武王姬发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全国观众好评不断。这部作品反映的主要历史事件是( )
A.商汤灭夏 B.武王伐纣 C.国人暴动 D.春秋争霸
17.(2022·山东枣庄·七年级期末)以下是某同学在学习完《夏商周的更替》后制作的卡片。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指出错误的一项是(  )
A. B.
C. D.
18.(2022·山东临沂·七年级期末)史料实证是构建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目标。“公元前1046年”“牧野决战”“定都镐京”等信息主要佐证了( )
A.周朝建立 B.夏朝建立 C.商汤灭夏 D.盘庚迁殷
19.(2022·山东聊城·七年级期末)“多行不义必自毙”意指:一个人若不仁义的事情做多了,必定会自取灭亡。下列哪位君王的所作所为是最好的见证?( )
A.夏王启 B.商王汤 C.商纣王 D.周武王
20.(2022·山东菏泽·七年级期末)周朝“虽历时很久,但却未能建立稳固的中央政府。周朝有许多诸侯国,他们无视周名义上的最高领主地位,彼此征战不休”。这一局面的出现是由于( )
A.禅让制的推行 B.世袭制的出现
C.分封制的实行 D.郡县制的推广
21.(2022·山东临沂·七年级期末)《孟子 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该材料说明诸侯对周天子有什么义务?
A.纳贡
B.朝觐
C.作战
D.分封
22.(2022·山东菏泽·七年级期末)通过分封制度,“周人终于建立了一个拥有广袤领土的强大国家”,使西周王朝的统治触角伸向了遥远的地方。据此可知,分封制
A.强化了诸侯权力 B.扩大了统治范围
C.加速了西周灭亡 D.确立了君主专制
23.(2022·山东济南·七年级期末)下图是山东省出版发行的一份报纸的报头。请你判断它的命名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4.(2022·山东济宁·七年级期末)以下博物馆的名称来源于古代一项政治制度。这项制度是
名称 齐文化博物馆 晋国博物馆 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
省份 山东 山西 北京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25.(2022·山东枣庄·七年级期末)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齐人”“鲁人”“楚人”“燕人”等名称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度
26.(2022·山东潍坊·七年级期末)中国传统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中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下列有利于周统治“长久”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皇帝制
27.(2022·山东日照·七年级期末)《书·洪范》记载:“武王既胜殷,邦诸侯”材料中“诸侯”对天子的义务是
A.缴纳租税 B.镇守疆土
C.治理郡县 D.监察百官
28.(2022·山东济宁·七年级期末)周幽王当政时,为博宠妃褒姒一笑,竟在没有敌寇的情况下,命令城防举烽火。结果, 诸侯以为自己的天子遇到了大敌,纷纷率兵救难勤王。即使到了春秋中叶,还出现过“诸 侯城周”的勤王举动。这反映了分封制使
A.周王拥有绝对权力 B.周朝有效控制边疆
C.宗法等级秩序森严 D.权力中心意识明确
29.(2022·山东枣庄·七年级期末)“(武王)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这段文字反映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奴隶制 D.分封制
30.(2022·山东菏泽·七年级期末)追溯中国姓氏的起源,姓起源于母系社会,氏大量产生于周朝。有的以技艺为姓,如陶、屠等;有的以官职为氏,如司马、史等;那么魏、鲁、韩等氏应是( )
A.以排行为氏 B.以所居地名为氏 C.以封地(国)为氏 D.以祖先名字为氏
31.(2022·山东济宁·七年级期末)学完西周的分封制,李明同学又设计了如下示意图,图中“?”处应填的内容是
A.天子 B.诸侯 C.卿大夫 D.士
参考答案:
1.B【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尧舜禹时期都是采用禅让制的方式选择继承人,但是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选项B符合题意;禅让制是尧传舜,标志禅让制出现,选项A不符合题意;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实行了分封制,选项C不符合题意;分封制开始代替禅让制不符合历史史实,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B【解析】依据所学,禹建立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禹死后其子启继位,标志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B正确;秦朝、商朝、西周都是夏朝之后的王朝,ACD排除。故选B。
3.D【解析】依据题干的“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可以获取的信息是:禹传子,家天下,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故D符合题意。伯益建立了夏朝的说法错误,故A不符合题意。伯益深得诸侯的支持、伯益继承了禹的王位与题干信息不符,故BC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题干材料,获取信息。
4.C【解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C项正确;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实行的民主推选制度,排除A项;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实行的地方制度,排除B项;材料中论述的是世袭制,不是选举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5.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王位世袭制是指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基本特点的权力分配制度。它避免了因王权更替而导致的混乱,确保了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发展。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B项正确;舜传位于禹属于禅让制,排除A项;夏朝以后历代王朝都实行王位世袭制,排除CD项。故选B项。
