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11 19:54: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 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知道中共八大;了解“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错误与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认识这一时期取得的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科技等成就及其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了解以王进喜、雷锋、钱学森、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事迹;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
二、教学立意
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和书写的。小人物的命运能够折射大历史的变迁,小人物也可以反映大时代,而且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从来都是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的。新中国成立后的这段历史,很多人都亲身经历过。本课以我姨姥姥的经历为线索,融入地方史,通过个人生活的变迁来折射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共和国历史的发展变化。本课的另一条主线是“路”,即“探路”、“歧路”、“问路”,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开始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到走上了“文化大革命”的歧路,再到纠正失误,继续“问路”。本课尝试把个人经历和主线“探路、歧路、问路”结合起来,用人物经历串联三个教学模块,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学背景分析
(一)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也是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的最后一课。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后的道路应该怎么走,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党和国家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辛探索,并取得了伟大成就。在探索期间也出现了失误甚至是“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严重挫折,但我们党勇于面对失误,及时调整政策,纠正失误,继续探索。本设计根据教学思路并结合本课教材内容,在模块设计上大胆整合教材,把“建设成就”子目按时间拆分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成就,分别放在 1956——1966十年探索之后和“文化大革命”之后。
具体内容如下:
本课第一模块是【探路——敢教日月换新天】。中共八大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之后由于过分追求速度,八大二次会议制定了总路线,并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我们国家的探索出现了失误,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但党和国家及时调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也取得了一系列伟大成就,初步形成了独立的、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二模块是【歧路——革命风火满天红】。“文化大革命”是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在“文革”的艰难岁月中,我们国家也取得了一些重大成就,但这决不是“文革”的成果。
第三模块是【问路——渡尽劫波希望在】。本模块是对本课内容的总结,既总结这二十年的伟大建设成就,也总结出现的失误和经验教训,并指出党和国家勇于面对失误,及时调整纠正,继续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经过一年半的初中历史学习之后,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历史学习方法,对中国历史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比较感兴趣。尤其是他们的祖父母辈大都经历过这段历史,他们也可能听家人提起过,或多或少对这段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也对这段历史较为感兴趣。所以本课努力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并思考这段历史。素养方面,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素养,在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方面都有相关培养,理解历史、分析历史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学习本课难度不是很大。
四、教学目标总体目标:
掌握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和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模范人物,了解“文化大革命”的危害。能通过阅读材料、历史图片、观察事物展台,直观感受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过程,体会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过程。
(素养目标:史料实证、家国情怀)指导学生用表格的方式梳理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动手能力。能通过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分析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和以史为鉴的能力。
(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历史解释)能充分认识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曲折,体会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精神,感悟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智慧;理解先进模范人物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巨大贡献,体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等优秀品质的重要性。
(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经验教训。
六、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历史图片、历史资料、纪录片视频、实物展台(炼钢土高炉模型、煤油灯、宣传画、毛主席像章、毛主席语录、袖章、挎包等)
(二)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史料研习法、归纳法、比较法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用电视剧《人世间》和我姨姥姥的照片导入新课。
导入:同学们,近期有部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叫《人世间》,这部电视剧用两个大家庭的故事,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史。人世间,人间事,世间人。小人物一样能反映大时代,个人的命运从来都是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的。今天,我给大家分享我家一位亲戚的故事,她是我的姨姥姥,今年她 77岁了。她是她们村里第一个从乡镇中学考上德州一中的高中生,也是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女大学生。让我们用她几十年的经历为线索,走进共和国那个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激情年代。教师活动: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电视剧和真实人物经历导入,给学生营造真实感,增加学习兴
一个邻居,就是照片中的这名军人,他就是后来的姨姥爷。那个时候我姨姥爷刚从军队转业复员,分配到德州机床厂上班。那时的德州不仅有机床厂,还有齿轮厂、卷烟厂、柴油机厂等等。在那个年代,最受人尊敬的职业不是公务员,而是大工厂的工人。德州的工业建设成就也折射了 1956--1966这十年我们国家的工业建设成就。
(2)学生自主学习课本 30页——31页,找出建设成就并完成填表。同时对比一五计划的成就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发现这一时期我们国家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并惠及了今天。
【设计意图】此处整合了教材顺序,把 1956——1966年的成就移到此处,使前后连贯起来。指导学生用表格的方式梳理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动手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增强家国和民族自豪感,感知在艰苦岁月中先辈们用艰苦奋斗打下了坚实的工业基础。
(3)展示模范人物的事迹和名言,学生阅读材料,感悟模范人物身上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并迁移到现实中,让学生继承并发扬这些优秀的精神,争做新时代的王进喜、焦裕禄、雷锋。
展示姨姥姥姨姥爷的结婚照,用个人生活过渡到第二模块。
师:从 1963年开始,全国掀起了学雷锋的高潮,姨姥姥和姨姥爷当时都是他们单位的学雷锋标兵,在一次学雷锋表彰大会上,他们正式认识了。两人由此结缘,后来结为一对革命伴侣。同学们想不想看他俩的结婚照?
生:想看。
师:结婚照的原件贴在结婚证上面了,他俩的结婚证找不到了,这是后来补拍的结婚照。我上网查阅资料找到了当年结婚证的样式,同学们看大屏幕,这就是他们那个年代的结婚证。大家仔细看看,能发现什么?
生:有毛主席语录。
师:为什么结婚证上要印毛主席语录?这跟那个特殊的年代有关。接下来,我们学习共和国的那段曲折经历——歧路,革命风火满天红。
(三)歧路——革命风火满天红
1.“文化大革命”利用人物亲身经历,引导到“文化大革命”。
师:1966 年,姨姥姥在天安门广场拍了一张照片,那时她正在山东中医药大学读大二,当时全国青年有一个统一的组织——红卫兵。
教师活动:展示展台 2(上右图),利用实物展示红卫兵的“标配”。学生自主学习“文化大革命”部分并完成历史事件排序题。学生排序后给学生讲述刘少奇冤案和“九一三事件”,让学生了解“文化大革命”是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2.“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成就此处对教材也做了整合,把“文革”期间的成就放在此处。
(三)问路——渡尽劫波希望在
过渡:“文革”给我们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0世纪 70年代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而十年内乱拉大了我们同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中共八大的目标也依然没有实现。以前走过的路对不对?未来的路该怎样走?毛主席不在了,谁来领导我们?这一系列问题困扰着我们党和人民,我们的国家将何去何从?
接下来我们进入下一篇章,问路——渡尽劫波希望在。
本模块为小结环节,设计三个问题分别是:
1.如何评价这二十年来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
2.为什么会出现失误?
3.失误得到纠正了吗?
通过分析和回答这三个问题,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让学生认识到这二十年的探索,成就是伟大的是主要的,我们党有敢于自我革新、改正错误的能力和勇气。在纠正失误以后,我们党继续“问路”,继续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迎来了崭新的春天。情感升华: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们的事业之所以伟大,就在于经历艰难而不断取得成功。我们中共八大之后开始探索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取得了辉煌成就。后来也走了一些弯路甚至还有文革这样的歧路。敢问路在何方,道路就在脚下!在经历了艰辛探索之后,中国共产党有了足够的信心、智慧和力量,与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共同奋斗,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渡过寒冬,走进崭新的春天!结语:实际上在文革结束后,即使是普通百姓,也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点滴变化。1977年,大学又开始正常招生了,1978年,我的表舅也开始上小学了。我姨姥姥也落实了政策,从一个工厂的医务室调到了市人民医院,终于成为一名光荣的医生。这些都使我们想到了一个词——希望!国家有希望,民族有希望,个人的希望才能更加美好。人世间,人间事,世间人,我姨姥姥的故事就给大家分享到这里。最后我们一起欣赏一首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思考三个问题,深化对本课内容的理解。结尾处再使用姨姥姥的亲身经历,做到首尾呼应。
八、板书设计第 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九、课时作业
拓展探究:参观德州市博物馆第四展厅和普利森博物馆,了解德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的工业成就,体会先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十、教学反思
1.本节课在设计过程中尝试以人物经历为线索,用小人物折射大历史,结合“路”这个主题展现这二十年的历史。
2.在教材内容的处理上,尝试对教材进行整合,把成就部分拆分开分别移到相应的部分,按照时序性讲授。
3.为了更好地创设情境,还原历史场景,本课搜集了大量资料和实物,力图给学生营造年代感。
4.本课的尝试并不完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不够,在教材处理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希望以后还能继续打磨本课。