6.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B项正确;选举制度,是指选举国家代表机关的代表或其他公职人员的制度的总称,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与题意不符,排除A、D项;C项顺序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B项。
7.B【解析】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禹建立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后,其子启继位,标志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因此“天下为家”所指的制度是世袭制,从此国家最高权力在一家一姓内传承。而不是人人平等,B项正确,排除A项;井田制是西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度,实际上是周天子的土地私有制,排除C项;皇帝制确立于秦朝,成为此后封建王朝最高统治者的称呼,排除D项。故选B项。
8.B【解析】根据材料“奢侈而暴虐,他搜刮民财,建造华丽的宫殿,终日饮酒作乐。民众不堪忍受,甚至发出宁肯与他同归于尽的怒吼。”,可见是桀的残暴统治,逼迫人民反抗,故B符合题意;诸侯的反叛在材料中未涉及,故A不符合题意;“国人暴动”是因不满周厉王的暴政,而非桀,故C不符合题意;少数民族的入侵与史实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9.B【解析】汤是商朝的建立者,桀因为残暴而丢掉夏朝的政权, 禹是夏朝的建立者, 周武王是西周的建立者,可见桀属于暴君,而汤、禹和周武王属于明君,排除ACD,B项正确。故选B项。
10.A【解析】根据题干“河南安阳发掘的“妇好墓”……中的玉器,经化学成分分析,与新疆和田玉的成分一致”由此推测该玉器有可能来自西北的新疆,进而推测在商朝时,中原与西北地区存在联系,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外科技文化与交流,排除B;丝绸之路开辟是在汉朝,排除C;,商朝统治中心在今天河南一带,排除D。故选A。
11.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定都阳城;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战胜夏桀,建立商朝,定都亳。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战胜夏桀,夏朝灭亡,建立商朝。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周军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军,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所以先后顺序为:夏一商一西周。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朝代的更替。
12.C【解析】商朝前期由于政治动乱和水患,几次迁都,直到一位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由此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盘庚迁都以后,商朝统治区域不断扩展,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故选C;ABD项不答主旨,排除。
13.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一直到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盘庚以后,商朝的统治区域不断扩展,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A项正确;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向东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历史上称为东周,排除B项;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往洛阳,排除C项;只有孝文帝迁都洛阳是为了学习中原文化,排除D项。故选A项。
14.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C项正确;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排除A项;约公元前1600年年,汤建立商朝,定都亳,排除B项;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洛邑,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东周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15.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周军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军,商朝灭亡,C符合题意;此后,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西周后期,政局混乱,终于爆发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ABD不符合③处的史实,排除;故选C。
16.B【解析】依据题干“纣王、姜尚、武王姬发”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商朝末年,纣王统治残暴,大失人心,周武王姬发任用姜尚等人发展国力,最后讨伐纣王,灭掉商朝,建立西周。因此这部作品反映的是武王伐纣,B正确;商汤灭夏建立了商朝,A排除;国人暴动发生在西周后期的周厉王时期,C排除;春秋争霸发生在西周灭亡之后的东周时期,D排除。故选B。
17.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建立西周,C项符合题意;ABD项说法都符合夏商周的更替,不符题意,排除。故选C项。
18.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题干关键词“公元前1046年”“牧野决战”“定都镐京”指的是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建立西周,A项正确;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朝,排除B项;商汤灭夏,公元前1600年,建立商朝,排除C项;盘庚迁殷,商朝也称殷商,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9.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商纣王在位时期,他使用炮烙之刑镇压人民,他在殷都“以酒为池”“悬肉为林”。其残暴统治最终导致了商朝的灭亡。这与“多行不义必自毙”相符,C项正确;夏王启是开启世袭制的君王,排除A项;商王汤是建立商的君王,排除B项;周武王是建立西周的君王,排除D项。故选C项。
20.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周平王迁洛邑之后,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号令,春秋时期,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诸侯争霸战争频发,故C符合题意;禅让制的推行、世袭制的出现、郡县制的推广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抓住提高关键词“周朝有许多诸侯国,他们无视周名义上的最高领主地位,彼此征战不休”是解题的关键,分封制导致出现众多的诸侯国,春秋时期,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诸侯争霸战争频发。
21.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天子作战。材料中反映诸侯应对天子尽有述职的义务,如果不朝见天子将会受到降爵、削地、和武力惩罚,体现分封制下诸侯对天子应尽的义务,天子与诸侯是君臣关系,所以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2.B【解析】根据题干“通过分封制度,……使西周王朝的统治触角伸向了遥远的地方。”可知,通过分封制度,西周王朝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统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因此,题干说明分封制扩大了统治范围,故B项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强化诸侯权力的内容,排除A项;从“使西周王朝的统治触角伸向了遥远的地方”可知,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统治,排除C项;分封制是关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且统治集团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制度是在秦统一后正式确立,排除D项。故选B项。
23.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巩固周初政治形势,西周实行分封制,西周众多诸侯的产生主要是通过分封制,楚、齐、鲁、三晋这些政权名称都源自西周分封制时的诸侯国,故B符合题意;夏朝建立之前实行禅让制,是古代部落首领的选举方式,故A不符合题意;秦朝建立后推行郡县制,是地方的行政划分,故C不符合题意;元朝建立后实行省制度,是地方的行政划分,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4.A【解析】根据表格中的“齐、晋、燕”,可知与西周的分封制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初年,周王为了巩固政治形势,巩固疆土,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确立分封制。选项A符合题意;BCD项制度与表格内容无关,排除。故选择A。
25.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齐”“鲁”“楚”“燕”就是通过分封建立的诸侯国,而“齐人”“鲁人”“楚人”“燕人”等名称也随之出现。由此可知,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26.C【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西周初期,为巩固周朝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制的实行,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周的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有利于周统治“最长久”的制度是分封制,故C符合题意;A项与题干无关,且在夏朝已经被世袭制取代,故排除A;BD两项在秦朝正式确立,故排除BD。故选C。
27.B【解析】根据材料“武王既胜殷”,可知武王伐纣,推翻商王朝统治,建立西周,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诸侯有镇守疆土,定期朝贡、随从作战的义务,因此选择B项,ACD三项与材料表述无关,且并非是诸侯对天子应尽的义务,因此排除ACD,故选择B项。
28.D【解析】材料反映出西周和春秋时期分封制下各诸侯国对周王权威的认同,说明分封制使“共主观念”成为共识,权力中心意识明确,故D项符合题意;分封制下地方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周王没有形成绝对权力,也没有实现对边疆的有效控制,AB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宗法制的信息,C排除。故选择D。
29.D【解析】从材料中的叙述可以看出,材料叙述的是周武王分封神农氏后代、姜子牙以及周公旦,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的是分封制,故D符合题意;禅让制,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故A不符合题意;世袭制就是古代君王去世或逊位后,将皇帝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子孙的传承制度。故B不符合题意;奴隶制,是指奴隶主拥有奴隶的制度。劳力活动须以奴隶为主,无报酬,且无人身自由。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30.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周朝实行分封制,魏、鲁、韩均为诸侯国的名字,所以魏、鲁、韩等氏应是以封地(国)为氏,C项正确;排行、所居地、祖先名均不是魏、鲁、韩等氏的依据,排除ABD项。故选C项。
31.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度,在这一制度中,周王,也就是天子对诸侯授民授疆土,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B项正确,排除A项;诸侯封卿大夫,卿大夫封士,排除CD两项。故选B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